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发现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mosh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慧聪的创业成长经历,无疑是新经济创业成功的经典案例。反复端详揣摩慧聪的发展历程,反复品味琢磨慧聪CEO郭凡生的言论和做法,结合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势和脉络,我们发现:慧聪作为一个创业经典案例,其十二年实践总结演绎的创业者观念和企业文化,具有广泛的认知价值和借鉴意义。面对日渐高涨的中国科技创业形势,面对更多人奋勇加入的创业者队伍,“慧聪发现”将带给我们走向成功的许多启示。
  “慧聪发现”中发现了“创业就要拥有创业人的水平”,“创业就要拥有创业者的心态”,“创业就要拥有创业者的胸襟”。从水平到心态再到胸襟,既是创业成功的有机递进关系,也是走向成功的内在必备逻辑关系。慧聪还有许多值得发现的东西,本刊提炼出这三点,相信对我们的创业者们会有所帮助。
  创业就要拥有创业人的水平
  水平,按照《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指在生产、生活、政治、思想、文化、艺术、技术、业务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人们口中泛泛意义的“水平”二字,既有外显的成就、业绩的高度,也有内蕴的才能、修养的深度,而且,人们会有些偏执地认为:一个人的水平高低会决定他所做的事情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于创业而言,或许更是如此。
  白手起家,从一无所有打拼到成功,其间可想而知的艰辛,注定了需要创业者必须具有很高的水平,而且是创业人的水平——敏锐发现商机的眼光、永远领先时代的准备、时刻跟紧市场的心力,以及自身对所从事领域的沉入深度——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业人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创业才有可能成功:这也是慧聪创业告诉我们的第一点思考。
  ——水平源于知识的沉积
  创业人的水平,首先应该是知识的涵养和理论的积淀,正如培根所言:知识才是力量。修养、眼界、能力、涵性等等的背后无一不是知识水平的沉淀,而这一切,要能够凝聚为智慧,才形成为实际的力量,决定着所能达到的高度。
  慧聪郭凡生的创业成功正是最好的注解:
  1982年便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的郭凡生,曾出任过内蒙古党委政策研究室战略组组长,同时兼任中国西部发展问题研究组组长,提出过著名的“反梯度理论”,是当时国内经济理论界公认的、有较为突出科研成就的年轻学者和政府智囊。
  正是有了这样的知识沉积,从1990年开始从商的郭凡生,才能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创业、不断走向成功……
  ——因为水平而发现商机
  90年代初,沉迷于市场机制研究的郭凡生发现:电脑、电器的市场价格特别混乱,一条街上同一种电器卖好几个价格,能相差20%,同款阿里斯顿冰箱的价差居然高达370元。别说家用电器,连刚刚打开市场的电脑也一样。有着极深经济学涵养的郭凡生意识到,要想建立一个高效运行的市场,必须有两个条件——没有垄断、没有信息阻滞。电脑、电器市场最大的问题恰恰就是价格开放之后没有人来集中披露价格信息。
  于是,下海伊始的郭凡生认定这是一个绝好的创业机会,决定靠打破这种信息阻滞来创造财富。
  郭凡生和朋友们凑了14.8万元注册慧聪公司后所做的事情就是:把中关村的电脑价格收集在一起,每周去印一本小册子集中披露,起到一个使价格公开的作用。开始很多商家都拒绝刊登,但慧聪商情出了几期以后,中关村的大小老板们一面怒骂老郭的商情削薄了自己的利润,一面花钱找他刊登商情——不登就做不了买卖了,因为大家现在都拿着商情的报价去买东西。这本印刷简陋的小册子出现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去买便宜的东西了。
  ——因为水平而领先时代
  慧聪成长之时,全球经济中也正出现知识经济时代特有的脉动。一个以互联网为基本纽带的信息社会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资讯服务的新商机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忽隐忽现。眼界领先时代的郭凡生敏锐地认识到,互联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技术能像互联网发展得这么快,谁不利用这种市场的扩展,谁就是傻子。”
  于是,在洞察市场的基础上,慧聪探索着出版纸质商情与建商务网同步的发展战略,即所谓“水泥+鼠标”的网刊互动的运作模式。慧聪的资讯细分服务延伸到了互联网,渗透到了四十多个行业领域。更加及时、高效的全方位、系统的互动信息,极致细化的服务,让慧聪的客户覆盖面及市场占有率得以迅速扩张,拥有众多专业子网站的慧聪商务网由此成为中国最大的行业商务网站集群。
  ——因为水平而变革
  仅仅做一个简单的行业门户,不是慧聪的目标。为了让行业用户体验到最贴心的服务,慧聪国际资讯从来没有停止探索和变革的脚步。向搜索引擎市场进军便是重要的举措之一。
  慧聪进军搜索引擎市场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看到这样的市场需求:网络时代到来,也伴随着资讯的泛滥,个人或企业对信息搜索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而上网企业又极有可能沦为信息海洋中的“孤岛”而无人问津,搜索引擎市场迫切需要个性化、专业化、智能化和多媒体搜索引擎产品的出现。
  从2002年慧聪直接介入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开始,到2003年6月慧聪正式进入搜索排名市场,慧聪一直紧盯着市场不断地走向成功。最初以做商情数据业务起家的慧聪国际资讯,在奠定了自己在国内作为首席商务资讯服务商的地位之后,又以搜索新锐的身份杀入搜索引擎市场。
  慧聪在香港成功上市后,郭凡生表示,面向未来慧聪国际资讯将不断完善自我、拓展新业务,与企业携手为客户提供更具价值的互联网增值服务。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方兴未艾,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五生产元素”,“慧聪继续专注商业资讯服务的方向将不会改变”。
