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对比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阿托他汀治疗。
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12个月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胆固醇)、LDL-C(低密度胆固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且Hcy(同型半胱氨酸)、hs-CRP(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IMT(内膜-中层厚度)也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冠心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18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33-01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易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系统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该病具有较高的动脉梗化程度,所以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瑞舒伐他汀作为替代阿托伐他汀的一种新型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收到显著的疗效。该药具有一定程度的低亲脂性及肝脏选择性,有资料表明,其调脂功效明显高于其他他汀类药品,而对于非调脂功效还未有全面的研究报道[1]。为此,本文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取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探讨两组药物对患者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型半胱氨酸(Hcy)、炎性指标的影响,分析两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确诊。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0.2±3.7岁;排除肝功能不全或肝炎者、治疗前1个月应用影响血脂药物者、雌激素应用者、妊娠者、肌病等。根据随机性原则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于进组前均未采取调脂药物治疗,且在一般情况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均采取基础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抑制剂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每晚口服10mg,1次/d;对照组应用阿托他汀治疗,每晚口服10mg,1次/d,治疗时间均为1年。两组在治疗期间不可应用对血脂代谢具有明显影响的其他药物,且在生活方式、饮食规律及对伴随病治疗方案与药物治疗前保持相同。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记录两组各项观察指标与用药后不良反应。
1.3观察方法。①两组用药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在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对肝肾功能、血脂、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检测,并采取颈动脉超声测定。②随访时认真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肝区不适、肌痛、皮肤瘙痒等症状,以及大小便的次数与性状。③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冠心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1.4数据统计学。本文使用SPSS13.0分析与统计,组间计数资料对比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提示,P<0.05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脂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TG、TC、HDL-C、LDL-C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12个月TG、TC、HDL-C、LDL-C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详见表1。
2.2两组Hcy、hs-CRP及颈动脉IMT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Hcy、hs-CRP及颈动脉IMT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12个月Hcy、hs-CRP及颈动脉IMT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详见表2。
2.3不良反应。研究组在治疗中发生转氨酶升高5例,对照组发生6例,均未做特殊处理,自行转复。两组无明显肝区不适、肌痛、皮肤瘙痒及大小便异常等表现。
3讨论
冠心病属于十分危险的心脏病变,具有较高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因此,有效的治疗对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理想药物,它可以降低血清LDL-C水平,改善血脂情况,从而有效减少严重心血管病发生率及致死率[2]。瑞舒伐他属于调脂效果较好的他汀类药物,临床证实,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TG、TC、LDL-C指标,提升HDL-C水平,治疗12个月以上时效果更为显著,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调脂功效外,还具有抑制平滑肌增殖、预防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内皮功能、抗炎及稳定粥样斑块等作用,有效避免了冠状动脉不良情况的发生。hs-CRP属于非特异炎性反应的敏感性标志物,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及促进其进展的危险因子,同时也是导致冠心病出现的重要危险因素。许多资料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改善hs-CRP水平,降低冠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4]。有文献报道,高Hcy血症是引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子,且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血Hcy水平[5]。本文研究显示,两组通过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后,Hcy及hs-CRP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瑞舒伐他汀相比于阿托伐他汀,指标降低效果更明显。
国内外许多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关切的关联,是评估冠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6]。目前,因颈动脉超声操作简便、无创伤性等优势已成为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方法。本文研究显示,两组通过治疗后,颈动脉IMT指标下降明显,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的研究组下降幅度要优于对照组,说明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逆转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总之,新一代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翀昊,王广燕,苏衡.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623
[2]许琳,李晓燕,韩淑芳等.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2):544
[3]石蕊,姜铁民,赵季红.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1122-1123
[4]吴丁烨,冯健,尤华彦.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Rho激酶活性和内皮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1):255-256
[5]耿彦平,谢瑞芹,崔炜等.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13-15
[6]姚卫锋.瑞舒伐他汀冠心病患者降脂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1):412
