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课堂教学情境 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huix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围绕在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和研究,改革成果累累。本文结合教学工作实践,论述了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着手,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一些经验和思考,供广大化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设计 教学情境 打造 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化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法、手段围绕构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进行改革和实践,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已成为全体教师在教学中的课改主题。怎样才能成就化学教学高效课堂?广大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笔者结合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谈谈通过巧设课堂教学情境,打造化学高效课堂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牢固树立化学课程基本理念,使之作为我们教师开展课改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上强调:“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这一课程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通过提供认知背景和停靠点,促进学生理解和思维。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考虑三维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利用,而且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和技能的情境创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和遵循的基本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需要融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也正因为如此,创设优质的课堂教学情境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要素之一。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其相关背景,教学情境所提供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因此,课堂教学情景创设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本着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三位教学目标的达成原则,即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相关知识与技能,要有利于学生探索学习,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自觉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基本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活动的真实性。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情景,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由表及里地认识化学世界。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烧开水时,不小心将少量水泼撒到煤炉火焰上,炉火不但不减退,反而蹿出一股火焰且燃烧更旺;冬天关闭门窗用炉火取暖,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煤气中毒等等。这样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最容易启发学生形成表象,积极思考,达到愤悱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在学习“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为什么面粉经发酵后蒸熟的馒头疏松多孔”等创设经验情境。
  (二)创设实验化教学情境,增强科学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现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因此,实验不仅有教学意义,而且还有教育意义。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试验和学生实验,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可让学生表演“水中生火”、“魔棒点灯”和“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实验。在学习“氧气的检验”时,老师先不讲检验方法,而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氧气和空气的集气瓶,结合自己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从而产生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
  (三)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寓意深刻。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 月31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
  [问题]谁是纵火犯?
  [学生交流]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与氧气接触,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的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样达到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学生 1:有人放火;
  学生 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
  学生 3:战舰在海洋上航行,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学生 4: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
  ……
  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 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以化学史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化学史创设情境,例如:1、拉瓦锡发现空气的组成;2、稀有气体的发现;3、生活中常见的盐等内容的学习时,可通过创设科学发现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养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捕捉信息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五) 追踪社会热点,创设时尚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除此之外,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的不同,还可采用诸如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实物模型创设形象情境、魔术游戏创设趣味情境等方法,努力构建富有适应性,合理性和普遍性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搭建构建知识和能力的优质平台。
  四、对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打造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深入,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已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能力,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避免形式化的情境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课程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缺乏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教学情境设计的前提就是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形式化的教学情境就显得犹如画蛇添足,无益于打造高效课堂。
  (二)防止出现假问题情境
  所谓假问题情境是指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学情境的设计要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背景材料的选择一定要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功能。
  (三)缺乏真情的情境
  情境不仅包含场景,而且内含情感。任何情感如果没有教师的情感投入,都会失去其教学功能,因此,教师的真情实感应首先进入情境之中,学生才能在言语直观和情绪感染的双重作用下进入情境。
  (四)“猜谜式”的情境(偏离教学的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向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设计时切忌兜圈子、猜谜语,会让学生不知所云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偏离教学的情境只会误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影响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随着教育的发展,创设教学情境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实践也证明, 情境教学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能力等有着独特的作用。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意识明显增强。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认真思考,创设出能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的教学情境,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郑永信 对探究性学习中学习情境地创设的认识[J] 化学教育,2006(1)
  [2]余文森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3]许虹宇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初中化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SGH11318)
其他文献
[摘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我国的教育国际化,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渠道。本文对双语教学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要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语教学 教学策略  一、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意义  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双语教学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是新课改实施的核心。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使新课改理念得以有效的落实,使化学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下针对在化学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不足之处还望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有所优化.但部分企业人资薪酬和绩效管理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影响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文章就人资薪酬和绩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