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市域政府的治理管控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包括疫情基本信息、疫情应对信息、疫情期间的民生信息等,可能会引发公众的隐私权和知情权的矛盾冲突.协调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冲突和矛盾考验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疫情防控既要保障公众知情权,又要保护隐私权.平衡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权益,隐私权需要适度的让步.应坚守疫情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规范疫情信息收集和公开的主体,完善疫情信息公开的立法,加强疫情信息公开的监督,以完善市域治理中的疫情防控信息公开.
【机 构】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域政府的治理管控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包括疫情基本信息、疫情应对信息、疫情期间的民生信息等,可能会引发公众的隐私权和知情权的矛盾冲突.协调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冲突和矛盾考验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疫情防控既要保障公众知情权,又要保护隐私权.平衡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权益,隐私权需要适度的让步.应坚守疫情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规范疫情信息收集和公开的主体,完善疫情信息公开的立法,加强疫情信息公开的监督,以完善市域治理中的疫情防控信息公开.
其他文献
符号仪式内嵌着政治性表达的本能.人民警察与党和国家的伴生性,强化了其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政治底蕴.警徽、警服、警歌、警旗等能指物质品类的多元发展,为其符号仪式的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所指文化意涵的丰富解读提供了场域.进入新时代,人民警察面对的执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全球一体化带来的意识形态冲击巨大.符号仪式作为其文化领导权实践的软实力高地,体系建构与文化意涵阐释的现实作用也便显得越发重要.
涉众型经济犯罪具有受害人数多、涉案金额大的特点及网络化发展、跨区域扩张的趋势.社区警务作为以一种预防为导向的警务模式,刚好契合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防控需求.但社区警务中数据采集与研判所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涉众型经济犯罪预防的有效实现.应打破数据壁垒,搭建跨地域、跨部门大数据交互平台,不断拓宽社区民警数据获取渠道,增强其数据研判能力,让社区警务的数据服务更加全面、准确、及时和有效,从而优化社区警务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防控效能.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传播的信息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其中信息选择的真实性和回应性对政府公信力建设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传播的信息选择方式不当往往会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不利影响.优化之策在于树牢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公共理念,夯实政府公信力基础;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选择机制,提高政府公信力水平;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法治化建设,保障政府公信力实现.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与成熟应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地域性职业群体出现,经济发达地区两龄化受害群体较多,犯罪技术手段与产业链条迭代升级,上下游黑灰产业链分布广泛等.在犯罪治理上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发案量高侦破率低、技术对抗劣势、地域性职业群体社会不良导引作用明显的难点与困境.基于犯罪综合治理立场,应当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惩戒力度;加强行业管理,注重源头及综合治理;推进技术研发,提升识别与反制能力;强调重点地区治理,重点人群预防;促进协同治理,深化跨国家跨行业合作.
继发性创伤是指未直接接触创伤源,通过帮助受创伤的个人而产生的心理伤害.公安工作具有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的特点,继发性创伤在公安民警队伍中极易出现且不易被察觉,警察文化中对寻求帮助的污名化也加剧了民警遭受继发性创伤的风险,容易增加关怀成本、耗费心理资源,危害广大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为减少继发性创伤的发生,减轻其对公安民警的伤害,应建设“以警为本”的警察组织文化,充分利用民警家属与同伴的支持资源,建立创伤分级制度,提升公安民警职业心理素质.
司法公信力的本质在于公众自发地信服与认可司法过程和结果.过度放大司法公开、公众参与的作用容易逾越法治的形式,在实质上以情理代替法理.司法走向专业化、精英化、职业化是提升司法质量与效率的必然,过分强调“融情于法”存在异化为“迎合民意”的危险,会加剧司法公信力的式微.裁判文书公开制度与指导性案例制度分别对增强裁判文书说理性起到倒逼和激励作用,但可能加剧防卫型司法现象.舆论狂欢的反面往往是以法官为代表的官方话语的集体性失语.司法公信力的形塑应当从对民意的迎合走向对民意的弥合,在个案中由法官通过裁判文书的法律说理
监管沙盒是由英国金融行为局创制的用于实施金融科技监管的制度工具,监管沙盒创设的相对宽松的监管机制对于促进金融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区块链这一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监管沙盒的基本理念具有相当契合度,因而可将监管沙盒作为实施区块链监管的基本工具.但区块链去中心化特征决定了利用中心化的监管沙盒难以实现规制效果,亟需改进.在改进监管沙盒运作模式时可从技术与制度两个层面展开:在技术层面,建立起政府有限干预的去中心化监管沙盒体系,由政府确定监管沙盒实施条件与标准,区块链软件自动运行监管沙盒;在制度层面,确立国际协作共治的区块链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后,由于相关立法过于原则粗疏,监察程序运行错位导致职务犯罪案件监检程序衔接与配合面临规则失衡、措施缺位等问题.当前,留置措施的属性定位与功能不符、不加区分统一适用等情形导致司法实践中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程序衔接出现真空进而导致责任相互推诿.聚焦职务犯罪案件退补调查期间换押措施责任问题,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留置措施的属性并有助于完善留置措施规则体系,进一步促进监检二者的良性衔接和互动.对于留置规则体系完善,应对不同的被调查人以“二分法”设置留置细则,细分区别证明标准与留置期间规则,引入律师辩护制
社区治安是社会治理的安全基石.有效建构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关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安治理新格局,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崭新而高级的治理形态,协同治理成为提升社区治安治理能力的现实选择.以协同治理为理论基础,以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可发现我国社区治安面临社会组织自主能力孱弱、协同制度缺位及催化领导不足等现实困境,亟须培育社会治安力量、完善协同制度设计、强化催化领导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协商对话、利益协调、资源共享和协同行动等长效运行机制,推动社区治安协同治理持续良性发展.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务处分作为一种新的处分类型出现.但政务处分的出现在整合处分权、实现对公权力监督全覆盖的同时,也导致了原行政监察权空置;政务处分与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处分的界限不明、衔接不畅等问题.以行政机关公务员为对象,在行政处分与政务处分并行,同党纪处分、刑罚处罚共同构成处分体系的前提下,可以尝试以行政机关承接原行政监察机关职能、发挥行政机关对监察机关的实质监督与制约效能、改变政务处分与行政处分择一适用的标准等方式,通过制度设计解决政务处分出现后所产生的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