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德:我想展现影像的魅力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Rea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谢春德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对自己的压榨,对自己热情的释放,对时代情绪的把握,以及对人性的挖掘。影像只是他表达的方式,从中我们可以感知影像其实有多种可能,最重要的是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1949年出生于台中的谢春德,17岁时拿着父亲变卖田产后给他的28万台币,买了一台徕卡M4相机、一套哈苏相机、一部仙娜4×5相机,还有一部16mm Bolex电影摄影机,很时髦地闯入了台北,开始了他漂泊的艺术人生。那时,他和朋友住在一个租来的小屋,从窗户望出去,便是他当时看到的全部世界,从那时起,照相机就是他观看世界的方式。从19岁他在台北精工舍画廊的第一次摄影个展《午夜》开始,就进入了台湾的艺术圈子。之后的几十年,他在台湾的艺术圈以其摄影的当代表现,一直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很多艺术家在年过六旬后,创造力逐渐消退,精神上开始稍稍松懈,于是躺在之前的创作上,一再重复自己。但是谢春德不同,他在年近七旬时,反而比年轻时更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对其之前创作的颠覆之举,更是一种非线性的多维度创造性表达的展现。
  谢春德从1987年开始之后的24年间,创作旨在反省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的《RAW》(生)系列时,也同时在进行着更为形而上的哲学思考,这便是历时二十多年探索人在宇宙中的存在状态的《天火》系列。目前,以影像为主,雕塑、录像、互动装置、空间转换等为辅的内容庞大的《天火》系列,已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很期待这个展览的全新呈现。
  2016年11月,台北当代艺术馆将给谢春德的全新作品做一次个人展览,这个展览与他之前所有的创作完全不同,是他在之前创作的基础上,对人的存在意义及多重宇宙等概念,进行的一次更为集中和针对性的探索。这次展览主题,将围绕着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全球危机的阿兹海默症。但是,谢春德力图以别具一格的艺术语言和展现形式,将阿兹海默症在世俗观念中的传统认知,进行乐观而大胆的颠覆。
  对阿兹海默症概念的颠覆性呈现,谢春德将以视频、声效、仿真模拟空间、装置等媒材的综合性呈现,打破我们对空间、时间的传统认知,展场会构建出一个平行的宇宙空间,让观者在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中,重新审视自身和自然、宇宙的关系。
  随着年龄增长,谢春德自身面临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恐惧和种种疑问,例如,如何体面地变老,如何得体地失去自己等。这个展览所进行的探索,也是谢春德进行的一场自我救赎式的诗意安慰。
  “我真的觉得,我的前半生,都只是在做预备而已。到了50岁的时候,我希望把镜头朝向我自己。我希望借着摄影来认识自己,因为在整个创作历程里面,我是这样面对自己的。”


  如果之前的拍摄都是在做准备工作,那么在谢春德的自我认知里,《RAW》系列的拍摄,则是他真正在艺术创作上重生的开始。
  在拍RAW系列之前,从1970-1980年代,谢春德花了15年的时间一个人奔走在台湾的乡村和部落,“那段经历对我来讲非常重要,那也刚好是台湾经济起飞的年代。台湾从农业社会向半工业社会转型,向前发展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只是政治的、经济的,在生存条件上也是,台湾的土地被大量地工业污染,我们的生存条件越来越坏,这大都是人为的。”
  因对社会发展进行评论和反思,也因其对台湾的土地怀有巨大的柔情,谢春德用图像记录了《家园》系列,其中失真的过度饱和的色彩,则是对台湾表达的一种带有爱意的批判。




  在2015年大理国际影会上,谢春德在《肌理之下-台湾当代摄影联展》中,以其历时24年创作的《RAW》系列,获得大理国际影会评出来的“金翅鸟最佳摄影师大奖”。
