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挑战,消除种种负面影响,是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巨大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与以往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相比,目前出现的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
1.资本国际化
发达国家为摆脱经济困境,实现自己的资本国际化,通过跨国投资来建立全球化的生产和销售体系,在更大的经济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使经济全球化有了全新的内容。
2.金融资本大量流动
各国政府关于服务贸易的协定也给外国金融资本的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千百亿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不仅给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也给出现全球性金融危机提供了前提条件。
3.许多国家的政府对经济全球化持支持态度
一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在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改善投资环境和促进资金、货物、技术、金融及人员跨国流动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以政府行为推动本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
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
1.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更强
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大都为发达国家所占有或者支配,发展中国家是以所谓的“比较优势”加入全球经济的分工体系的。这种“比较优势”说到底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包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产和获取硬通货就只能处在国家分工体系的最底层,而长期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虽然能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所增长,但由于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加上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发展中国家内部产业严重失衡,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程度也日渐加深。
2.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加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家金融资本市场的规模日渐扩大,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的独立的经济系统。在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中,大量“热钱”用于炒汇投机谋利。大规模投机套利活动不仅直接打击了新型工业国正常的经济活动,而且也没有放过像英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的金融投机行为导致原来欣欣向荣的东南亚经济在很短时间内灰飞烟灭,使整个亚洲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中。
国际投机资本的猖獗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是分不开的。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和转移产业及技术时,逼迫发展中国家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开放金融市场。在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发达国家资本投机财团所支配的财力远大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实力,自然就能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亚洲金融危机是这些投机资本破坏全球经济稳步发展的最明显例证。
由国际投机资本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危害了亚洲国家的经济,而且也危及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旦以“信用”为基础的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大混乱,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就在劫难逃了。
3.贫富差距加大
许多人对于经济全球化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希望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过上富裕的生活。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说的再准确一点就是,一部分人利用经济全球化谋利,而另一部分人被迫接受其成果。前时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了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呼吁人们重新认识经济全球化,逐步缩小当前世界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报告指出,在平均收入方面,贫富国家之间相差74倍,而在1960年,这种差距还仅为30倍。此外,200名最富有者的资产超过占世界总人口41%的人的收入总和。在过去4年里,这200名富翁的财产增加了两倍。贫富国家并没有能够平等地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贫富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三、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针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树立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展的新观念
1.树立新的资源观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可以从国际市场上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各种物质资源的缺乏,可以通过新材料新科学的发明创造而找到替代品。相比之下,人才是最稀缺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专业技术人才流向发达国家,实际上是一种稀缺资源的流失。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树立人是最重要资源的观念。
2.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所谓可持续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人类的发展应该实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信息诸要素间的互适与协调,而且这种互适与协调必须是建立在满足当代,又不会对后人构成威胁与危害的基础之上的。发展中国家应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走边发展边治理的新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3.树立新的安全观
传统的安全观,一般是集中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即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保卫本国国土不受外来侵犯。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安全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更加无序,经济运行速度加快,金融创新工具增多,这就增加了各国政府试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也为国际投机者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稍不留意,国家就会因政策失误而成为国际投机者冲击的目标,引发经济动荡。危机的爆发使有关国家的汇率稳定受到破坏,外汇储备严重流失。国家、企业和居民蒙受到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减少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把经济安全放到国家安全的战略位置上,在全方位的开放中实现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构建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一致的制度结构
1.应建立并完善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第一,国家在制订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必须首先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如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更应慎重。墨西哥从1980年代后期开放了资本市场,泰国也在1992年开放了资本市场。不顾国情,在本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健康的金融体系的情况下,就急于开发金融市场,这样必然给国际投机势力以可乘之机。
第二,保护民族产业并适时地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产业结构是整个经济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它决定整体结构的性质、进程和发展方向。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一是通过WTO允许的保护幼稚产业的条款和保障措施来对重点产业给予一定的保护。二是抓住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三,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法律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秩序的维系、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引导,同样政府的经济行为也应由法律来约束,政府的决策方式也应用法律的形式来加以规范,建立法制化政府。
2.培育大型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从长期来看,取决于它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这样通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由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的利益。
3.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枢神经,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在现代被强大的资本支配的金融体系下,加之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必然存在着重大的风险因素。无视这些因素,不严加防范,就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防范金融风险,一是要保持自身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引入外资要适当,汇率制度要合理;二要建立多重金融防线,这些防线应该包括:国际资金与国内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引进的国际资金中的贷款资金与股本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贷款资金中的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适度比例防线;股本资金中直接投资与证劵投资的适度比例防线。
(三)寻求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展的技术支撑
1.从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发展到全球化,不仅是广度的扩展,而且也是深度的推进,是技术推动的结果
进入1980年代后,世界出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广泛应用,信息传递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改变着经济活动本身的性质,而且改变着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没有以信息技术的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的全球化是不可想象的。既然科学技术进步推动者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那么,发展中国家就应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抓住新科技革命发展的机遇。
2.发展中国家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必须制订科技优先的政策,加大科技投入
综合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后进国家超越先进国家的现象比比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后起的国家都是运用科技的手段来实现后发效应的。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从而实现跨越。
3.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被动地位,就必须发展高科技,尽快运用新技术成果,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鼓励风险投资,给高新技术产业以各种扶持。面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到来,单靠引进和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抓住发展的机遇,有创新,才能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为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制订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确定科技发展的重点,制订促进技术创新的法规和政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与以往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相比,目前出现的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
