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机遇的把握与创新是每一位成功企业管理者具备的条件之一。他将目光放在寻找与分析机遇上,并使自己与众不同。任何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创新,这意味着不断创新观点,冲破传统观点的束缚。
一、企业要寻找和把握好机遇
人们一般看到的是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事情,而那些没有展现在眼前的事情往往被忽视,尤其展现在大多数管理者面前的都是些“问题”而非机遇。
企业(公司)的管理层通常每月收到一次业绩报告。报告的第一页往往都列出了未达到预算的、业绩不达标的以及“有问题”领域。在月度管理层会议上,每个人都所谓的问题进行讨论,时间也往往耗在了讨论那些问题上。毫无疑问,成功的企业(公司)都关注问题,并严肃对待,及时处理。但是讨论问题并不是唯一的事情,应特别注意是,不要让机遇在忽视中溜走。
因此,企业的运营报告应该有两个“第一页”,传统的第一页列出问题;另一个则列出所有好于预期、预算或计划的领域。企业的意外成功是创新机遇的一个重要征兆,如果没有被发现,那么这个企业就不可能是企业家的,他们也就不可能创造新颖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有可能给那些敏锐的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
一般而言,积极的创新的企业(公司)会举行现两次运营报告会议,一次面向问题,一次面向机遇。
企业家企业(公司)总是在不断寻找干得更好,更与众不同的人和部门。注重营造一种寻求机遇的态度和习惯。“我们如何取得成功”,“我们如何发现机遇”,“我们都了解些什么信息”,“我们现在有哪些创新计划”?等等。
成功的企业(公司)尤其是大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每年都要与研究、生产、营销和财务部门的资深员工进行非正式的,但是有计划、有准备的进行1-2次的座谈会。高层管理者一般会说:“我来这里并不是来做报告或告诉你们什么事情,而是来听你们对工厂(公司)发表高见。我想知道你们渴望什么,但更重要的是,你们看到工厂(公司)有哪些机遇?受到哪些威胁?在尝试新事物,开发新产品,设计新的销售渠道方面你们有哪些想法?你们对工厂(公司)的大政方针……它有业内,技术上及市场中的位置有何意见?”
这种座谈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使员工,特别是专业人员走出狭窄的专业领域,纵观整个企业的最好方法。这种座谈会,它向员工传递管理层关心的问题。以及关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这种座谈会是向整个企业灌输企业家理念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我们要努力培养和提倡这种企业的主人翁精神,群策群力,寻找和把握好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二、企业要不断地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成功的企业(公司)一旦发现机遇后,不只是停留在分析和研究上,而是走出去多看、多问、多听。成功的创新者往往会利用左右两个大脑,一方面要看数字,一方面要看人。要认真分析出利用什么样的机遇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以及观察用户的期望,价值观和他们的需要,甚至要了解到这个或那个方案有没有达到客户的期望或符不符合人们的习惯等等。
要使创新行之有效必须简单而专一,你只能专注地去做好一件事情,否则将会一塌糊涂。每一种新生事物总会遇到麻烦,如果太复杂,就难以修补,那些产生新应用和新市场的创新,所有有效的创新都比较简单。事实上对创新的最大赞美莫过于人们说:“这太简单了,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
所有真正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都有至少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对打破陈规旧例,对创新,对领导潮流有近乎狂热的愿望,一是有自我改进,自我否定的决心,宁可自焚,绝不当俘虏。
创新要想成功,除了要讲究才干,要辛苦,专注和有目的地工作,要勤奋,要有恒心和责任外,还需要立足于自己的长项。要在实践中冷静地问自己:哪个最适合我和这个企业?能否发挥我们企业的长处和实力?当然,从这一方面来说,创新与其他工作并没有两样。但是由于创新的风险和由此产生的对知识和实干能力的重视,使发挥长处对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与其他工作一样,创新也讲究气度上的“吻合”。企业在它们并不真正尊重的领域不会有出色的表现。同样的,创新者需要在气质上与创新机遇合拍。
有一点必须明确,无论你创新多么狂热,你不能忽略市场的需求。创新是为了创造利润,又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需求决定你做什么才是对的。
三、创新实践的原则
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性创新来源于上文中七种创新机遇的把握,但是是否意识并捕捉到了这些机遇,就一定会取得合意的创新成果呢?
