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导学式教学,就是把教与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注重教学法的研究,又重视学法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知识准备—情景启发—设置悬念—解疑掌握—实践运用”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多年的新课标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积极探索,对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导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总结出以下几点粗浅体会,供参考.
一、在复习准备知识中进行导学
通过复习准备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铺路,变被动为主动,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好、理解透新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效果更显著.
例如,在教学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时,首先复习以下准备知识:(1)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2)函数的单调性判定;(3)单调函数的图象变化情况.让学生探索和思考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引导学生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在创设问题情景中进行导学
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学生实现自己理想目标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数学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启发.
例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可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阿基里斯(希腊神话中的善跑英雄)和乌龟赛跑.乌龟在阿基里斯前方1里处,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它追到1里处,乌龟前进了110里;当他追到110里处,乌龟前进了1100里;当他追到1100里处,乌龟前进了11000里;…问题:(1)分别写出相同的各段时间里阿基里斯和乌龟各自所行的路程;(2)阿基里斯能否追上乌龟?让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的特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在设置问题中进行导学
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及探索问题的精神,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锥”时,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13cm,一条直角边AC=5cm,以一条直角边AC为轴旋转后得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几何体?(2)探索思考此几何体的性质.(3)求此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4)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13cm,一条直角边AC=5cm,以直线AB为轴旋转后得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幾何体?(5)求此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这些问题的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促使学生认真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导学
解决问题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来理解、掌握知识点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柱体、锥体、台体、球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思考: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它的棱长是4cm,求这个球的体积.(解决问题的关键:正方体的对角线是所求球的直径.)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已知所有棱长都为2cm的三棱锥,如何求它的外接球的体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棱锥通过补形成为正方体,其对角线是所求球的直径.)启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与上个问题有什么关系,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来解决.这样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在数学课中体现解决问题的思想精髓,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在运用知识中进行导学
运用是由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现场的实验,分析出现的问题,把现实生活的例子抽象成数学问题,把所学的知识用之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动.在运用知识中进行导学,既能让学生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轴对称”这一节课时,我让全班学生都张开双手,掌心朝外,一边让他们将手指并拢,一边问他们:“你们的双手成轴对称吗?”这一集体活动使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以生动的形象展示抽象的内容,学生易懂,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学“导数的应用——变化率问题”中的“平均变化率问题”时,设定问题情景:气球膨胀率.准备气球,让全班学生都动手吹气球,并提出要求:(1)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2)分析涉及的变量;(3)分析思考变量之间的关系;(4)抽象成数学问题;(5)用数学描述气球膨胀率;(6)思考问题:当空气容量从V1增加到V2时气球平均膨胀率是多少?从而把现实生活的例子抽象概括成数学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总之,在新课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导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玩”中探,在“乐”中思,在“比”中做,在“做”中学,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在复习准备知识中进行导学
通过复习准备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铺路,变被动为主动,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好、理解透新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效果更显著.
例如,在教学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时,首先复习以下准备知识:(1)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2)函数的单调性判定;(3)单调函数的图象变化情况.让学生探索和思考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引导学生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在创设问题情景中进行导学
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学生实现自己理想目标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数学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启发.
例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可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阿基里斯(希腊神话中的善跑英雄)和乌龟赛跑.乌龟在阿基里斯前方1里处,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它追到1里处,乌龟前进了110里;当他追到110里处,乌龟前进了1100里;当他追到1100里处,乌龟前进了11000里;…问题:(1)分别写出相同的各段时间里阿基里斯和乌龟各自所行的路程;(2)阿基里斯能否追上乌龟?让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的特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在设置问题中进行导学
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及探索问题的精神,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锥”时,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13cm,一条直角边AC=5cm,以一条直角边AC为轴旋转后得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几何体?(2)探索思考此几何体的性质.(3)求此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4)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13cm,一条直角边AC=5cm,以直线AB为轴旋转后得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幾何体?(5)求此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这些问题的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促使学生认真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导学
解决问题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来理解、掌握知识点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柱体、锥体、台体、球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思考: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它的棱长是4cm,求这个球的体积.(解决问题的关键:正方体的对角线是所求球的直径.)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已知所有棱长都为2cm的三棱锥,如何求它的外接球的体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棱锥通过补形成为正方体,其对角线是所求球的直径.)启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与上个问题有什么关系,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来解决.这样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在数学课中体现解决问题的思想精髓,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在运用知识中进行导学
运用是由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现场的实验,分析出现的问题,把现实生活的例子抽象成数学问题,把所学的知识用之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动.在运用知识中进行导学,既能让学生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轴对称”这一节课时,我让全班学生都张开双手,掌心朝外,一边让他们将手指并拢,一边问他们:“你们的双手成轴对称吗?”这一集体活动使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以生动的形象展示抽象的内容,学生易懂,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学“导数的应用——变化率问题”中的“平均变化率问题”时,设定问题情景:气球膨胀率.准备气球,让全班学生都动手吹气球,并提出要求:(1)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2)分析涉及的变量;(3)分析思考变量之间的关系;(4)抽象成数学问题;(5)用数学描述气球膨胀率;(6)思考问题:当空气容量从V1增加到V2时气球平均膨胀率是多少?从而把现实生活的例子抽象概括成数学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总之,在新课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导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玩”中探,在“乐”中思,在“比”中做,在“做”中学,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