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透过人的心灵与主体合而为一的最具情感的艺术”,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精神财富,它占据了人们文化娱乐的大多数休闲空间,同时在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提高其认知审美能力等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旋律在人的大脑认知结构中可以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从而提供了有利的素材为人们塑造健康的身心。
音乐教育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中德育教育、美誉教育、智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育部早在1996年11月在全国高等院校艺术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口号。这些年通过高雅艺术进高校等活动,已经使大学生们从艺术教育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已初见成效。十八大后,在各个城市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建设的时候,城市主题文化的建设成为各个“城市梦”的核心。一个城市的文化体现,其根本还在于人,也就是这个城市的市民素质的展现。市民素质是一个城市文明形象、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其整体水平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那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颇有成效的音乐教育是否能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市民素质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市民素质是由市民的价值信仰、道德心理、知识能力等因素复合而成的一种集体人格状态,既然提到了“集体”,那么意味着市民素质对于推动城市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市民文化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市民形象与城市形象。市民文明素质水平对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决定了这个城市的未来的发展走向。以西安为例,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都市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西安普通市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市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日益繁荣昌盛的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城市是一种幸福,但生活在这所城市需要市民相应地提高自身素质来配合城市的发展,做一个高素质的文明市民。然而,这种素质的提高显然还没有变成市民们日常行为中的常识,没有植入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中,没有体现在人们的生活细节和一举一动之中。目前市民素质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征:
1、市民缺乏公共责任意识,公德意识薄弱。西安正在朝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在城市建设上,城区里大刀阔斧的改造城市面貌,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却未带来人们观念上的转变。市民公德意识淡薄,语言粗俗、举止不端,在公众场合常能看到一语不合就任意谩骂的现象。乱闯红灯、随手扔垃圾、随意停放车辆、恶意插队、损坏公共设施等行为在西安市的社会生活中还普遍存在,这反映了西安市市民公德水平与国际化都市存在较大距离。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的行为,这里面有部分是因为公共设施资源有限,公共基础设施的数量和布局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在公共资源紧缺的状态下容易产生这些不文明言行。另一部分是因为市民的传统生活习惯,不拘小节以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维模式,缺乏公共责任意识造成的。
2、市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道德、法律意识有待提高。西安是全国的科研和高等教育基地,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9所,拥有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000多个,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10.92%,西安是除北京、上海以外高校最多的城市,但这距离国际化的平均水平还有差距。这些大学生本该为这所城市的市民文化素质做出贡献,但恰恰现在部分大学生素质降低,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大学区周边的脏乱差尤其突出。另外,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以及近几年西安的改变城中村进程加快,市郊农民转变为市民,这部分人占总数的25%,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与城市发展不适应。部分市民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差,但由于社会发展,维权意识在他们的认识里发生了扭曲,以非法聚集、封门堵路、阻断交通、游行闹事等极端违法手段维权的现象经常出现。当然,这些现象与城市管理有一定的关系。有些领域出现管理盲点、有些领域职责交叉管理部门相互推诿,目前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系统管理办法等现实情况也影响到市民素质的提升。
那么,针对市民素质的提高,是否能在音乐教育中寻求解决途径,让音乐教育成为其中一种提升途径呢?其实,音乐具有教化功能,自古而然。《乐记》记载:“乐也者,施也”,“先王之为乐,一法治人,善则形象德矣”,这说明“乐”有对人施行教化的作用,用得适当就能使人们的行为符合德行的要求。在当前音乐教育中,应采取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二、音乐教育在提高市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1、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市民优秀人格品质的形成
