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经济社会体制不断变迁,学生获取信息途径便利快捷,高等教育大众化,文化趋向多元化,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政治信仰危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淡化、以及心理问题的产生。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部分脱离实际,理论说教多于行为实践,教育途径单一且缺乏有效整合,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创新。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02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1、经济社会体制不断变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体制已经或者正在发生变迁。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使得社会利益群体不断分化,利益结构逐渐多元化,社会分层也在不断加深。市场作为配资源配置方式地位的上升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竞争自强意识、创业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更具多样性和多变性,这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2、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发达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体不断涌现,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学生接受信息、了解外界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本身也容易发生扭曲。一方面,网络交互性强、信息承载量大,是一种受到大学生广泛欢迎的媒介,这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另一方面,网络也能够被反动势力所利用,被用来散播不良信息,这种隐蔽快捷的传播方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3、文化多元化
任何国家任何时期,均存在着不同类型文化相互的交融及冲突。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各种文化交流碰撞更加激烈。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可以促使本土文化的发展,但也可能是本土文化没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出现政治信仰危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生活多样化趋势明显,反映到思想领域必然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大学生经历有限,使他们对中国和西方世界历史和现状缺乏深入的了解与正确认识,面对社会上阵阵袭来的各种思潮,面对一些无法回避的选择和挑战,看不到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政治热情淡化,理想信念动摇,思想上没有精神支柱。
2、一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淡化
一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对未来的选择中,常以能否为自己带来实惠为准则,对所有价值的评判完全以功利为尺度,对集体和他人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同情心和爱心,把道德关系、人际关系庸俗化、商品化,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化、疏远和不稳定。
3、一部分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当今社会,大学生在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理想与现实等激烈碰撞的漩涡中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一些学生由于各种考试、生活贫困、就业前景、情感困惑等问题产生失落、焦虑、抑郁、强迫、自闭、自卑等心理疾病,甚至产生不理智的行为或攻击倾向。
二、高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局限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传统的途径单一、灌输式、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暴露出诸多局限,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一)脱离实际,成为空洞的理论
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旧有的一些价值观念上,已经脱离社会实际,这种理论无论多么动听效果也很差。比如,在市场经济规则的运行中,对个人正当利益的关注是不违背伦理道德的,但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单方面强调个人对集体的绝对服从,不关心学生的个体价值追求。这实际上使学生形成两种人格状态,一方面,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常把集体利益挂在嘴边,但在实际行为过程中,又是一个人利益为追求目标,没有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集体价值和个人价值关系的方法。
(二)理论说教多,行为实践少
不少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灌输、说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对道德规范、准则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有两种不良表现:一是惩罚倾向,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接受学校规范和制度就要惩罚,实际上带有某种程度的威胁性质,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激起共鸣这一过程,造成学生的反感;[1]二是缺少社会实践,这实际上就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纸面的认识,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导,同时也没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动的探索和发现,实现自我教育,从而导致教育效果受限。
(三)教育途径单一,缺乏有效整合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来两个载体:一是思想政治课,另外就是辅导员,重统一而不重多样,重结果而不重过程,抹煞了学生的能动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性和自身的需要,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忽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隐性教育途径的教育功能。在专业分工这一理念的影响下,不少人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两课”和辅导员的事,专业课学习过程以及社会实践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并为结合起来,形成“平行线式”运作模式,并相对独立,难以渗透、融合,无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也无法落实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因此难免形成教学与思想教育工作相互隔阂的现象。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要把社会责任感作为重要的内容。这种社会责任感是基于促进人类幸福、全社会发展的,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一种思想行为规范。只有在大学期间形成思想认识上的积淀,才能将在将来的社会中自觉行动。[2]其次要引导大学生的兴国情节,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教育他们把危机感、爱国心、民族情融为一体,形成为振兴中华而无怨无悔奋斗终身的人生抱负。
2、高素质创新能力
首先要有创新意识。高校应将创新意识的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教育和训练,以使其适应以创新精神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其次是要有科学的思维。科学思维能使人深刻认识客观事物的辩证本性,提高人的科学洞察力,使人做出更多的发明创造。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在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发挥作用。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要承载较大的心理负荷,既要有敢拼敢闯的竞争意识,又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大无畏精神,既要有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又要有理性的对待失败和挫折的心理准备。心理品质的培养,完全应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之一。这样才能使人文底蕴更丰富,学生素质更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1、从单一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向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方法转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一般定位于“政治工作”“思想工作”,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过分强调它的政治功能。当今时代必须改变传统的政治化倾向,从单一的“政治教育”“思想工作”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2、从外在化为主的工作方法向内在化为主的工作方法转变
当代教育的缺失就在于教育的外在华,不能让人们从人生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认识和改变自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在化表现只注重个体与他人、群体与社会的适应关系,只注满足他人、社会集体的需要,比较强调为社会、为政治服务的功能,有时候思想政治工作被认为是做好学校稳定工作的手段或当作管理学生的一项措施。我们现在应从德育的根本任务出发,培育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不但要注重“适应”“功利”“手段”,而且更要注重“超越”“崇高”“完善”,以实现物质与精神,手段与目的的完善统一。[3]人们将逐渐以道德完善为追求目的。思想政治工作应首先完成向内在化的转变,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从模式化工作方法向个性化工作方法转变
以往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过分强调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忽视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就必须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个性化教育新观念,就是要强调对学生个性及其发展要求、发展条件的尊重,使学生具有主体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以社会需求发展为依据的,只有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才不会落伍,才会为广大青年学生所接受,才会更具成效。
参考文献:
[1]姚贵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趋势初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10).
