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制药厂热衷于“一药多名”致使药价居高不下深恶痛绝,反思我们教育领域的学术理论界,我们发现也有类似的怪现象: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在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理念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故弄玄虚,生造各种理论和方法,喜欢用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来哗众取宠、吸引眼球。
其实所谓的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与他人的已有质朴观点和理念大同小异,并无核心意义上的实质差异,大多是老生常谈基础上的另类重复、组合和包装。一句话,这些是根本不足以“另开炉灶、自创一派”的“学术垃圾”!这不是教育科研,而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在此种日趋浮躁的教育科研氛围下,一边是少数专家学者功利心态的满足,一边是许多普通教师教研信心的丧失。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吧,本色语文、简单语文、深度语文、诗意语文、心根语文、真水语文……比如其中的心根语文就是某位刘姓特级教师所提出,我是强耐着性子读完了“心根语文”的全部理论架构,愣是没让我读懂,不知是我才疏学浅、悟性低劣,还是他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呢?语文的前面被强行加上无数的定语,似乎是各种概念、流派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其实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狂轰烂炸,如此铺天盖地地扑来、传开,搞得一线的广大普通教师是如坠雾境、越发地糊里糊涂、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就以笔者为例吧。我每天必看教育类报刊三到四小时,接触了许多作者、许多文章、许多理念、许多观点、许多流派……在纵横比较之下,我发现大体有三种不良倾向:1.“炒冷饭”。大同小异的观点、理念、事件、案例,在少数专家学者的“妙手回春”下,经过语言的堆砌和材料的别样组合后,一篇篇所谓的“力作”就问世了。事实上这些“力作”的视野并没有得到开阔,深度并没有得到挖掘,只是在重复前人;并没有自己的创新,而多是在同一层面、同一角度的“原地踏步走”。此为“学术垃圾”的初级阶段。2.“穿华衣”。稍事高明点的一些专家学者会添加点再造成分,将原有的观点、理念、事件、案例进行深度包装:改头换面、削足适履、“美容换肤”,冷僻、豪华、高深的词语武装了全文,精心炮制出一篇篇“新论”,其实深入剖析一下,“换汤并没有换药”,“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此为“学术垃圾”的中级阶段。3.“走偏锋”。还有一些绝顶高手,反其道而为之。没有创新没关系,走偏锋也好,甚至唱反调也罢,总之语不惊人不罢休!这边说“矫枉不能过正”,那边偏说“矫枉就要过正”;这边说“简单语文不简单”,那边偏说“深度语文真本色”;这边说“质疑过度管理”,那边偏说“为过度管理叫好”……结果摇身一变就衍生出不少“理论”来。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不是不可,只要是基于事实或实验就能立足,怕的就是有人信口开河、脱离了科学性、逻辑性和情理性,而一味地标新立异。此为“学术垃圾”的高级阶段。
为什么某些专家学者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繁荣化,恐怕还是追名逐利的功利思想在作祟!但在个人主义意识膨胀的同时,他们恰恰忘了他们的行为会对许多热心教研而又不具思辨能力的一线普通教师造成多大的毒害!
因此,笔者在此大声疾呼:少数专家学者们,学学严谨治学的严恺院士,请慎言,嘴中和笔下都要留情,不要再因为个人的名欲而生造所谓的教学流派、所谓的教学主张了!为了一线普通教师,少制造一些“学术垃圾”,让教育界的学术理论环境纯净一些吧!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线的普通教师也要在实践摸索中锻炼自己的“火眼金睛”,千万别让“学术垃圾”遮住眼!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焦荡小学)
其实所谓的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与他人的已有质朴观点和理念大同小异,并无核心意义上的实质差异,大多是老生常谈基础上的另类重复、组合和包装。一句话,这些是根本不足以“另开炉灶、自创一派”的“学术垃圾”!这不是教育科研,而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在此种日趋浮躁的教育科研氛围下,一边是少数专家学者功利心态的满足,一边是许多普通教师教研信心的丧失。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吧,本色语文、简单语文、深度语文、诗意语文、心根语文、真水语文……比如其中的心根语文就是某位刘姓特级教师所提出,我是强耐着性子读完了“心根语文”的全部理论架构,愣是没让我读懂,不知是我才疏学浅、悟性低劣,还是他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呢?语文的前面被强行加上无数的定语,似乎是各种概念、流派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其实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狂轰烂炸,如此铺天盖地地扑来、传开,搞得一线的广大普通教师是如坠雾境、越发地糊里糊涂、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就以笔者为例吧。我每天必看教育类报刊三到四小时,接触了许多作者、许多文章、许多理念、许多观点、许多流派……在纵横比较之下,我发现大体有三种不良倾向:1.“炒冷饭”。大同小异的观点、理念、事件、案例,在少数专家学者的“妙手回春”下,经过语言的堆砌和材料的别样组合后,一篇篇所谓的“力作”就问世了。事实上这些“力作”的视野并没有得到开阔,深度并没有得到挖掘,只是在重复前人;并没有自己的创新,而多是在同一层面、同一角度的“原地踏步走”。此为“学术垃圾”的初级阶段。2.“穿华衣”。稍事高明点的一些专家学者会添加点再造成分,将原有的观点、理念、事件、案例进行深度包装:改头换面、削足适履、“美容换肤”,冷僻、豪华、高深的词语武装了全文,精心炮制出一篇篇“新论”,其实深入剖析一下,“换汤并没有换药”,“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此为“学术垃圾”的中级阶段。3.“走偏锋”。还有一些绝顶高手,反其道而为之。没有创新没关系,走偏锋也好,甚至唱反调也罢,总之语不惊人不罢休!这边说“矫枉不能过正”,那边偏说“矫枉就要过正”;这边说“简单语文不简单”,那边偏说“深度语文真本色”;这边说“质疑过度管理”,那边偏说“为过度管理叫好”……结果摇身一变就衍生出不少“理论”来。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不是不可,只要是基于事实或实验就能立足,怕的就是有人信口开河、脱离了科学性、逻辑性和情理性,而一味地标新立异。此为“学术垃圾”的高级阶段。
为什么某些专家学者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繁荣化,恐怕还是追名逐利的功利思想在作祟!但在个人主义意识膨胀的同时,他们恰恰忘了他们的行为会对许多热心教研而又不具思辨能力的一线普通教师造成多大的毒害!
因此,笔者在此大声疾呼:少数专家学者们,学学严谨治学的严恺院士,请慎言,嘴中和笔下都要留情,不要再因为个人的名欲而生造所谓的教学流派、所谓的教学主张了!为了一线普通教师,少制造一些“学术垃圾”,让教育界的学术理论环境纯净一些吧!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线的普通教师也要在实践摸索中锻炼自己的“火眼金睛”,千万别让“学术垃圾”遮住眼!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焦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