现代社会提倡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开发,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别除了先天的智力之外,还有创造能力方面的差异,而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音乐不仅仅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种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在内心的交织碰撞所产生的包含逻辑思维能力的欣赏艺术。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使人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西方对于心理学中创造能力领域的研究认为,音乐旋律本身所具有的自由、愉悦的特性,十分有利于人的个性品质的健康成长。研究表明,音乐家们多具有突出的形象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持久的行动力,尤其是年轻的学者和舞蹈演员,相比于其他行业领域的年轻人具有更大的抱负和取得成功的信心。他们对于一成不变的规则和墨守成规的标准持有怀疑的态度,并能积极主动地去打破固有的程序,进行突破性的发明和创造。20世纪末,美国颁布了著名的《豪斯赖特宣言》,这一被誉为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观念与行动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指出:音乐本身的性质及其与人的素质的关系决定了音乐是人类知与行的一种基本方式,包括思维、身体和情感。现代社会对于音乐以及音乐教育的定位已经超出了其本身的含义,更多的是一种对于人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情感交融的现实意义的学习,这种受到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成果影响的新概念将有利于推动音乐教育的日益进步,值得深思和加以合理运用。 音乐教育的本身就是情感教育,是一个陶冶情感、净化心灵的过程。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情感教育不仅能够引导人们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表情作用,还能引导人们认识和体会音乐艺术深刻的思想和道德力量,以发展人的高尚的感情、高雅的审美情趣、完善的人格。市民在公共场合能经常听到美好、积极正面的主题音乐,对于市民情感层面来说是一种愉悦的心境,在潜意识层面会对其的行为有所约束,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几率。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于优雅的音乐环境中,自然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2、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市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先天的智力与后天能力是我们评判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其内涵主要是指“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或完成某种人物)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教育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传授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掘人的内在潜力,灵活地培养、发展人的能力和智力。
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人的能力和智力的提升,自古以来音乐都是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存在的,伟大的先哲孔夫子先生给弟子教授的“六艺”——诗、书、礼、乐、书、数中便把“乐”列在重要的位置。现代科学实验表明,音乐活动的发生不仅对大脑皮层的分析机制产生影响,也对控制感受与动机机制的次皮层产生作用,而这些结构对于人的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人的能力和智力,道德和审美也是构成市民素质的重要部分。积极正面的音乐会陶冶人的情操,使人道德高尚、心灵纯洁,正面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颓废负面的音乐麻痹人的灵魂,使人精神委靡、道德沦丧,阻碍社会的发展。先秦时期的孔子就说过:“移风移俗,莫善于乐。”认为音乐对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首好歌可以鼓舞士气,让人们从歌曲中吸取力量。当年的《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了多少热血青年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贡献青春,而现在的《走向复兴》等歌曲同样激起无数青年为圆“中国梦”而奋斗。这样一种从感官的感受上升到对人生和社会的理性体验和理解,在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唤起人们的对音乐美的特殊的情感体验和渴望,进而激发人们追求音乐美、体验音乐美、鉴赏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健康审美情趣,从而促使人们追求真、善、美的高尚境界。这就是音乐的审美过程,也是一种教育过程。在这样一种“美”的教育过程中,人们接受到的是正面而积极的信息,使人们的情感深化于音乐艺术之中,受到思想感情的“诱发”充分感受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充分利用音乐和显示社会关系自身包含有的审美性所提供的广阔天地,从知、意、情的全方位教育入手,培养人们建立起真、善、美的完善心理体制。
3、音乐教育与市民素质提升的交互式作用和影响
营销学家比尔茨博士率先提出了交互式合作的概念,它是指合作双方在共同提升的原则下互帮互助,最终达到共赢的结果。如果把这个概念引用到音乐教育与市民素质提升的关系当中,不难发现,音乐教育可以作为承载市民素质提升的媒介,在大众媒体中广为流传,其所包含的旋律、唱词等音乐要素对城市倡导文明建设、宣传健康生活、传播文化知识等积极向上的理念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古人将音乐比喻为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艺术文化,可见理解音乐本身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的,历朝历代对于音乐的传播都是在上流社会先盛行开来,再逐渐转向民间,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地位悬殊的原因,更多的是文化层面、理解层面的不同所导致。现代社会虽然没有这种等级制度的限制,但是高雅的音乐欣赏仍然是需要听众具备一定的文化积淀的。市民素质的提升可以为音乐教育提供更好的平台、可以推动好的音乐作品的传播甚至可以激发音乐家们的创作激情。
现在城市中市民素质普遍不高,但是在城市管理中加入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人们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比如在公共交通设施中,多制作一些好的城市文明宣传作品,比如前段时间有个城市的执法人员就将防盗常识融入到了一首街知巷闻的流行歌曲里,民警们还拍摄了防盗常识视频,歌词改的有趣又好记,大家纷纷传唱。这个事例说明只要有好的宣传作品,人们还是很容易接受的,同时还能推动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
现代国际社会的竞争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点,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赖于素质文化的传播和市民素质的提升,音乐教育与市民素质的提升这种交互式的作用和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能促进它们互相推进、共同的升华,教育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看到二者这样的关系,并制定相应的合理措施和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让这种互帮互组的共赢效应达到最大化。
三、音乐教育在市民中的推广途径
1、在市民中普及音乐教育。增加音乐教育活动、设施及渠道
