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柳碧色映白鹿原下依旧是青山

来源 :延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005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鹿原》是我最喜愛的一本书。从上大学起,很多次想要写一写我的感受。初读《白鹿原》,被它的情节所吸引,读完的评价只两个字“好看”。二读《白鹿原》,那时我已读过一些进入文学史,成为经典的“世界名著”,学了一些文艺理论,在同学们讨论此书是不是“太土”时,我不无骄傲甚至狂傲地说,《白》人物形象饱满,情节引人入胜,逻辑清晰合理,内容饱满厚重,文化气息浓厚,在文学史上必有一席。三读《白鹿原》,当时我已毕业,在化工厂工作一段时间,领略了些社会风气,开始关注人物故事细节,不喜欢好人朱先生,觉得他太完美,真是书中败笔。
  四读《白鹿原》,最细致、最用心。这次阅读,我着意关注了这个“白鹿原上最好的先生”,才发现他不是白鹿原上的说教者,也不完全是一个世外高人,他更像一个时代进程中的旁观者,清醒者,评判者。朱先生的形象,他劝课农桑、卜卦助人的事迹或许源于现实,但他的历史眼光、他的气度则更大程度体现着作者的智慧和思索,使我们能真正走进作为一个文学家的忠实老师。
  朱先生触动我的,不是禁烟、劝降、办学堂这些大举动,而是他对人性深刻独到的理解,他的智慧豁达,他的洞见和坦然。所谓深刻独到,在于他在人文教化中对人性的领悟和尊重,他写《乡约》,不说“不得营私”,而说“不得营私过甚”,人性中不可避免自私,但要和睦相邻,就不能过于自私,他包容了人的私心,又设置了一个底线。所谓智慧豁达,在于他用豆腐炖肉喻事说理,让子孙居守乡里,没有一个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过好日子,成就斐然,但他看到了乱世,看到了儿子的资质,他选择让他们居于乡村,恬淡度日,他和他们的相处方式也是恬淡的,少了些父权的影子,更像是老师、朋友。所谓洞见,在于他“公婆之争”“待成功后”的论断,我以为这是最能体现一个文学家的历史眼光,一个学者的谨慎和良知的地方,也是最终改变我对朱先生这个角色认识的地方。他的坦然,在于他辞世前的真情流露,和他“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的评判。这幅挽联,或许也是作者的自证。
  丹心写就的《白鹿原》,它是古老的秦地文化的阔卷,是乡村文名的秘史,是历史的演进与对抗,是乡村和变革中的众生态,是一个被文学情怀、民族情怀浸润了血脉的书写人的精神。回首白鹿原,我突然想到“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句话,陈忠实就是这样一个殉道士,呕心沥血终其一生,为了一部对得起土地、对得起文学的垫棺之作。
  2014年,我到作协工作后,请陈老师为父亲签留一本《白鹿原》,后又帮助友人求字一幅,他都郑重待之,认真题写。因为对他的感激和尊敬,一直想把自己对书籍的感受以及通过文字所认识的陈老师告诉他本人。但因不是专业作家,怕自己见解幼稚,羞于示人,拖拖拉拉。最终没能面陈。
  陈忠实老师4月29日去世,我着手撰写他的讣告和丧仪方案,为他接收整理各界吊唁信函,此时,这是我唯一能为他尽心的方式。
  怀念陈老,悲而不伤,因他夙愿已达。
其他文献
选自《陳忠实画传》
期刊
关于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作者之间关系,钱钟书先生有个著名的解读:“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吃就行了,何必要问是哪只母鸡下的?”此话道出了钱先生的大气、谦逊、睿智和幽默还有狡黠,点赞者不少。  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并非如此,你看前不久《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热播大江南北,与之相伴而生的有这样一个现象:从官方到民间、从文学界到理论界,从老一辈到在校大学生中学生,神州大地再次掀起了空前的“路遥热”。人们街谈
期刊
