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中,听说是关键。听说能力是学生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生的“软肋”。听说教学是目前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解析其特点,探讨其策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践行于教学实践之中。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 特点分析 教学实践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我国“超大规模”的标准化英语语言能力考试之一,每年有900多万人参加,是一个社会广泛认可的大规模标准化高风险考试(a high-stakes test)。为了充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高考试效率,适应不断扩大的考生规模,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着手进行了四、六级计算机化考试的研究。2008年12月,全国有53所高校被选为试点院校,首次实施大学英语网络考试(Internet-based CET)。改革后的大学英语网络考试不仅仅是传统大学英语纸质考试的电子版,它在考试题型、时间安排、试题呈现、考试地点、答题顺序、答题技巧和答案输出方式上也都与传统的纸质考试存在很大区别。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的特点分析
(一)听力比重大幅增加。
最突出的特点是与听力相关的试题占整个考试试题的近70%,并且增添了“跟读”这一新题型。之所以加大听说的考试力度,是因为如美国著名语言测试学家Lyle F.Bachman所指出的,“测试必定是为满足某些需求而开发的,这些需求可能是教育体系内部的,也可能是整个社会的”。随着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与深入,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强,这决定了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和语言测试的重点[2]。
(二)注重综合能力考查。
听力部分包含的多种题型透露出的信息是更加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能力的考查。大学英语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听说课只讲听说,读写课只做读写,而是要所有课程都培养以上四种技能。这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全新的挑战,但这的确是现代社会对高级人才的基本要求。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
(三)听力材料和题型设计的变化。
听力材料的变化。在以往的四、六级考试中,听力都是采用准备好的文本后朗读录音的材料,语速较慢。对于考生来说,这样的材料是比较易于接受的,但难免千篇一律,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的听力水平。而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中,听力部分将会全部采用真实的语料,既有录音,又有录像,相对来说这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考生的听力水平。但是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就目前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来说,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考生都很少接触到这样真实的材料,即使有也是很有限的。网考题材和来源也呈现出多样化,涉及的有访谈,新闻报道,讲座,等等,来源有CCTV,CRI,BBC,VOA,CNN,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y等。还应指出的是以往的听力主要以英音为主,而网考中标准的英音和美音都会有,个别内容甚至带有口音。
题型设计的变化。在2006年以前的四、六级考试中,多项选择题是主导题型,占到了总分值的85%。而在当前的新四、六级考试中,多项选择题还是占了听力题的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承认,多项选择题存在一个很严重的弊端,猜测因素占一定比例,即使考生不知道正确答案也会有一定的机会得分。而网考则在题型设计上大为改观,虽然第一部分的细节题和主旨题仍是多项选择题,但从整体上来说只是一小部分,而且是有针对性地测试学生的主旨大意把握和细节获取能力。第二部分则是基于第一部分听力材料完成听写、语法填空、跟读、写作(听一遍后再写,概要必须包括指定的几点内容,评论则要按一定的导向写)。很明显这些题型均属主观题,考生只能在听完并且理解材料后才能完成,仅仅靠猜测是不行的。相对于纯粹的多项选择题来说,这样的题型设计能更好地测试学生不同层次的语言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词汇、篇章理解、记忆、总结提炼等各方面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教学实践的对策研究
(一)创新教学模式,实行精泛结合层次化。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是指“精确听力练习”,要求学习者在听力练习中捕捉每一词或短语;而泛听则要求学习者在听力练习中以掌握文章的整体涵义为目的。在某些听力训练中,要求学习者既准确无误地听出某些重要数据、年代、人名、地名及事实,又兼顾把握大意的训练,这就必须将精听与泛听相结合,交替练习。泛听时不宜从中间打断;精听则可在句子间或不解之处停下机器,反复练习。听说结合,同时加强模仿和速记。速记是为了弥补短时间记忆的误差,给大脑提供一个缓冲的机会。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习者在听完材料之后能把所听的内容复述出来,不仅能增强听的效果,锻炼口语,而且通过说出听的内容,学习者往往能够查漏补缺。
(二)结合语篇朗读,促使英语听说情景化。
从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流程图得知又添加了句子跟读一项,占了10%的分值。在非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对于我们而言将“死板”的教材化作鲜活的语料不乏明智之举。朗读教材里的经典篇章是我们信手拈来的。篇章有情景,从“教”的角度看,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能使人理解,朗读能使人感受,而英语的习得根源于感受。如果教师在分析课文时重视范读(让学生跟读),就能发挥讲解所不能,补充讲解之不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情景化的朗读进入角色,情境交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能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或方式不可替代的效果。如能持之以恒,则定会水到渠成。听说是技能,技能靠实践。
(三)丰富课堂内容,实践听说读写综合化。
语言能力是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在实际语言环境中,交际的过程也是这些技能自然综合使用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但是在现行的英语听力教学中,为了便于安排和制订教学计划,把学生的语言技能人为地分为听、说、读、写四大块。然而在真实语境下,这些语言技能绝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因此,在听力教学中,不可以单独把听力与其他技能隔离开来。
听力的提高离不开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的提高。学习者必须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而又准确的语音识别系统来强化其语言转换机制。因此,在听力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说的训练,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对所听短文的讨论进行听力教学;通过阅读英文材料扩大词汇量,加深对词义、语法现象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内化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练习与听力内容相关的听写,学生对有声语言感知能力加强,边听边写,或写词语句子,或写故事片断,或写内容提要,在听写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提高听力效率;通过翻译锻炼语言密码转换能力,对相关的词汇、词组和短语有基本了解。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加强说、读、写、译方面的训练,促进听力的良性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2]王守仁.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界,2006,(5):2.
[3]王志龙.诵读——一种重要的外语学习方法[J].外语教育与研究,2003,(2):16.
