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在台湾高职任教的老师,决定把自己当成活教材,告诉所有苦闷的上班族一件事:只要理财做对5件事,要在退休前,靠投资为自己每年加薪百万元(新台币,下同),达到财富自由的境地,绝非痴人说梦。
一个月收入10万元的台湾上班族薪水阶层家庭,省吃俭用即使每个月存下4万元,20年后加上利息,储蓄顶多1000万元。在新北市三重商工任教10年的陈重铭,就是属于这种典型的薪水阶层家庭。不同的是,他养了3个小孩,家庭开销比大多数家庭沉重许多。
然而,他用了17年的时间,累积超过2000万元的财富(单指股票部分)。这笔钱对许多富翁而言,并不算特别了不起,但对一个上班族而言,却是一笔梦寐以求的财富。金融海啸以来,他每年从股市平均获利20%以上,等于是20倍的定期存款利息,迄今每年现金股利进账高达100万元以上。他是如何从小资变小富的?
第一件事:把核心持股当聚宝盆
1995年,陈重铭母亲赠与他10张(一张等于1000股,下同)台积电股票。然而,这10张当时市值近100万元的台积电股票对陈重铭而言,在理财观念上的启发意义远大于金钱上的意义。
陈重铭说,他的母亲是一位没读过什么书的传统女性,在上世纪80年代,锁定了包括台积电在内的几档未上市股后长期持有。七八年前,台积电大幅增加现金股利,每年光靠台积电现金股利就达百万元以上。“我当时劝妈妈,应把现金股利再投入,才会产生复利效果。但妈妈却说她已经老了,钱存再多没什么意义;虔诚礼佛的她,生性节俭,把大部分现金股利捐给庙宇或慈善团体。”
陈重铭把10张台积电每年的部分配股,伺机卖掉后转战其他股票。如果其他股票有赚钱,而且累积到一张台积电的金额,他就额外再买进台积电;加上当时靠薪资收入以及写参考书的稿费收入,每个月再拿出1~2万元,持续买进台积电。于是从1995年至2003年,8年期间陈重铭靠着配息与储蓄再投入,手上的台积电从10张,累积到60张。
他坦承,除了台积电,其他股票的操作成绩平平,也没什么独特的方法。但这8年期间,唯一做对的事就是:找不到应该要换股或减持台积电的理由,把这只股票抱得牢牢的。
就这样,台积电如同聚宝盆般,在1995至2003年底,为陈重铭累积了近400万元财富,加上其他持股,当时37岁的陈重铭,在股市的财富已达500万元大关。
第二件事:5成资金转往中小型股
抱着寻找下一个“台积电”的心态下,陈重铭花更多的心思在产业研究上。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陈重铭养成了每日阅读《工商时报》与《联合晚报》的习惯,平日也勤奋地阅读各种财经与投资理财杂志。
从2004年至2008年,陈重铭大幅减少买进台积电,而且将台积电每年配发的15万至20万元不等的现金股利投入其他股票。他苦笑说:“投资前我很认真地做功课,我都是找过去5至6年获利不错,而且在12至13倍合理本益比以下切入,公司经营者形象也很好的股票长期持有,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虽有两个股让陈重铭尝到赚钱滋味,但另外几个却把他的获利赔了一半以上。
2004至2008年,陈重铭的核心持股台积电从60张小幅增长至70张,台积电占持股比重降至5成。他更勤于写教科书,版税与稿费收入每年可达20万元以上, 随着小孩陆续就读小学,也更有本钱投入股市。这4年间,他在股市的资产从500万元最高增长至1000多万元;后来遇上金融海啸,财富又大打折扣,缩水至600多万元。
虽没有因分散持股赚到大钱,但让陈重铭深深体悟到“认错”的重要。
第三件事:懂得认输
陈重铭自我检讨分析,前8年,把台积电当作最大“靠山”,买进并持续加码的长期投资策略,在他决定将持股分散后,之前的优点不但变成缺点,而且把他人性弱点彻底地表现出来。
让陈重铭彻底觉悟,并“痛改前非”的则是电池厂加百裕这一役。2010年,顺达与加百裕宣布合并,换股比例为1股顺达换1.7股加百裕,溢价18%。持有顺达股票的陈重铭想到,如果把手上顺达全部卖掉,再买进加百裕,起码有两个涨停板的套利空间。原本以为是老天爷送钱下来,不料, 3个月后这桩合并案突然告吹,短短几天内,陈重铭手上的加百裕亏损逾100万元。
加百裕是陈重铭投资生涯中做过的最惨烈的停损,他不但决定把加百裕的股票全部再转换成顺达,也对所有的持股做了深切的检讨。“原则很简单,就是汰弱留强,我手上赔钱的股票,全部转换成让我赚钱的股票!”
