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基于对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分析,明确了当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几点管理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小学生;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在教育关系中最受瞩目的便是师生关系,尤其是班主任之于学生的关系。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开端,针对小学学生群体的独有特征,下文将进行详细探讨关于小学班主任与高年级学生间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当前小学班主任与學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班主任岗位职责缺乏全面认知
据统计,小学班主任岗位的工作满意度整体较低,约有50%的小学教师是被动性地胜任该岗位。因此,致使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亦缺乏全面的认识,这种消极的工作情绪和态度,会导致小学班主任很难真正地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之中,而构建和谐的班主任师生关系更是无从谈起。
1.2班级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自己置身于绝对的制高点,甚至凌驾于学生之上,这种缺乏科学性的班级管理理念,一方面会削弱平等化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使整个班级处于一种缺乏民主的氛围之中,另一方面小学班主任管理过于精细化也会限制学生自我管理的提升,进而抑制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于片面化,定位狭窄,只重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管理和校内管理,不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和身心发展情况。
1.3对学生的评价管理过于片面化
虽然是高年级,但作为小学生,其自制能力较差,而且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因此,面对来自学习、生活的诸多问题,很多小学生都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则容易使小学生形成性格缺陷。另外,成绩至上的教学评价方式,使班主任将更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优等生身上,从而不仅忽略了后进生身心健康、品德素质的发展,而且还疏远了班主任和后进生之间的关系。
2构建小学高年级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对策
2.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成长状态和特征,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调整处理问题和师生关系的态度,尽量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与学生建立起更为平等的交流平台。无论是班任还是科任,都要首先调整自身对学生的态度和看法,做到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人格,并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爱的优良品格。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有条件将其作为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制定适度的行为规范指引学生遵守。教师还要将维护学生的自尊作为处理问题的前提。由于小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情感体验更为丰富,也对自我有了更为深刻的意识,且十分注重教师的评价,因此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要平静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以包容的心态一步步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2.2深入了解学生,进而理解学生
教师采取的教育措施都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后所选择的最适合学生的方式。教师不仅要熟悉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内容,还要熟悉高年级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兴趣倾向等等,以便在与学生交流时,能够理解学生行为的出发点,以便形成正确的处理态度,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原则不能改变,但为与学生建立更为通常的沟通状态,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着手进行教育。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也可以联系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家庭环境等客观因素分析错误的原因,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积极态度去引导学生修正自身的问题。
2.3学会与学生沟通
教师通过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因此沟通的内容和技巧可能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结果。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努力运用既适合学生又体现教师个人魅力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并主动向着教师指引的改正方向努力。教师所采取的沟通方式无论在态度方面还是引导的语言方面都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作为学生效仿的范本,成为今后学生独自处理问题时倾向采取的态度和方式。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改善时,也会更乐意接受教师更为深层次的引导。
2.4对小学生实施爱严相济的教育和管理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引导方式要刚柔相济、恩威并施。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摒弃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育方式时,需把握教师对于学生宽容、理解的“度”,既要以尊重和爱为基础教育学生,也要严格坚持教育原则,对学生触犯原则的行为要严厉制止,并严肃教育学生改正。教师在日常开展教育工作时,是以对学生的关爱、爱护作为情感基础的,因为教师要对学生在“晓之以理”之前先“动之以情”,学生在情感方面接受之后自然会认同教师的教育观点,从而向着教师指引的改正方向前进。在施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或宽或严的教育方式,在态度上要和蔼,在原则上要严格,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态度上可以原谅学生的过失,但学生必须严肃改正缺点。这样学生能够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在教师谆谆教导之下,彻底改正缺点,实现进步。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班级教学和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关键所在,班主任应当树立平等的师生观与良好的形象,注重跟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方法,以及实施爱严相济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只有如此,才可以创设和谐的班级气氛,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艳.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的语言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173.
[2]任千云.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学周刊,2018(15):175-176.