[4]甄凤超.主题词和核心主题词提取与外语听力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3):153-155.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 特点分析 教学实践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我国“超大规模”的标准化英语语言能力考试之一,每年有900多万人参加,是一个社会广泛认可的大规模标准化高风险考试(a high-stakes test)。为了充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高考试效率,适应不断扩大的考生规模,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着手进行了四、六级计算机化考试的研究。2008年12月,全国有53所高校被选为试点院校,首次实施大学英语网络考试(Internet-based CET)。改革后的大学英语网络考试不仅仅是传统大学英语纸质考试的电子版,它在考试题型、时间安排、试题呈现、考试地点、答题顺序、答题技巧和答案输出方式上也都与传统的纸质考试存在很大区别。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的特点分析
(一)听力比重大幅增加。
最突出的特点是与听力相关的试题占整个考试试题的近70%,并且增添了“跟读”这一新题型。之所以加大听说的考试力度,是因为如美国著名语言测试学家Lyle F.Bachman所指出的,“测试必定是为满足某些需求而开发的,这些需求可能是教育体系内部的,也可能是整个社会的”。随着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与深入,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强,这决定了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和语言测试的重点[2]。
(二)注重综合能力考查。
听力部分包含的多种题型透露出的信息是更加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能力的考查。大学英语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听说课只讲听说,读写课只做读写,而是要所有课程都培养以上四种技能。这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全新的挑战,但这的确是现代社会对高级人才的基本要求。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
(三)听力材料和题型设计的变化。
听力材料的变化。在以往的四、六级考试中,听力都是采用准备好的文本后朗读录音的材料,语速较慢。对于考生来说,这样的材料是比较易于接受的,但难免千篇一律,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的听力水平。而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中,听力部分将会全部采用真实的语料,既有录音,又有录像,相对来说这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考生的听力水平。但是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就目前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来说,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考生都很少接触到这样真实的材料,即使有也是很有限的。网考题材和来源也呈现出多样化,涉及的有访谈,新闻报道,讲座,等等,来源有CCTV,CRI,BBC,VOA,CNN,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y等。还应指出的是以往的听力主要以英音为主,而网考中标准的英音和美音都会有,个别内容甚至带有口音。
题型设计的变化。在2006年以前的四、六级考试中,多项选择题是主导题型,占到了总分值的85%。而在当前的新四、六级考试中,多项选择题还是占了听力题的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承认,多项选择题存在一个很严重的弊端,猜测因素占一定比例,即使考生不知道正确答案也会有一定的机会得分。而网考则在题型设计上大为改观,虽然第一部分的细节题和主旨题仍是多项选择题,但从整体上来说只是一小部分,而且是有针对性地测试学生的主旨大意把握和细节获取能力。第二部分则是基于第一部分听力材料完成听写、语法填空、跟读、写作(听一遍后再写,概要必须包括指定的几点内容,评论则要按一定的导向写)。很明显这些题型均属主观题,考生只能在听完并且理解材料后才能完成,仅仅靠猜测是不行的。相对于纯粹的多项选择题来说,这样的题型设计能更好地测试学生不同层次的语言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词汇、篇章理解、记忆、总结提炼等各方面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教学实践的对策研究
(一)创新教学模式,实行精泛结合层次化。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是指“精确听力练习”,要求学习者在听力练习中捕捉每一词或短语;而泛听则要求学习者在听力练习中以掌握文章的整体涵义为目的。在某些听力训练中,要求学习者既准确无误地听出某些重要数据、年代、人名、地名及事实,又兼顾把握大意的训练,这就必须将精听与泛听相结合,交替练习。泛听时不宜从中间打断;精听则可在句子间或不解之处停下机器,反复练习。听说结合,同时加强模仿和速记。速记是为了弥补短时间记忆的误差,给大脑提供一个缓冲的机会。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习者在听完材料之后能把所听的内容复述出来,不仅能增强听的效果,锻炼口语,而且通过说出听的内容,学习者往往能够查漏补缺。
(二)结合语篇朗读,促使英语听说情景化。
从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流程图得知又添加了句子跟读一项,占了10%的分值。在非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对于我们而言将“死板”的教材化作鲜活的语料不乏明智之举。朗读教材里的经典篇章是我们信手拈来的。篇章有情景,从“教”的角度看,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能使人理解,朗读能使人感受,而英语的习得根源于感受。如果教师在分析课文时重视范读(让学生跟读),就能发挥讲解所不能,补充讲解之不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情景化的朗读进入角色,情境交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能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或方式不可替代的效果。如能持之以恒,则定会水到渠成。听说是技能,技能靠实践。
(三)丰富课堂内容,实践听说读写综合化。
语言能力是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在实际语言环境中,交际的过程也是这些技能自然综合使用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但是在现行的英语听力教学中,为了便于安排和制订教学计划,把学生的语言技能人为地分为听、说、读、写四大块。然而在真实语境下,这些语言技能绝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因此,在听力教学中,不可以单独把听力与其他技能隔离开来。
听力的提高离不开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的提高。学习者必须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而又准确的语音识别系统来强化其语言转换机制。因此,在听力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说的训练,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对所听短文的讨论进行听力教学;通过阅读英文材料扩大词汇量,加深对词义、语法现象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内化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练习与听力内容相关的听写,学生对有声语言感知能力加强,边听边写,或写词语句子,或写故事片断,或写内容提要,在听写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提高听力效率;通过翻译锻炼语言密码转换能力,对相关的词汇、词组和短语有基本了解。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加强说、读、写、译方面的训练,促进听力的良性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2]王守仁.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界,2006,(5):2.
[3]王志龙.诵读——一种重要的外语学习方法[J].外语教育与研究,2003,(2):16.
[4]甄凤超.主题词和核心主题词提取与外语听力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