陈重铭在自己的电脑屏幕贴上一行字:“认输,是反转的开始”,时时提醒自己。
第四件事:“活化资产”
金融海啸股票惨跌的那段经验,也让陈重铭深刻觉悟到自己一个存在十几年的弱点:一有钱,就把股票买满,导致经常错失股市恐慌性大跌时逢低加码的良机。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台股从9700多点暴跌至4000点以下,陈重铭决定不让这个“财富来敲门”的机会从手中溜走。他拿自住的房子向银行贷了500万元买股票。
“大多数人认为借钱买股极不明智!但是,如果你借的钱,是你能还得起的金额,然后把这笔钱投入扣掉借款利息后仍能带来现金流的标的,却不失是一种‘活化资产’的做法。我借20年期房贷500万元,一个月本金加利息要还3万元,用我每年的现金股利就可轻松偿还;20年后这500万元贷款还完了,但它买进的资产还能持续为我带进现金。”
2008年大胆危机入市,得以让他的股市财富三级跳,从金融海啸时的最低点600多万元,一路成长到如今的2200多万元。
第五件事:逢高减磅20%
保留银弹等待机会
陈重铭逐渐学会逢高减磅的观念,他的想法是这样:“如果你有1000万元投入股市,决定在高点减磅20%,但减磅后,又上涨了20%,事实上,你只是少赚了40万元。损失并不算太多。但是如果你能用减磅拿到的200万元,耐心等到腰斩时,就可买进原本价值400万元的股票,这样的效果好过去融资或去借钱买股。”
“克服贪婪与恐惧,懂得逢高减磅,见好就收保存现金实力,再趁危机入市,逢低买进,是薪水族股市聚富的不二法门!”他强调说。
今年46岁的陈重铭,老早就有能力买车子、换更大的房子,但他从未买过车子,与妻子及3名孩子仍住在约100平方米的旧公寓中。“我的嗜好是周末时到租书店里看每本5元的漫画,以及带小孩上图书馆看书!我穿的衣服大多在300元以下!”
今年,陈重铭打算买一辆休旅车,也积极看新房,为家人购买一个更舒适的窝。陈重铭虽然节俭,但捐款给资助学校贫寒子弟的仁爱基金却很大方。他每个月固定用信用卡捐款给5家慈善机构约6500元,每每遇到他觉得有意义的慈善活动,还会额外捐款。如今陈重铭每个月捐款做公益的金额已经超过他个人的开销。(编辑/立原)
一个月收入10万元的台湾上班族薪水阶层家庭,省吃俭用即使每个月存下4万元,20年后加上利息,储蓄顶多1000万元。在新北市三重商工任教10年的陈重铭,就是属于这种典型的薪水阶层家庭。不同的是,他养了3个小孩,家庭开销比大多数家庭沉重许多。
然而,他用了17年的时间,累积超过2000万元的财富(单指股票部分)。这笔钱对许多富翁而言,并不算特别了不起,但对一个上班族而言,却是一笔梦寐以求的财富。金融海啸以来,他每年从股市平均获利20%以上,等于是20倍的定期存款利息,迄今每年现金股利进账高达100万元以上。他是如何从小资变小富的?
第一件事:把核心持股当聚宝盆
1995年,陈重铭母亲赠与他10张(一张等于1000股,下同)台积电股票。然而,这10张当时市值近100万元的台积电股票对陈重铭而言,在理财观念上的启发意义远大于金钱上的意义。
陈重铭说,他的母亲是一位没读过什么书的传统女性,在上世纪80年代,锁定了包括台积电在内的几档未上市股后长期持有。七八年前,台积电大幅增加现金股利,每年光靠台积电现金股利就达百万元以上。“我当时劝妈妈,应把现金股利再投入,才会产生复利效果。但妈妈却说她已经老了,钱存再多没什么意义;虔诚礼佛的她,生性节俭,把大部分现金股利捐给庙宇或慈善团体。”
陈重铭把10张台积电每年的部分配股,伺机卖掉后转战其他股票。如果其他股票有赚钱,而且累积到一张台积电的金额,他就额外再买进台积电;加上当时靠薪资收入以及写参考书的稿费收入,每个月再拿出1~2万元,持续买进台积电。于是从1995年至2003年,8年期间陈重铭靠着配息与储蓄再投入,手上的台积电从10张,累积到60张。
他坦承,除了台积电,其他股票的操作成绩平平,也没什么独特的方法。但这8年期间,唯一做对的事就是:找不到应该要换股或减持台积电的理由,把这只股票抱得牢牢的。
就这样,台积电如同聚宝盆般,在1995至2003年底,为陈重铭累积了近400万元财富,加上其他持股,当时37岁的陈重铭,在股市的财富已达500万元大关。
第二件事:5成资金转往中小型股