音乐教育在高校已得到推广和普及,但在普通市民中,类似“高雅音乐进高校”之类的活动却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在市民中普及音乐教育的难度主要在于音乐教育的设施不完善,场地缺乏。针对这样的情况,2011年11月22日,依托于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的西安社区大学正式揭牌成立。西安社区大学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系统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整合西安市各级社区教育机构以及其他相关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市级社区大学总校、区级社区学院、街办乡镇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的四级办学模式建立起了一个系统的学习网络体系;并且开设了西安社区大学网站,利用远程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免收费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还通过与西安各大高校教师团队、各级新闻媒体团队、教育行政部门与街办社区教育管理团队以及社区志愿者团队合作,初步构建了三网四级的学习体系。在教学中通过网上课堂与面授课堂的两种方式自由选择,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目标,特别在音乐教育方面,有许多退休的专业院校教师以及歌舞团专业教师参与进来,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有水准的音乐教育服务,为西安建设学习型城市创建了新的载体。这样的社区大学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音乐教育渠道,值得推广。
2、从市民熟悉的音乐活动入手。增加音乐活动的交流
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市民们的审美情趣,促进人们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人们的性情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有效地帮助人们自觉抵御低级的、堕落的、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的审美情趣,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为建设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服务。
如果让市民们直接进入严肃音乐的欣赏是不现实的,从他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音乐入手,则会让他们感觉上更加亲切,容易接受。身处三秦大地,市民们有很多秦腔的爱好者。秦腔是我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这些古老的剧目内容都具有陶冶情操、导人向善、提高社会道德的特点。多建立一些适合于秦腔爱好者表演、交流的场地,也是促进音乐活动交流的方法。
3、弘扬时代主旋律。充分发挥音乐的“教化”功能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在文化市场也涌进了各种各样的音乐类型。一些歌曲的流行并不能使大家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反而干扰了人们对音乐的正常判断。随着近些年中央和地方的一些音乐下乡活动的开展,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些活动的喜爱。如果西安各个文化产业坚持进行面向大众的市民系列音乐推广,让市民亲近高雅音乐,了解高雅音乐的欣赏礼仪、内涵,相信音乐的教化功能会发挥到极致。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创造性、灵活性等特点深入到了国家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当中,它的功能和效用不仅仅代表音乐传承本身,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发扬,随着当今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加大,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对市民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音乐教育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中德育教育、美誉教育、智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育部早在1996年11月在全国高等院校艺术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口号。这些年通过高雅艺术进高校等活动,已经使大学生们从艺术教育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已初见成效。十八大后,在各个城市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建设的时候,城市主题文化的建设成为各个“城市梦”的核心。一个城市的文化体现,其根本还在于人,也就是这个城市的市民素质的展现。市民素质是一个城市文明形象、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其整体水平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那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颇有成效的音乐教育是否能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市民素质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市民素质是由市民的价值信仰、道德心理、知识能力等因素复合而成的一种集体人格状态,既然提到了“集体”,那么意味着市民素质对于推动城市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市民文化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市民形象与城市形象。市民文明素质水平对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决定了这个城市的未来的发展走向。以西安为例,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都市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西安普通市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市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日益繁荣昌盛的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城市是一种幸福,但生活在这所城市需要市民相应地提高自身素质来配合城市的发展,做一个高素质的文明市民。然而,这种素质的提高显然还没有变成市民们日常行为中的常识,没有植入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中,没有体现在人们的生活细节和一举一动之中。目前市民素质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征:
1、市民缺乏公共责任意识,公德意识薄弱。西安正在朝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在城市建设上,城区里大刀阔斧的改造城市面貌,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却未带来人们观念上的转变。市民公德意识淡薄,语言粗俗、举止不端,在公众场合常能看到一语不合就任意谩骂的现象。乱闯红灯、随手扔垃圾、随意停放车辆、恶意插队、损坏公共设施等行为在西安市的社会生活中还普遍存在,这反映了西安市市民公德水平与国际化都市存在较大距离。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的行为,这里面有部分是因为公共设施资源有限,公共基础设施的数量和布局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在公共资源紧缺的状态下容易产生这些不文明言行。另一部分是因为市民的传统生活习惯,不拘小节以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维模式,缺乏公共责任意识造成的。
