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型职业教育的教学健康控与质量评价体系下,以物联网系列课程为例对课程建设进行方法上的探讨,并给出现阶段的部分实践结果,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物联网课程建设,对其他类型的课程建设同时存在参考意义。
[关 键 词] 新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教学监控;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092-02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面对新型职业教育,如何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设一批能体现职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院在物联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按照任务驱动,坚持项目导向、教学一体化的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设计内容包括三方面。
一、教学内容
根据当前物联网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前、后续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统筹考虑课程内容(学习领域),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并能体现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内容中。具体工作如下。
通过对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工作过程的分析,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分析,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细化,形成分析报告。
形成课程(学习领域)描述:名称、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开设学年、基准学时、学生需要能力、教师所需专业能力。
基于以上需求,我院形成了如下以实践为主的物联网课程体系。
二、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包含两方面,以教材为主,其他资源为辅。当前市面上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物联网教材仍处于探索阶段,多数物联网相关教材理论性内容描述过于繁杂,以感知层介绍为主,不适用于我院以网络层、应用层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适应自身的教学要求,教材建设必不可少。
(一)教材建设
进行教材建设规划,与物联网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工学结合具有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院校特色的教材体系,大量引用企业实际工作案例,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规范教材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具体工作如下。
1.选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院校规划教材,应认真调查研究,提出选用依据,为适应学生学习规律,建议在教材选用过程中,教材内容层层递进,先修课程教师与后续课程教师共同商定教材选用。
2.在教学实践2~3年后,研究编排教材内容,体现课程特色。教材编写前需确定教材编写人员(包括企业人员),提出教材编写规划与进度。
(二)其他资源建设
其他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的课程资源建设。具体工作有:
1.编写其他文本资源,如教师教学指导书、学生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电子教案等;
2.制作课程教学所需图片素材,如实物照片、实训环境、资源图片、成果展示等;
3.制作音頻和视频素材,如项目详细操作过程、关键步骤的操作过程、关键技术讲座等;
4.制作动画素材,如关键步骤的演示动画等;
5.制作教学课件,包括所有教学任务的教学课件;
6.制作教学录像,如所有教学任务的教学录像、关键教学过程分步教学录像等;
7.制作演示录像,如所有教学任务的演示录像、关键操作步骤等;
8.编写案例库,包括每个学习子领域的易、中、难不同层次的案例库;
9.建立技术支持库,包括学生的设计报告、行业标准、技术手册、行业最新技术文章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的实施是核心和关键,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强调培养目标、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三者的高度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一)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创新,如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具体工作有:
1.对课程的内容、类型、特点作出分析;
2.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固化成指导性教学文件,体现在课程标准和学习情境中。
(二)教学手段
为增强直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应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合理、适时、有效地设计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工作有:
1.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研讨;
2.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提出建立虚拟企业、虚拟社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的规划及建设要求,作为技改项目积极提交学校予以建设,缩短课堂与现实的距离,优化课程的教学手段。
(三)网络资源建设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教学资源丰富、功能比较齐全、运行良好、有效共享的课程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具体工作有:
1.建设和优化课程网站;
2.按照要求完成课程资源的整理以及上传工作;
3.建立网上交流机制,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师生网上交流与沟通。
课程建设在各层次的教育教学中一直是学校探讨的热点,在教学监控与质量评价形成的闭环教学中,笔者提出了以上观点以适应新型职业教育,我院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边研究、边实施的办法,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培养应用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获得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2017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关 键 词] 新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教学监控;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092-02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面对新型职业教育,如何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设一批能体现职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院在物联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按照任务驱动,坚持项目导向、教学一体化的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设计内容包括三方面。
一、教学内容
根据当前物联网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前、后续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统筹考虑课程内容(学习领域),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并能体现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内容中。具体工作如下。
通过对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工作过程的分析,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分析,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细化,形成分析报告。
形成课程(学习领域)描述:名称、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开设学年、基准学时、学生需要能力、教师所需专业能力。
基于以上需求,我院形成了如下以实践为主的物联网课程体系。
二、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包含两方面,以教材为主,其他资源为辅。当前市面上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物联网教材仍处于探索阶段,多数物联网相关教材理论性内容描述过于繁杂,以感知层介绍为主,不适用于我院以网络层、应用层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适应自身的教学要求,教材建设必不可少。
(一)教材建设
进行教材建设规划,与物联网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工学结合具有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院校特色的教材体系,大量引用企业实际工作案例,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规范教材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具体工作如下。
1.选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院校规划教材,应认真调查研究,提出选用依据,为适应学生学习规律,建议在教材选用过程中,教材内容层层递进,先修课程教师与后续课程教师共同商定教材选用。
2.在教学实践2~3年后,研究编排教材内容,体现课程特色。教材编写前需确定教材编写人员(包括企业人员),提出教材编写规划与进度。
(二)其他资源建设
其他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的课程资源建设。具体工作有:
1.编写其他文本资源,如教师教学指导书、学生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电子教案等;
2.制作课程教学所需图片素材,如实物照片、实训环境、资源图片、成果展示等;
3.制作音頻和视频素材,如项目详细操作过程、关键步骤的操作过程、关键技术讲座等;
4.制作动画素材,如关键步骤的演示动画等;
5.制作教学课件,包括所有教学任务的教学课件;
6.制作教学录像,如所有教学任务的教学录像、关键教学过程分步教学录像等;
7.制作演示录像,如所有教学任务的演示录像、关键操作步骤等;
8.编写案例库,包括每个学习子领域的易、中、难不同层次的案例库;
9.建立技术支持库,包括学生的设计报告、行业标准、技术手册、行业最新技术文章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的实施是核心和关键,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强调培养目标、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三者的高度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一)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创新,如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具体工作有:
1.对课程的内容、类型、特点作出分析;
2.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固化成指导性教学文件,体现在课程标准和学习情境中。
(二)教学手段
为增强直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应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合理、适时、有效地设计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工作有:
1.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研讨;
2.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提出建立虚拟企业、虚拟社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的规划及建设要求,作为技改项目积极提交学校予以建设,缩短课堂与现实的距离,优化课程的教学手段。
(三)网络资源建设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教学资源丰富、功能比较齐全、运行良好、有效共享的课程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具体工作有:
1.建设和优化课程网站;
2.按照要求完成课程资源的整理以及上传工作;
3.建立网上交流机制,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师生网上交流与沟通。
课程建设在各层次的教育教学中一直是学校探讨的热点,在教学监控与质量评价形成的闭环教学中,笔者提出了以上观点以适应新型职业教育,我院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边研究、边实施的办法,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培养应用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获得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2017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