[3]杨雪.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管理模式的改进[J].学周刊,2014(17):17.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小学生;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在教育关系中最受瞩目的便是师生关系,尤其是班主任之于学生的关系。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开端,针对小学学生群体的独有特征,下文将进行详细探讨关于小学班主任与高年级学生间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当前小学班主任与學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班主任岗位职责缺乏全面认知
据统计,小学班主任岗位的工作满意度整体较低,约有50%的小学教师是被动性地胜任该岗位。因此,致使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亦缺乏全面的认识,这种消极的工作情绪和态度,会导致小学班主任很难真正地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之中,而构建和谐的班主任师生关系更是无从谈起。
1.2班级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自己置身于绝对的制高点,甚至凌驾于学生之上,这种缺乏科学性的班级管理理念,一方面会削弱平等化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使整个班级处于一种缺乏民主的氛围之中,另一方面小学班主任管理过于精细化也会限制学生自我管理的提升,进而抑制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于片面化,定位狭窄,只重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管理和校内管理,不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和身心发展情况。
1.3对学生的评价管理过于片面化
虽然是高年级,但作为小学生,其自制能力较差,而且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因此,面对来自学习、生活的诸多问题,很多小学生都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则容易使小学生形成性格缺陷。另外,成绩至上的教学评价方式,使班主任将更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优等生身上,从而不仅忽略了后进生身心健康、品德素质的发展,而且还疏远了班主任和后进生之间的关系。
2构建小学高年级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对策
2.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成长状态和特征,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调整处理问题和师生关系的态度,尽量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与学生建立起更为平等的交流平台。无论是班任还是科任,都要首先调整自身对学生的态度和看法,做到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人格,并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爱的优良品格。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有条件将其作为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制定适度的行为规范指引学生遵守。教师还要将维护学生的自尊作为处理问题的前提。由于小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情感体验更为丰富,也对自我有了更为深刻的意识,且十分注重教师的评价,因此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要平静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以包容的心态一步步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2.2深入了解学生,进而理解学生
教师采取的教育措施都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后所选择的最适合学生的方式。教师不仅要熟悉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内容,还要熟悉高年级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兴趣倾向等等,以便在与学生交流时,能够理解学生行为的出发点,以便形成正确的处理态度,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原则不能改变,但为与学生建立更为通常的沟通状态,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着手进行教育。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也可以联系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家庭环境等客观因素分析错误的原因,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积极态度去引导学生修正自身的问题。
2.3学会与学生沟通
教师通过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因此沟通的内容和技巧可能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结果。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努力运用既适合学生又体现教师个人魅力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并主动向着教师指引的改正方向努力。教师所采取的沟通方式无论在态度方面还是引导的语言方面都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作为学生效仿的范本,成为今后学生独自处理问题时倾向采取的态度和方式。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改善时,也会更乐意接受教师更为深层次的引导。
2.4对小学生实施爱严相济的教育和管理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引导方式要刚柔相济、恩威并施。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摒弃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育方式时,需把握教师对于学生宽容、理解的“度”,既要以尊重和爱为基础教育学生,也要严格坚持教育原则,对学生触犯原则的行为要严厉制止,并严肃教育学生改正。教师在日常开展教育工作时,是以对学生的关爱、爱护作为情感基础的,因为教师要对学生在“晓之以理”之前先“动之以情”,学生在情感方面接受之后自然会认同教师的教育观点,从而向着教师指引的改正方向前进。在施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或宽或严的教育方式,在态度上要和蔼,在原则上要严格,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态度上可以原谅学生的过失,但学生必须严肃改正缺点。这样学生能够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在教师谆谆教导之下,彻底改正缺点,实现进步。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班级教学和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关键所在,班主任应当树立平等的师生观与良好的形象,注重跟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方法,以及实施爱严相济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只有如此,才可以创设和谐的班级气氛,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艳.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的语言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173.
[2]任千云.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学周刊,2018(15):175-176.
[3]杨雪.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管理模式的改进[J].学周刊,2014(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