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包括新课前的旧识回顾,新课结束的新知总结,还要留出部分时间完成课堂练习。学生真正学习新知、接受新知、掌握新知、运用新知只有短短的25分钟左右。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了关键,而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就要考虑该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一、抓住一节课的节奏,抢占先机
  孩子是不稳定的,要想让他们乖乖地坐40分钟是不可能的,更不要希望他们能够一直跟着上课的思路。那么,从开始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老师就要抓住孩子们的思绪,让他们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在老师的身上。
  在教授新课时,有时候会需要复习之前的知识。如果老师只是枯燥地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那么有些孩子就不愿意去开动脑筋或是举手发言。那么,老师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一开始就进入到了比较积极的学习状态中,那么,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二、稳住一节课的步骤,稳扎稳打
  在有个良好开端的前提下,学生们极容易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孩子是好动的,他们的注意力最多只能坚持10~15分钟,不能长久保持在同一个地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当老师要讲到关键部分时,很多孩子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的思绪开始飘浮了。这时候,老师可以适当提醒一下学生,例如要求他们坐端正、腰挺直,或是夸奖他们“这节课你们的表现真棒,这么难的你们都学会了,那接下来这么简单的知识肯定难不倒你们,你们有信心吗?” 通过这样的语言暗示,学生的注意力能快速回到学习上,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不怕挑战”的决心。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孩子的思维出现了疲劳时,我会故意说道:怎么办呢?老师突然觉得这个题目出现了一点问题,可我不知道错在哪里,哪位小朋友可以帮助老师来一起解决呢?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是无所不能的;而我这样的“示弱”,学生会觉得很奇怪,到底是什么样的难题竟然把老师也难倒了呢?他们飘散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到了我所说的难题上。结果他们发现,老师不会的难题他们竟然解答出来了,他们的自信心瞬间爆满,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于是我趁机又抛出几个“难题”让他们解决。这时候学生不认为他们是在学习,而是在帮助老师解决难题,“小大人”的心态很好地帮助他们保持住了注意力,继续有效的学习下去。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保持注意力,但归根结底,都是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孩子们的思绪很自然地朝着老师所预设的方向思考。而这样的引导,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连贯性,不会因为思维疲劳而疏忽掉任何一个知识点。同时,在这样持续的暗示下,学生的注意力会保持得越来越久,听课效率也越来越高。
  三、拴住一节课的过程,漂亮收尾
  要上好一节数学课,开头、中间固然重要,但是结尾确实却是整节课的“点睛之笔”。很多老师发现一节课下来,不管你的课上得怎样精彩,学生的表现如何出色,在进行全课小结时,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完全说不出来这节课学了什么,要么把整节课的内容全都复述一遍。往往到了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不受控制了涣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已经有点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有些老师在发现时间不够时,会自我进行总结,或是提出一些类似于“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样的问题。学生只是附和老师,完全不明白老师说的是什么。在收尾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1)师生问答式。
  “分数的意义”收尾时,我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能简单地说说什么是分数吗?”学生答后,我继续追问:”在分数的意义里,哪个表述的词语是分数产生的前提条件,哪些词表示的是分母,哪些词表示的是分子?”学生思考后得出,“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前提条件,“分成若干份”表示的是分母”,“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表示的是分子。这样的收尾简明扼要,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了分数意义概念的本质。
  (2)图表对比式
  针对数学教学中一些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我们可以用图表对比填空,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辨析总结,促使易混的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从而形成对这些知识的准确理解与实际识记。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 小结时,就可以出示一张表格让学生填空。在填表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全课小结的教学过程,同时也让他们静下心来把整节课学习的知识有条理地梳理了一遍,加深了印象。
  (3)儿歌记忆式
  小学生对朗朗上口的儿歌特别喜欢,因此,我们有时可以将教学难点或解题方法巧妙地编入儿歌,让学生在欢快地朗诵中轻松地掌握知识技能。 在“植树问题”临近下课时,我将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编成了一首儿歌,引导学生一起来念一念。“小树苗,栽一栽,两端都栽问题来,间数多1是棵数,棵数少1是间数,怎样求出间隔数?全长除以间长度。”学生通过诵读,对植树问题的规律与解题方法理解得更加深刻了。
  (4)设置悬念式
  教学既具阶段性,又不乏连续性,几节课之间常常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在做收尾时提出一个有启发性的思考题,造成悬念,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收尾时我如此设疑:“被3整除的数又有什么特征呢?是否也是看数的个位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样的收尾有着“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效果,诱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导向。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各式各样的收尾方式,不管是怎样的方式,都很好地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贯穿整节课,让他们的注意力牢牢钉在学习的知识上。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用不同的方法或语言,让孩子们的注意力时刻保持集中,让他们的思维时刻保持转动,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吸收新的知识,并学会用新知来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习快乐,成为学习上的小主人。
  【作者单位:昆山市民办珠江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根据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质》一文提出的生活有六大特质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人们给出生活教育的原则之一:科学性原则,陶行知说“教育必须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否则不能前进。”“任何教师必须擅长一门自然科学,没有自然科学训练的,不配做现代的教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
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和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大都已经灭绝,所以动物学家称它为“活化石”。小朋友们最喜爱大熊猫,它的外表惹人喜爱。然而,天灾人祸使它们面临绝种的危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进球啦!
期刊
走进课堂听课,有的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其乐融融,充满魅力,正如孙双金老师所说的“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有的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却索然无味,课堂效率低下。如何让学生充分地以亢奋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呢?大禹治水,改“堵”为“疏”,治水如此,治人、治国、治家、治学不亦如此吗?所以,语文课堂必须顺应学生。只有顺应学生,以学生的需要和实际为教学的出
校园安全小常识    1 在校时間学生不得无故离开学校,有事外出得向班主任请假。  2 学生上课要遵守纪律,要听从老师指挥。  3 课間玩耍不打闹追逐,严禁爬围墙、爬走廊栏杆等。  4 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玩耍,严禁从楼梯扶手上面滑到下面。  5 不带利器及易燃、易爆物品来校,不做危险游戏。  6 放学后应直接回家,不要在教室、校园内逗留。
你们知道火箭为什么能上天吗?
期刊
右手拿不到的东西  有一样东西,你只能用左手拿它,右手拿不到,这是什么东西?  没翅膀的鸡  什么鸡不会有翅膀?
在看似安静,实则危机四伏的自然界里,为了生存,动物們都各自练就了一身见招拆招的生存防御术。那动物的防卫本领都有哪些呢?  眼镜蛇是一种有名的毒蛇,它的颈背间有醒目的眼状斑纹,遇到人时,它头部抬起,颈部膨大,并发出“咝咝”声,使人不敢轻易靠近它。如遇人贸然进攻,它便会喷出致命的毒液。  栖息地遍布树林、平原、沙漠、灌木丛、沟谷以及耕地四周的臭鼬,是个会用臭屁防身的小家伙。臭鼬的肛门处有两个被称为“肛
太阳公公眯眯笑,我去上山采蘑菇。
在以探究为导向的优质课、示范课里会发现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整节科学课学生没有教材,或是桌上根本不打开的教材。但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除了手忙脚乱的动手操作,就是自己还不甚明了的实验报告,至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培养实在是要打个问号。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众所周知,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中最重要的就是问题的提出,而学生的思考和看问题的角度、深度是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