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着手,通过课外阅读、体验生活、加强交流及突出表扬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培养。
关键词 写作 语文素养 情景体验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说,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在平常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进行写作训练。但是,写作文的的确确是大多数学生平时比较畏难的一件事。
结合我自身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畏难心理存在几个特点:一是审题立意,有“不明中心立意之苦”。面对作文题,一些学生就是弄不明白题目要求,也不知如何确立文章中心,这是写作进程中的第一道拦路虎。这让学生们头疼,让他们望作文题而生畏,让有些学生连拟题的勇气都没有;二是选材布局,有“无米下锅之苦”。面对命题作文,很多学生苦恼不知道用什么材料表达中心,只好写别人已经写过题材,有的为了凑够字数,就东抄抄西凑凑,胡乱编造,中心不突出,文章空洞,没有真情实感;三是组织语言,“语言贫乏之苦”。在作文中,不少学生就是找不到相关词语,平日里侃侃而谈的机智幽默的词句消失的无影无踪,更不知如何运用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了,不知如何将一个事物描绘得形象生动,不知如何将一件事叙述完整,达到条理清楚,不知如何将一份感情顺畅表达,做到情真意切有感染力;四是全文写作,缺乏写作欲望和自信。他们对自己多次接触的事物也会感受深刻,也会产生倾诉的欲望,偶尔也会产生写作欲望,但不想花时间写出来,而且感到力不从心,随之自叹文字功底差,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写作天赋。五是积累材料,缺乏持久性。学生无论在观察生活、积累材料方面还是在课外练笔方面都缺乏持久性,动笔写作,不列提纲,认为麻烦;作文完成,从不检查、修改,也不愿意写“作文后记”,及时总结。六是封闭自己,不愿意真实写作。他们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故事,他们写作时总是遮遮掩掩,或者虚构情节,写好之后也从不拿给同学看,教师成了他们作文的唯一读者。
其实,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着手,但是学生这种写作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在此,我谈几点关于写作教学的思考:
一、要走进课里课外强化阅读积累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另外,我们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都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一点不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知道,“读”是吸收,“写”是输出;“读”是“源”,“写”是“流”;“源”远方能“流”长。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阅读,阅读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二、要走进生活多感受情景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许多名家都说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每一个方面都是写作的素材。列夫托尔斯泰随身总带着一个笔记本,不论散步、游玩,还是聊天、会客总是不时拿出记下点什么。有了这样的材料积累,他才得以写出《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的巨著;茅盾先生曾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那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察觉,把你所闻所见随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要走进学生中间加强彼此交流
作文指导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所写内容,让学生在彼此之间强化通过对生活认识或写作角度的交流,让他们在讨论和激辩中获取某种感悟,加深对周围人和事的理解,从而为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让大家相互取长补短。最后,通过这些方式,逐步让学生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这样,时间一常,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要多进行成果展示,赏识个性
对每次写作中涌现出许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教师要安排课时进行重点评读,并张贴在班级墙报上;对显示出的某种文体特殊才华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提出表扬。我相信,教师只要充分肯定这些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长并加以引导,就一定能够a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培养作文兴趣的目的。同时,多选读一些名人大家在学生阶段创作出的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向这些名家看齐。另外,要多向学生提供一些报纸杂志征稿启事信息,要鼓励他们多向报刊报社投稿,要多鼓励学生动笔写作,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等。
总之,作文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书面体现,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关键词 写作 语文素养 情景体验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说,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在平常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进行写作训练。但是,写作文的的确确是大多数学生平时比较畏难的一件事。
结合我自身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畏难心理存在几个特点:一是审题立意,有“不明中心立意之苦”。面对作文题,一些学生就是弄不明白题目要求,也不知如何确立文章中心,这是写作进程中的第一道拦路虎。这让学生们头疼,让他们望作文题而生畏,让有些学生连拟题的勇气都没有;二是选材布局,有“无米下锅之苦”。面对命题作文,很多学生苦恼不知道用什么材料表达中心,只好写别人已经写过题材,有的为了凑够字数,就东抄抄西凑凑,胡乱编造,中心不突出,文章空洞,没有真情实感;三是组织语言,“语言贫乏之苦”。在作文中,不少学生就是找不到相关词语,平日里侃侃而谈的机智幽默的词句消失的无影无踪,更不知如何运用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了,不知如何将一个事物描绘得形象生动,不知如何将一件事叙述完整,达到条理清楚,不知如何将一份感情顺畅表达,做到情真意切有感染力;四是全文写作,缺乏写作欲望和自信。他们对自己多次接触的事物也会感受深刻,也会产生倾诉的欲望,偶尔也会产生写作欲望,但不想花时间写出来,而且感到力不从心,随之自叹文字功底差,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写作天赋。五是积累材料,缺乏持久性。学生无论在观察生活、积累材料方面还是在课外练笔方面都缺乏持久性,动笔写作,不列提纲,认为麻烦;作文完成,从不检查、修改,也不愿意写“作文后记”,及时总结。六是封闭自己,不愿意真实写作。他们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故事,他们写作时总是遮遮掩掩,或者虚构情节,写好之后也从不拿给同学看,教师成了他们作文的唯一读者。
其实,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着手,但是学生这种写作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在此,我谈几点关于写作教学的思考:
一、要走进课里课外强化阅读积累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另外,我们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都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一点不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知道,“读”是吸收,“写”是输出;“读”是“源”,“写”是“流”;“源”远方能“流”长。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阅读,阅读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二、要走进生活多感受情景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许多名家都说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每一个方面都是写作的素材。列夫托尔斯泰随身总带着一个笔记本,不论散步、游玩,还是聊天、会客总是不时拿出记下点什么。有了这样的材料积累,他才得以写出《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的巨著;茅盾先生曾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那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察觉,把你所闻所见随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要走进学生中间加强彼此交流
作文指导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所写内容,让学生在彼此之间强化通过对生活认识或写作角度的交流,让他们在讨论和激辩中获取某种感悟,加深对周围人和事的理解,从而为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让大家相互取长补短。最后,通过这些方式,逐步让学生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这样,时间一常,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要多进行成果展示,赏识个性
对每次写作中涌现出许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教师要安排课时进行重点评读,并张贴在班级墙报上;对显示出的某种文体特殊才华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提出表扬。我相信,教师只要充分肯定这些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长并加以引导,就一定能够a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培养作文兴趣的目的。同时,多选读一些名人大家在学生阶段创作出的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向这些名家看齐。另外,要多向学生提供一些报纸杂志征稿启事信息,要鼓励他们多向报刊报社投稿,要多鼓励学生动笔写作,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等。
总之,作文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书面体现,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