1.资本国际化
发达国家为摆脱经济困境,实现自己的资本国际化,通过跨国投资来建立全球化的生产和销售体系,在更大的经济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使经济全球化有了全新的内容。
2.金融资本大量流动
各国政府关于服务贸易的协定也给外国金融资本的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千百亿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不仅给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也给出现全球性金融危机提供了前提条件。
3.许多国家的政府对经济全球化持支持态度
一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在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改善投资环境和促进资金、货物、技术、金融及人员跨国流动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以政府行为推动本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
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
1.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更强
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大都为发达国家所占有或者支配,发展中国家是以所谓的“比较优势”加入全球经济的分工体系的。这种“比较优势”说到底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包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产和获取硬通货就只能处在国家分工体系的最底层,而长期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虽然能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所增长,但由于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加上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发展中国家内部产业严重失衡,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程度也日渐加深。
2.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加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家金融资本市场的规模日渐扩大,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的独立的经济系统。在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中,大量“热钱”用于炒汇投机谋利。大规模投机套利活动不仅直接打击了新型工业国正常的经济活动,而且也没有放过像英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的金融投机行为导致原来欣欣向荣的东南亚经济在很短时间内灰飞烟灭,使整个亚洲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中。
国际投机资本的猖獗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是分不开的。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和转移产业及技术时,逼迫发展中国家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开放金融市场。在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发达国家资本投机财团所支配的财力远大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实力,自然就能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亚洲金融危机是这些投机资本破坏全球经济稳步发展的最明显例证。
由国际投机资本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危害了亚洲国家的经济,而且也危及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旦以“信用”为基础的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大混乱,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就在劫难逃了。
3.贫富差距加大
许多人对于经济全球化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希望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过上富裕的生活。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说的再准确一点就是,一部分人利用经济全球化谋利,而另一部分人被迫接受其成果。前时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了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呼吁人们重新认识经济全球化,逐步缩小当前世界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报告指出,在平均收入方面,贫富国家之间相差74倍,而在1960年,这种差距还仅为30倍。此外,200名最富有者的资产超过占世界总人口41%的人的收入总和。在过去4年里,这200名富翁的财产增加了两倍。贫富国家并没有能够平等地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贫富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三、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针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树立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展的新观念
1.树立新的资源观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可以从国际市场上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各种物质资源的缺乏,可以通过新材料新科学的发明创造而找到替代品。相比之下,人才是最稀缺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专业技术人才流向发达国家,实际上是一种稀缺资源的流失。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树立人是最重要资源的观念。
2.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所谓可持续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人类的发展应该实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信息诸要素间的互适与协调,而且这种互适与协调必须是建立在满足当代,又不会对后人构成威胁与危害的基础之上的。发展中国家应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走边发展边治理的新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3.树立新的安全观
传统的安全观,一般是集中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即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保卫本国国土不受外来侵犯。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安全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更加无序,经济运行速度加快,金融创新工具增多,这就增加了各国政府试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也为国际投机者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稍不留意,国家就会因政策失误而成为国际投机者冲击的目标,引发经济动荡。危机的爆发使有关国家的汇率稳定受到破坏,外汇储备严重流失。国家、企业和居民蒙受到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减少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把经济安全放到国家安全的战略位置上,在全方位的开放中实现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构建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一致的制度结构
1.应建立并完善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第一,国家在制订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必须首先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如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更应慎重。墨西哥从1980年代后期开放了资本市场,泰国也在1992年开放了资本市场。不顾国情,在本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健康的金融体系的情况下,就急于开发金融市场,这样必然给国际投机势力以可乘之机。
第二,保护民族产业并适时地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产业结构是整个经济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它决定整体结构的性质、进程和发展方向。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一是通过WTO允许的保护幼稚产业的条款和保障措施来对重点产业给予一定的保护。二是抓住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三,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法律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秩序的维系、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引导,同样政府的经济行为也应由法律来约束,政府的决策方式也应用法律的形式来加以规范,建立法制化政府。
2.培育大型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从长期来看,取决于它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这样通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由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的利益。
3.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枢神经,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在现代被强大的资本支配的金融体系下,加之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必然存在着重大的风险因素。无视这些因素,不严加防范,就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防范金融风险,一是要保持自身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引入外资要适当,汇率制度要合理;二要建立多重金融防线,这些防线应该包括:国际资金与国内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引进的国际资金中的贷款资金与股本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贷款资金中的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适度比例防线;股本资金中直接投资与证劵投资的适度比例防线。
(三)寻求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展的技术支撑
1.从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发展到全球化,不仅是广度的扩展,而且也是深度的推进,是技术推动的结果
进入1980年代后,世界出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广泛应用,信息传递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改变着经济活动本身的性质,而且改变着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没有以信息技术的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的全球化是不可想象的。既然科学技术进步推动者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那么,发展中国家就应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抓住新科技革命发展的机遇。
2.发展中国家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必须制订科技优先的政策,加大科技投入
综合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后进国家超越先进国家的现象比比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后起的国家都是运用科技的手段来实现后发效应的。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从而实现跨越。
3.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被动地位,就必须发展高科技,尽快运用新技术成果,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鼓励风险投资,给高新技术产业以各种扶持。面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到来,单靠引进和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抓住发展的机遇,有创新,才能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为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制订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确定科技发展的重点,制订促进技术创新的法规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