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在幼儿园总会遇到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烦恼如果每个问题家长都去问老师,并不一定很妥当。我是个幼儿教师,同时我也是个6岁孩子的妈妈,我试着用更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儿子。
烦恼一:老师上课时总是不请我回答问题!
妈妈:今天你举手回答问题了吗?(这是许多家长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儿子:我举手了,可老师总是不请我?(孩子有些抱怨地说)
我的想法:如果我直接去找他的班主任,凭着同事关系可能会得到一些帮助。可是我也是教师,我也带班,知道教师上课时的每一个环节是怎样进行的。以一个班35个人,每个问题提问5个小朋友来计算,如果教师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的话,也必须有7个问题。对老师来说,已经是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个孩子了,可是对孩子来说,举手7次才轮到一次回答的机会,当然会觉得不满足,会有“老师总也不请我”的感觉。所以我这样对孩子说——
妈妈:有时你举手老师不请,是因为老师觉得,这个问题你肯定已经会了,根本不需要再说一遍了。(要用自豪的语态对孩子说)
儿子:那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
妈妈:老师会观察你的,她看到你的眼睛,看到你的表情就可以知道了。
儿子:真的吗?
妈妈:是呀,你有没有发现老师会对你笑咪咪的。老师一直告诉我,你很聪明,会动脑筋,总是举手呢!
儿子:哦,我知道了!(儿子显得很高兴)
妈妈:在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你也可以和自己想回答的答案比较一下,也许你能吸收到更好的信息呢!
分析:我们家长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老师的提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可这只是一种被动的、不可控制的外因。关键是要激发孩子自己有认真倾听的愿望。这才是形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内因。
从此以后,当我再问他“有没有举手发言”,儿子总是很高兴地告诉我举的,“老师还对我笑呢”“我感觉老师心里在表扬我呢”,再也没有那种没有回答到问题,很挫败的感觉。事实上,也正因为他这种积极举手而又不觉得挫败的心态,让他获得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烦恼二:小朋友打我!
儿子:今天东东打我!
妈妈:怎么回事?
儿子:他要看我的书,我没有给他,他就打我!
妈妈:东东打你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儿子:我不知道。
妈妈:你应该保护自己,看见别人打来了,应该躲闪或者用手挡住他(也可以抓住他打来的手),不让他打到你的头面部和身体。
于是我又和孩子进行了情境练习,模仿了一些不同的情境,并分别进行了引导。
我的看法:一般家长对待这种状况,会有两种引导方式:第一,教孩子要还手,现在的人不能太善,否则将来长大了会吃亏的;第二,告诉老师,让老师来解决。
可我觉得孩子之间的矛盾大多是无意引发的,很少是有目的、有预谋的,可能刚才两个孩子还为一件物品而争吵不休,现在已经亲亲热热在一起做游戏了,所以我们不能将孩子间的争斗等同于成人间的矛盾,不能用成人的心态来引导孩子。
如果用第一种方法来引导孩子,那么孩子会逐渐学会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再让他有了成功体验的话,他会习惯于用这种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显然不妥。
如果用第二种方法“告诉老师”来解决问题,当时孩子已经受到了侵害,这只是一个被动的、并不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仅仅是事情发生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一种弱势的、被动的心态,而当他长大成人,需要自己来应对各种状况时,往往就显得畏手畏脚,无所适从了。
分析:当孩子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教孩子一些积极的方法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中大班的孩子)。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总是处于被动的弱势的地位。而是应该主动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1、自我保护:自我保护的方法是需要孩子反复积累经验的。在此过程中,可以带孩子进行一些情境练习,并鼓励孩子尽量用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同伴。
2、自我维权:我还告诉儿子,如果躲闪不及,已经被别人打到了、撞到了则应该告诉他:“你刚才打到我了,请你向我说对不起!”
3、有效求助:当以上两种方法都不是很奏效,孩子处于明显的弱势时,就应该向老师和同伴求助了。
烦恼三:西西影响了我!
