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损伤后不同部位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后细胞凋亡的研究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b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对象 ,研究不同部位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规律 ,并探讨细胞凋亡在失神经萎缩骨骼肌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0例住院手术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 ,术中切取不同部位的失神经骨骼肌 80块 ,按肌肉部位分为A、B两组 ,两组又各分为伤后 1、2、3、4~ 5、6~ 11和 12~ 2 4个月共 6个时间组。A组 :手内在肌 (小指展肌 ) 34块。B组 :大肌肉 (肱二头肌 ) 46块。每块肌肉分别作HE染色、Masson染色和凋亡细胞核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随损伤时间的延长 ,肌细胞萎缩愈加明显。各时间组相比 ,A、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2 )失神经骨骼肌中染成绿色的胶原纤维增多 ,早期增生并不明显 ,失神经支配 1年以上肌肉中的胶原纤维增生更为显著。不同时间组间胶原纤维与骨骼肌细胞面积比的差异 ,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同一时间组内A、B两组肌细胞面积比的差异 ,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正常的骨骼肌细胞鲜见凋亡细胞核 ,失神经骨骼肌随伤后时间的延长 ,凋亡细胞核数量的增加 ,在小指展肌中的上升速度较肱二头肌快。结论 不同的肌肉在失神经支配后肌萎缩的肌纤维截面积及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相似 ,胶原纤维的增生只在晚期才成为影响神经修复手术疗效的原因之一。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建设中山大学教授李宗桂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这个转型,不仅是经济体制、经济观念的转型,而且是政治体制、政治观念的转型。从广阔的文化视野考察,从本质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乃是走向了一种作为方法论唯物主义的"批判的历史科学",其核心之点就在于这一用于把握历史的方法论原则的有限客观性。而流行的卢卡奇式的对于马克思哲
根据第15届流量测量国际会议(FLOMEKO2010)概况,讨论国际流量测量界关注的热点及流量测量技术和仪表的发展趋势。对于超声波流量计,主要研发应用于火炬气的仪表,具有自诊断功能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是近年来控制与神经修复、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以运动想象脑电信号为基础的BCI研究最为典型,
期刊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奥拉西坦原料药中潜在遗传毒性杂质氯乙酸甲酯和(R,S)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方法。方法:采用GC-MS法,使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色谱柱为VF-1701 ms毛细管柱(30 m
试验以湘潭县杨嘉桥镇原种场轻度污染农田为对象,早稻以‘中嘉早17号’和‘湘早籼24号’为供试品种,晚稻以‘H优518’和‘岳优27’为供试品种,采用"VIP+n"综合降镉技术,开展"
精神分析学对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有着深远影响。在小说《受戒》中,汪曾祺并无直白的情欲表露,而是以诗意的语言和至真至纯的情感打动读者。但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这篇充满传统
在史学史的视野中,马克思“批判的历史科学”具有自身发展的历史。从中学拉丁论文开始,马克思就进入到了史学研究的领域,随后也间或接触到一些经济史方面的书籍,在《德意志意识形
<正>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产生于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蕴含着不同的特质。认真探讨中西哲学的差异,对于我们把握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进而正确认识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