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综合实验中心很有必要,引进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建设综合型实验中心的可供参考的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实施综合实验中心共建模式,可以实现双方投资、双方受益的共赢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中心;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面临着困境:一是几十年形成的重理论的经典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二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协调;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相关实验设备相对落后,尤其是实验室的专业建设不力,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转变培养观念与方式,走文理结合的新路,重实践技能培养,加强综合实验中心建设,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综合型实验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创新的世纪,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将成为国家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信息化、电子化将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基础。当前,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的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必然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新经济、管理信息化和管理科学化等外部环境与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大趋势,经管类专业高职教育应该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全面适应新的国际大趋势和国内大环境,改革与创新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与重大挑战。
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观念解决教育定位问题,教学模式是从根本上落实教育观念的手段。应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在现有课程中广泛引入实务教学等一系列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主动性。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双证书”制,增强主干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因此,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质是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现代化建设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学毕业生缺乏独当一面的技能,过去多数院校都是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一学期的企业实习,通过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体验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从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基于市场竞争激烈和保密、人员安全、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企业多不愿或无暇接收学生实习。因此,无论是针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还是高校教学,都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实验性教学手段与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面向21世纪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具备综合能力强、富于创新意识的基本素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培养的人才具有典型的继承性与依附性,缺乏自主创新精神。高职教育应扩充并完善相应专业的知识体系,改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与分析决策能力弱的现实,在综合实验基地建设上加大投入,并进行有效的系统规划,加快相关课程建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其任务是设计教学程序,掌控教学进程,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企业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获得知识,使学生分析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企业模拟实战,必须借助实验系统构造专业教育的模拟教学情境,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专业化软件为工具,借助严密的教学体系设计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效果,而经济管理综合实验中心建设的目的就是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支撑平台高职经管类专业传统的以定性的、单纯思辨为主体的教育研究方法和手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工科实验中心的建设、开发和科技成果转换模式,可为经管类专业综合实验中心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借鉴。一方面,专业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和社会服务内容的设计与开发来源于新技术、新的经济管理科学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和社会服务,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起点和新基础,这也是对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的再实践和升华的过程。经管类专业综合实验中心建设就是要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与现实接轨、与社会接轨,探索和寻求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因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应该是开放的、与社会市场接轨的教育研究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ERP——综合型实验中心建设的途径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体,作为现代化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了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是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的基石。高职院校多采用由各专业设置本专业实验室的方式,设备和人员由系部投资,主要用于接纳本专业学生实习,专业性比较强,但辐射面比较窄,不利于学生对企业整体运作流程的理解,资源过于分散,不利于管理与深度开发。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企业ERP模式,建立自己的综合实验中心,实验室不仅可以面向不同的学历层次和不同的专业层次,而且可以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覆盖较多的学科专业,以达到一定的规模,实现较高的投资效益。
教学与科研高职院校ERP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可为广大教育者提供教学研究平台,使教育者在案例研究、教学设计上有验证和施展的空间,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用于教学,还可以指导企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科研除了为校内教学服务外,还可以利用综合实验中心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设计、项目合作与开发等多项活动。可以接待其他院校学生实习、对企业进行管理培训和咨询服务,承接企业解决方案的研究等。例如,我院工商系正在建设中的实验室有会计电算化操作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心理测试中心实验室、物流软件操作室、现代物流实验室、银行证券模拟实验室,各专业学生在实践学习时掌握的专业知识是相对独立的,通过ERP综合实验中心,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企业中的作用,可以宏观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综合性强,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可以让实习生直接参与工作,可以解除以前实习时间过于集中,场地分散,不利于教师实习指导、答疑解惑的难题。
仿真企业环境高职院校ERP综合实验中心的特色在于搭建了一个仿真企业平台,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可以提前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ERP综合实验中心在仿真功能设计上具有三大特色:
1.仿真企业环境。对环境的设计和各个实验流程的设计都必须使实验者有一种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实际环境中的感觉,这种环境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实验。环境模拟得越真实,实验教学的效果就越好。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还包括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2.模拟职能岗位。在模拟实验中,让学生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系统的业务,模拟企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其目的是熟悉系統的功能,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为了全面提高实验者的综合实践能力,真实模拟在企业中的实际运行过程,在局域网完备的环境下,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模拟企业中的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