[2]赵艳.全球化背景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难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2,(9).
[3]唐冰沙.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J].企业家天地,2006,(12).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02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1、经济社会体制不断变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体制已经或者正在发生变迁。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使得社会利益群体不断分化,利益结构逐渐多元化,社会分层也在不断加深。市场作为配资源配置方式地位的上升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竞争自强意识、创业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更具多样性和多变性,这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2、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发达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体不断涌现,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学生接受信息、了解外界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本身也容易发生扭曲。一方面,网络交互性强、信息承载量大,是一种受到大学生广泛欢迎的媒介,这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另一方面,网络也能够被反动势力所利用,被用来散播不良信息,这种隐蔽快捷的传播方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3、文化多元化
任何国家任何时期,均存在着不同类型文化相互的交融及冲突。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各种文化交流碰撞更加激烈。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可以促使本土文化的发展,但也可能是本土文化没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出现政治信仰危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生活多样化趋势明显,反映到思想领域必然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大学生经历有限,使他们对中国和西方世界历史和现状缺乏深入的了解与正确认识,面对社会上阵阵袭来的各种思潮,面对一些无法回避的选择和挑战,看不到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政治热情淡化,理想信念动摇,思想上没有精神支柱。
2、一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淡化
一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对未来的选择中,常以能否为自己带来实惠为准则,对所有价值的评判完全以功利为尺度,对集体和他人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同情心和爱心,把道德关系、人际关系庸俗化、商品化,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化、疏远和不稳定。
3、一部分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当今社会,大学生在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理想与现实等激烈碰撞的漩涡中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一些学生由于各种考试、生活贫困、就业前景、情感困惑等问题产生失落、焦虑、抑郁、强迫、自闭、自卑等心理疾病,甚至产生不理智的行为或攻击倾向。
二、高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局限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传统的途径单一、灌输式、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暴露出诸多局限,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一)脱离实际,成为空洞的理论
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旧有的一些价值观念上,已经脱离社会实际,这种理论无论多么动听效果也很差。比如,在市场经济规则的运行中,对个人正当利益的关注是不违背伦理道德的,但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单方面强调个人对集体的绝对服从,不关心学生的个体价值追求。这实际上使学生形成两种人格状态,一方面,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常把集体利益挂在嘴边,但在实际行为过程中,又是一个人利益为追求目标,没有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集体价值和个人价值关系的方法。
(二)理论说教多,行为实践少
不少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灌输、说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对道德规范、准则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有两种不良表现:一是惩罚倾向,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接受学校规范和制度就要惩罚,实际上带有某种程度的威胁性质,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激起共鸣这一过程,造成学生的反感;[1]二是缺少社会实践,这实际上就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纸面的认识,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导,同时也没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动的探索和发现,实现自我教育,从而导致教育效果受限。
(三)教育途径单一,缺乏有效整合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来两个载体:一是思想政治课,另外就是辅导员,重统一而不重多样,重结果而不重过程,抹煞了学生的能动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性和自身的需要,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忽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隐性教育途径的教育功能。在专业分工这一理念的影响下,不少人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两课”和辅导员的事,专业课学习过程以及社会实践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并为结合起来,形成“平行线式”运作模式,并相对独立,难以渗透、融合,无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也无法落实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因此难免形成教学与思想教育工作相互隔阂的现象。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要把社会责任感作为重要的内容。这种社会责任感是基于促进人类幸福、全社会发展的,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一种思想行为规范。只有在大学期间形成思想认识上的积淀,才能将在将来的社会中自觉行动。[2]其次要引导大学生的兴国情节,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教育他们把危机感、爱国心、民族情融为一体,形成为振兴中华而无怨无悔奋斗终身的人生抱负。
2、高素质创新能力
首先要有创新意识。高校应将创新意识的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教育和训练,以使其适应以创新精神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其次是要有科学的思维。科学思维能使人深刻认识客观事物的辩证本性,提高人的科学洞察力,使人做出更多的发明创造。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在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发挥作用。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要承载较大的心理负荷,既要有敢拼敢闯的竞争意识,又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大无畏精神,既要有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又要有理性的对待失败和挫折的心理准备。心理品质的培养,完全应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之一。这样才能使人文底蕴更丰富,学生素质更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1、从单一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向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方法转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一般定位于“政治工作”“思想工作”,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过分强调它的政治功能。当今时代必须改变传统的政治化倾向,从单一的“政治教育”“思想工作”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2、从外在化为主的工作方法向内在化为主的工作方法转变
当代教育的缺失就在于教育的外在华,不能让人们从人生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认识和改变自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在化表现只注重个体与他人、群体与社会的适应关系,只注满足他人、社会集体的需要,比较强调为社会、为政治服务的功能,有时候思想政治工作被认为是做好学校稳定工作的手段或当作管理学生的一项措施。我们现在应从德育的根本任务出发,培育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不但要注重“适应”“功利”“手段”,而且更要注重“超越”“崇高”“完善”,以实现物质与精神,手段与目的的完善统一。[3]人们将逐渐以道德完善为追求目的。思想政治工作应首先完成向内在化的转变,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从模式化工作方法向个性化工作方法转变
以往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过分强调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忽视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就必须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个性化教育新观念,就是要强调对学生个性及其发展要求、发展条件的尊重,使学生具有主体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以社会需求发展为依据的,只有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才不会落伍,才会为广大青年学生所接受,才会更具成效。
参考文献:
[1]姚贵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趋势初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10).
[2]赵艳.全球化背景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难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2,(9).
[3]唐冰沙.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J].企业家天地,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