  在《RAW》的系列中,谢春德以台北郊县“三重”为舞台,导出了一部视觉大戏。他通过图像,来看待台湾近二三十年的变化,用说故事的方式,把每一个故事放在静态的平面图像中,这种刚猛有力、突破禁忌的影像语言,展示了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台北郊县的命运和人性的多样化。
  “其实,我企图把发生在台湾的故事,像史诗一样拍出来。”谢春德这样表达拍摄《RAW》系列的企图,“当我把童年的梦境和成长的经验,以三重为舞台来演出而拍成照片时,这些照片本身已不再是事实或想象的显影,而是对所生存的环境的意见。”
  由此,谢春德几乎可以对他的每一幅作品进行解读:
  “《母狗》这幅作品中,每个少女都好像被捆绑起来,像猪肉摊上被卖的猪肉一样,这似乎是一种女生的普遍处境。但是,每个人对生活都会有期待,当她有力量的时候,就会想要挣脱,总是会有人走出来。我觉得,在某个环境里,每个人要想办法让自己走出来,不要坐以待毙。


  “《流浪艺人》想起我小时候,那时都会有卖膏药的流浪艺人,他们大多会在我们吃晚餐之前,把村子绕一圈儿,等我们吃过晚饭,他们就开始表演。对我们来讲,他们的表演是当时最大的娱乐,所以我印象很深。可是想一想,如今我们自己也像流浪艺人的状态,一直在流浪,直到找到机会,才能暂时落脚停住。
  “《淡水河的眼泪》是我对台湾‘二二八事件’的意见表达,那时台籍的精英被蒋介石政府大量屠杀,很多人被铁丝串起来后,被一起推到淡水河里溺毙,我很想把他们家属所经历的心境表达出来。我找了很多救生员,让他们漂浮在河面上扮演尸体,这一幕从小就刻印在我心坎里。我借着淡水河来表达这场悲剧,因为河流是我们的母亲,也代表母亲的眼泪。
  “《全家福》这张,其实是我认为的一张全家福。我想,现在要拍一张全家福是很辛苦的事情,因为年轻人都去大城市了,只有借着每年过年,全家才可以相聚。


  “《观音山下的渡船人》表达我对台湾的矛盾情感。早年,我每次到台湾以外的地方,都很想移民,但是,一回到台湾,那些移民的想法就忘记了。在台湾的时候想离开,出去了又想回家。不晓得这是为什么?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的悲哀。
  “我有很多朋友,他们的人生中都有很大的困扰,在我年轻的时候,周围有很多朋友是男、女同性恋,当时整个社会没办法接受,所以他们都活在黑暗的角落里。这幅《返乡之路》拍的就是台湾乡下的贫穷地方,是表达几个大胆的年轻人,在回到家乡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性向勇敢地展示出来。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可我认为这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屋顶上的垂钓人》是一对在都市钓鱼的夫妻,他们跟我一样,即便在都市生活多年,但还是会梦到自己的家乡,好像要把之前的梦找回来。这幅作品中,他们好像在水里,快被淹没了,这幅作品如果放大的话,就可以看到,在拍摄时,我真的把整个大楼的楼顶都灌满了水。”
  《RAW》系列的每一幅作品,谢春德都是先在稿纸上画出草图,再找来演员和工作团队,像拍电影一样去把画面执行出来,“在拍《RAW》的过程中,我都没有用过电脑,因为,我想很自以为是地去展现传统影像的魅力。”
  (文/傅尔得)
其他文献
曾经在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节目中看到过有关纳米比亚野生动物的生动报道,在笔者想象中,那是一片神秘、古老的自然乐土,是自然、动物、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今年5月22日至6月3日,笔者终于有幸通过“EOS王者逐鹿非洲—佳能EOS-1D X Mark Ⅱ纳米比亚行摄之旅”亲身感受了那里瑰丽、奇幻的自然风光与丰富多彩的野生动物世界,乃至淳朴、热烈的人文风情,更直接体验了作为佳能EOS顶级数码单反的佳能E
期刊
“中华情?两岸美”海峡两岸职工摄影大展作为海峡职工论坛的配套活动在2014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影展通过影像展现了海峡两岸民俗风情、社会发展以及两岸职工的风采,搭建了两岸摄影文化交流的平台,在厦门、台湾两地进行了多次展览,得到了两岸职工的充分肯定。  为持续探索中华文化,更全面地展示两岸社会面貌和人文精神,推动两岸职工文化的交流与交往,促进两岸文艺的和谐发展, 3月中旬,第二届“中华情?两岸美”海峡
期刊
