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学生数学的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用带有悬念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自然引入新课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课堂后,我向学生说:“我能猜出你们的年龄,相信吗?”接着说:“只要任何一个同学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马上猜到你的年龄是多少岁。”看着一双双困惑和急于知道答案的眼睛,我笑着说:“你的年龄乘以2再加上3等于多少,我就知道了。”有同学问道:“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利用方程呀,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我回答道。
提出问题故弄玄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趁热打铁,老师说出了奥秘:“利用方程呀!”这样自然而然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老师:小张的年龄乘以2再加上3等于27,请问小张是多少岁?
学生1:小张今年12岁。
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学生2用算术方法解答,(27-3)/2=12(岁)。
学生3:用方程解答。
老师:如果利用方程方法解答,需要找出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学生4: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是小张的年龄乘以2再加上3等于27。这道题要这样解答,设小张的年龄为X岁,则2X+3=27。
老师:那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方程?
学生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老师:方程有什么特征?
学生6:首先是等式,其次等式里含有未知数。
以上面的方程为例,教师向学生说明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等概念。
老师:说一说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
学生7:①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
②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③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在学生经历了两种方法的方法后,老师布置了小组讨论的任务。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
学生8:列算式方法只用了题目中的已知数,算式表示计算程序,列算式根据的是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而列方程方法运用了问题中的未知数,方程表示相等关系,列方程根据的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得出列算式和列方程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思想上更好地认识和接受方程的思想。
老师: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方程:
⑴一台计算机已使用了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学生9:设X个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检修时间2450小时。那么X个月里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50X小时。
列方程:1700+150X=2450
⑵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5倍,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学生10:设长方形的宽为Xcm,那么它的长就为1.5Xcm。
列方程:2(X+1.5X)=24
⑶学校女生是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总共有多少位学生?
学生11: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人数为X,那么女生人数为0.52X,男生人数为(1-0.52)X。
列方程:0.52X-(1-0.52X)=80
老师:像这样一些实际问题,用列方程的方法比用列算式的方法更简便、便捷,说明方程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工具。
至此问题已基本解决,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方程解决问题的便捷,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意义。
“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课堂后,我向学生说:“我能猜出你们的年龄,相信吗?”接着说:“只要任何一个同学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马上猜到你的年龄是多少岁。”看着一双双困惑和急于知道答案的眼睛,我笑着说:“你的年龄乘以2再加上3等于多少,我就知道了。”有同学问道:“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利用方程呀,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我回答道。
提出问题故弄玄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趁热打铁,老师说出了奥秘:“利用方程呀!”这样自然而然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老师:小张的年龄乘以2再加上3等于27,请问小张是多少岁?
学生1:小张今年12岁。
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学生2用算术方法解答,(27-3)/2=12(岁)。
学生3:用方程解答。
老师:如果利用方程方法解答,需要找出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学生4: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是小张的年龄乘以2再加上3等于27。这道题要这样解答,设小张的年龄为X岁,则2X+3=27。
老师:那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方程?
学生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老师:方程有什么特征?
学生6:首先是等式,其次等式里含有未知数。
以上面的方程为例,教师向学生说明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等概念。
老师:说一说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
学生7:①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
②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③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在学生经历了两种方法的方法后,老师布置了小组讨论的任务。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
学生8:列算式方法只用了题目中的已知数,算式表示计算程序,列算式根据的是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而列方程方法运用了问题中的未知数,方程表示相等关系,列方程根据的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得出列算式和列方程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思想上更好地认识和接受方程的思想。
老师: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方程:
⑴一台计算机已使用了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学生9:设X个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检修时间2450小时。那么X个月里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50X小时。
列方程:1700+150X=2450
⑵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5倍,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学生10:设长方形的宽为Xcm,那么它的长就为1.5Xcm。
列方程:2(X+1.5X)=24
⑶学校女生是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总共有多少位学生?
学生11: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人数为X,那么女生人数为0.52X,男生人数为(1-0.52)X。
列方程:0.52X-(1-0.52X)=80
老师:像这样一些实际问题,用列方程的方法比用列算式的方法更简便、便捷,说明方程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工具。
至此问题已基本解决,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方程解决问题的便捷,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