  创业就要拥有创业者的心态
  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是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具备的。创业之路充满着艰辛和曲折,其间或踌躇得意,或命悬一线,无一不需要创业者以创业者所特有的心态去直面、去应对。真正的创业者永远不会满足现状,他们总是要求发展,发展,再发展。因为如果一停下来,正如逆水行舟,他们就会被市场的大潮冲向岸边,撞得粉碎。这就是创业者的心态。
  这也正是慧聪创业告诉我们的第二点思考:近乎偏执的坚定的成功信念和近乎玩命的执著的创业追求;创业不息、创业不止的创业心态;“别把自己当回事”的平和心气;创新规范的经营理念……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创业心态,创业才能走向真正的成功。
  ——别把自己当回事
  创业初期,身为董事长的郭凡生作为研究员的身份下海,却没有死守着自己的身份和架子,一如众多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的创业者一样,每天和公司所有员工一起,骑着自行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搜集家电、计算机等各种商品经销商的报价及其它各种信息,然后把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再将最新的价格发布在报纸上。
  对郭凡生来说,创业者是他惟一的身份定位。既是创业,那就“别把自己当回事”,不必端着其他种种于创业无益的架子。
  ——创业不止
  创业中期,慧聪发展到了一定规模,郭凡生依然清醒,依然锐利:面对着网络的兴起,并没有陶醉于自己的纸质商情中,置网络于不顾,及时地拓展自己的网刊服务;紧接着又敏锐地发现搜索引擎的商机,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不难想象,如果慧聪和郭凡生没有继续地往前走,继续地创业,那今天是不是要被那些后来者所取代?而我们耳朵里听到的是不是另外一个名字?
  ——创新并规范才能成功
  慧聪和郭凡生“固执”地认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最根本在于企业制度的创新。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不仅资金不足且技术落后,更缺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制度。制度的创新创业同样成为了慧聪创业的一部分。
  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慧聪管理层开始了必要分级,划分各个部门权限,规范财务制度等等。1996年年初慧聪解散了公司的网刊编辑部,编辑划入业务部门,并在各部门建立了市场研究机构。公司还设立了法律事务部门,让公司所有的业务都进入正规化、合法化。同时将专家引入公司管理结构中,聘请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对企业做诊断。从2000年开始,慧聪的经营计划进入正规化的轨道,从比较简单的考核指标延伸到经营的全过程,考核指标也逐渐形成为体系。
  创业就要拥有创业家的胸襟
  胸襟在辞典中有两个解释:抱负、气量和心胸、心怀。其实,它们都差不多,气量也好,心胸也好,无非都体会于人的品行。胸襟宽广者坦荡荡,处事自是举重若轻,多半也能终获成功;胸襟短小者常戚戚,顾虑多多,斤斤较劲,甚至于算计他人,要想成功无异痴人说梦。创业家的胸襟属于前一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的是一个大写的“创”字来实现利益的增长和企业的壮大;“业”是最终的归宿,一切都是为了“业”的成长发展,个人的眼前的利益弃之如蔽履。创业、成功非得要有这样的胸襟不可。
  
  这是我们从慧聪创业中可以得到的第三点思考。
  在竞争中成长起来慧聪,其间经历了诸多的市场考验,也有着诸多的成功和骄傲,但最让郭凡生自豪的是却由他所创立的“全员劳动股份制”——类似于乡镇企业的股份合作制的一种“不伦不类”的制度。慧聪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中国信息服务业的领导品牌,不仅仅是慧聪懂得如何使产品增值,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慧聪自诞生之日起就执行的全员劳动股份制。这种制度多年里始终贯穿于慧聪的经营活动中,激励着企业的不断创新、员工的努力开拓。
  慧聪的“全员劳动股份制”规定,股东年底分红将不按照股份分红,股东全体分红不得超过公司分红数总额的30%,郭凡生个人股份虽占了公司股份的50%,但年终分红也不得超过10%。剩下70%的红利分给公司内不持股的普通员工。也就是说不谈股份,就谈年终分红,不持股的员工的分红总额要远远大于所有董事分红。这样的分配制度限制了所有持股股东的权益——按照规定,郭凡生自己名下的80%的分红连续多年分给了公司不持股的员工,却已经成为慧聪公司发展历史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产权制度,并成为慧聪制胜的法宝。
  对照《公司法》规定,这种制度限制了投资者的利益,在保护资本的权益的同时,更为注重员工贡献的知识与智慧,亦即人力资本的权益。对慧聪来说,它信奉的是知识经济,就是要依据知识、运用智慧,来支配资本、分配权益,而不是单纯考虑拥有资本的多少。让那些有知识的人在资本为主的经济条件下,变成企业的赢利主体。在工业时代社会发展最短缺的就是资本,只要占有了资本企业就能够得到发展,而到了今天,随着金融环境的不断改善,资本不再是企业发展中最短缺的要素,在相当程度上,人才的状况正在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企业的分配制度必须要从资本型为主过渡到以知识分配为主”。
  对于郭凡生自己来说,自己创下的制度让自己放弃了很多的实际利益,可创业家的胸襟让他无怨无悔,慧聪的发展才是他最大的追求;而对慧聪而言,企业的发展少不了资本的力量,但决定企业兴衰的则是慧聪的人。
