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一部台剧《想见你》中反复循环的歌曲《Last Dance》让“伍佰”的名字走进了年轻观众的视野。这是一位有点时代感的歌手,嗓音粗粝,咬字带着浓重的口音,也没有帅气无死角的颜值,台风“张牙舞爪”,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当下的年轻人会喜欢的类型。
但伍佰的确很让他们“上头”,从《Last Dance》开始,《浪人情歌》《挪威的森林》《突然的自我》等歌曲也开始出现在他们的歌单里。听惯了那些精致的让人挑不出什么错,但也留不下深刻印象的流水线作品,伍佰那种天然的“蛮劲”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刺激。
伍佰是一个很真实的歌手。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明,从来没有要刻意改正自己的口音,甚至还有意强化,把一些咬字变得更不标准,在他看来,过于完美的声音与导航语音没什么两样,一些缺点构成了他的独特之处,也更容易被人记住;他的作品里,不管是《世界第一等》《突然的自我》这些励志的歌曲,还是《浪人情歌》《挪威的森林》等单纯的情歌,都带着一股“草根”般的酣畅淋漓。这也许与伍佰早年间相当坎坷的经历有关,他年少离家,来到大城市台北打拼,卖过保险,摆过地摊,在酒吧驻唱。这些摸爬滚打,为他的歌曲赋予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有人觉得伍佰“土”,觉得他的歌只适合出现在街边大排档这样的场合,由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带着醉意高门大嗓地“嚎”。但能够出现在大排档,恰恰能证明,伍佰真的得到了普通人的认同和喜爱。你可以说他的歌不够“高大上”,但不能说不动人。
这种“真实”与对小人物的关照,真正有血有肉接地气的“普通人”,不只是当下许多音乐作品欠缺的,正在文艺作品中逐渐地退位消失,情歌精致,但流于玩弄文字;所谓的行业剧越来越多,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依旧只是披着职场外衣的偶像剧。我们太习惯于在这些作品中看到刚刚毕业就能独租一套豪华公寓的职场新人、不务正业的精英白领,生活的真相败给了那些“悬浮”的精致与无病呻吟。
好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听众已经对这类矫揉造作的文娱作品深表厌倦和担忧。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当然无法要求创作者们都有如伍佰一般的人生体验,但回归真正的真实,去看看生活中那些真切活着的人到底在做什么、想什么又需要什么,是所有人的当务之急。(选摘自《人民日报》)
(編辑:李跃)
但伍佰的确很让他们“上头”,从《Last Dance》开始,《浪人情歌》《挪威的森林》《突然的自我》等歌曲也开始出现在他们的歌单里。听惯了那些精致的让人挑不出什么错,但也留不下深刻印象的流水线作品,伍佰那种天然的“蛮劲”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刺激。
伍佰是一个很真实的歌手。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明,从来没有要刻意改正自己的口音,甚至还有意强化,把一些咬字变得更不标准,在他看来,过于完美的声音与导航语音没什么两样,一些缺点构成了他的独特之处,也更容易被人记住;他的作品里,不管是《世界第一等》《突然的自我》这些励志的歌曲,还是《浪人情歌》《挪威的森林》等单纯的情歌,都带着一股“草根”般的酣畅淋漓。这也许与伍佰早年间相当坎坷的经历有关,他年少离家,来到大城市台北打拼,卖过保险,摆过地摊,在酒吧驻唱。这些摸爬滚打,为他的歌曲赋予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有人觉得伍佰“土”,觉得他的歌只适合出现在街边大排档这样的场合,由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带着醉意高门大嗓地“嚎”。但能够出现在大排档,恰恰能证明,伍佰真的得到了普通人的认同和喜爱。你可以说他的歌不够“高大上”,但不能说不动人。
这种“真实”与对小人物的关照,真正有血有肉接地气的“普通人”,不只是当下许多音乐作品欠缺的,正在文艺作品中逐渐地退位消失,情歌精致,但流于玩弄文字;所谓的行业剧越来越多,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依旧只是披着职场外衣的偶像剧。我们太习惯于在这些作品中看到刚刚毕业就能独租一套豪华公寓的职场新人、不务正业的精英白领,生活的真相败给了那些“悬浮”的精致与无病呻吟。
好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听众已经对这类矫揉造作的文娱作品深表厌倦和担忧。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当然无法要求创作者们都有如伍佰一般的人生体验,但回归真正的真实,去看看生活中那些真切活着的人到底在做什么、想什么又需要什么,是所有人的当务之急。(选摘自《人民日报》)
(編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