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高中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教师研究讨论,使用一种适合学生和教师的建构式教学模式,本文则针对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构建式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0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方面的发展与改革,近几年国际性的学生数学学业评价中,中国学生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来自国际研究的结果己经给我们一些警示信号,即我国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更多是机械式的计算,而不是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大胆探究。这表现在学生缺乏知识的累积性与交错性,与国内外倡导的人才的培养标准相去甚远。
1概述
1.1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同时吸纳第二代教学设计和人本主义思想。我们认真学习前两者,吸取其精华同时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态度,认真对待第二代教学设计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新观点,顺应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大潮,探索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
1.2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内涵
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强调和追求数学教学过程化的教学设计,它综合多方面的重要理论和相关理论,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出发,使得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活动和媒体等诸要素发生了转变,从而建构式地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其追求的教学理念为尽力消除数学学习上的不利者,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意义建构,追求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教学。
2构建式教学设计在高中数学的应用
2.1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分析
高中教学的中心目标毫无疑问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重点和中心目标应该放在开发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数学才能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数。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余弦定理是学生较早接触的知识点,同时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学余弦定理时,教师运用构建式教学方式设计了以下教育目标:给出一个真实的三角形数学教具,教师设置疑问,在学生讨论三角形第三条边长度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其中蕴含的余弦定理。这种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能很好实施,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高中数学是整个高中阶段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学任务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运用构建式方法设计高中数学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充分考虑以及掌握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水平以及可以接受的学习程度,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和确定数学课程教学顺序。例如,设计正弦定理的教学任务时,需要从学习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方面入手:对内部条件来说,为勾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外部条件来说,则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三角形两边和已知角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性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提问等。设计教学任务时,只有将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进行巧妙融合,并且有效发挥才能,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2.2从教材出发,严格执行教学目标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教学目标出发,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活动, 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这就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数学课本,从教材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开展更深层次的教学活动, 并针对教材中一些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进行扩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结合其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预习,通过该方式,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而现阶段教材中的应用题大多过于强调数学内容,呈现出“形式化”教学热情,并不能很好地与生活实际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将应用题进行生活化处理。 为了加强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在导学中设置合理的教学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合理性,要符合教学目标、贴合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考。
2.3教学过程
高中数学构建式教学过程框架可以分成三个过程模块:情境联想模块、情境整理模块和评价反思模块。当然,它只是反映一个基本的教学过程,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受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征、时间、教学手段等各方面的制约,其具体表现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应该对三模块的开发,作方法和原则上的深化与说明。例如,正棱锥概念的学习,教师可通过教会学生对三棱锥的顶点的拉动就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它的形状变化过程,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能轻易说出正三棱锥的概念,识别它们。这种方法在其实际教授规则的运用上也是得心應手。
2.4合作教学,加强思维训练
传统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作为终极教育目标,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学生也会形成相对应的数学学习模式。僵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同时还会使数学课堂呈现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课堂活力不足,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深化教学。 通过该方式, 可有效避免学生养成机械的学习习惯。
结语
高中数学的建构式教学设计是在一个系统理论的支持下进行可操作性事件的过程.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最好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完成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让高中数学的课堂变得更加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周丽华.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才智,2019(23):147.
[2]肖鹏,韦煜,江苏臣,等.高中数学“生命课堂”构建初探——以“对数”教学设计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5):93-98+127.
关键词:构建式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0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方面的发展与改革,近几年国际性的学生数学学业评价中,中国学生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来自国际研究的结果己经给我们一些警示信号,即我国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更多是机械式的计算,而不是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大胆探究。这表现在学生缺乏知识的累积性与交错性,与国内外倡导的人才的培养标准相去甚远。
1概述
1.1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同时吸纳第二代教学设计和人本主义思想。我们认真学习前两者,吸取其精华同时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态度,认真对待第二代教学设计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新观点,顺应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大潮,探索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
1.2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内涵
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强调和追求数学教学过程化的教学设计,它综合多方面的重要理论和相关理论,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出发,使得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活动和媒体等诸要素发生了转变,从而建构式地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其追求的教学理念为尽力消除数学学习上的不利者,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意义建构,追求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教学。
2构建式教学设计在高中数学的应用
2.1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分析
高中教学的中心目标毫无疑问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重点和中心目标应该放在开发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数学才能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数。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余弦定理是学生较早接触的知识点,同时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学余弦定理时,教师运用构建式教学方式设计了以下教育目标:给出一个真实的三角形数学教具,教师设置疑问,在学生讨论三角形第三条边长度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其中蕴含的余弦定理。这种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能很好实施,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高中数学是整个高中阶段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学任务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运用构建式方法设计高中数学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充分考虑以及掌握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水平以及可以接受的学习程度,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和确定数学课程教学顺序。例如,设计正弦定理的教学任务时,需要从学习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方面入手:对内部条件来说,为勾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外部条件来说,则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三角形两边和已知角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性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提问等。设计教学任务时,只有将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进行巧妙融合,并且有效发挥才能,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2.2从教材出发,严格执行教学目标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教学目标出发,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活动, 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这就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数学课本,从教材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开展更深层次的教学活动, 并针对教材中一些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进行扩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结合其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预习,通过该方式,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而现阶段教材中的应用题大多过于强调数学内容,呈现出“形式化”教学热情,并不能很好地与生活实际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将应用题进行生活化处理。 为了加强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在导学中设置合理的教学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合理性,要符合教学目标、贴合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考。
2.3教学过程
高中数学构建式教学过程框架可以分成三个过程模块:情境联想模块、情境整理模块和评价反思模块。当然,它只是反映一个基本的教学过程,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受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征、时间、教学手段等各方面的制约,其具体表现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应该对三模块的开发,作方法和原则上的深化与说明。例如,正棱锥概念的学习,教师可通过教会学生对三棱锥的顶点的拉动就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它的形状变化过程,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能轻易说出正三棱锥的概念,识别它们。这种方法在其实际教授规则的运用上也是得心應手。
2.4合作教学,加强思维训练
传统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作为终极教育目标,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学生也会形成相对应的数学学习模式。僵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同时还会使数学课堂呈现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课堂活力不足,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深化教学。 通过该方式, 可有效避免学生养成机械的学习习惯。
结语
高中数学的建构式教学设计是在一个系统理论的支持下进行可操作性事件的过程.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最好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完成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让高中数学的课堂变得更加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周丽华.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才智,2019(23):147.
[2]肖鹏,韦煜,江苏臣,等.高中数学“生命课堂”构建初探——以“对数”教学设计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5):93-9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