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太空中飘了一年,完成了四百多项科学实验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1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科特·凯利和马克·凯利是人类航天领域最传奇的双胞胎兄弟,两人都作为美国宇航局的宇航员多次进入太空。
  斯科特 · 凯利曾经幻想能飞去火星,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阴差阳错成为了国际空间站上的“人类试验品”,为未来的人类火星之旅留下了宝贵的实验数据。
斯科特·凯利

  凯利兄弟一同参与了美国宇航局火星计划中颇具野心的任务之一——双胞胎实验计划。斯科特和他的双胞胎哥哥马克共同参与了该实验计划,斯科特在太空生活,马克则留在地球。科学家期望通过对比他们两人的身体变化,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太空生活对人体的影响。
  这个实验让斯科特在空间站连续待了 340 天,从而创造了人类在太空中连续工作时长的新纪录。在此期间,斯科特绕地球飞行 2.3 亿公里,拍摄太空照片 713 张,完成了 400 多项科学实验。他在社交网络上的关注人数突破百万,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多次在推特上与他互动。斯科特堪称美国航天史上的代表性宇航员。
左边是斯科特,他在国际空间站生活了一年;右边是他的双胞胎兄弟马克,他在地球上负责控制工作

  作为经历了 4 次太空飞行的航天老手,斯科特曾 3 次率队在空间站工作,加上这次近一年时间的太空之旅,斯科特的总体太空任务时间达到了 520 天,成为目前离开过地球时间最长的人。
斯科特在空間站给自己抽血

  回到地球以后,斯科特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我在太空的一年》。在斯科特的视角里,空间站并不神秘,只是一个噪音不断、味道并不好闻的独特空间。而长时间生活在地球以外的空间站上,倒是会让人在俯瞰地球的过程中,对所有的景象和人类产生一种不分种族和国别的情感连接。他说,没有在太空中生活过的人很难能够理解他们对大自然、生命的怀念。而在经历了空间站的生活之后,所有在地球上非常日常的东西都他让觉得更加珍贵,哪怕是风声、雨水,或者是重力本身。

在地球的尽头离开地球


  进行为期一年的空间站任务已经是 2015 年的事情,当时美国航天飞机已经退役,因此只能跟俄罗斯买船票上天,而起飞地点则在哈萨克斯坦沙漠草原里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斯科特把这个地方称为地球的尽头。
  “从高空向下俯视,拜科努尔就像被随意地丢弃在高高的沙漠草原上。这是一处丑陋的混凝土建筑的怪异组合,夏天炎热,冬天酷寒,锈迹斑斑的废弃机器堆得到处都是。成群的野狗、骆驼在航天设备的阴影中迷失。这个地方荒凉而残酷。”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俄罗斯在航天这件事情上的态度,让来自美国的斯科特非常无法适应,甚至感到抓狂。俄罗斯火箭发射有个传统,在乘车到达发射台的过程中,宇航员会中途跑下车,对着大巴车的右后轮撒下发射前的最后一泡尿。这略带异味的传统,唯一的原因就是尤里 · 加加林(前苏联著名宇航员、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曾在发射前这样干过,当他活着回到地面之后,这泡尿就此成了一个传统。
  这很不科学,因为宇航员在去往发射台之前,需要按规定把宇航服密封起来,撒尿时又必须打开封条,才能进行。但在 “战斗的民族” 这不叫事,从前苏联到俄罗斯,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也从来没有把这个问题解决。
  美式的严谨和俄式的随性之间,冲突还远不止这些。美国在执行发射任务时,火箭周围三英里范围内的人都会早早地疏散干净,大家都知道,灌满燃料的火箭就相当于一颗巨大的炸弹。但在斯科特准备坐上俄罗斯飞船的时候,他看到有几十号俄罗斯人围着火箭,一边抽着烟,一边等着火箭发射。
  斯科特就是这样带着许许多多的问号,开始了他最漫长的一次太空之旅。好在最后的火箭发射没有任何意外,毕竟,俄罗斯自从 1969 年以来还从未临时取消过原定的发射计划。而看起来简陋而落后的联盟号飞船,则是迄今为止最可靠的载人飞船之一。
  斯科特说,打开国际空间站舱门的瞬间,你会闻到一阵强烈的金属灼烧味道,或者说这是焊接金属的味道——这就是太空的味道。

