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淮河生态经济带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发展的战略腹地,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大通道,是面向日韩和太平洋开放合作的前沿地带。设立淮河生态经济带,有利于建设淮河生态文明示范带,有利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先行带,有利于形成内河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带,有利于打造东中部互动合作发展带。文章以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切入点,以促进淮安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系统调查与分析沿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需求,研究提出淮安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和开发空间布局,研究构建淮安沿淮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为强化淮安在淮河生态经济带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发展;影响
淮河生态经济带以淮河干流、一级支流以及下游沂沭泗水系流经的地区为规划范围,跨越五个省份,规划面积24.3 万平方公里。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之间,横跨豫、皖、苏、鄂、鲁五省,地域广阔,人口密集,是我国未来区域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国家一项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2018年10月《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标志着淮河生态经济带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淮河生态经济带总体战略定位
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范围包括5省25个市3个县。
规划提出以千里淮河黄金航道和陆路交通为纽带,促进淮河流域上中下游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集聚,将形成“一带、三核、三枢纽、多节点”的空间开发格局,有利于带动流域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其中,规划对淮安城市的定位是淮河生态经济带核心城市和重要枢纽。淮安位于淮河下游,地处苏北几何中心,历史上的淮安府曾管辖苏北大片区域,明清时期淮安是全国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储运中心和淮北食盐集散中心,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坚定不移地推进大交通、大产业、大流通、大文化、大旅游等“五大建设”,全市综合实力得以持续显著提高。从当前淮河干流沿线城市发展来看,淮安是淮河生态经济带最大的中心城市,是三核中最重要的一核,是实现淮河入海航道与港滨海港区、盐河航道与连云港港区“无缝”对接的重要枢纽,未来将发展成为通江达海的现代物流中心、以现代煤盐化工为主的新材料基地、包括精密电子设备制造在内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绿色食品工业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等五大中心,在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起重要“龙头”引领作用。
二、淮河生态经济带对淮安的机遇和影响分析
淮安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南接扬州,西南邻省会南京、和安徽省滁州市,西北连宿迁。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
(一)淮河生态经济对淮安的战略机遇
在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的关键时期,淮河流域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在显著提升,后发优势带来增长潜力巨大。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不仅可以填补淮干流域国家战略空白,而且也为淮安乃至苏北地区的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淮安处在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一带一路”最便利对接的交汇点和关键区域上,是淮河生态经济带较为便捷的出海门户,具有为淮河中上游乃至中西部地区开拓国家市场,以及为海外进军淮河流域内地销售市场提供服务的良好条件。
(二)淮河生态经济对淮安的重要影响
一是加快淮安融入“一带一路”,为江苏沿海开发和苏北新一轮发展拓展广阔腹地。淮河横贯东中部,连接沿海与广袤的内陆。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开辟一个支撑腹地,有利于淮安融入多个国家战略,打造淮安经济新增长点,形成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开放格局。
二是提高区域均衡发展水平,加快淮安与全省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江苏“做好区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加快苏北地区发展,提高区域均衡发展水平”,为淮安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将带动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扩大内需,带动多个行业尽快摆脱经济下行的压力,有利于扩大东西双向开放,优化投资硬环境,推动供需两侧协同改革优化,对淮安保持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强化淮安在淮河流域开发中的枢纽地位。淮安地处淮河下游,是苏北几何中心,是淮河生态经济带核心城市和重要枢纽。通过建设沿淮铁路、高速公路、运输管道网络和国际航空运输体系,进一步凸显淮安区域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地位,有利于淮安在更高起点、更大平台上开放开发。
四是促进沿淮流域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流动,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淮河流域内的几个省份山水相连,资源结构互补性强,经贸往来合作已十分密切。淮河中上游地区蕴含着丰富的能源、矿产、生态和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而下游珠三角地区则具备雄厚的资金、技术竞争力。近几年来,在高铁、高速公路、内河航道等贯通后,上中下游之间的产业互动越来越紧密,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支撑条件更加完善。
三、淮安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建设路径
从全流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视角,研究淮安主动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的产业发展与改造提升、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建设、淮河流域共同市场建设等发展思路和路径。
(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 交通运输通道网建设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机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快递企业、航空运输企业入驻,集聚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配送等物流资源,提供完整的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进一步集聚集约打造空港经济,形成示范效应,发展具有临空经济特色的产业集群,推动淮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继续抢抓国家、省、市加快水运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聚焦补齐短板,深入推进淮安航道规划建设。 抓住国家加大铁路投资和建设的机遇,全力构建“米”字型高铁网,提升淮安铁路枢纽地位,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沿线城市及其与周边地区资源、信息、资金、人员等要素加速流动。
2. 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沿海区位条件、深水港口、空间腹地和水陆联运优势,立足沿海,服务长三角,辐射淮河流域,高效清洁化利用化石能源,规模化开发可再生能源,多渠道开拓能源资源,加快培植新能源装备产业,以能源储备开发和优化能源结构为目标,努力构建稳定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把淮安建成长三角北翼综合性的能源储备开发战略基地,长三角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地、能源中转储运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二)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
抢抓淮河生态经济带机遇,充分依托国家经济区和对外开放平台,加强与沿线地区的产业联动,发挥淮河生态经济沿线城市层面产业合作与共建园区的优势,有序推进临港产业集聚及产业向沿淮地区梯度转移、联动发展。
1. 发展现代规模农业
发展农副产品现货与期货贸易,打造“买全球、卖全球”商业模式,建设国际农业合作试验区、外向型农业示范基地,形成国家农副产品贸易中心。
