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综述
1.理解语句含义。
非连续性文本里往往会包含若干个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这些材料多采用记叙、议论、说明等方式。赏析文本语言时,可以从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角度入手。
2.内容迁移运用。
非连续性文本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数据表格、图表、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等,皆可入题。其話题鲜活,信息量大,概括性强,言语理解与表达方式新颖,因此在题目设置上十分灵活。
(1)观点题。答这类题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精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总分的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2)启示题。答这类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应着重回答“怎么做”。
(3)建议题。答这类题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要有可操作性,然后分点组织答案。
(4)拟写新闻标题。答题思路为: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
(5)对联题。对联一般要求字数相等、结构一致、对应位置的词性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6)标语、广告语题。答这类题要把握语境,做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还要注意广告应有独特性、形象性和创造性。
【褚振华/供稿】
典例呈现
(2020年安徽卷中考题)
材料一: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年1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二: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长沙晚报》2020年4月16日)
材料三: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民日报》2020年4月30日,有删改)
借鉴
1.材料一第二段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解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一般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考生要准确把握这些论证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2.请根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解析: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则较为困难,考生要善于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快速梳理、汲取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有效信息。
3.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解析:考生阅读材料时,必须联系积累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去解释文本的意义,要体现个性思考和独立判断,并提出自己对文本形式和内容的理解。
专项训练
材料一:
【心理学上的三圈理论】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处在不同区域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舒适区,是让人觉得舒服的区域。处在这个区域里的人,会觉得放松,稳定,很有安全感。 学习区,是最能让人进步的区域。处在这个区域里的人,愿意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不断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
恐慌区,是学习潜力最低的区域。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常常感到忧虑,恐惧,心理压力巨大以至于不堪重负。主动进入学习区,不断开拓思维,开阔视野,激发潜力,是摆脱恐慌的最佳方式。
材料二:
【沉溺于舒适区的危害】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对现状感到惬意舒服,觉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压力,没有危机感。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更不会主动付出太多的努力。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会不思进取,故步自封。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甚至会有自己比他人好的错觉,并因此而自鸣得意。
总之,长久的舒适就像“温水煮青蛙”。青蛙满足于水温的舒适而悠然自得,一旦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此,只有突破舒适区,寻求改变,谋求发展,才能迈向成功。
材料三:
【如何冲出舒适区】
第一,克服心理障碍。舒适区外一定是困难重重的,所以必须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直面困难,接受挑战,用我们的“破冰之履”在舒适区外创造奇迹。
第二,改变固有的习惯。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坚持4周就能改掉一个习惯,或者培养出一个习惯。我们要思考自己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什么,把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按步骤一步步完成。
第三,找到合适的同伴。改变的路上,既需要确定适合的目标,也需要找到能与自己共同进步的同伴,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一起冲出舒适区。
第四,坦然接受失败。每次新的尝试必然会有不适应,会有难题解决不了。不必回避它,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坦然接受失败,这样才能长久保持冲出舒适区的勇气和动力。
训练
1.班会上有同学表示,自己一想到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总是处于焦虑状态。请阅读材料一,给他提一条摆脱恐慌的建议。
答:
2.班会的讨论环节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满足于待在舒适区,有的同学想要冲出舒适区却苦于没有好办法。针对以上两种现象,你准备即席讲话,请把你要說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答:
1.理解语句含义。
非连续性文本里往往会包含若干个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这些材料多采用记叙、议论、说明等方式。赏析文本语言时,可以从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角度入手。
2.内容迁移运用。
非连续性文本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数据表格、图表、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等,皆可入题。其話题鲜活,信息量大,概括性强,言语理解与表达方式新颖,因此在题目设置上十分灵活。
(1)观点题。答这类题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精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总分的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2)启示题。答这类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应着重回答“怎么做”。
(3)建议题。答这类题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要有可操作性,然后分点组织答案。
(4)拟写新闻标题。答题思路为: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
(5)对联题。对联一般要求字数相等、结构一致、对应位置的词性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6)标语、广告语题。答这类题要把握语境,做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还要注意广告应有独特性、形象性和创造性。
【褚振华/供稿】
典例呈现
(2020年安徽卷中考题)
材料一: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年1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二: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长沙晚报》2020年4月16日)
材料三: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民日报》2020年4月30日,有删改)
借鉴
1.材料一第二段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解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一般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考生要准确把握这些论证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2.请根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解析: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则较为困难,考生要善于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快速梳理、汲取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有效信息。
3.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解析:考生阅读材料时,必须联系积累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去解释文本的意义,要体现个性思考和独立判断,并提出自己对文本形式和内容的理解。
专项训练
材料一:
【心理学上的三圈理论】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处在不同区域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舒适区,是让人觉得舒服的区域。处在这个区域里的人,会觉得放松,稳定,很有安全感。 学习区,是最能让人进步的区域。处在这个区域里的人,愿意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不断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
恐慌区,是学习潜力最低的区域。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常常感到忧虑,恐惧,心理压力巨大以至于不堪重负。主动进入学习区,不断开拓思维,开阔视野,激发潜力,是摆脱恐慌的最佳方式。
材料二:
【沉溺于舒适区的危害】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对现状感到惬意舒服,觉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压力,没有危机感。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更不会主动付出太多的努力。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会不思进取,故步自封。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甚至会有自己比他人好的错觉,并因此而自鸣得意。
总之,长久的舒适就像“温水煮青蛙”。青蛙满足于水温的舒适而悠然自得,一旦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此,只有突破舒适区,寻求改变,谋求发展,才能迈向成功。
材料三:
【如何冲出舒适区】
第一,克服心理障碍。舒适区外一定是困难重重的,所以必须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直面困难,接受挑战,用我们的“破冰之履”在舒适区外创造奇迹。
第二,改变固有的习惯。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坚持4周就能改掉一个习惯,或者培养出一个习惯。我们要思考自己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什么,把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按步骤一步步完成。
第三,找到合适的同伴。改变的路上,既需要确定适合的目标,也需要找到能与自己共同进步的同伴,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一起冲出舒适区。
第四,坦然接受失败。每次新的尝试必然会有不适应,会有难题解决不了。不必回避它,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坦然接受失败,这样才能长久保持冲出舒适区的勇气和动力。
训练
1.班会上有同学表示,自己一想到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总是处于焦虑状态。请阅读材料一,给他提一条摆脱恐慌的建议。
答:
2.班会的讨论环节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满足于待在舒适区,有的同学想要冲出舒适区却苦于没有好办法。针对以上两种现象,你准备即席讲话,请把你要說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