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相关论文
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单位曾隆重庆贺贺麟先生八十五寿辰和从事教育、翻译、科研五十五周年。与此同时,他的新著《黑格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的《汉英对照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上卷,是目前国内外第一本以汉英对照为形式的系统的中国哲学名著选读,收......
钱锺书《管锥编》开篇第一段文字,就批评哲学界流行的“无知而发为高论”的学风,嗤之为“老师巨子之常态惯技”(钱锺书,1977年,第1页;下......
中国的往圣先贤倡导仁爱、慈悲、博爱精神。这种根本的价值观源自他们视万物为一体的宇宙观。中国儒释道的宇宙观决定了中国传统哲......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哲学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受益于中国传统哲学的遗产;另一方面受到西方哲学发展的启迪......
中西方哲学知识论各自具有自身不同的特质。西方哲学知识论始终伴随着对知识和真理的可能性进行质问的怀疑论的挑战,始终伴随着一......
著名作家梁晓声说她对语言有天生的灵气;英国《泰晤士报》说她是一位不凡的女作家,一個令人惊奇的故事;而她自己却说,她是一个极端自由......
邓以蜇的艺术学对艺术本体做出了深刻的思考,他认为艺术的至高境界与理想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是一种天人融合的境界。这个概念......
“酒神”与“日神”或称狄俄尼索斯与阿波罗是一种哲学的、文学的概念,一种二分法。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运用“酒神”与“日神......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生活越来越复杂了,人要做的事越来越多了,人生的道路也愈来愈长了,这让我们的人生感到压力很大。我想,人的一生虽然很......
康德提出了作为道德律之基础的“自由意志何以可能”的问题 ,认为“自由意志”只是一个“公设”,而牟宗三认为自由意志不是“公设......
"西译中"和"中译西"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语言上,更根本的在于中西哲学思维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西译中"和"中......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研究成果。由于中西哲学的研究标准,研究形态,研究方法存在差异,很多学者难......
蒙培元 ,1 938年 1月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主要著作有 :《理学的演变......
在众多对中国近代史学理论产生过影响的西方哲学家中 ,新康德主义西南学派的代表人物李凯尔特 (HeinichRickert) ,似乎早已被研究中国近代史学理......
一、引言美国翻译家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
价值论作为近现代哲学的一大热点,被引入我国引起了研究的热潮,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众所周知,中国的哲学传统与西方哲学传统存在......
俞宣孟(以下简称“俞”):你是国际上少数几位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并且也取得相当成就的学者之一,我们交流一下各自研究的体会,机会难得......
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Internationnal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Stu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Philosophy(ISCWP)]与北京......
众所周知 ,牟宗三是哲学大师、儒学大师 ,亚洲最著名的康德哲学专家之一 ,一生研究东西方哲学 ,配合康德哲学消化中国哲学和文化 ,......
2008年4月10~1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法国里昂第三大学、法国人文高师以......
非常感谢高瑞泉教授的邀请,使我十分荣幸能有机会来华东师范大学主持第九期大夏讲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当代自由主义的困境—......
我们运用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反思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史阶段,能够看到比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更多的东西,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
在中西哲学史上,老子、庄子、柏拉图、康德等中外哲人洞见了三种“无”:“纯无”(命名无、非存在)、“否定性的无”(有的无)和“主......
本体论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中西哲学都提出了各种形态的本体论模式,它们之间不乏共通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理路上的不同。......
在哲学界,中西哲学差异的比较,历来是个讨论很热烈的问题,哲学各派别都有自己观点。对此塑造论哲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延续了整个哲......
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家们在认识和把握共同的价值理念方面,都把"和谐"作为一个哲学的抽象范畴加以研究,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揭示了和谐的涵......
【正】一、我们的认识陶行之先生说过:"什么是学校,学校就是教人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的地方"。行之先生一语道出了作为学校,作......
牟宗三在西方哲学方面,其思想核心来自于康德哲学,同时还吸收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在中国哲学方面,则是继承了陆王一......
在人类的思维发展史上,哲学思想是深层和内核的部分.科学技术作为人征服自然力的表现必然深深渗透着其哲学观念、思维方式的影响.......
方东美是在中西交汇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哲学研究的。他以形而上学为中心,直探中西哲学文化的核心。他认为,中国哲学的精神就在于“圆融......
"审美心理学"中的"移情说"是中西方美学的共同点之一。作为人类本能的"移情"能力,是解决"主体间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基于西方美学史、哲学......
许苏民先生的专著《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系统地梳理了近400年来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开阔的眼界、博大的情怀和人道的精......
本文是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角度来理解康德哲学的意义.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康德哲学为中西哲学的比较提供了一个基点--这即是对情感......
胡适先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大家,是中国西学东渐的重要坐标人物,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先秦诸子进化论》是先生以......
中西哲学之间的互动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明清之际,以传教士的东来为中介,中西文化和哲学开始相遇和接触。这一时期中国哲学......
2013年12月4-8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分析》编辑部、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中心联合主办的“第......
本文通过对儒道文化从对峙走向和谐的文化流变之考察,认为,一方面,儒道文化在人生理想与体证方法上是对峙的.另一方面,二者在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