抱着寻找下一个“台积电”的心态下,陈重铭花更多的心思在产业研究上。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陈重铭养成了每日阅读《工商时报》与《联合晚报》的习惯,平日也勤奋地阅读各种财经与投资理财杂志。
从2004年至2008年,陈重铭大幅减少买进台积电,而且将台积电每年配发的15万至20万元不等的现金股利投入其他股票。他苦笑说:“投资前我很认真地做功课,我都是找过去5至6年获利不错,而且在12至13倍合理本益比以下切入,公司经营者形象也很好的股票长期持有,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虽有两个股让陈重铭尝到赚钱滋味,但另外几个却把他的获利赔了一半以上。
2004至2008年,陈重铭的核心持股台积电从60张小幅增长至70张,台积电占持股比重降至5成。他更勤于写教科书,版税与稿费收入每年可达20万元以上, 随着小孩陆续就读小学,也更有本钱投入股市。这4年间,他在股市的资产从500万元最高增长至1000多万元;后来遇上金融海啸,财富又大打折扣,缩水至600多万元。
虽没有因分散持股赚到大钱,但让陈重铭深深体悟到“认错”的重要。
第三件事:懂得认输
陈重铭自我检讨分析,前8年,把台积电当作最大“靠山”,买进并持续加码的长期投资策略,在他决定将持股分散后,之前的优点不但变成缺点,而且把他人性弱点彻底地表现出来。
让陈重铭彻底觉悟,并“痛改前非”的则是电池厂加百裕这一役。2010年,顺达与加百裕宣布合并,换股比例为1股顺达换1.7股加百裕,溢价18%。持有顺达股票的陈重铭想到,如果把手上顺达全部卖掉,再买进加百裕,起码有两个涨停板的套利空间。原本以为是老天爷送钱下来,不料, 3个月后这桩合并案突然告吹,短短几天内,陈重铭手上的加百裕亏损逾100万元。
加百裕是陈重铭投资生涯中做过的最惨烈的停损,他不但决定把加百裕的股票全部再转换成顺达,也对所有的持股做了深切的检讨。“原则很简单,就是汰弱留强,我手上赔钱的股票,全部转换成让我赚钱的股票!”
陈重铭在自己的电脑屏幕贴上一行字:“认输,是反转的开始”,时时提醒自己。
第四件事:“活化资产”
金融海啸股票惨跌的那段经验,也让陈重铭深刻觉悟到自己一个存在十几年的弱点:一有钱,就把股票买满,导致经常错失股市恐慌性大跌时逢低加码的良机。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台股从9700多点暴跌至4000点以下,陈重铭决定不让这个“财富来敲门”的机会从手中溜走。他拿自住的房子向银行贷了500万元买股票。
“大多数人认为借钱买股极不明智!但是,如果你借的钱,是你能还得起的金额,然后把这笔钱投入扣掉借款利息后仍能带来现金流的标的,却不失是一种‘活化资产’的做法。我借20年期房贷500万元,一个月本金加利息要还3万元,用我每年的现金股利就可轻松偿还;20年后这500万元贷款还完了,但它买进的资产还能持续为我带进现金。”
2008年大胆危机入市,得以让他的股市财富三级跳,从金融海啸时的最低点600多万元,一路成长到如今的2200多万元。
第五件事:逢高减磅20%
保留银弹等待机会
陈重铭逐渐学会逢高减磅的观念,他的想法是这样:“如果你有1000万元投入股市,决定在高点减磅20%,但减磅后,又上涨了20%,事实上,你只是少赚了40万元。损失并不算太多。但是如果你能用减磅拿到的200万元,耐心等到腰斩时,就可买进原本价值400万元的股票,这样的效果好过去融资或去借钱买股。”
“克服贪婪与恐惧,懂得逢高减磅,见好就收保存现金实力,再趁危机入市,逢低买进,是薪水族股市聚富的不二法门!”他强调说。
今年46岁的陈重铭,老早就有能力买车子、换更大的房子,但他从未买过车子,与妻子及3名孩子仍住在约100平方米的旧公寓中。“我的嗜好是周末时到租书店里看每本5元的漫画,以及带小孩上图书馆看书!我穿的衣服大多在300元以下!”
今年,陈重铭打算买一辆休旅车,也积极看新房,为家人购买一个更舒适的窝。陈重铭虽然节俭,但捐款给资助学校贫寒子弟的仁爱基金却很大方。他每个月固定用信用卡捐款给5家慈善机构约6500元,每每遇到他觉得有意义的慈善活动,还会额外捐款。如今陈重铭每个月捐款做公益的金额已经超过他个人的开销。(编辑/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