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板书,PPT,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3-0021-02
2008年3月,一位老师在南京师大附中进行了一次全市公开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节课下来,整块黑板上一个粉笔字都没有,教学过程全部使用PPT(通过电脑将文字、图表、音像等资料整合在一起制作的演示文稿,用PowerPoint形式呈现,简称PPT),这引起听课老师的争论:
观点一:没有板书的课堂教学是不完整的,有些教学内容一定要用板书。
观点二:PPT就是板书,没有必要再写板书,使用PPT教学是现代教育、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手段。
观点三:PPT只能当“副板书”,展现零散知识;黑板上的板书才是“主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骨架。
观点四:板书与PPT,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的,它们各有长处,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手段的使用应该是灵活的。
争论的实质首先是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其次才是使用哪种手段的问题。板书在不同类型的教学中作用不同。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中,板书一是要体现学习内容的纲领,二是强调关键词和知识词汇。目前,在常规课中,大多数教师基本采取以讲授为主,穿插问题以实现师生互动。毋庸讳言,现在很多青年教师的字写得不好看,过去学生经常模仿老师的字体,现在老师的板书字体呈下降趋势,但是,这不能成为放弃黑板书写的理由。过去,黑板上的板书一般可以保留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思路,能够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向学生传递信息。使用PPT也有很多优点。二者各有长短。怎样运用,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PPT的长处是表现力强,能够整合、展现更多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文字、录音、音乐、动画、图片、视频都呈现出来,能直观地“再现”历史,制造身临其境之感觉。例如我们可以将开国大典的盛况、邓小平的南巡、贝多芬的音乐、毕加索的画作,通过PPT使抽象变为具体,使学习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PPT提供的信息量大,而且快,只要点击鼠标马上就可以呈现老师预先准备的内容,也可以避免由于老师普通话不标准而导致的语言传递障碍。历史老师往往一人承担多年级、多班级的教学,工作量大,因此,一次制作PPT可以反复使用,也减轻了工作负荷。PPT功能强大,也容易复制和修改,有利于资料共享。使用优秀的课件有时能弥补教师之间水平的差异。
黑板板书显然容量有限,不能反复使用,需要重复书写。如果教师的身材比较矮,臂长不够,黑板的上方还无法充分利用。如果教师的字迹潦草,写了也不起什么作用。但是,黑板板书也有优势,PIT也有不足。
PPT易产生视觉疲劳。教室光线较强,PIT显示不清;教师光线较弱,投影才能清楚。昏暗环境下长时间的强光刺激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和大脑疲劳。PPT信息量大,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常常一节课下来,脑海中一片空白,造成“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却空空洞洞”。PPT速度快,内容多,学生来不及记笔记,课堂上该掌握的没能掌握,课后学业负担加重。
PPT是课前预设的,还有一定的封闭性,一旦制成,顺序就固定下来,内容不变,然而学生是变化的,PPT很难因材施教,很难做随机的调整。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变数,有时不是你预先设计所能决定了的。
PPT最大的缺陷是影响学生思维,影响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不是作报告,不是作演讲,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果一节课使用PPT的数量过多,教师就被限制在计算机旁,成了“放映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就受到限制,教学显得僵硬。PPT每次只能呈现一页,每页页面容量小,如果屏幕内容不停变换,常常打断学生的思维,教师也无法发现学生思维过程。
从教师角度来说,把什么都做进PPT,也使教师的记忆、思维水平下降,甚至离开PPT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由于PPT复制非常方便,网上下载也容易,这也造成某些青年教师生搬硬套别人的课件,不再精心备课。这不仅不利于教学,也影响教师的成长。还有些教师做的PPT只是课本纲要的简单再现,使课件变成课本电子版的缩写,并以此代替教案,这实际上将PPT“大材”小用,失去使用PPT的价值。PPT的不足,大多不是PPT本身的问题,而是教师备课及运用的问题。
教师要明白一个道理:黑板和PPT都是工具,都是展现教学的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育面对的是有生命的学生,历史教育要教会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是教学的目的。任何一种工具都不是万能的,板书和PPT应该优化组合,发挥1+1大于2的作用。教师教学的重点是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只有在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好板书;只有将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关注学生的动态,才有可能使用好黑板和PPT。一句话,传统与现代不是矛盾的对立面,可以同时并存,为我所用。
那么,怎样融合二者的优势,为教学服务呢?PPT的功能是很强大,但也没有强大到一个黑板字都不需要写。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笔”仍然应该是历史教师的基本功。用了现代丢了传统,或死守传统都不是最佳选择。尤其不能用PPT“电灌”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如何取黑板板书与PPT之所长,优化使用两种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其实,教师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眼神、动作,尤其是教师的精神面貌、人格魅力,这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总导演”。一节课所要用的历史素材课前是可以基本选定的,将素材做成PPT,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素材的作用。我主张,黑板还应该作为“主板书”,这样,课堂教学就会灵活许多,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些字词也需要用黑板写出来,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问题,黑板板书易于变化,但这要求教师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课堂是师生生命的过程,教学的质量是师生生命的质量,提高教师才能提高学生。
[作者介绍]陶建萍,女,江苏南京人,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陶亚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3-0021-02