3.仿真企业流程。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于业务流程,ERP实验中心也是如此。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将系统性的经济业务理论与实践全面结合,可使每个实验者深刻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到企业的运作模式。
社会服务为了实现教育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开发和利用ERP综合实验中心的资源,应着力加强综合实验中心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使实验中心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ERP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企业需要大量的应用人员熟练地操作ERP系统,对各项业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达到优化资源,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为适应企业的这一需求,培养ERP系统专业应用人才,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普及与发展,高职院校可以利用ERP实验中心,举办各种针对不同岗位的短期培训,为社会上的实际工作者提升自身能力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同时,可与多方联合,利用实验中心开展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科研活动,承接企业解决方案研究,充分发挥实验中心的资源优势,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为综合实验中心的良性运转提供条件,这也是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开发的有益尝试。
校企合作——综合实验中心的共建模式
ERP实验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尤其是大量资金的投入。突破传统的投资模式,多方寻求投资主体,探索校企共建模式,成为很多高职院校之首选方案。
根据市场经济原理,ERP实验中心投资建设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调动一切力量,包括教育界、ERP供应商、企业等各个方面。投资主体的出发点尽管存在差异,但却有着共同的愿景,在“精诚合作,互惠双赢”的前提下,一定能够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尤其是ERP供应商和一部分企业,使多方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达倍增效应。
首先是双方投入。由高职院校投资实验中心场地、硬件设施、系统软件等,并负责ERP实验中心的运营和管理;由ERP软件供应商投资U8-ERP院校专版、实验资料、企业案例等,并负责软件安装、实验中心实施、每年的升级维护等工作。
其次是双方收益。高职院校一方可向ERP软件供应商支付一定的实施费用以及每年的升级维护费,并免费提供一定的机时,同时拥有对ERP实验中心的完全的管理权与经营权,企业则可以依靠市场化运作模式、生产管理方式与广泛的客户基礎,在实验环境的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实验中心的市场化运作、案例教学等方面为高职院校教学提供切实的支持。企业一方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智源库,在“企业高级主管研修班”、“ERP高级人才培训班”、各类社会培训等多个层面与高职院校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甚至可以直接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不是单纯的技术工程,而是教学改革的创新工程,涉及教学、科研多个层面、多个学科,需要由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组织、协调、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建设项目,ERP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与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充分挖掘综合实验中心的功能,更需要致力于实际教学的广大教师孜孜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瞿彭志.经济管理类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4):76-83.
[2]徐庆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经济师,2004,(2):111-114.
[3]张莉莉.关于ERP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53(9):20-22.
[4]孙小权,邹丽英.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4):107-109.
作者简介:
李正伟(1979—),男,江苏无锡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中心;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面临着困境:一是几十年形成的重理论的经典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二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协调;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相关实验设备相对落后,尤其是实验室的专业建设不力,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转变培养观念与方式,走文理结合的新路,重实践技能培养,加强综合实验中心建设,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综合型实验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创新的世纪,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将成为国家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信息化、电子化将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基础。当前,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的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必然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新经济、管理信息化和管理科学化等外部环境与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大趋势,经管类专业高职教育应该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全面适应新的国际大趋势和国内大环境,改革与创新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与重大挑战。
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观念解决教育定位问题,教学模式是从根本上落实教育观念的手段。应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在现有课程中广泛引入实务教学等一系列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主动性。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双证书”制,增强主干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因此,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质是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现代化建设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学毕业生缺乏独当一面的技能,过去多数院校都是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一学期的企业实习,通过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体验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从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基于市场竞争激烈和保密、人员安全、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企业多不愿或无暇接收学生实习。因此,无论是针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还是高校教学,都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实验性教学手段与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面向21世纪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具备综合能力强、富于创新意识的基本素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培养的人才具有典型的继承性与依附性,缺乏自主创新精神。高职教育应扩充并完善相应专业的知识体系,改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与分析决策能力弱的现实,在综合实验基地建设上加大投入,并进行有效的系统规划,加快相关课程建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其任务是设计教学程序,掌控教学进程,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企业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获得知识,使学生分析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企业模拟实战,必须借助实验系统构造专业教育的模拟教学情境,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专业化软件为工具,借助严密的教学体系设计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效果,而经济管理综合实验中心建设的目的就是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支撑平台高职经管类专业传统的以定性的、单纯思辨为主体的教育研究方法和手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工科实验中心的建设、开发和科技成果转换模式,可为经管类专业综合实验中心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借鉴。