地球以外的唯一人类空间


  国际空间站也被称为“有史以来最贵的人造物体”,这个加压空间仅有 916 立方米的“小房子”,造价超过 1500 亿美元,每天还要“烧掉”美国宇航局800万美元的维护费用。
从空间站俯视地球
  但根据斯科特自己的描述,你会觉得这个地方住着一点也不算舒服。空间站里各式各样的仪器、设备都会发散出自己的味道,飘散在空间站的各个角落。和地面不一样,在失重的条件下,塑料的微小颗粒也会浮在空中,混进宇航员的每一次呼吸当中。“其中还混杂着一股微弱的垃圾和身体的味道。”
  斯科特自己说,在空间站住上几个月,你就会发现它不像个物体,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点。一个房间连着另一个房间,而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用途和相应的设备,甚至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
  在这个地球以外的唯一人类空间,生命的痕迹依然稀少而宝贵,甚至连细菌都非常少。斯科特不止一次说,没有在空间站待过的人,是很难理解他们对大自然、生命的怀念。为了缓解这种情绪,宇航员们都喜欢听大自然的录音——雨林里的水声,林间的鸟叫。甚至再极端一点的,还有宇航员会把蚊子嗡嗡飞的录音带上太空。
  空间站里有个穹顶舱——一个完全由玻璃组成的舱段,这个可以俯瞰整个地球的舱段像是为缓解宇航员的思乡情绪所准备的。在不到400公里的高度上,空间站每 90 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宇航员闲下来的时候,会坐在窗前看着地球,一看就是很长时间。
从空间站看北京

  在这个高度俯瞰过地球的人不多,斯科特说从太空看地球,会有一种在地球上体会不到的抽离感。“有时望向地球,我会想到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切东西,每一个曾经生活在地球上而又死去的人,都在那里。”但对空间站上的斯科特来说,共同在空间站上生活的人,就是全部人类。
  太空竞赛时期,美苏还是牌桌上的竞争对手。但是在国际空间站时代,继承了苏联航天遗产的俄罗斯与美国走向了联合,后来两国在国际空间站建设中成了主力选手。在这个地球以外唯一的一个人类居住地,俄语和英语是空间站的官方用语。两国航天局和宇航员在长期的共事中,也形成了一套默认的规则和默契。比如在货运飞船送来淡水之后,俄罗斯宇航员会把从地球送来的淡水喝掉,但把尿液全部扔给美国人重新加工成水。这个尿液就像是俄罗斯和美国人之间在空间站上的商品和服务交易。而俄罗斯人就负责用飞船的发动机,在空间站飞行过程中调整轨道高度。
  在平日的生活里,两国宇航员会约定每周末聚餐一次,而在生日、新宇航员到来这样的特殊日子里,聚餐也是少不了的,毕竟这已经是宇航员在太空中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但在工作时间里,两边的宇航员有着清晰的界限,连互相帮忙都不被支持。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美国宇航员通常有满满的日程表,在空间站有各式各样的任务安排。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宇航员的任务要少得多,有时候就像上班摸鱼一样看着美国人忙里忙外,自己只能悠闲地飘来飘去。
  斯科特在空间站的时光里,有1/3时间用来做科学实验,这其中人类学研究又占去了绝大多数时间。有意思的是,地球上的我们很少会把小鼠看作是朋友,但在缺乏生气的空间站里,似乎只要是个生命,就能让宇航员产生一些共鸣。
  小鼠作为人类永恒的实验对象,有少数会进入到空间站,成为太空实验鼠。想想也能知道,缺乏针对性训练的小鼠到了太空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刚进入到太空的小鼠在失重环境下,甚是慌乱,爪子四处乱抓,试图弄清楚为什么自己会一直飘在空中。小鼠身子漂浮和每一次扭动都被斯科特看在眼里。
空间站的撞击痕迹