在创新实践中,把握住了机遇只是确立了领先的可能性,换句话讲,机遇只是获取优势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创新成功的充分条件。如果没有把变化中蕴涵的机遇转变为现实中的创新成果,则这些机遇对于企业来讲仍然是毫无用处。创新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许多步骤,分析机遇只是其中的第一步,有效的创新实践不仅要把握机遇,更能把有利的机遇变为现实中的创新成果和竞争优势。企业在进行创新实践中,一定要遵循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主要的几条原则概括如下:
第一,有目的的系统性创新始于对机遇的分析,这是创新实践的前提条件。彻底的思考创新机遇的来源是分析问题的起点。在不同的领域内,不同的来源在不同的时间内有着不同的重要性,因此,所有的创新机遇的来源都应该被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机遇的研究还必须加以组织,必须应在一个有规律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此外,创新者必须依靠自己的长处,选择有前景的创新项目,同时,企业还必须对该创新领域充满热情,即创新还必须有性格上的“协调”,在那些不受重视、不感兴趣的领域里,企业的创新一般不会获得成功。还有,选择进行创新的领域必须能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利润增长,这也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原始驱动力。
第二,成功的创新不是来源于设计,而是来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创新实践应该把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放在首位,因此,任何闭门造车都是不可取的。 创新实践要求参与创新的人员走出办公室去调查,询问和聆听消费者的需要,了解顾客和用户的期望与价值观。创新成果只有把消费者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才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价值工程学科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进行产品的功能分析,按照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可以区分为必要功能与不必要功能。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产品整体包括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核心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追求的利益,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因而在产品整体概念中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在企业进行创新实践时,一定要围绕产品的必要功能和核心产品展开,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第三,为了能达到预期效果,创新成果必须简单明了,目标明确。一次能办好一件事情就已经很不错了,否则,往往会事与愿违,想同时在很多方面改进,结果反倒会把事情搞糟。同时,创新成果不够简单,也就不便操作,这也没有体现一切替消费者着想的理念。而且,如果创新成果过于复杂,也很难进行修正,一切有效的创新都是惊人的简单。即使是新用途和新市场的创新,也应该瞄准某种特定的,明确的目标和需求。著名的管理学者吉姆·柯林斯在其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出了“刺猬理念”的概念,我们发现“刺猬理念”也可以作为创新实践的一个指导原则。刺猬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一条基本原则或者一个基本理念,不管现实多么复杂,刺猬都会把其压缩为简单的刺猬理念。
真正成功的创新也都把握住了刺猬理念的精髓——真正深刻和长久的在于简单。因此,创新实践者也要更注重本质,拥有穿透性的洞察力,看透复杂事物并且识别出隐藏的模式。偏离核心的创新往往会变的非常松散,而无法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第四,创新作为一种工作,需要知识,也需要天赋、才智和个人的爱好倾向,但是当这些条件具备之后,创新就变成了一种工作,需要勤奋、毅力和奉献。在企业内部,应该从组织上保证创新活动的展开。最好将创新实践从现有的管理中分离出来,不要让负责现有企业经营的人员来承担创新任务。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企业的创新活动,对从事创新性工作的人员应该有独特的业绩考核方式。
四、结束语