其他文献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  从现在开始,民企再不会遇到不平等待遇了。”2月24日宁波方太厨具董事长茅理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若有机会,方太在参与杭州湾大桥投资后,还会投资一些看好的在这之前未曾开放的领域。  茅理翔有此一说,原因在于《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
期刊
2004年底至今,很多曾引领一时风光的名企老总纷纷落马:伊利郑俊怀、创维黄宏生、中航油陈久霖、德隆唐万新、熊猫马志平……前日又传张海、祝维沙已同时被警方拘捕,原因是涉嫌挪用健力宝巨额资金。  祝维沙三个字在媒体上广为披露,和张海不无干系。他们同为河南人,不同的是,张海是资本运作高手,而祝维沙以实业起家,经历过艰难的创业时期。他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曾先后就职于北京市机电研究所和中国社会
期刊
世界上第一家企业孵化器——大学城科学中心    创建于1963年的大学城科学中心是一家非赢利性的组织,隶属于华盛顿特区与纽约之间的28家学术科研机构所有,能直接利用研究与开发的资源及其相关专业技术。  大学城科学中心的任务:  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以提高生活质量,培育以科技为基础的经济实体的发展。对于后者,科学中心向他们提供三个关键性的服务:  * 办公实验场所  * 企业开发服务  * 研究
期刊
真正的创业者都该学会“舍得”。只有先“舍”才能后“得”。虽然不是所有的“舍”都会有“得”,但不舍不得似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题记  现在一派欣欣向荣的鞍山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在2005年前叫作鞍山奥科电子有限公司。一个新名字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故事的开始,也意味着必有一段百味陈杂的昨天。  让我们把书页重新翻到奥科刚成立的那年,看看奥科这一路走来是如何跌宕起伏,直到后来换骨
期刊
领导的9大思考    推荐人:龚伟  单位: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  职务:主任    推荐理由  “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 身为领导者的你,曾经做近哪些反思?你了解了哪些工作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呢?其实,惟有认识自己,才能善用自己的宝贵资产,使它们成为核心专长,成为个人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源头活水。  本着“最好的领导是提问题,不是给答案”的精神,本书每一篇文章都是用企业人文大师陈怡安博
期刊
放弃    把握的反面就是放弃,选择了一个机会,就等于放弃了其他所有的可能。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这不是功亏一篑,这不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什么都不为,只因为喜欢这样做,因为,年轻就是最大的机会。人,只有在三十岁之前才会有这个胆量,有这个资本,有这个资格。    失恋    不是不在乎,是在乎不起。三十岁前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梦想。爱
期刊
入驻理由    慧谷创业中心地处上海的黄金地段徐家汇科技密集区,离百年名校上海交通大学咫尺之遥,面积43 000平方米,在孵企业中70%以上是IT企业。  利用传统产业的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慧谷中心,其主要任务是为园区内的科技性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高质量的增值服务,推动高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  经过慧谷人的精心打造,“慧谷创业”已经成为高科技企业创业支持行业一个相对知名的品
期刊
为了能有效地引入宝贵水源,挖渠者在挖渠前要制定一份挖渠计划,对渠要开多大、多深,水源的方位和流量,以及挖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危险和困难等,要有清楚的了解。如果说财富就是水的话,企业家就是挖渠者。而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就像一份挖渠计划,它能帮助创业者对自己所创立的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以及潜在的风险等做出清晰的分析和判断。  下面就对商业计划书的几个话题略做介绍。    商业计划书的目的    1. 创业融
期刊
李总是一家IT企业的创业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苦干之后,公司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也做出了自己的软件产品,和一些经营商的关系也搞得不错。可是,有一家颇具规模的IT公司看上了李总的公司,想不费什么资金恶意吞并。现在,该公司已经开始刻意挖李总身边的技术人才,李总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最终保住自己的公司?(王雪菲整理)    人才竞争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相对于大企业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和管
期刊
李志高,在IT业界,他的名气并不是很响。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李本人不喜张扬、不善炒作。  偶然的机会,记者见到了李志高,做了一个短暂的采访,虽然时间短促,但是印象却很深,感觉这个人随和,实在,没有架子,而且热情。  李志高是传统媒体中最早“觉醒”过来的人之一。当大多数传统媒体还仅仅停留在只有一个电子版的时候,《电脑报》就已经早早地跨出几大步了。从只有一两个人的电脑报的电子版,到成立电脑报网站,再到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