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运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18个月。结果:术后视力矫正相比术前有显著提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相比术前有明显下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
闭角型青光眼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很高,在原发性青光眼中占据60%。传统的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方法是滤过手术和虹膜周边切除术,手术后容易产生浅前房、白内障加速形成、眼压控制不良以及滤过泡瘢痕化[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加深中央和周边前房深度,可以解除瞳孔阻滞状态,提高视力,降低术眼眼压,有效治疗白内障,减少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46~73岁。急性发作患者20例,缓解期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通过检查,双眼解剖特征相同。视力下降具有眼胀感患者20例,平均眼压(28.0±3.0)mmHg。高眼压3例,平均眼压(27.0±1.0)mmHg。
1.2方法 给予急性发作者常规治疗,局部或者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手术前运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手术前半小时运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液进行散瞳。眼压不能控制的患者,给予甘露醇静脉20%滴注。在患者眼球上方的11~12点位置作角巩膜缘切口,3点位置作辅助穿刺口。之后注射黏弹剂,维持前房的深度,运用黏弹剂将房角分离,连续环形撕前囊,核松动后,转动晶状体核,通过超声乳化仪,运用旋转法乳化或者劈核法将晶状体核吸出,同时吸出残存皮质。运用注射吸头朝下对虹膜根部进行机械压迫,冲洗房角,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之后注吸,前房缩瞳注射卡米可林,之后开放房角,并冲洗干净。手术后结膜注射25mg妥布霉素与地塞米松。全身运用10mg地塞米松,每天1次。口服40mg泼尼松片,每天1次。高眼压患者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局部运用妥布霉素与地塞米松眼液,后期继续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3个月后复查,随访1年。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术后急性发作期患者与慢闭患者眼压与前房相比手术前有明显改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瞳孔阻滞和其他非瞳孔阻滞因素导致的房角关闭,引起的眼压升高。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数为瞳孔阻滞型,眼球局部解剖结构产生变异,被认证为主要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中,晶状体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晶状体的厚度就会加大,前房变浅,瞳孔阻滞加重。除此之外,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减少了晶状体位置的稳定性,导致晶状体突然前移,增强了瞳孔阻滞程度,促使房角急性关闭以及眼压升高[2-4]。本次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视力矫正相比术前有显著提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相比术前有明显下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磊,王强,雷宁玉,等.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 国际眼科杂志,2009,04(02):742-744.
[2]吴晋晖,柳林,赵世红,等.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04(13):407-412.
[3]宋曦帆 ,熊星.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26例[J]. 福建医药杂志,2009,04(03):8-9.
[4]马小兵,叶云晏.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05(11):324-325.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运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18个月。结果:术后视力矫正相比术前有显著提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相比术前有明显下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
闭角型青光眼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很高,在原发性青光眼中占据60%。传统的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方法是滤过手术和虹膜周边切除术,手术后容易产生浅前房、白内障加速形成、眼压控制不良以及滤过泡瘢痕化[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加深中央和周边前房深度,可以解除瞳孔阻滞状态,提高视力,降低术眼眼压,有效治疗白内障,减少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46~73岁。急性发作患者20例,缓解期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通过检查,双眼解剖特征相同。视力下降具有眼胀感患者20例,平均眼压(28.0±3.0)mmHg。高眼压3例,平均眼压(27.0±1.0)mmHg。
1.2方法 给予急性发作者常规治疗,局部或者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手术前运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手术前半小时运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液进行散瞳。眼压不能控制的患者,给予甘露醇静脉20%滴注。在患者眼球上方的11~12点位置作角巩膜缘切口,3点位置作辅助穿刺口。之后注射黏弹剂,维持前房的深度,运用黏弹剂将房角分离,连续环形撕前囊,核松动后,转动晶状体核,通过超声乳化仪,运用旋转法乳化或者劈核法将晶状体核吸出,同时吸出残存皮质。运用注射吸头朝下对虹膜根部进行机械压迫,冲洗房角,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之后注吸,前房缩瞳注射卡米可林,之后开放房角,并冲洗干净。手术后结膜注射25mg妥布霉素与地塞米松。全身运用10mg地塞米松,每天1次。口服40mg泼尼松片,每天1次。高眼压患者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局部运用妥布霉素与地塞米松眼液,后期继续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3个月后复查,随访1年。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术后急性发作期患者与慢闭患者眼压与前房相比手术前有明显改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瞳孔阻滞和其他非瞳孔阻滞因素导致的房角关闭,引起的眼压升高。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数为瞳孔阻滞型,眼球局部解剖结构产生变异,被认证为主要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中,晶状体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晶状体的厚度就会加大,前房变浅,瞳孔阻滞加重。除此之外,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减少了晶状体位置的稳定性,导致晶状体突然前移,增强了瞳孔阻滞程度,促使房角急性关闭以及眼压升高[2-4]。本次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视力矫正相比术前有显著提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相比术前有明显下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磊,王强,雷宁玉,等.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 国际眼科杂志,2009,04(02):742-744.
[2]吴晋晖,柳林,赵世红,等.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04(13):407-412.
[3]宋曦帆 ,熊星.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26例[J]. 福建医药杂志,2009,04(03):8-9.
[4]马小兵,叶云晏.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05(11):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