2、市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道德、法律意识有待提高。西安是全国的科研和高等教育基地,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9所,拥有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000多个,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10.92%,西安是除北京、上海以外高校最多的城市,但这距离国际化的平均水平还有差距。这些大学生本该为这所城市的市民文化素质做出贡献,但恰恰现在部分大学生素质降低,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大学区周边的脏乱差尤其突出。另外,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以及近几年西安的改变城中村进程加快,市郊农民转变为市民,这部分人占总数的25%,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与城市发展不适应。部分市民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差,但由于社会发展,维权意识在他们的认识里发生了扭曲,以非法聚集、封门堵路、阻断交通、游行闹事等极端违法手段维权的现象经常出现。当然,这些现象与城市管理有一定的关系。有些领域出现管理盲点、有些领域职责交叉管理部门相互推诿,目前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系统管理办法等现实情况也影响到市民素质的提升。
那么,针对市民素质的提高,是否能在音乐教育中寻求解决途径,让音乐教育成为其中一种提升途径呢?其实,音乐具有教化功能,自古而然。《乐记》记载:“乐也者,施也”,“先王之为乐,一法治人,善则形象德矣”,这说明“乐”有对人施行教化的作用,用得适当就能使人们的行为符合德行的要求。在当前音乐教育中,应采取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二、音乐教育在提高市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1、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市民优秀人格品质的形成
现代社会提倡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开发,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别除了先天的智力之外,还有创造能力方面的差异,而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音乐不仅仅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种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在内心的交织碰撞所产生的包含逻辑思维能力的欣赏艺术。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使人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西方对于心理学中创造能力领域的研究认为,音乐旋律本身所具有的自由、愉悦的特性,十分有利于人的个性品质的健康成长。研究表明,音乐家们多具有突出的形象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持久的行动力,尤其是年轻的学者和舞蹈演员,相比于其他行业领域的年轻人具有更大的抱负和取得成功的信心。他们对于一成不变的规则和墨守成规的标准持有怀疑的态度,并能积极主动地去打破固有的程序,进行突破性的发明和创造。20世纪末,美国颁布了著名的《豪斯赖特宣言》,这一被誉为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观念与行动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指出:音乐本身的性质及其与人的素质的关系决定了音乐是人类知与行的一种基本方式,包括思维、身体和情感。现代社会对于音乐以及音乐教育的定位已经超出了其本身的含义,更多的是一种对于人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情感交融的现实意义的学习,这种受到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成果影响的新概念将有利于推动音乐教育的日益进步,值得深思和加以合理运用。 音乐教育的本身就是情感教育,是一个陶冶情感、净化心灵的过程。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情感教育不仅能够引导人们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表情作用,还能引导人们认识和体会音乐艺术深刻的思想和道德力量,以发展人的高尚的感情、高雅的审美情趣、完善的人格。市民在公共场合能经常听到美好、积极正面的主题音乐,对于市民情感层面来说是一种愉悦的心境,在潜意识层面会对其的行为有所约束,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几率。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于优雅的音乐环境中,自然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2、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市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先天的智力与后天能力是我们评判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其内涵主要是指“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或完成某种人物)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教育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传授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掘人的内在潜力,灵活地培养、发展人的能力和智力。
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人的能力和智力的提升,自古以来音乐都是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存在的,伟大的先哲孔夫子先生给弟子教授的“六艺”——诗、书、礼、乐、书、数中便把“乐”列在重要的位置。现代科学实验表明,音乐活动的发生不仅对大脑皮层的分析机制产生影响,也对控制感受与动机机制的次皮层产生作用,而这些结构对于人的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人的能力和智力,道德和审美也是构成市民素质的重要部分。积极正面的音乐会陶冶人的情操,使人道德高尚、心灵纯洁,正面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颓废负面的音乐麻痹人的灵魂,使人精神委靡、道德沦丧,阻碍社会的发展。先秦时期的孔子就说过:“移风移俗,莫善于乐。”认为音乐对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首好歌可以鼓舞士气,让人们从歌曲中吸取力量。当年的《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了多少热血青年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贡献青春,而现在的《走向复兴》等歌曲同样激起无数青年为圆“中国梦”而奋斗。这样一种从感官的感受上升到对人生和社会的理性体验和理解,在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唤起人们的对音乐美的特殊的情感体验和渴望,进而激发人们追求音乐美、体验音乐美、鉴赏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健康审美情趣,从而促使人们追求真、善、美的高尚境界。这就是音乐的审美过程,也是一种教育过程。在这样一种“美”的教育过程中,人们接受到的是正面而积极的信息,使人们的情感深化于音乐艺术之中,受到思想感情的“诱发”充分感受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充分利用音乐和显示社会关系自身包含有的审美性所提供的广阔天地,从知、意、情的全方位教育入手,培养人们建立起真、善、美的完善心理体制。
