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突破,使得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的关联越来越大。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小学的课堂,对培养学生关于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等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小学信息技术课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为以后学习信息技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如何打造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优化细节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133-01
信息技术快速的發展。在未来的社会,如果一个人不懂信息技术那就会和不识字一样。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中,信息技术已经纳入到新课改的教学范围内。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足以见信息技术这门课的重要性。
一、精心备课,让教材内容更生动有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事先都要有准备,才能得到成功,否则就会失败。这句话放在教学工作中,也同样的适用。根据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的备课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质量,如果教师不提前精心的备课,那么教学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管是哪门学科,老师精心细致的备课都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在备课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不应该只重视传授知识,更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备课时一定要多加思考:怎样用更好的素材来吸引小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更加适合学生?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消化教材内容,更好地掌握电脑的操作?通过这种在备课中不断地自问,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
教材是学生上课的主要工具,是学生上课必须要用到的东西,所以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更好地驾驭课堂。首先,教师应该阅读整本教材,对于教材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确各个单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同时在原有教材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扩展,找到其中隐含的知识点,思考该如何循序渐进的引导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学习。同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材,哪些是不容易理解的难点,哪些是必须掌握的重点。这样在教学时就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二、师生互动,使学生们积极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一个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离不开师生的互动,通过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其中,高质量地实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
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得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交流互动,来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好奇心。比如在教学“给爸爸妈妈设计一个生日贺卡”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自己事先已经做好的生日贺卡,并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张这么漂亮的贺卡给父母呢?你们想学习怎么样去做贺卡么?教师通过这种交流互动,可以从一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知识。小学生因为其年龄小,所以注意力并不是那么容易集中,但是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让学生把从老师那儿学习到的知识叙述出来,加深印象。
三、合作学习,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教师应该学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实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教室不同于普通的教室,所以在分组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矩形的分组方式,更好地方便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和协作。且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容易造成看似热闹但实则混乱的场面,这时候老师的引导就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分小组前,教师应该了解班里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时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关于小组的人数,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人数太多,不利于人人都参与合作,4~5人最为合适。
小组分工完之后教师可以把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通过尝试。有不懂得问题可以先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得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可以求助老师。这种小组讨论的形式往往比老师教的要印象更为深刻。每个小组需要安排一个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员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小组内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真正的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这样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当然教师也要多在课堂上巡视观察,留意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如果有问题,及时的进行指导。
四、总结评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都很重视导入环节,却忽视了总结。“虎头蛇尾”的现象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其实教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可以对本节课学生们的情况进行评讲,也可以问学生这节课你们学习到了哪些知识?都有哪些收获?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当学生们表达出他们的观点的时候恰恰说明他们都是认真思考了。当然可以也利用鼓励机制,对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当学生们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的时候,往往会对这门课产生更大的兴趣。
教师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对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小结,把信息技术操作的技术难点加以概括和归纳,让学生加深印象。通过这种小结,教师能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浓缩成精华,把知识变得更为系统化。这时候学生的脑中能够把所学习到的知识有机地贯穿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诱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
结束语:
打造高校信息课堂,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克服教学中的困难、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播放视频和播放音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办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熊梦影.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开心,2017(2):71
[2]李振娟,彭飞.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12):193
[3]张丽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2017(1):73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优化细节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133-01
信息技术快速的發展。在未来的社会,如果一个人不懂信息技术那就会和不识字一样。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中,信息技术已经纳入到新课改的教学范围内。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足以见信息技术这门课的重要性。
一、精心备课,让教材内容更生动有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事先都要有准备,才能得到成功,否则就会失败。这句话放在教学工作中,也同样的适用。根据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的备课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质量,如果教师不提前精心的备课,那么教学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管是哪门学科,老师精心细致的备课都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在备课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不应该只重视传授知识,更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备课时一定要多加思考:怎样用更好的素材来吸引小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更加适合学生?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消化教材内容,更好地掌握电脑的操作?通过这种在备课中不断地自问,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
教材是学生上课的主要工具,是学生上课必须要用到的东西,所以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更好地驾驭课堂。首先,教师应该阅读整本教材,对于教材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确各个单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同时在原有教材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扩展,找到其中隐含的知识点,思考该如何循序渐进的引导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学习。同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材,哪些是不容易理解的难点,哪些是必须掌握的重点。这样在教学时就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二、师生互动,使学生们积极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一个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离不开师生的互动,通过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其中,高质量地实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
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得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交流互动,来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好奇心。比如在教学“给爸爸妈妈设计一个生日贺卡”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自己事先已经做好的生日贺卡,并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张这么漂亮的贺卡给父母呢?你们想学习怎么样去做贺卡么?教师通过这种交流互动,可以从一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知识。小学生因为其年龄小,所以注意力并不是那么容易集中,但是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让学生把从老师那儿学习到的知识叙述出来,加深印象。
三、合作学习,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教师应该学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实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教室不同于普通的教室,所以在分组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矩形的分组方式,更好地方便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和协作。且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容易造成看似热闹但实则混乱的场面,这时候老师的引导就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分小组前,教师应该了解班里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时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关于小组的人数,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人数太多,不利于人人都参与合作,4~5人最为合适。
小组分工完之后教师可以把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通过尝试。有不懂得问题可以先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得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可以求助老师。这种小组讨论的形式往往比老师教的要印象更为深刻。每个小组需要安排一个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员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小组内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真正的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这样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当然教师也要多在课堂上巡视观察,留意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如果有问题,及时的进行指导。
四、总结评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都很重视导入环节,却忽视了总结。“虎头蛇尾”的现象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其实教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可以对本节课学生们的情况进行评讲,也可以问学生这节课你们学习到了哪些知识?都有哪些收获?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当学生们表达出他们的观点的时候恰恰说明他们都是认真思考了。当然可以也利用鼓励机制,对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当学生们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的时候,往往会对这门课产生更大的兴趣。
教师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对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小结,把信息技术操作的技术难点加以概括和归纳,让学生加深印象。通过这种小结,教师能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浓缩成精华,把知识变得更为系统化。这时候学生的脑中能够把所学习到的知识有机地贯穿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诱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
结束语:
打造高校信息课堂,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克服教学中的困难、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播放视频和播放音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办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熊梦影.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开心,2017(2):71
[2]李振娟,彭飞.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12):193
[3]张丽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20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