习焉不察、见惯不怪的惯性生活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可以摧毁人对事物的惊奇与新鲜感,也可以摧毁人对事物的激动、痛苦、快乐,使人变得迟钝、冷漠、麻木。我对陈忠实就是这样的,因为长期交往、共事,因为在我们之间除了文学这根筋之外,还有那么多同事与同事、朋友与朋友、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经常会有的那么凡庸的事、琐碎的事、世俗的事,我也对他失去了面对一个陌生人那样的新鲜感和敏锐。正是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应一杂志之约,二
期刊
简玲今日要到佐敦去试婚纱,不知道为什么,搭地铁时,心神恍惚,坐着坐着,就到了油麻地站。到了油麻地站,她也不觉,随着人流上了扶手电梯,等到出了地铁口的时候,才发觉是到了油麻地的碧街。  她在脑海中努力地画着地图,想象着碧街至佐敦的距离,想象着从碧街到佐敦的行走路线,想着想着头就开始微微痛起来。方向感模糊的她,干脆不想了。反正时间充裕,走到哪里算哪里吧,实在找不到时再搭的士去。  从碧街过到马路对面去
期刊
2016年4月8日~10日在西安举办的“2016年第17届全国邮展”,由我主编的《集邮年华》一书获大银奖,我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忠实老兄,一是有老陈文章为本书领衔,而且是他唯一为集邮活动——2003年3月16日在《步辇图》邮票首先式上所作的讲话《春天的祝贺》。二是想给病中的老兄送点吉祥。但我知道不行,因为和莫伸约去医院看望老陈,都回答说不行,那就只有等几天了。  接着4月28日我去四川,29在
期刊
暮春四月,从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江南回往京城途中,惊闻陈忠实先生于清晨近八时仙逝。一颗文坛巨星,就此陨落。  我浑身一颤,心中刺痛,泪水夺眶而出。  列车疾驰,一路上,我怔怔地看着窗外,一遍遍回忆与先生的交往,一次次怆然而泣下。  初见先生,是在2003年夏季,我忝列为“中国著名作家三峡采风团”一员,先生是采风团副团长。途中,有人把他比作《白鹿原》中总是不动声色的那位朱先生,而我倒觉得他更像是书中
期刊
陈忠实走了!  是走在2016年4月29日早晨七点四十这个时间点。  1942年6月出生的陈忠实,生长在古长安那个叫灞桥的地方。写小说后就进了西安城,直到猴年的4月29日这个早上。  陈忠实是以他的《信任》而被文学界信任的。他是在《初夏》的时节踏上了属于他自己的文学的“白鹿原”。从此他一心一意的开始了他文学白鹿原世界工程建造。历经暑热冷雨酷风的他,可以身杆被刀砍斧凿,可以躯体被结节疤痕,可以面容被
期刊
吃过晚饭,按照习惯,我每天都要到西安石油大学体育场去转上几圈,今天也不例外。  当步行至石油大学体育场北门时,我不由自主说了一句:陈忠实老师的工作室就在对面的生活区。见没有人接话,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在自言自语。是啊,陈老师已经去世了,今天都第四天了啊!我这不是自己欺骗自己吗?今天中午,一朋友还邀我到环山路边的垂钓园去散心,说是看我这几天神情恍惚,精神状态很不好,想让我缓解一下压抑的心情。其实,我自己
期刊
2016年的五一假期,原本喧嚣的世界骤然降温,因为在古城西安,陈忠实的突然离世,让圈内圈外的人士共同伤怀。全国人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缅怀陈老,因他在文坛上的苦行僧精神感动和号召过无数的文学青年,他用对文学的信仰和生命成就了《白鹿原》,给世人留下的是精神与怀念。  一部《白鹿原》,深刻的思想、从生活中抠出来的字字句句、独特的叙事方式,让作品永远屹立于中国文坛。一部《原下的日子》,让人们看到了他高尚的人
期刊
4月29日早餐8时,我在韩城采风,餐桌上突然间就问阎安,陈忠实先生病情怎么样了?他表情凝重地说,唉,不太好。接着,省作协的电话就来了通知:陈老,刚刚走了。  心是一紧。以后就是酸楚。几次眼泪涨潮……  晚上,全国各地的作家电话、短信、微信奔腾而来。鲁一班全体同学就发起送个花圈的建议。柳建伟说,先生生前喜爱鲜活,要送就送鲜花!班党支委书记关仁山说,班长李西岳一定要把敬献的挽幛辞联写好。经白描常务副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