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与PPT的教学运用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838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板书,PPT,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3-0021-02
  
  2008年3月,一位老师在南京师大附中进行了一次全市公开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节课下来,整块黑板上一个粉笔字都没有,教学过程全部使用PPT(通过电脑将文字、图表、音像等资料整合在一起制作的演示文稿,用PowerPoint形式呈现,简称PPT),这引起听课老师的争论:
  观点一:没有板书的课堂教学是不完整的,有些教学内容一定要用板书。
  观点二:PPT就是板书,没有必要再写板书,使用PPT教学是现代教育、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手段。
  观点三:PPT只能当“副板书”,展现零散知识;黑板上的板书才是“主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骨架。
  观点四:板书与PPT,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的,它们各有长处,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手段的使用应该是灵活的。
  争论的实质首先是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其次才是使用哪种手段的问题。板书在不同类型的教学中作用不同。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中,板书一是要体现学习内容的纲领,二是强调关键词和知识词汇。目前,在常规课中,大多数教师基本采取以讲授为主,穿插问题以实现师生互动。毋庸讳言,现在很多青年教师的字写得不好看,过去学生经常模仿老师的字体,现在老师的板书字体呈下降趋势,但是,这不能成为放弃黑板书写的理由。过去,黑板上的板书一般可以保留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思路,能够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向学生传递信息。使用PPT也有很多优点。二者各有长短。怎样运用,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PPT的长处是表现力强,能够整合、展现更多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文字、录音、音乐、动画、图片、视频都呈现出来,能直观地“再现”历史,制造身临其境之感觉。例如我们可以将开国大典的盛况、邓小平的南巡、贝多芬的音乐、毕加索的画作,通过PPT使抽象变为具体,使学习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PPT提供的信息量大,而且快,只要点击鼠标马上就可以呈现老师预先准备的内容,也可以避免由于老师普通话不标准而导致的语言传递障碍。历史老师往往一人承担多年级、多班级的教学,工作量大,因此,一次制作PPT可以反复使用,也减轻了工作负荷。PPT功能强大,也容易复制和修改,有利于资料共享。使用优秀的课件有时能弥补教师之间水平的差异。
  黑板板书显然容量有限,不能反复使用,需要重复书写。如果教师的身材比较矮,臂长不够,黑板的上方还无法充分利用。如果教师的字迹潦草,写了也不起什么作用。但是,黑板板书也有优势,PIT也有不足。
  PPT易产生视觉疲劳。教室光线较强,PIT显示不清;教师光线较弱,投影才能清楚。昏暗环境下长时间的强光刺激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和大脑疲劳。PPT信息量大,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常常一节课下来,脑海中一片空白,造成“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却空空洞洞”。PPT速度快,内容多,学生来不及记笔记,课堂上该掌握的没能掌握,课后学业负担加重。
  PPT是课前预设的,还有一定的封闭性,一旦制成,顺序就固定下来,内容不变,然而学生是变化的,PPT很难因材施教,很难做随机的调整。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变数,有时不是你预先设计所能决定了的。
  PPT最大的缺陷是影响学生思维,影响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不是作报告,不是作演讲,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果一节课使用PPT的数量过多,教师就被限制在计算机旁,成了“放映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就受到限制,教学显得僵硬。PPT每次只能呈现一页,每页页面容量小,如果屏幕内容不停变换,常常打断学生的思维,教师也无法发现学生思维过程。
  从教师角度来说,把什么都做进PPT,也使教师的记忆、思维水平下降,甚至离开PPT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由于PPT复制非常方便,网上下载也容易,这也造成某些青年教师生搬硬套别人的课件,不再精心备课。这不仅不利于教学,也影响教师的成长。还有些教师做的PPT只是课本纲要的简单再现,使课件变成课本电子版的缩写,并以此代替教案,这实际上将PPT“大材”小用,失去使用PPT的价值。PPT的不足,大多不是PPT本身的问题,而是教师备课及运用的问题。
  教师要明白一个道理:黑板和PPT都是工具,都是展现教学的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育面对的是有生命的学生,历史教育要教会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是教学的目的。任何一种工具都不是万能的,板书和PPT应该优化组合,发挥1+1大于2的作用。教师教学的重点是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只有在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好板书;只有将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关注学生的动态,才有可能使用好黑板和PPT。一句话,传统与现代不是矛盾的对立面,可以同时并存,为我所用。
  那么,怎样融合二者的优势,为教学服务呢?PPT的功能是很强大,但也没有强大到一个黑板字都不需要写。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笔”仍然应该是历史教师的基本功。用了现代丢了传统,或死守传统都不是最佳选择。尤其不能用PPT“电灌”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如何取黑板板书与PPT之所长,优化使用两种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其实,教师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眼神、动作,尤其是教师的精神面貌、人格魅力,这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总导演”。一节课所要用的历史素材课前是可以基本选定的,将素材做成PPT,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素材的作用。我主张,黑板还应该作为“主板书”,这样,课堂教学就会灵活许多,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些字词也需要用黑板写出来,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问题,黑板板书易于变化,但这要求教师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课堂是师生生命的过程,教学的质量是师生生命的质量,提高教师才能提高学生。