当我前去北京魔金石空间看史国威的个展《过四姑娘山》时,离开幕已近一个月,当时门紧锁着,以为是赶上了休息日,看到门栓旁有个按铃提示“参观请按门铃”,按下,不一会儿,来了一位工作人员将门打开。展览空间并不大,只展出10幅作品,有点S形的空间,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处”的体验。  观看这些作品,一开始会感觉到它们表面上的平静,但反复咀嚼后,会发现其中的暗涌,令人激动,也让人深感怀疑和困惑。整个展览现场,除
期刊
时间:2016.04.23—05.22 地点: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  第二届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经过近4个月的征稿,共收到来自国内近千位作者投送的外参展作品1.5万余幅。经过专家认真遴选,最终国内190名摄影师的2400余幅作品、15名国外摄影师的216幅作品入展。许国、李春龙、宋靖、托马斯·凯尔纳(德国)等15人获“优秀摄影师”称号。  本届摄影展以“文化·价值·创新”为主题,通过
期刊
对以晋察冀根据地为主的红色历史影像的考证,最早源自于争议颇多的战地摄影师沙飞的《战斗在古长城》这组作品的深远影响。笔者注意到,人们对沙飞的摄影风格以及沙飞作品的价值有着不少的误识。  由于历史原因,之前人们很难全面地阅读沙飞的摄影作品。但是,沙飞的《战斗在古长城》系列作品却不断在人们眼前出现,只要提及中国的抗战,无论中外,无论立场如何,他的为数不多的这几幅作品几乎一定会被选用。于是,《战斗在古长城
期刊
什么原因让你喜欢上自然生态摄影?  我进行自然生态摄影,源自我从小的生活环境。我生长在北京的城乡结合地带,每年夏天,我家周边的荒地、河流都是我的欢乐天堂。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仲夏夜傍晚去树林中找寻即将蜕皮的蚱和蝉,白天到河边抓蜻蜓、钓青蛙,荒地里抓蝈蝈。这些童话般的记忆一直影响着我,所以我就成了一名自然生态摄影师。可以说,我现在的工作就是我童年记忆的延续,也是我快乐的源泉。  都是怎样的场景或瞬间才
期刊
4月26日,值第16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启动教科书使用摄影作品百万元稿酬向摄影家分配,这是自我国《著作权法》颁布教科书法定许可规定后,首次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向摄影家分配稿酬。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是由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众多全国性摄影团体和著名摄影家发起,经国家版权局批准成立并在民政部登记的国家一级社团和非营利组织,是国家唯一指定和法律授权从事摄影著作权保护和管理
期刊
姚瑞中1969年生于台北,1994年毕业于“国立艺术学院”美术系,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横滨三年展、亚太三年展等重要展览百余次,是目前台湾最有影响的摄影家之一。  大学刚毕业,您就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了?  我1994年毕业,1997年去了威尼斯,那年28岁。  28岁就去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对一个年轻艺术家,当时感觉怎样?  很惨,回来就很惨。那时整个台湾几乎没有艺术市场,又碰上了亚洲金融风暴。我太年轻出
期刊
在拍摄彩色影像非常方便的数码时代,依然有不少摄影者喜欢黑白影像,他们对一些传统经典黑白作品耳熟能详,尤其对安塞尔?亚当斯的《月升》推崇备至。那么,数码黑白影像与传统黑白影像有哪些异同?数码黑白摄影又能从传统黑白摄影那里借鉴些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亚当斯的两个《月升》作品的创作经过,再结合两个数码影像后期处理的实例,探究一下数码黑白摄影的审美趣味及技术处理特性。  安塞尔?亚当斯的两个《月升》  20
期刊
海峡彼岸的宝岛台湾并不遥远,台湾的摄影似乎也并不陌生,特别是最近几年,台湾摄影家带着他们的作品频繁出现在大陆的摄影活动现场和画廊,大陆摄影家也时常赴台湾办展交流,海峡两岸的摄影交往愈加频繁与热络,并产生更深层次的相互影响。  但是,我们对台湾摄影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下的真切状况,似乎又没有特别清晰的了解,因此,我们把这个关于台湾摄影的专题呈现出来,试图向大陆摄影界进行一次较为详尽的介绍,特别是对现今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