3、音乐教育与市民素质提升的交互式作用和影响
营销学家比尔茨博士率先提出了交互式合作的概念,它是指合作双方在共同提升的原则下互帮互助,最终达到共赢的结果。如果把这个概念引用到音乐教育与市民素质提升的关系当中,不难发现,音乐教育可以作为承载市民素质提升的媒介,在大众媒体中广为流传,其所包含的旋律、唱词等音乐要素对城市倡导文明建设、宣传健康生活、传播文化知识等积极向上的理念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古人将音乐比喻为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艺术文化,可见理解音乐本身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的,历朝历代对于音乐的传播都是在上流社会先盛行开来,再逐渐转向民间,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地位悬殊的原因,更多的是文化层面、理解层面的不同所导致。现代社会虽然没有这种等级制度的限制,但是高雅的音乐欣赏仍然是需要听众具备一定的文化积淀的。市民素质的提升可以为音乐教育提供更好的平台、可以推动好的音乐作品的传播甚至可以激发音乐家们的创作激情。
现在城市中市民素质普遍不高,但是在城市管理中加入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人们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比如在公共交通设施中,多制作一些好的城市文明宣传作品,比如前段时间有个城市的执法人员就将防盗常识融入到了一首街知巷闻的流行歌曲里,民警们还拍摄了防盗常识视频,歌词改的有趣又好记,大家纷纷传唱。这个事例说明只要有好的宣传作品,人们还是很容易接受的,同时还能推动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
现代国际社会的竞争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点,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赖于素质文化的传播和市民素质的提升,音乐教育与市民素质的提升这种交互式的作用和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能促进它们互相推进、共同的升华,教育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看到二者这样的关系,并制定相应的合理措施和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让这种互帮互组的共赢效应达到最大化。
三、音乐教育在市民中的推广途径
1、在市民中普及音乐教育。增加音乐教育活动、设施及渠道
音乐教育在高校已得到推广和普及,但在普通市民中,类似“高雅音乐进高校”之类的活动却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在市民中普及音乐教育的难度主要在于音乐教育的设施不完善,场地缺乏。针对这样的情况,2011年11月22日,依托于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的西安社区大学正式揭牌成立。西安社区大学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系统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整合西安市各级社区教育机构以及其他相关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市级社区大学总校、区级社区学院、街办乡镇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的四级办学模式建立起了一个系统的学习网络体系;并且开设了西安社区大学网站,利用远程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免收费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还通过与西安各大高校教师团队、各级新闻媒体团队、教育行政部门与街办社区教育管理团队以及社区志愿者团队合作,初步构建了三网四级的学习体系。在教学中通过网上课堂与面授课堂的两种方式自由选择,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目标,特别在音乐教育方面,有许多退休的专业院校教师以及歌舞团专业教师参与进来,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有水准的音乐教育服务,为西安建设学习型城市创建了新的载体。这样的社区大学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音乐教育渠道,值得推广。
2、从市民熟悉的音乐活动入手。增加音乐活动的交流
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市民们的审美情趣,促进人们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人们的性情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有效地帮助人们自觉抵御低级的、堕落的、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的审美情趣,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为建设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服务。
如果让市民们直接进入严肃音乐的欣赏是不现实的,从他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音乐入手,则会让他们感觉上更加亲切,容易接受。身处三秦大地,市民们有很多秦腔的爱好者。秦腔是我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这些古老的剧目内容都具有陶冶情操、导人向善、提高社会道德的特点。多建立一些适合于秦腔爱好者表演、交流的场地,也是促进音乐活动交流的方法。
3、弘扬时代主旋律。充分发挥音乐的“教化”功能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在文化市场也涌进了各种各样的音乐类型。一些歌曲的流行并不能使大家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反而干扰了人们对音乐的正常判断。随着近些年中央和地方的一些音乐下乡活动的开展,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些活动的喜爱。如果西安各个文化产业坚持进行面向大众的市民系列音乐推广,让市民亲近高雅音乐,了解高雅音乐的欣赏礼仪、内涵,相信音乐的教化功能会发挥到极致。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创造性、灵活性等特点深入到了国家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当中,它的功能和效用不仅仅代表音乐传承本身,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发扬,随着当今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加大,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对市民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