  [作者介绍]陶建萍,女,江苏南京人,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陶亚敏]
其他文献
[关键词]少数民族,石勒,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7—0052—02    从张元老师的文章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特别是从《资治通鉴》等历史名著中,寻找历史的启示,很值得我们学习。针对文章最后“希望大家交流各自的看法”的文章旨趣,我觉得十分亲切,因此,把自己的读后感写下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老师读《通鉴》——西晋的最后
期刊
15世纪末至17世纪,欧洲人对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探索是世界近代史早期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有其深刻的背景。总体而言,欧洲人向海洋进发的动机有四个:寻找资源、开辟商路、传播宗教和掠夺资源。  海洋探险的先锋是大西洋沿岸的西欧人,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他们有从海洋和海岛获取资源的传统习惯。从13世纪开始,葡萄牙人就进入大西洋捕鱼和猎杀海豹。中世纪末期,因为过度砍伐森林而造成西欧木材短缺,在这种形势下,
期刊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主义,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7—0054—04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课,在《课标》中属于必修Ⅲ第6个专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的第一目:“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无论是专题的题目,还是子目的表述,都突出了一个概念一“人文精神”。因此
期刊
从2001年6月算起,初中历史新课程已经实施整整7年了;从2003年开始,高中历史新课程也推广5年了。目前,全国初中都已进入了新课程,高中还没有全部进入。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
期刊
[关键词]抗战时期,中国文化,中国化,民族形式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3-0069-04    在对抗战文化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人们响亮地喊出“世界化”的口号,盛行“世界主义”,向着“世界化”的目标迈进。然而“好景不长”,到抗战时期则不再有“世界化”旗号,代替它的只有“中国化”、“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似
期刊
[关键词]高考命题,抗战史,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7—0031—03    笔者近日研读《历史教学》2008年第11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众位学者不约而同地把矛头对准了教材中的知识霸权现象,对教科书上的陈旧观点进行了重新论证。所谓知识霸权,即认为知识绝对正确、不容怀疑。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是主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期刊
在某地区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竞赛中,一位青年教师以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为蓝本,执教“开辟新航路”一课。他归纳了新航路开辟的数条原因,其中将经济原因分解成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并确认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我们就此查阅了人教版的教科书,发现从统一版本到新课标版本,基本都有类似的阐述。很显然,这位教师的主要根据来自教科书。由此推测,大多数中学教师可能都持相同的看法。但是,这一结论真是
期刊
[摘要]在中国近代史上,民权的保障一直是宪政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独立评论》中对权利的认识,权利保障的途径、方法、目的的讨论来展现其权利观,重点分析具有自由主义风格的《独立评论》在对待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的态度。文章主要以个人自由为中心,展现《独立评论》学人将个人权利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主张个人权利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以适应近代中国在国难时期既要追求民主宪政,又要争取国家强大的现实需要。
期刊
[关键词]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哥伦布,葡萄牙,西班牙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3-0060-0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②》(必修)在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时写道:“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此前,
期刊
[关键词]历史宿命论,民主政治,专制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3-0057-02    在上“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时,不少教师都喜欢机械地拿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罗马进行对比。今天这位教师讲雅典的民主政治一课,40分钟内他极力宣扬了两个观点,第一是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时候,中国实行的是专制统治;第二是雅典的民主政治有很大的局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