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111222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象征是写作中使文章产生诱人魅力与强化表意功能的一种表现手法。顾名思义,象征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使读者在事物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去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象征手法就是通过某种具体事物(象征物)的形象描写,从而寄寓某种思想和情感(象征意义)的写作手法。这种写法,落笔于一种具体的象征物,目的是表现更为深广的思想内容。其特殊的艺术效力在于委婉与含蓄。所以有人说,象征是含蓄的艺术。
  象征于法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首先,象征具有巨大的艺术概括力。高尔基在谈运用象征手法的作用时认为,它“能够巧妙地隐藏着讽刺”,“能包含巨大的思想性的内容”。这表明,运用象征手法来表情达意,更具有隐藏巨大思想性的含蓄美,比直陈其事、直抒胸臆更富有艺术感染力。从实质上讲,象征物是表现者,象征意义是被表现者,是文章的精髓所在。但作为一种思想意境,二者缺一不可,共同融合成象征写法的有机整体。如:艾青有一首名为《伞》的短诗,先写伞“喜欢太阳晒”、“喜欢雨淋”的性格特点,接着又写伞的内心情感:“我想的是——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表面上足直接歌颂伞,实质上是以其作象征物,间接地赞扬那些具有象伞那样甘愿自己吃苦而换来他人安乐的崇高品质的人,这种通过对事物作象征性的形象描绘显示深广思想的写法,比直接抒发作者感情更具有感染力。
  运用象征手法有多种情况:
  在不好明言或不便直说的情况下采用象征手法,使文章具有隐晦、含蓄、委婉的表达效果。作者不宜用语句直接说出,而寄托于形象,使人思而得之,读后如嚼橄榄,回味无穷。作品无言外之意,则昧同嚼蜡。象征手法的运用,其优越之处就在于它具有暗示性的特点。高尔基的《海燕》是散文《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1901年,在沙皇统治的末期,高尔基预感到无产阶级革命的春天即将来临,于是他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讴歌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春天的旋律》。为了躲过沙皇政府文字检查官的眼睛,他已写得十分含蓄。尽管如此,最终仍被检查官删减,只剩下一个结尾,即现在的《海燕》。在文章里,高尔基运用乌云、狂风、雷鸣、电闪暗示沙皇的专制统治和黑暗的反动势力,用海鸥、海鸭、企鹅来暗示那些贪生怕死、害怕革命、反对革命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者的丑恶嘴脸,用怒吼的大海暗示日益觉醒的革命人民,用暴风雨暗示磅礴的革命运动,用太阳暗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用海燕暗示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表面上,高尔基描绘了一幅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与乌云、风雨的搏击图,实质上作者在纵情讴歌无产阶级革命者,文章结尾写道: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正因为众多的暗示性,检察官终于象蠢笨的企鹅一般识不透高尔基写此言彼的深刻象征意义,《海燕》才公开发表,成为一曲无产阶级革命的赞歌。我们读了高尔基的《海燕》后,掩卷遐思,作者那跳动的脉搏,那向往革命、追求革命的热情,不是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了吗?
  虽然可以明言,但为了表达思想更形象生动、富有艺术魅力,也可采用象征写法。茅盾的《白杨礼赞》、峻青的《秋色赋》、杨朔的《茶花赋》就是这样,用象征手法使作品显得含蓄、深沉、朦胧,摆脱了单调、平庸与直露,给读者以回味和想象的余地。象征手法,反陈述,重联想,用暗示作曲笔,常常一语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
  为了把复杂的思想内容或抽象的意念与道理写得简炼而形象可感,也需要求助于象征写法。诗人艾略特说,象征使你“象你闻到玫瑰香味那样地感知思想”。他又说:“表达情感的唯一艺术方式是为这个情感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换言之,一组物象,一连串事件被转变成这个情感表达的公式。”(谭绍凯、刘登东等编《外国文学新编》)这里的“客观对应物、物象,事件,都是具体的、可感知的,用它们作象征物,就可以把抽象的情感、理念、思想,变得”象你闻到玫瑰香味那样”具体、形象。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就是为了把共产主义风格说得具体形象而以松树作为象征物来写的。高尔基的《海燕》借对海燕迎风斗浪的战斗英姿、它面对的恶劣环境、其它多种动物的丑态的象征性描写,目的是把当时俄国复杂的政治斗争状况作高度浓缩的艺术写照。松树、海燕这些具体的象征对应物,把抽象的思想感情与复杂的思想内容表现得生动简炼,有巨大的艺术容量。
  那么,怎样运用好象征写法呢?
