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而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环境保护体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和生命,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保证。本文对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实践探讨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工作,任何环境决策都离不开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支持。而,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获得则依赖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加强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为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它也是保护环境工作中的重要的技术支撑,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方法。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分析是监测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产品,也是环境问题分析的重要前提。监测数据的获取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与此同时,还要把监测监督与考核的机制建立起来,把质量管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起来,把质量巡查的工作开展起来。所以,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起来,每一级的环保部门也要关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把全过程质量保证重视起来,从思想上要有准确的认识,并且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把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管理意识不够,控制措施方法单一
部分基层站质量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积极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有些工作人员、甚至高级管理层人员没有树立“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忽视质量管理,致使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持续改进和完善。对于室内质量控制措施仅仅采用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现场采样和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也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这样就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2.2环境监测质量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
大部分环境监测仍采用室外手工采样、实验室仪器分析的方法,从采样到分析,由于工作程序和样品运输等环节较多。各个环节不同程度存在着与《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规定》不相一致的问题,使环境监测质量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2.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要做好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工作,就需要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规范有序地展开。基于组织机构的运行情况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可以确保责任人都有明确的工作内容,以做好监测工作。针对于环境监测工作,为了保证监测质量,环保部门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但是环境监测的范围不断扩大,各种新的监测技术不断涌现出来,使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因此导致监测质量问题存在。当环境监测工作中,没有及时地更新各项管理制度,就会影响到监测工作效率,整体的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也难以提升。
3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3.1环境监测部门人员要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环境监测部门人员属于是专业素质较高的队伍,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要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展开。要对环境监测工作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就要注重人才培养,将培养机制构建起来是非常必要的。以组织环境监测人员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知识学习、技术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环境监测部门还要将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出来,将监测人员分批次送入到高校进修,不仅可以强化专业教育,而且还有助于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意识,以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
3.2建立环境监测短路径质量管理体系
从国家政府到地方政府,应建立出一个完整且明确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梯级化管理形式,通过建立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与地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推动短路径管理。在短路径管理体系中,国家环境监测部门直接领导地方环境监测中心,建立区域性环境监测管理机构,通过区域性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指导地方环境监测中心,形成国家、区域、地方短路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判断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定期或不定期对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及人员进行考核,引导环境监测机构积极应用环境监测的新技术、新设备,综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将环境监测行政管理与业务技术进行分离,解决影响环境监测的机制问题,逐渐建立起环境质量监测与环保部门协调统一,社会资源分工合作的现代化环境监测模式。通过建立区域性环境监测中心,可以进行环境监测新技术研发,针对区域环境问题,研发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检验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区域环境监测质量及整体水平。
3.3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质量保证的根本。首先,应明确管理机制、管理职责、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等,使质量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依,改变目前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状况。应建立定量考核、同步监测和质量巡检、抽查等制度,逐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化建设。其次,应尽快完善各个监测业务领域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加强各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改变目前各个监测领域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不均衡的情况,特别要弥补自动监测系统等新领域的空白。第三,尽快建设规范化的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模式,特别是要强化全程序监测质管理理念,将质量管理评价模式从实验室内的量控制扩大到包括设计、采样、分析、审核、质控所有相关环节、甚至扩大到整个监测站。
3.4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
近年来,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在不断的发展,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工作经验、学习机会等方面都有所欠缺,这些都无法满足当前工作和发展的需求,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对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从而保证监测人员可以正确地分析处理环境监测结果,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这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实事求是、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证监测质量;二是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细分监测业务,针对性的举办培训班对行监测项目分析经验、技巧和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进行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業务素质,确保各项监测任务顺利完成;三是要强化树立监测人员对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认识,并能自觉实施于监测工作运行的全过程,通过对意识环节的控制契合,提高监测活动的质量。
结束语:
环境监测管理的意义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通过对监测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监督控制,针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的质量作出研究,提出加强环境监测系统的全过程,不断的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志敏.试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7).
[2]马珩.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14-14.
[3]卢格焕.探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J].大科技,2015,(2):301-302.