  作为实验的操作者,斯科特需要给小鼠抽血、照 X 光等。这些都是为了弄清楚太空环境对动物眼睛损伤、骨质流失和肌肉萎缩的影响。小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的发生,但斯科特知道,这些发生在小鼠身上的生物过程,也每时每刻地发生在自己身上。在这个时候,太空中的人类和实验小鼠像是产生了一種跨越物种的情感连接。

直面死亡


  在空间站上遇到的危险是地面所无法想象的,而在距离地面 400 公里的高度面对死亡威胁时,经受过严格训练的宇航员表现出来的是近乎冷血般的理性。
  有一次,位于休斯顿的控制中心向空间站发出碰撞警告:一个来自俄罗斯卫星的太空垃圾正在靠近空间站,且存在碰撞的风险,相对速度达到了每秒 14 公里。这个速度比普通的手枪子弹要快 20 倍。2016 年,一块直径不到千分之一厘米的碎片直接把空间站的穹顶舱撞出了一个 7 毫米的裂缝。据计算,如果碎片的直径达到 10 厘米,就足以轻易击穿空间站。可见,这个最昂贵的人造物体在太空里就是这么脆弱。
  根据规定,在预计交汇的时间前,宇航员需要关上尽可能多的舱门,以备某个舱段被击穿的情况下,能够保住其他舱段的空气。这看上去有点像是人类面临灾难前最后的挣扎,在危机来临前只能根据手册上的指引做好全部准备,剩下的就是平静的等待。
返回舱回到地球
凯利回到地球

  这种时候,俄罗斯宇航员的表现也非常有意思。斯科特在描述这件事的时候说,“俄罗斯人的方法是,管他的呢,他们用可能是生命中最后 20 分钟来吃午餐。”甚至当时忙着四处关舱门的斯科特也被俄罗斯的朋友拉住,在紧急时刻一起吃了一罐开胃菜。   直到预计交汇的前 10 分钟,空间站里的所有人都坐进了联盟号飞船。如果空间站真的不幸被击穿,他们能做的就是逃离。在过去 15 年时间里,这种紧急情况只发生过 4 次。在最后的倒计时里,几个宇航员挤在狭小的飞船里,表情扭曲,像是坐等開奖一样期待灾难不要发生。好在,一段煎熬的沉默之后,来自莫斯科的地面控制中心发来信息,宣布危险解除。到了这时候,斯科特才回到空间站,把舱门挨个重新打开,而俄罗斯宇航员也回到自己的舱段,把中断的午餐继续吃完。