一方面,专业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和社会服务内容的设计与开发来源于新技术、新的经济管理科学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和社会服务,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起点和新基础,这也是对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的再实践和升华的过程。经管类专业综合实验中心建设就是要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与现实接轨、与社会接轨,探索和寻求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因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应该是开放的、与社会市场接轨的教育研究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ERP——综合型实验中心建设的途径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体,作为现代化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了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是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的基石。高职院校多采用由各专业设置本专业实验室的方式,设备和人员由系部投资,主要用于接纳本专业学生实习,专业性比较强,但辐射面比较窄,不利于学生对企业整体运作流程的理解,资源过于分散,不利于管理与深度开发。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企业ERP模式,建立自己的综合实验中心,实验室不仅可以面向不同的学历层次和不同的专业层次,而且可以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覆盖较多的学科专业,以达到一定的规模,实现较高的投资效益。
教学与科研高职院校ERP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可为广大教育者提供教学研究平台,使教育者在案例研究、教学设计上有验证和施展的空间,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用于教学,还可以指导企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科研除了为校内教学服务外,还可以利用综合实验中心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设计、项目合作与开发等多项活动。可以接待其他院校学生实习、对企业进行管理培训和咨询服务,承接企业解决方案的研究等。例如,我院工商系正在建设中的实验室有会计电算化操作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心理测试中心实验室、物流软件操作室、现代物流实验室、银行证券模拟实验室,各专业学生在实践学习时掌握的专业知识是相对独立的,通过ERP综合实验中心,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企业中的作用,可以宏观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综合性强,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可以让实习生直接参与工作,可以解除以前实习时间过于集中,场地分散,不利于教师实习指导、答疑解惑的难题。
仿真企业环境高职院校ERP综合实验中心的特色在于搭建了一个仿真企业平台,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可以提前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ERP综合实验中心在仿真功能设计上具有三大特色:
1.仿真企业环境。对环境的设计和各个实验流程的设计都必须使实验者有一种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实际环境中的感觉,这种环境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实验。环境模拟得越真实,实验教学的效果就越好。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还包括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2.模拟职能岗位。在模拟实验中,让学生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系统的业务,模拟企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其目的是熟悉系統的功能,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为了全面提高实验者的综合实践能力,真实模拟在企业中的实际运行过程,在局域网完备的环境下,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模拟企业中的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
3.仿真企业流程。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于业务流程,ERP实验中心也是如此。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将系统性的经济业务理论与实践全面结合,可使每个实验者深刻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到企业的运作模式。
社会服务为了实现教育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开发和利用ERP综合实验中心的资源,应着力加强综合实验中心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使实验中心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ERP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企业需要大量的应用人员熟练地操作ERP系统,对各项业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达到优化资源,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为适应企业的这一需求,培养ERP系统专业应用人才,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普及与发展,高职院校可以利用ERP实验中心,举办各种针对不同岗位的短期培训,为社会上的实际工作者提升自身能力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同时,可与多方联合,利用实验中心开展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科研活动,承接企业解决方案研究,充分发挥实验中心的资源优势,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为综合实验中心的良性运转提供条件,这也是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开发的有益尝试。
校企合作——综合实验中心的共建模式
ERP实验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尤其是大量资金的投入。突破传统的投资模式,多方寻求投资主体,探索校企共建模式,成为很多高职院校之首选方案。
根据市场经济原理,ERP实验中心投资建设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调动一切力量,包括教育界、ERP供应商、企业等各个方面。投资主体的出发点尽管存在差异,但却有着共同的愿景,在“精诚合作,互惠双赢”的前提下,一定能够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尤其是ERP供应商和一部分企业,使多方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达倍增效应。
首先是双方投入。由高职院校投资实验中心场地、硬件设施、系统软件等,并负责ERP实验中心的运营和管理;由ERP软件供应商投资U8-ERP院校专版、实验资料、企业案例等,并负责软件安装、实验中心实施、每年的升级维护等工作。
其次是双方收益。高职院校一方可向ERP软件供应商支付一定的实施费用以及每年的升级维护费,并免费提供一定的机时,同时拥有对ERP实验中心的完全的管理权与经营权,企业则可以依靠市场化运作模式、生产管理方式与广泛的客户基礎,在实验环境的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实验中心的市场化运作、案例教学等方面为高职院校教学提供切实的支持。企业一方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智源库,在“企业高级主管研修班”、“ERP高级人才培训班”、各类社会培训等多个层面与高职院校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甚至可以直接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不是单纯的技术工程,而是教学改革的创新工程,涉及教学、科研多个层面、多个学科,需要由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组织、协调、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建设项目,ERP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与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充分挖掘综合实验中心的功能,更需要致力于实际教学的广大教师孜孜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瞿彭志.经济管理类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4):76-83.
[2]徐庆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经济师,2004,(2):111-114.
[3]张莉莉.关于ERP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53(9):20-22.
[4]孙小权,邹丽英.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4):107-109.
作者简介:
李正伟(1979—),男,江苏无锡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