2.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积极壮大电子信息、工程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生物技术、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医药等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国际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3. 提升现代服务业
培育发展现代金融、国际贸易、现代航运、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科技、新型、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服务业区域中心和改革创新示范区,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
四、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强化组织保障
建议从江苏省各市层面,加快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综合协调、指导监管、政策法规及重大问题研究,强化进度考评,形成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合力及保障。成立专家咨询组,跟踪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开发进程,研究制订相应措施,确保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开发投入
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大项目建设,建议国家和省层面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优先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年度重大项目计划;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应向淮河生态经济带重点项目倾斜,在项目报批、土地供应上要积极支持。支持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创设各类市场主体,让更多资本参加开发建设。与沿淮各地市联合,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加入,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沿淮产业结构升级。
(三)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推进全流域合作,加强高层定期磋商,研究决定重大合作内容,协调落实重要合作事项。设立区域合作发展基金,支持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和其他地区以多种方式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的建设。优先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促进合作共建园区加快发展。
二是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淮河流域生态补偿力度,探索滩涂开发权转移和补偿机制。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落实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
三是创新绿色发展机制。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建立国家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国家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区。支持建设现代绿色规模高效农业示范区以及国家重要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四是创新对外开放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支持淮河生态经济带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差别化政策和重大项目安排,鼓励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开发建设。
参考文献:
[1]姚士谋,张平宇,余成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06):641-647.
[2]顾为东,张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9-23.
[3]邵敏.淮河流域區域合作的创新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J].中国发展,2016(06):11-14.
[4]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等.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11):1323-1329.
[5]袁丹.东部沿海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及影响因素评价[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6]朱斌城,欧向军,孙丹,等.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12):1488-1492.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淮河生态经济带对苏北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编号:2020SJA1799)。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
关键词: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发展;影响
淮河生态经济带以淮河干流、一级支流以及下游沂沭泗水系流经的地区为规划范围,跨越五个省份,规划面积24.3 万平方公里。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之间,横跨豫、皖、苏、鄂、鲁五省,地域广阔,人口密集,是我国未来区域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国家一项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2018年10月《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标志着淮河生态经济带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淮河生态经济带总体战略定位
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范围包括5省25个市3个县。
规划提出以千里淮河黄金航道和陆路交通为纽带,促进淮河流域上中下游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集聚,将形成“一带、三核、三枢纽、多节点”的空间开发格局,有利于带动流域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其中,规划对淮安城市的定位是淮河生态经济带核心城市和重要枢纽。淮安位于淮河下游,地处苏北几何中心,历史上的淮安府曾管辖苏北大片区域,明清时期淮安是全国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储运中心和淮北食盐集散中心,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坚定不移地推进大交通、大产业、大流通、大文化、大旅游等“五大建设”,全市综合实力得以持续显著提高。从当前淮河干流沿线城市发展来看,淮安是淮河生态经济带最大的中心城市,是三核中最重要的一核,是实现淮河入海航道与港滨海港区、盐河航道与连云港港区“无缝”对接的重要枢纽,未来将发展成为通江达海的现代物流中心、以现代煤盐化工为主的新材料基地、包括精密电子设备制造在内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绿色食品工业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等五大中心,在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起重要“龙头”引领作用。
二、淮河生态经济带对淮安的机遇和影响分析
淮安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南接扬州,西南邻省会南京、和安徽省滁州市,西北连宿迁。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
(一)淮河生态经济对淮安的战略机遇
在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的关键时期,淮河流域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在显著提升,后发优势带来增长潜力巨大。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不仅可以填补淮干流域国家战略空白,而且也为淮安乃至苏北地区的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淮安处在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一带一路”最便利对接的交汇点和关键区域上,是淮河生态经济带较为便捷的出海门户,具有为淮河中上游乃至中西部地区开拓国家市场,以及为海外进军淮河流域内地销售市场提供服务的良好条件。
(二)淮河生态经济对淮安的重要影响
一是加快淮安融入“一带一路”,为江苏沿海开发和苏北新一轮发展拓展广阔腹地。淮河横贯东中部,连接沿海与广袤的内陆。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开辟一个支撑腹地,有利于淮安融入多个国家战略,打造淮安经济新增长点,形成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开放格局。
