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角材料的制作和投放是影响幼儿进行区角游戏的重要因素。迄今为止,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在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上还是容易陷入误区,例如,有些区域的创设与孩子的生活离得太远;有的材料外观看起来高大上,但实用性不强,甚至缺少与孩子的有效互动,或者说互动性很小,不能支撑孩子进行深入探究和进一步的创造性游戏。本文通过案例针对教师在区域创设中出现的材料投放的问题进行说明。
关键词:区角游戏材料;区域创设;分析
幼儿园区角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开学前,教师都会在班级创设不同主题的区角,每个月也会依据教学计划来对区角的材料进行调整和更换,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的评比活动几乎是幼儿园公认的能较好的激发教师对区角创设的科學性和创新性的主要策略之一。为了更好的验证区角创设和游戏材料投放的科学性、有效性,幼儿园通过举行跨班级区域游戏体验活动,让孩子们作为评审员亲身体验、参与评价。孩子们在平行班进行20分钟的自由体验,结束后和老师们一起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区角,最喜欢的游戏,结果发现,孩子们喜欢的区角游戏和老师评选出的结果有很大的出入,从中可以发现区角创设以及材料投放的误区。
区角材料与互动性
区域活动发展到现在,材料不应只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美,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成果的秀场,教师应以幼儿发展需要为目的,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利用材料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设置机器人为主题的区域,这个区域有两个纸箱制作的模型,一个是机器人的造型(差不多有1.4米),一个是恐龙的造型(内部可以钻进去)。这两个纸箱模型是教师在网上买来的成品模型纸板,自己安装而成,模型上还有现成的彩绘,看起来很精美,又特别能体现环保的理念。体验小组的孩子刚一看见立即惊呼:“哇——好棒呀!”教师马上提议:“这是你们最喜欢的机器人和大恐龙,你们可以随便玩玩。”孩子们兴奋的围过去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眼睛里满是光,可没过几分钟也都走开了。有一个男孩子把纸箱恐龙抬了抬,又看了看一旁的老师,老师立即明白了,“我帮你。”纸箱恐龙比较重,老师帮助孩子把恐龙抬起来,孩子兴奋地钻了进去,从恐龙的嘴里往外看,几个老师都心领神会的拍手叫好,可孩子似乎很尴尬,小心翼翼地说:“老师,帮我抬一下,我想去美工区做游戏。”教师问:“你不喜欢这个机器人吗?”孩子答:“喜欢,就是不能进去玩,只能看。”是的,恐龙还可以钻进去体验一下,机器人只能看看。区域里还有一些家长用纸盒、纸箱、纸筒制作的小型机器人模型,孩子们也都是拿起来看看就没再继续了。这两个纸箱模型猛一看很吸引孩子的目光,但对孩子来说能玩的玩具才是好的玩具,像这样的区域材料仅仅带来的是视觉上的冲击,再漂亮也不能够吸引孩子持续关注它,因为它美丽却缺乏实用性,当做装饰很好,当做游戏的材料缺少互动性。
材料选择应注重生活体验
在中班的一个“美容美发区”,教师分别设置洗发、美发、美容三个小区域。洗发区有一个精美的塑料小躺椅,用纸箱子做的淋浴器,有软管可以拿下来当做淋浴喷头;美发区的小椅子上放置用塑料收纳筐边缘系着丝带和小夹子类似烫发机;美容区投放一台精致的粉红色梳妆台,台面上摆放生活中常见的化妆品瓶,可以说高度还原了美发店的装置,材料也都是孩子可以动手操作的。教师向孩子做了生动的宣传,可孩子们看了一下,试着在小躺椅上躺了一下就走开了,有的男孩子拿起化妆品空瓶兴奋的说:“和我妈妈用的一样”,然后小心翼翼的放下,再用手整理一下也走开了,只有女孩子还能在梳妆台前流连一番,但因为不能真正的使用,也没有能维持多长时间。