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战略理论,尤其以迈克·波特为代表,强调追求竞争优势,到了9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持久竞争优势的作用。持久竞争优势是当一个企业实施一种其他企业无法复制,或者难以模仿的价值创造战略时形成的。持久竞争优势依托的是企业的资源、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一种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核心竞争力的老化速度,核心竞争力的可替代性与核心竞争力的可模仿性。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是可以永远存在的,一个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来源于它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的竞争优势,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实现。因此,从根本上讲,创新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源。
一、企业要寻找和把握好机遇
人们一般看到的是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事情,而那些没有展现在眼前的事情往往被忽视,尤其展现在大多数管理者面前的都是些“问题”而非机遇。
企业(公司)的管理层通常每月收到一次业绩报告。报告的第一页往往都列出了未达到预算的、业绩不达标的以及“有问题”领域。在月度管理层会议上,每个人都所谓的问题进行讨论,时间也往往耗在了讨论那些问题上。毫无疑问,成功的企业(公司)都关注问题,并严肃对待,及时处理。但是讨论问题并不是唯一的事情,应特别注意是,不要让机遇在忽视中溜走。
因此,企业的运营报告应该有两个“第一页”,传统的第一页列出问题;另一个则列出所有好于预期、预算或计划的领域。企业的意外成功是创新机遇的一个重要征兆,如果没有被发现,那么这个企业就不可能是企业家的,他们也就不可能创造新颖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有可能给那些敏锐的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
一般而言,积极的创新的企业(公司)会举行现两次运营报告会议,一次面向问题,一次面向机遇。
企业家企业(公司)总是在不断寻找干得更好,更与众不同的人和部门。注重营造一种寻求机遇的态度和习惯。“我们如何取得成功”,“我们如何发现机遇”,“我们都了解些什么信息”,“我们现在有哪些创新计划”?等等。
成功的企业(公司)尤其是大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每年都要与研究、生产、营销和财务部门的资深员工进行非正式的,但是有计划、有准备的进行1-2次的座谈会。高层管理者一般会说:“我来这里并不是来做报告或告诉你们什么事情,而是来听你们对工厂(公司)发表高见。我想知道你们渴望什么,但更重要的是,你们看到工厂(公司)有哪些机遇?受到哪些威胁?在尝试新事物,开发新产品,设计新的销售渠道方面你们有哪些想法?你们对工厂(公司)的大政方针……它有业内,技术上及市场中的位置有何意见?”
这种座谈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使员工,特别是专业人员走出狭窄的专业领域,纵观整个企业的最好方法。这种座谈会,它向员工传递管理层关心的问题。以及关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这种座谈会是向整个企业灌输企业家理念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我们要努力培养和提倡这种企业的主人翁精神,群策群力,寻找和把握好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二、企业要不断地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成功的企业(公司)一旦发现机遇后,不只是停留在分析和研究上,而是走出去多看、多问、多听。成功的创新者往往会利用左右两个大脑,一方面要看数字,一方面要看人。要认真分析出利用什么样的机遇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以及观察用户的期望,价值观和他们的需要,甚至要了解到这个或那个方案有没有达到客户的期望或符不符合人们的习惯等等。
要使创新行之有效必须简单而专一,你只能专注地去做好一件事情,否则将会一塌糊涂。每一种新生事物总会遇到麻烦,如果太复杂,就难以修补,那些产生新应用和新市场的创新,所有有效的创新都比较简单。事实上对创新的最大赞美莫过于人们说:“这太简单了,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
所有真正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都有至少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对打破陈规旧例,对创新,对领导潮流有近乎狂热的愿望,一是有自我改进,自我否定的决心,宁可自焚,绝不当俘虏。
创新要想成功,除了要讲究才干,要辛苦,专注和有目的地工作,要勤奋,要有恒心和责任外,还需要立足于自己的长项。要在实践中冷静地问自己:哪个最适合我和这个企业?能否发挥我们企业的长处和实力?当然,从这一方面来说,创新与其他工作并没有两样。但是由于创新的风险和由此产生的对知识和实干能力的重视,使发挥长处对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与其他工作一样,创新也讲究气度上的“吻合”。企业在它们并不真正尊重的领域不会有出色的表现。同样的,创新者需要在气质上与创新机遇合拍。
有一点必须明确,无论你创新多么狂热,你不能忽略市场的需求。创新是为了创造利润,又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需求决定你做什么才是对的。
三、创新实践的原则
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性创新来源于上文中七种创新机遇的把握,但是是否意识并捕捉到了这些机遇,就一定会取得合意的创新成果呢?