  象征写法的关键,是要准确地描写出象征物具有象征性的那些特征,使读者能自然地领悟其暗示的象征意义。也就是说,“写物以附意”,要做到“物虽胡越,合则肝胆”(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即所写的客观事物与所要寄寓的思想(可理解为象征物与被象征物),虽然物非同类,看起来相距甚远,但一经用写物附意法把它们联系起来,两者就象肝胆一样紧密相生。刘勰的话本意是讲比喻,但象征也全是如此。我们看看鲁迅在《秋夜》中怎样把枣树与其象征的民主战士写得“合则肝胆”(即形同而神似):枣树对象征黑暗势力的奇怪而高的天空,采取“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的战斗姿态,它被打得枝断叶残也毫不惆帐,反而“欠伸得很舒服”地轻装上阵,一边护定皮伤,一边又以“最直最长的几枝”直刺天空;天空被刺得不安了,星星“映着许多盅惑的眼睛”,月亮也想逃避,而枣树不受骗、不手软,仍然直刺天空,而且“一意要制它的死命”。秋夜中枣树的形象特征写得极为真实,由形到神都被充分地人格化了,分明是以战斗为使命,以倔强为性格特征,具有韧性战斗精神的民主战士的绝好象征。象这样把象征物与被象征者的相似特征加以逼真的描绘,为读者搭起由物联想到意的桥梁,象征意义才能自然而充分地显示出来,而且既含蓄深蕴又不晦涩难解。若不写好象征与被象征两者的相似特征,读者就难以捉摸出象征意义,即使作者点明象征意义,也会给人以牵强附会的感觉,也就达不到象征写法应有的艺术效果。
  运用象征写法,要选好象征物。某事物有何象征意义,是无固定的僵死的框套作限定的,只有把它的某种特征置于一定的艺术环境中加以描写,才能产生某一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同是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就与陆游的同题咏梅词取截然相反的象征意义。同是秋天,可以从道劲的力量、成熟的标志或落叶枯草的衰败等方面取义,作象征意义迥然有别的象征性描写。所以,运用象征写法,一定要根据象征意义取象征物的相应特征加以描写,才能使象征做到自然、新巧而深刻。那么,如何选好象征物呢?我认为就是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展开联想,驰骋想象的翅膀,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要有意识地将观察与联想、想象、分析结合起来,边看边思索,加强对观察对象的理解。观察,应是观看与体察同步进行。鲁迅所说的“静观默察”,就是观察要全神贯注、身心俱入,将五官感觉与用脑思索结合起来,做到将观察对象的种种情况烂熟于心。这样,才容易发现其具有象征意义的特征。自然物本身无所谓是什么象征物,只有当它们得到作者艺术慧眼的“观照”后,才会使人产生联想而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运用象征写法,还要确定采用象征的隐显方式。就隐显方式来说,象征有全隐蔽式与半隐半显式两种。全隐蔽式,是指将象征意义完全蕴含于象征物中,不用一词一句直接点明。高尔基的《海燕》,就是只描写象征物的全隐蔽式象征。半隐半显式的象征,是指文中既描写象征物,又直接挑明象征意义的写法。《白杨礼赞》,就是先写象征物白杨树,后又点明其象征意义的半隐半显式的写法。
  运用象征手法时,象征物以及所表现的象征意义应力求新颖:总是用青松象征坚强不屈,竹梅象征高沽坚贞,就落俗套了。前文我们提到的《浪之歌》,作者以“浪”自况,以“海岸”象征他日夜思念的祖国,以“浪”与“岸”亲密无间、日夜不分离的关系来暗示人的生活、思想、感情——这样的象征就十分新颖。
  高尔基曾经指出:“象征手法可以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的语言掩蔽起来,在象征中可以注入很大的内容。”确实,象征手法可以托物言志,蕴含丰厚的哲理;可以引起艺术的联想,开拓深邃的意境;可以使形象更加生动,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对生活深沉的思考。所以,它是作家们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其他文献
本人从教二十年来,主要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课程,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超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
期刊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需要正确把握和坚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满足好基本公共服务与多元选择服务两类要求。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需求可大致划分为基本公共教育需求和选择性教育需求两大类。基本公共教育是人民群众必须享有并得到保障的基本教育权益,具有公共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等特征。满足这一根本性需求,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要以公办教育机构为主,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对美术教育课题的开发研究成为目前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美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国统编教材内容涵括美术概念的各个方面,各地方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了乡土教材。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以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所同化。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可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
期刊
我是湖北省老河口市洪山嘴中学一名普通的教师。儿子今年11岁,是洪山嘴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担任班长),他聪明、活泼、健康,入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2009年被评选为老河口市级“新概念三好学生”,2010年6月被推荐为老河口市优秀学生。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好孩了却是一门艺术。”日本也有流行的一句名言:“民族的命运掌握在年轻妈妈的手中!”这些话发人深省,充分说明
期刊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此问题从三个方面做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1、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的一年级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多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一、引导探究,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
期刊
眼下,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都在大力推行一场教育改革,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怎样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把周末和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减负,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重解放出来,让他们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成为教育行业的热门话题。  那么,怎样才能既减轻课业负担又让学生学有所得、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充分利用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前,
期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框架的一幅重要蓝图。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增收和减轻农民负担。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不合理的问题,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科学地设定改善农民负担的解决方案,是推动云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一、新时期云南民族地区农村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原因分析    1、农村税费改革及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财政缺乏资金来源  现行制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转变学习方式要有
期刊
表扬就是对学生的优点、长处、好的思想行为进行肯定赞美的一种精神鼓励形式。恰当适时地运用这一教育形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表扬要实事求是,不夸大失真    “只有真实的赞美,才最能打动心灵。”赞美一定要实事求是、诚心诚意,且忌虚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个细致入微的人、热心的人,从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