2008年3月,一位老师在南京师大附中进行了一次全市公开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节课下来,整块黑板上一个粉笔字都没有,教学过程全部使用PPT(通过电脑将文字、图表、音像等资料整合在一起制作的演示文稿,用PowerPoint形式呈现,简称PPT),这引起听课老师的争论:
观点一:没有板书的课堂教学是不完整的,有些教学内容一定要用板书。
观点二:PPT就是板书,没有必要再写板书,使用PPT教学是现代教育、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手段。
观点三:PPT只能当“副板书”,展现零散知识;黑板上的板书才是“主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骨架。
观点四:板书与PPT,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的,它们各有长处,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手段的使用应该是灵活的。
争论的实质首先是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其次才是使用哪种手段的问题。板书在不同类型的教学中作用不同。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中,板书一是要体现学习内容的纲领,二是强调关键词和知识词汇。目前,在常规课中,大多数教师基本采取以讲授为主,穿插问题以实现师生互动。毋庸讳言,现在很多青年教师的字写得不好看,过去学生经常模仿老师的字体,现在老师的板书字体呈下降趋势,但是,这不能成为放弃黑板书写的理由。过去,黑板上的板书一般可以保留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思路,能够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向学生传递信息。使用PPT也有很多优点。二者各有长短。怎样运用,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PPT的长处是表现力强,能够整合、展现更多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文字、录音、音乐、动画、图片、视频都呈现出来,能直观地“再现”历史,制造身临其境之感觉。例如我们可以将开国大典的盛况、邓小平的南巡、贝多芬的音乐、毕加索的画作,通过PPT使抽象变为具体,使学习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PPT提供的信息量大,而且快,只要点击鼠标马上就可以呈现老师预先准备的内容,也可以避免由于老师普通话不标准而导致的语言传递障碍。历史老师往往一人承担多年级、多班级的教学,工作量大,因此,一次制作PPT可以反复使用,也减轻了工作负荷。PPT功能强大,也容易复制和修改,有利于资料共享。使用优秀的课件有时能弥补教师之间水平的差异。
黑板板书显然容量有限,不能反复使用,需要重复书写。如果教师的身材比较矮,臂长不够,黑板的上方还无法充分利用。如果教师的字迹潦草,写了也不起什么作用。但是,黑板板书也有优势,PIT也有不足。
PPT易产生视觉疲劳。教室光线较强,PIT显示不清;教师光线较弱,投影才能清楚。昏暗环境下长时间的强光刺激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和大脑疲劳。PPT信息量大,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常常一节课下来,脑海中一片空白,造成“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却空空洞洞”。PPT速度快,内容多,学生来不及记笔记,课堂上该掌握的没能掌握,课后学业负担加重。
PPT是课前预设的,还有一定的封闭性,一旦制成,顺序就固定下来,内容不变,然而学生是变化的,PPT很难因材施教,很难做随机的调整。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变数,有时不是你预先设计所能决定了的。
PPT最大的缺陷是影响学生思维,影响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不是作报告,不是作演讲,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果一节课使用PPT的数量过多,教师就被限制在计算机旁,成了“放映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就受到限制,教学显得僵硬。PPT每次只能呈现一页,每页页面容量小,如果屏幕内容不停变换,常常打断学生的思维,教师也无法发现学生思维过程。
从教师角度来说,把什么都做进PPT,也使教师的记忆、思维水平下降,甚至离开PPT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由于PPT复制非常方便,网上下载也容易,这也造成某些青年教师生搬硬套别人的课件,不再精心备课。这不仅不利于教学,也影响教师的成长。还有些教师做的PPT只是课本纲要的简单再现,使课件变成课本电子版的缩写,并以此代替教案,这实际上将PPT“大材”小用,失去使用PPT的价值。PPT的不足,大多不是PPT本身的问题,而是教师备课及运用的问题。
教师要明白一个道理:黑板和PPT都是工具,都是展现教学的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育面对的是有生命的学生,历史教育要教会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是教学的目的。任何一种工具都不是万能的,板书和PPT应该优化组合,发挥1+1大于2的作用。教师教学的重点是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只有在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好板书;只有将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关注学生的动态,才有可能使用好黑板和PPT。一句话,传统与现代不是矛盾的对立面,可以同时并存,为我所用。
那么,怎样融合二者的优势,为教学服务呢?PPT的功能是很强大,但也没有强大到一个黑板字都不需要写。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笔”仍然应该是历史教师的基本功。用了现代丢了传统,或死守传统都不是最佳选择。尤其不能用PPT“电灌”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如何取黑板板书与PPT之所长,优化使用两种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其实,教师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眼神、动作,尤其是教师的精神面貌、人格魅力,这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总导演”。一节课所要用的历史素材课前是可以基本选定的,将素材做成PPT,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素材的作用。我主张,黑板还应该作为“主板书”,这样,课堂教学就会灵活许多,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些字词也需要用黑板写出来,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问题,黑板板书易于变化,但这要求教师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课堂是师生生命的过程,教学的质量是师生生命的质量,提高教师才能提高学生。
[作者介绍]陶建萍,女,江苏南京人,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陶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