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阿托他汀治疗。
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12个月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胆固醇)、LDL-C(低密度胆固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且Hcy(同型半胱氨酸)、hs-CRP(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IMT(内膜-中层厚度)也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冠心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18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33-01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易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系统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该病具有较高的动脉梗化程度,所以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瑞舒伐他汀作为替代阿托伐他汀的一种新型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收到显著的疗效。该药具有一定程度的低亲脂性及肝脏选择性,有资料表明,其调脂功效明显高于其他他汀类药品,而对于非调脂功效还未有全面的研究报道[1]。为此,本文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取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探讨两组药物对患者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型半胱氨酸(Hcy)、炎性指标的影响,分析两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确诊。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0.2±3.7岁;排除肝功能不全或肝炎者、治疗前1个月应用影响血脂药物者、雌激素应用者、妊娠者、肌病等。根据随机性原则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于进组前均未采取调脂药物治疗,且在一般情况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均采取基础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抑制剂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每晚口服10mg,1次/d;对照组应用阿托他汀治疗,每晚口服10mg,1次/d,治疗时间均为1年。两组在治疗期间不可应用对血脂代谢具有明显影响的其他药物,且在生活方式、饮食规律及对伴随病治疗方案与药物治疗前保持相同。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记录两组各项观察指标与用药后不良反应。
1.3观察方法。①两组用药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在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对肝肾功能、血脂、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检测,并采取颈动脉超声测定。②随访时认真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肝区不适、肌痛、皮肤瘙痒等症状,以及大小便的次数与性状。③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冠心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1.4数据统计学。本文使用SPSS13.0分析与统计,组间计数资料对比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提示,P<0.05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脂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TG、TC、HDL-C、LDL-C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12个月TG、TC、HDL-C、LDL-C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详见表1。
2.2两组Hcy、hs-CRP及颈动脉IMT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Hcy、hs-CRP及颈动脉IMT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12个月Hcy、hs-CRP及颈动脉IMT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详见表2。
2.3不良反应。研究组在治疗中发生转氨酶升高5例,对照组发生6例,均未做特殊处理,自行转复。两组无明显肝区不适、肌痛、皮肤瘙痒及大小便异常等表现。
3讨论
冠心病属于十分危险的心脏病变,具有较高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因此,有效的治疗对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理想药物,它可以降低血清LDL-C水平,改善血脂情况,从而有效减少严重心血管病发生率及致死率[2]。瑞舒伐他属于调脂效果较好的他汀类药物,临床证实,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TG、TC、LDL-C指标,提升HDL-C水平,治疗12个月以上时效果更为显著,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调脂功效外,还具有抑制平滑肌增殖、预防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内皮功能、抗炎及稳定粥样斑块等作用,有效避免了冠状动脉不良情况的发生。hs-CRP属于非特异炎性反应的敏感性标志物,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及促进其进展的危险因子,同时也是导致冠心病出现的重要危险因素。许多资料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改善hs-CRP水平,降低冠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4]。有文献报道,高Hcy血症是引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子,且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血Hcy水平[5]。本文研究显示,两组通过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后,Hcy及hs-CRP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瑞舒伐他汀相比于阿托伐他汀,指标降低效果更明显。
国内外许多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关切的关联,是评估冠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6]。目前,因颈动脉超声操作简便、无创伤性等优势已成为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方法。本文研究显示,两组通过治疗后,颈动脉IMT指标下降明显,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的研究组下降幅度要优于对照组,说明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逆转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总之,新一代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翀昊,王广燕,苏衡.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623
[2]许琳,李晓燕,韩淑芳等.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2):544
[3]石蕊,姜铁民,赵季红.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1122-1123
[4]吴丁烨,冯健,尤华彦.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Rho激酶活性和内皮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1):255-256
[5]耿彦平,谢瑞芹,崔炜等.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13-15
[6]姚卫锋.瑞舒伐他汀冠心病患者降脂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