在创新实践中,把握住了机遇只是确立了领先的可能性,换句话讲,机遇只是获取优势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创新成功的充分条件。如果没有把变化中蕴涵的机遇转变为现实中的创新成果,则这些机遇对于企业来讲仍然是毫无用处。创新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许多步骤,分析机遇只是其中的第一步,有效的创新实践不仅要把握机遇,更能把有利的机遇变为现实中的创新成果和竞争优势。企业在进行创新实践中,一定要遵循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主要的几条原则概括如下:
第一,有目的的系统性创新始于对机遇的分析,这是创新实践的前提条件。彻底的思考创新机遇的来源是分析问题的起点。在不同的领域内,不同的来源在不同的时间内有着不同的重要性,因此,所有的创新机遇的来源都应该被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机遇的研究还必须加以组织,必须应在一个有规律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此外,创新者必须依靠自己的长处,选择有前景的创新项目,同时,企业还必须对该创新领域充满热情,即创新还必须有性格上的“协调”,在那些不受重视、不感兴趣的领域里,企业的创新一般不会获得成功。还有,选择进行创新的领域必须能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利润增长,这也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原始驱动力。
第二,成功的创新不是来源于设计,而是来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创新实践应该把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放在首位,因此,任何闭门造车都是不可取的。 创新实践要求参与创新的人员走出办公室去调查,询问和聆听消费者的需要,了解顾客和用户的期望与价值观。创新成果只有把消费者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才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价值工程学科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进行产品的功能分析,按照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可以区分为必要功能与不必要功能。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产品整体包括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核心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追求的利益,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因而在产品整体概念中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在企业进行创新实践时,一定要围绕产品的必要功能和核心产品展开,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第三,为了能达到预期效果,创新成果必须简单明了,目标明确。一次能办好一件事情就已经很不错了,否则,往往会事与愿违,想同时在很多方面改进,结果反倒会把事情搞糟。同时,创新成果不够简单,也就不便操作,这也没有体现一切替消费者着想的理念。而且,如果创新成果过于复杂,也很难进行修正,一切有效的创新都是惊人的简单。即使是新用途和新市场的创新,也应该瞄准某种特定的,明确的目标和需求。著名的管理学者吉姆·柯林斯在其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出了“刺猬理念”的概念,我们发现“刺猬理念”也可以作为创新实践的一个指导原则。刺猬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一条基本原则或者一个基本理念,不管现实多么复杂,刺猬都会把其压缩为简单的刺猬理念。
真正成功的创新也都把握住了刺猬理念的精髓——真正深刻和长久的在于简单。因此,创新实践者也要更注重本质,拥有穿透性的洞察力,看透复杂事物并且识别出隐藏的模式。偏离核心的创新往往会变的非常松散,而无法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第四,创新作为一种工作,需要知识,也需要天赋、才智和个人的爱好倾向,但是当这些条件具备之后,创新就变成了一种工作,需要勤奋、毅力和奉献。在企业内部,应该从组织上保证创新活动的展开。最好将创新实践从现有的管理中分离出来,不要让负责现有企业经营的人员来承担创新任务。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企业的创新活动,对从事创新性工作的人员应该有独特的业绩考核方式。
四、结束语
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战略理论,尤其以迈克·波特为代表,强调追求竞争优势,到了9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持久竞争优势的作用。持久竞争优势是当一个企业实施一种其他企业无法复制,或者难以模仿的价值创造战略时形成的。持久竞争优势依托的是企业的资源、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一种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核心竞争力的老化速度,核心竞争力的可替代性与核心竞争力的可模仿性。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是可以永远存在的,一个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来源于它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的竞争优势,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实现。因此,从根本上讲,创新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