关键词: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实践探讨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工作,任何环境决策都离不开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支持。而,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获得则依赖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加强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为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它也是保护环境工作中的重要的技术支撑,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方法。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分析是监测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产品,也是环境问题分析的重要前提。监测数据的获取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与此同时,还要把监测监督与考核的机制建立起来,把质量管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起来,把质量巡查的工作开展起来。所以,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起来,每一级的环保部门也要关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把全过程质量保证重视起来,从思想上要有准确的认识,并且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把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管理意识不够,控制措施方法单一
部分基层站质量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积极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有些工作人员、甚至高级管理层人员没有树立“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忽视质量管理,致使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持续改进和完善。对于室内质量控制措施仅仅采用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现场采样和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也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这样就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2.2环境监测质量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
大部分环境监测仍采用室外手工采样、实验室仪器分析的方法,从采样到分析,由于工作程序和样品运输等环节较多。各个环节不同程度存在着与《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规定》不相一致的问题,使环境监测质量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2.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要做好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工作,就需要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规范有序地展开。基于组织机构的运行情况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可以确保责任人都有明确的工作内容,以做好监测工作。针对于环境监测工作,为了保证监测质量,环保部门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但是环境监测的范围不断扩大,各种新的监测技术不断涌现出来,使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因此导致监测质量问题存在。当环境监测工作中,没有及时地更新各项管理制度,就会影响到监测工作效率,整体的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也难以提升。
3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3.1环境监测部门人员要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环境监测部门人员属于是专业素质较高的队伍,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要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展开。要对环境监测工作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就要注重人才培养,将培养机制构建起来是非常必要的。以组织环境监测人员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知识学习、技术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环境监测部门还要将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出来,将监测人员分批次送入到高校进修,不仅可以强化专业教育,而且还有助于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意识,以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
3.2建立环境监测短路径质量管理体系
从国家政府到地方政府,应建立出一个完整且明确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梯级化管理形式,通过建立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与地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推动短路径管理。在短路径管理体系中,国家环境监测部门直接领导地方环境监测中心,建立区域性环境监测管理机构,通过区域性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指导地方环境监测中心,形成国家、区域、地方短路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判断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定期或不定期对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及人员进行考核,引导环境监测机构积极应用环境监测的新技术、新设备,综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将环境监测行政管理与业务技术进行分离,解决影响环境监测的机制问题,逐渐建立起环境质量监测与环保部门协调统一,社会资源分工合作的现代化环境监测模式。通过建立区域性环境监测中心,可以进行环境监测新技术研发,针对区域环境问题,研发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检验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区域环境监测质量及整体水平。
3.3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质量保证的根本。首先,应明确管理机制、管理职责、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等,使质量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依,改变目前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状况。应建立定量考核、同步监测和质量巡检、抽查等制度,逐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化建设。其次,应尽快完善各个监测业务领域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加强各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改变目前各个监测领域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不均衡的情况,特别要弥补自动监测系统等新领域的空白。第三,尽快建设规范化的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模式,特别是要强化全程序监测质管理理念,将质量管理评价模式从实验室内的量控制扩大到包括设计、采样、分析、审核、质控所有相关环节、甚至扩大到整个监测站。
3.4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
近年来,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在不断的发展,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工作经验、学习机会等方面都有所欠缺,这些都无法满足当前工作和发展的需求,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对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从而保证监测人员可以正确地分析处理环境监测结果,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这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实事求是、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证监测质量;二是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细分监测业务,针对性的举办培训班对行监测项目分析经验、技巧和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进行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業务素质,确保各项监测任务顺利完成;三是要强化树立监测人员对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认识,并能自觉实施于监测工作运行的全过程,通过对意识环节的控制契合,提高监测活动的质量。
结束语:
环境监测管理的意义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通过对监测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监督控制,针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的质量作出研究,提出加强环境监测系统的全过程,不断的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志敏.试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7).
[2]马珩.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14-14.
[3]卢格焕.探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J].大科技,2015,(2):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