二是提高区域均衡发展水平,加快淮安与全省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江苏“做好区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加快苏北地区发展,提高区域均衡发展水平”,为淮安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将带动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扩大内需,带动多个行业尽快摆脱经济下行的压力,有利于扩大东西双向开放,优化投资硬环境,推动供需两侧协同改革优化,对淮安保持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强化淮安在淮河流域开发中的枢纽地位。淮安地处淮河下游,是苏北几何中心,是淮河生态经济带核心城市和重要枢纽。通过建设沿淮铁路、高速公路、运输管道网络和国际航空运输体系,进一步凸显淮安区域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地位,有利于淮安在更高起点、更大平台上开放开发。
四是促进沿淮流域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流动,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淮河流域内的几个省份山水相连,资源结构互补性强,经贸往来合作已十分密切。淮河中上游地区蕴含着丰富的能源、矿产、生态和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而下游珠三角地区则具备雄厚的资金、技术竞争力。近几年来,在高铁、高速公路、内河航道等贯通后,上中下游之间的产业互动越来越紧密,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支撑条件更加完善。
三、淮安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建设路径
从全流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视角,研究淮安主动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的产业发展与改造提升、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建设、淮河流域共同市场建设等发展思路和路径。
(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 交通运输通道网建设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机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快递企业、航空运输企业入驻,集聚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配送等物流资源,提供完整的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进一步集聚集约打造空港经济,形成示范效应,发展具有临空经济特色的产业集群,推动淮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继续抢抓国家、省、市加快水运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聚焦补齐短板,深入推进淮安航道规划建设。 抓住国家加大铁路投资和建设的机遇,全力构建“米”字型高铁网,提升淮安铁路枢纽地位,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沿线城市及其与周边地区资源、信息、资金、人员等要素加速流动。
2. 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沿海区位条件、深水港口、空间腹地和水陆联运优势,立足沿海,服务长三角,辐射淮河流域,高效清洁化利用化石能源,规模化开发可再生能源,多渠道开拓能源资源,加快培植新能源装备产业,以能源储备开发和优化能源结构为目标,努力构建稳定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把淮安建成长三角北翼综合性的能源储备开发战略基地,长三角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地、能源中转储运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二)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
抢抓淮河生态经济带机遇,充分依托国家经济区和对外开放平台,加强与沿线地区的产业联动,发挥淮河生态经济沿线城市层面产业合作与共建园区的优势,有序推进临港产业集聚及产业向沿淮地区梯度转移、联动发展。
1. 发展现代规模农业
发展农副产品现货与期货贸易,打造“买全球、卖全球”商业模式,建设国际农业合作试验区、外向型农业示范基地,形成国家农副产品贸易中心。
2.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积极壮大电子信息、工程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生物技术、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医药等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国际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3. 提升现代服务业
培育发展现代金融、国际贸易、现代航运、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科技、新型、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服务业区域中心和改革创新示范区,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
四、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强化组织保障
建议从江苏省各市层面,加快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综合协调、指导监管、政策法规及重大问题研究,强化进度考评,形成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合力及保障。成立专家咨询组,跟踪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开发进程,研究制订相应措施,确保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开发投入
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大项目建设,建议国家和省层面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优先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年度重大项目计划;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应向淮河生态经济带重点项目倾斜,在项目报批、土地供应上要积极支持。支持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创设各类市场主体,让更多资本参加开发建设。与沿淮各地市联合,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加入,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沿淮产业结构升级。
(三)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推进全流域合作,加强高层定期磋商,研究决定重大合作内容,协调落实重要合作事项。设立区域合作发展基金,支持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和其他地区以多种方式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的建设。优先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促进合作共建园区加快发展。
二是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淮河流域生态补偿力度,探索滩涂开发权转移和补偿机制。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落实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
三是创新绿色发展机制。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建立国家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国家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区。支持建设现代绿色规模高效农业示范区以及国家重要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四是创新对外开放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支持淮河生态经济带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差别化政策和重大项目安排,鼓励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开发建设。
参考文献:
[1]姚士谋,张平宇,余成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06):641-647.
[2]顾为东,张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9-23.
[3]邵敏.淮河流域區域合作的创新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J].中国发展,2016(06):11-14.
[4]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等.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11):1323-1329.
[5]袁丹.东部沿海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及影响因素评价[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6]朱斌城,欧向军,孙丹,等.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12):1488-1492.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淮河生态经济带对苏北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编号:2020SJA1799)。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