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师——支玉恒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f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22日,星期五,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对我而言,却是不平凡的一天。这天,我圆了一个梦——一个“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的夢。
  走近名师支玉恒,我第一次听他讲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第一次听他深入浅出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第一次听他敏锐而不失幽默地回答老师们的问题,在这融融交谈中,我对支老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教育教学有了另一层面的认识。我把我这种意识流般的想法,以原生态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1.备课。以我往常的经验,一堂精彩的课首先得有一份极为优秀的教案,而教案的设定就在备课当中。所以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关于怎样备课,支老师有他独到的见解和做法。
  “我要讲一篇课文,我便非常认真地读一遍课文,就把书扣下来。我想:就读这一遍,这篇课文哪些地方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只读一遍就能留下印象的,一定是作者所着力表现的东西的,一定是他浓笔重彩之处,也一定是文章的精妙之处,那也肯定是文章的重点、要点、亮点。通过读,整体的读,抓重点,抓要点,抓亮点,这样,可能基本精神都抓住了。然后再想既然课文着意表达这些东西,那我该怎么教?用什么方法教?有了内容,方法往往迎刃而解。然后再翻开书去读第二遍,第三遍,好好钻研一下课文,还有哪些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一般像这样,我的这篇课文就算备好了。”
  支老师这种独特的备课过程,不正是老师和作者心灵对话的过程吗?只有从心灵深处慢慢生长出来的对话,才是真的对话!跟支老师的备课相比,我有些汗颜了,想想平时,自己在备课上就是一个搬运工,从来没有像支老师那样,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的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支老师的讲座,让我对备课有了新的认识。
  2.细节。支老师的课堂有很多细节是令人回味的。举其中一例:授课时,他穿着一身蓝黑夹克,当再坐在讲台上跟老师们说课时,黑色夹克又成了一件红色夹克,原来,支老师的衣服正反两用。如他所说,这堂课有着沉重的感情色彩,着装也要与此相协调;跟老师们交流,换成红夹克,又给人热情、平易近人的感觉。这个小细节,让我再次感叹支老师教学态度的严谨。
  3.幽默。说起幽默,支老师可以称得上幽默大师了。但在《拥你入怀》这堂课,支老师掌好了幽默这把舵,把幽默运用得恰如其分。文本的深沉,使支老师不适合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尽管这样,课堂上支老师还是展现了他机智幽默的一面。例如:你太嬉皮笑脸了,我不叫你读。就这么一句看似跟孩子赌气说的话,却很适时地给了孩子情感熏陶,端正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而且没有使孩子陷入窘迫。
  如果说,因为文本特点影响了支老师幽默个性的张扬,那么在跟老师们交流中,他诙谐幽默的语言则表现得淋漓尽致,博得老师们阵阵喝彩。生活需要幽默一下,课堂上更需要老师的幽默来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4.课堂机智。在信息化程度高,学生思想日益活跃的今天,课堂教学往往波诡云谲,险象环生,讲究教育机智,方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课堂教学呼唤教育机智。支老师在谈到教育机制时说的一番话很有道理。他说,课堂机智依赖于经验和积累。细细品味支老师的这句话,确实是这么个理。
  走近名师支玉恒,让我收获了一笔享受不尽的财富。
其他文献
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创新与突破的2006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然而去。在这过去的一年里,《江南论坛》杂志交出了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答卷:在这一年里,《江南论坛》杂志发行量接近一万
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气候、地理环境、工程及其他人为因素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大部地区连年发生持续性干旱。干旱灾害严重影响、制约了新疆农牧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的
一、使科学史自然融入课堂教学    “圆”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和它密切相关。有关圆的知识在战国时期的《墨经》、《考工记》等书中都有记载,授课中将有关史料穿插进去,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例如讲解圆的定义与性质时,我向学生介绍,约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我国已有了圆的概念,考古说明我国夏代奴隶社会以前的原始部落时期就有圆形的建筑。至于圆的定义和性质在《墨经》中已有记载,其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