后来和孩子们谈话的过程中了解了孩子的想法,有的说:“洗头没意思,只能洗头,不能干别的。”有的说:“男孩子才不用美发,只有妈妈才去做头发。”还有的说:“化妆品是女孩子用的,男孩子不用化妆。”“不知道那些瓶子是干什么的,怕弄破了瓶子。”原来,老师眼中这些又精致、还原度又高的游戏材料在孩子的眼里根本不适用,孩子的生活中几乎没有去过美容美发店的经历,而且让中班孩子头上戴着电热卷(“小夹子”)坐着不动也是一种极为无趣的体验,孩子在这个区域中虽然有事可干,但干的无趣,游戏和材料的设置没有抓住幼儿引导其对材料的互动,可以说美容美发游戏是成人喜欢的,不是孩子喜欢的。
游戏的持续支撑力
另一个班级也采用了较大的纸箱模型作为“职业体验区的材料”,区域的主题是“牛奶工坊”,纸箱模型是一头较大的奶牛的造型。教师用塑胶手套装水充当奶牛的乳房,固定在模型的身体下部,模型身体内部也有装满水的“备用乳房”,孩子可以体验给奶牛挤奶,并用小奶桶把挤好的奶送到隔壁的奶制品加工厂去。区域里还给孩子提供了小帽子和小围裙,孩子们穿戴好也很有牧场挤奶工的感觉,特别是能从奶牛的“乳房”里挤奶这个较为逼真的体验,孩子感觉新奇,也玩得不亦乐乎。每个孩子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的挤出了奶水(为了效果逼真但又不至于把区域里弄得湿淋淋,塑胶手套上扎了很小的孔,用力挤是可以真的挤出水),并且兴致勃勃的用小桶装好,送到隔壁的奶制品加工厂。
相比奶牛模型,奶制品加工厂就显得随意了许多,提供了可放置小桶的台子,加了各种颜料的“水果奶”,一些木质餐具,可以模仿坐着品尝的小餐桌。孩子把牛奶送来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了,也缺乏继续体验的材料,只能返回继续排队体验“挤奶”的游戏。有的孩子体验两三次以后就不再感兴趣了,因为挤出的牛奶不知道还可以做什么,缺少了持续游戏的任务驱动,让孩子没有了深入探究的过程性支撑,使得一个很好地体验式游戏虎头蛇尾,开头精彩,却草草收场。
综上所述,不得不说教师在区域创设和材料投放上花了心思,下了功夫,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说到底,区角游戏材料“华而不实”,还是偏离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区域创设中还是习惯以成人的思路去设计和审视教学现象,而缺少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缺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些材料是否能被幼儿喜欢、接纳和适应?又是否能支持幼儿进一步的探索与学习。
简单材料的最大效用
大班教师在益智区投放的仅用纸杯和卡片两种材料的游戏“叠叠乐”。材料是由数个纸杯和相对应的一套由易到难的任务卡片组成,卡片中是不同颜色的点点排列而成的塔形,纸杯上是不同颜色的数字,孩子拿到任务卡,首先进行数物对应,找到点点相对应的数字,在根据点点的排列把相应的纸杯叠成塔型,这是最简单的任务,进阶板是任务卡片中塔顶是一个较大的数字,中间两个数字是空白,下方有三到四个数字,孩子要根据塔顶和底座数字的分解、组成找到中间的两个数字,并用纸杯排列出来。这个游戏材料简单,玩法却多变,教师随手就可以绘制出难度不同的任务卡片,体现了材料的层次性,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需求。游戏让孩子从平面到立体,从数物对应到数的分解组成,不断挑战孩子的思维,让孩子通过摆弄纸杯对数有更深的认知。
简单材料中寻找教学智慧,教师投入精力后期的装饰和繁琐的手工改造,就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可以说让教师从繁忙的环境创设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最关键的是这样简单的材料却能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内涵和教育功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参与兴趣,推动孩子深入的操作和进一步的探究,从而建构有益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陈敏燕.与材料互动,唱响区域活动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育),2019(6).