渴望地球的重力、空气和水


  常人估计很难感受到,在太空待了将近一年时间,那些地球的日常成为了斯科特最渴望的东西。在离开空间站之前,凯利嘱咐妻子在家修好淋浴、游泳池、后院的热水浴缸。
斯科特与妻子Amiko
其他文献
记忆和记忆之间是不平等的。乱糟糟的大脑就像乱糟糟的房间。清理房间也有镇定情绪,清理思绪的作用  人的记忆容量如果有极限,那我们每个人现在离这个极限都还很远。  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已经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就是说即便大脑体积和容量有限,但人这一辈子很难活到记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这有点匪夷所思。  听说过为了忘却的记忆, 但没听说过为了记忆的忘却,毕竟大部分人都有过记忆失灵或者记忆减退的体验,不是吗
在能源衰竭与气候、气温等目标的催促下,可再生能源再次走到聚光灯前。  由于价格、技术等问题,可再生能源在大众层面的运用并不普及,因此我们可能不知道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其实已经持续很久了。  不管怎样,当你饱受雾霾的侵扰,当你烦恼于油价的高涨,当你感慨气候的变化无常时,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希望可再生能源全民化那一天的到来。而好消息是,这个日子并不遥远。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长
艾丽森和彼得  520和521都是汉语中谐音“我爱你”的意思。有人说,520是指男性向女性表达爱意,而521则指女性向男性表达爱意。  这些都是现代人近年来创造出来的网络情人节。当然,表达爱意和浪漫情怀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许多男性认为给爱侣时不时献上一束鲜花就算够浪漫了,但有人却能连续数十载每日不间断的给自己的爱人写情诗,他要么可能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人,要么就是十分幸运,有一个能让他诗意大发的妻
有的人天生就睡觉很少,你是这样的人吗  如果一年能多出60天自由支配,你会干什么?问问阿比·罗斯吧,这位迈阿密的心理学家是一位“短睡者”。她每晚只睡4个小时就够了,当整个世界还沉浸在梦乡里的时候,她却多出了很多闲暇时间。  “每天都有那么多时间真是太好了,感觉就像我能活两辈子一样。”她说。罗斯这样的短睡者从不会感觉昏昏欲睡,也绝不会睡过头。他们很早就起床,通常是早晨四五點钟,每天都渴望开始新的生活
可用氯一钠充电的LED等  近日,斯坦福大学团队开发出一种“高储能”可充电电池,手机每周仅充1次电即可长期续航,该研究成果有望解决智能手机几乎每天都要充电的产品痛点。在电动车方面,电动汽车无需充电就可行驶日常距离的6倍。  这种“高储能”可充电电池,本质上属于新型碱金属氯电池,其原理主要通过氯化钠或氯化锂进行反复的可逆化学反应。该电池之所以续航能力持久,是因为其储存的电量为目前市场上的电池的6倍。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中国工人阶级,伟大的中国工人阶级推动伟大的时代前进。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坚实的阶级基础,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和民族复兴的开路先锋,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中坚力量。工人阶级是自阶级产生以来最先进、最有力、最强大的阶级,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坚定地走在时代的前列,以彻底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创造力量,为中华
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元数据互操作作为解决网络教学资源整合问题的有效方案,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提高元数据互操作的精度,我们必须对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各种元数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必须对各种元数据的元素或字段设置、数据结构以及语义界定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目前网络教学资源中的主流元数据主要有Dublin Core、LOM和MARC三种,其他元数据大多是在这三种的基础上或复用、或扩展而形成的。LOM是学
社交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当人们已习惯当前的主流APP,如脸书(Instagram、WhatsApp)和谷歌(Gmail、AdSense)看似垄断的控制时,视频APP的流行满足了用户自我表达和互动的新需求,让富有创意和不拘一格的年轻人有了更好的平台,社交媒体影响者们的内容也发生了从“图文”向“视频”的转变。  我们从 6 位来自世界各地的 Instagram 影响者的自身经历,知晓了他们如何巧
曼谷现代城市景观  近年来因为泰国致力于发展城市建设和文创产业,加上物价低廉,已成为亚洲最受欢迎的观光地热点之一。但由于除了曼谷之外,语言的障碍和没有如大城市四通八达的捷运,如果自助游,还是以和国际接轨的曼谷为最佳的选择。计划自由行的观光客可按以下步骤来检视自己的行程: 一、签证  免签证国家: 凡持有效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欧洲联盟国家,最长可于泰国停留30天。  需要办理签证: 
本书不能算是一本完全意义上的新书,因为原著早在1969年就已经出版,此次的译本是依据1995年的修订版翻译的。之所以强调它的“身世”,是因为全书的文字风格已与现在具有明显的不同,并且其中涉及的内容都截止于20世纪上半叶。  本书主要描述了欧洲帝国时期对其他文化的态度问题,从历史文化角度揭示了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文化的态度及其成因。即,一方面欧洲以给世界其他民族带去文明与民主的“人类的主人”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