[2]方芳.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价值与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3).
[3]韩莉.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9).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筑梦幼儿园)
关键词:区角游戏材料;区域创设;分析
幼儿园区角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开学前,教师都会在班级创设不同主题的区角,每个月也会依据教学计划来对区角的材料进行调整和更换,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的评比活动几乎是幼儿园公认的能较好的激发教师对区角创设的科學性和创新性的主要策略之一。为了更好的验证区角创设和游戏材料投放的科学性、有效性,幼儿园通过举行跨班级区域游戏体验活动,让孩子们作为评审员亲身体验、参与评价。孩子们在平行班进行20分钟的自由体验,结束后和老师们一起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区角,最喜欢的游戏,结果发现,孩子们喜欢的区角游戏和老师评选出的结果有很大的出入,从中可以发现区角创设以及材料投放的误区。
区角材料与互动性
区域活动发展到现在,材料不应只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美,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成果的秀场,教师应以幼儿发展需要为目的,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利用材料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设置机器人为主题的区域,这个区域有两个纸箱制作的模型,一个是机器人的造型(差不多有1.4米),一个是恐龙的造型(内部可以钻进去)。这两个纸箱模型是教师在网上买来的成品模型纸板,自己安装而成,模型上还有现成的彩绘,看起来很精美,又特别能体现环保的理念。体验小组的孩子刚一看见立即惊呼:“哇——好棒呀!”教师马上提议:“这是你们最喜欢的机器人和大恐龙,你们可以随便玩玩。”孩子们兴奋的围过去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眼睛里满是光,可没过几分钟也都走开了。有一个男孩子把纸箱恐龙抬了抬,又看了看一旁的老师,老师立即明白了,“我帮你。”纸箱恐龙比较重,老师帮助孩子把恐龙抬起来,孩子兴奋地钻了进去,从恐龙的嘴里往外看,几个老师都心领神会的拍手叫好,可孩子似乎很尴尬,小心翼翼地说:“老师,帮我抬一下,我想去美工区做游戏。”教师问:“你不喜欢这个机器人吗?”孩子答:“喜欢,就是不能进去玩,只能看。”是的,恐龙还可以钻进去体验一下,机器人只能看看。区域里还有一些家长用纸盒、纸箱、纸筒制作的小型机器人模型,孩子们也都是拿起来看看就没再继续了。这两个纸箱模型猛一看很吸引孩子的目光,但对孩子来说能玩的玩具才是好的玩具,像这样的区域材料仅仅带来的是视觉上的冲击,再漂亮也不能够吸引孩子持续关注它,因为它美丽却缺乏实用性,当做装饰很好,当做游戏的材料缺少互动性。
材料选择应注重生活体验
在中班的一个“美容美发区”,教师分别设置洗发、美发、美容三个小区域。洗发区有一个精美的塑料小躺椅,用纸箱子做的淋浴器,有软管可以拿下来当做淋浴喷头;美发区的小椅子上放置用塑料收纳筐边缘系着丝带和小夹子类似烫发机;美容区投放一台精致的粉红色梳妆台,台面上摆放生活中常见的化妆品瓶,可以说高度还原了美发店的装置,材料也都是孩子可以动手操作的。教师向孩子做了生动的宣传,可孩子们看了一下,试着在小躺椅上躺了一下就走开了,有的男孩子拿起化妆品空瓶兴奋的说:“和我妈妈用的一样”,然后小心翼翼的放下,再用手整理一下也走开了,只有女孩子还能在梳妆台前流连一番,但因为不能真正的使用,也没有能维持多长时间。
后来和孩子们谈话的过程中了解了孩子的想法,有的说:“洗头没意思,只能洗头,不能干别的。”有的说:“男孩子才不用美发,只有妈妈才去做头发。”还有的说:“化妆品是女孩子用的,男孩子不用化妆。”“不知道那些瓶子是干什么的,怕弄破了瓶子。”原来,老师眼中这些又精致、还原度又高的游戏材料在孩子的眼里根本不适用,孩子的生活中几乎没有去过美容美发店的经历,而且让中班孩子头上戴着电热卷(“小夹子”)坐着不动也是一种极为无趣的体验,孩子在这个区域中虽然有事可干,但干的无趣,游戏和材料的设置没有抓住幼儿引导其对材料的互动,可以说美容美发游戏是成人喜欢的,不是孩子喜欢的。
游戏的持续支撑力
另一个班级也采用了较大的纸箱模型作为“职业体验区的材料”,区域的主题是“牛奶工坊”,纸箱模型是一头较大的奶牛的造型。教师用塑胶手套装水充当奶牛的乳房,固定在模型的身体下部,模型身体内部也有装满水的“备用乳房”,孩子可以体验给奶牛挤奶,并用小奶桶把挤好的奶送到隔壁的奶制品加工厂去。区域里还给孩子提供了小帽子和小围裙,孩子们穿戴好也很有牧场挤奶工的感觉,特别是能从奶牛的“乳房”里挤奶这个较为逼真的体验,孩子感觉新奇,也玩得不亦乐乎。每个孩子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的挤出了奶水(为了效果逼真但又不至于把区域里弄得湿淋淋,塑胶手套上扎了很小的孔,用力挤是可以真的挤出水),并且兴致勃勃的用小桶装好,送到隔壁的奶制品加工厂。
相比奶牛模型,奶制品加工厂就显得随意了许多,提供了可放置小桶的台子,加了各种颜料的“水果奶”,一些木质餐具,可以模仿坐着品尝的小餐桌。孩子把牛奶送来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了,也缺乏继续体验的材料,只能返回继续排队体验“挤奶”的游戏。有的孩子体验两三次以后就不再感兴趣了,因为挤出的牛奶不知道还可以做什么,缺少了持续游戏的任务驱动,让孩子没有了深入探究的过程性支撑,使得一个很好地体验式游戏虎头蛇尾,开头精彩,却草草收场。
综上所述,不得不说教师在区域创设和材料投放上花了心思,下了功夫,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说到底,区角游戏材料“华而不实”,还是偏离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区域创设中还是习惯以成人的思路去设计和审视教学现象,而缺少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缺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些材料是否能被幼儿喜欢、接纳和适应?又是否能支持幼儿进一步的探索与学习。
简单材料的最大效用
大班教师在益智区投放的仅用纸杯和卡片两种材料的游戏“叠叠乐”。材料是由数个纸杯和相对应的一套由易到难的任务卡片组成,卡片中是不同颜色的点点排列而成的塔形,纸杯上是不同颜色的数字,孩子拿到任务卡,首先进行数物对应,找到点点相对应的数字,在根据点点的排列把相应的纸杯叠成塔型,这是最简单的任务,进阶板是任务卡片中塔顶是一个较大的数字,中间两个数字是空白,下方有三到四个数字,孩子要根据塔顶和底座数字的分解、组成找到中间的两个数字,并用纸杯排列出来。这个游戏材料简单,玩法却多变,教师随手就可以绘制出难度不同的任务卡片,体现了材料的层次性,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需求。游戏让孩子从平面到立体,从数物对应到数的分解组成,不断挑战孩子的思维,让孩子通过摆弄纸杯对数有更深的认知。
简单材料中寻找教学智慧,教师投入精力后期的装饰和繁琐的手工改造,就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可以说让教师从繁忙的环境创设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最关键的是这样简单的材料却能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内涵和教育功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参与兴趣,推动孩子深入的操作和进一步的探究,从而建构有益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陈敏燕.与材料互动,唱响区域活动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育),2019(6).
[2]方芳.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价值与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3).
[3]韩莉.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9).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筑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