下午我去接孩子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今天淼淼上课不认真,和旁边的孩子讲话。由于儿子在班里属于较认真的孩子,而西西在班里是自制力比较弱的孩子,所以老师前两天刚刚把他的座位调到儿子旁边。
妈妈:今天老师告诉我的事我想听听你的说法。
儿子:都是西西影响了我,他把坏样子传染给我了!(孩子气呼呼地说)
妈妈:那老师让西西坐在你旁边是想让他把坏样子传染给你的吗?
儿子:不是。
妈妈:我想老师一定是因为你很棒,想让西西跟你学才这么决定的对吗?
儿子:是的!
妈妈:老师让西西坐在你身边,是希望你用好样子来帮助他的,如果你受了他的影响,说明你不强,如果他受了你的影响,说明你很强,你想做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儿子:我想把我的好样子传染给他。
接着我又和儿子一起进行了情境练习,由我未扮演“西西”,和儿子一起模拟上课的状况,帮助儿子学会应对一些小的干扰。
我的想法:平时总是有家长对我们老师提这样的要求:“原来我们孩子不骂人的,现在跟着××也学会骂人了,老师把他们的座位调开吧!”“跟着××同学学坏了,请老师让他远离那个孩子!”许多家长都认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总是希望孩子和最好的孩子在一起。可事实上在同一班级里,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是学习好的孩子,也不可能具备所有的优秀品质。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孩子本身的自制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积累的经验。
儿子平时在班级里很乖,是因为周围环境比较好,当这次真正让他面对“考验”的时候,他却无法控制局面,说明他的自制力并不是很强,这次恰好是个给他锻炼的好机会!
分析:现在的小孩子自制力很差的原因有二:一是被家长溺爱娇宠,很少受到限制,养成任性、专横的性格:二是他们的成长经历太顺,生活、学习的事都由父母安排,依赖性太强。通过环境创设和精心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是可以增强的。
烦恼一:老师上课时总是不请我回答问题!
妈妈:今天你举手回答问题了吗?(这是许多家长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儿子:我举手了,可老师总是不请我?(孩子有些抱怨地说)
我的想法:如果我直接去找他的班主任,凭着同事关系可能会得到一些帮助。可是我也是教师,我也带班,知道教师上课时的每一个环节是怎样进行的。以一个班35个人,每个问题提问5个小朋友来计算,如果教师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的话,也必须有7个问题。对老师来说,已经是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个孩子了,可是对孩子来说,举手7次才轮到一次回答的机会,当然会觉得不满足,会有“老师总也不请我”的感觉。所以我这样对孩子说——
妈妈:有时你举手老师不请,是因为老师觉得,这个问题你肯定已经会了,根本不需要再说一遍了。(要用自豪的语态对孩子说)
儿子:那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
妈妈:老师会观察你的,她看到你的眼睛,看到你的表情就可以知道了。
儿子:真的吗?
妈妈:是呀,你有没有发现老师会对你笑咪咪的。老师一直告诉我,你很聪明,会动脑筋,总是举手呢!
儿子:哦,我知道了!(儿子显得很高兴)
妈妈:在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你也可以和自己想回答的答案比较一下,也许你能吸收到更好的信息呢!
分析:我们家长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老师的提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可这只是一种被动的、不可控制的外因。关键是要激发孩子自己有认真倾听的愿望。这才是形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内因。
从此以后,当我再问他“有没有举手发言”,儿子总是很高兴地告诉我举的,“老师还对我笑呢”“我感觉老师心里在表扬我呢”,再也没有那种没有回答到问题,很挫败的感觉。事实上,也正因为他这种积极举手而又不觉得挫败的心态,让他获得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烦恼二:小朋友打我!
儿子:今天东东打我!
妈妈:怎么回事?
儿子:他要看我的书,我没有给他,他就打我!
妈妈:东东打你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儿子:我不知道。
妈妈:你应该保护自己,看见别人打来了,应该躲闪或者用手挡住他(也可以抓住他打来的手),不让他打到你的头面部和身体。
于是我又和孩子进行了情境练习,模仿了一些不同的情境,并分别进行了引导。
我的看法:一般家长对待这种状况,会有两种引导方式:第一,教孩子要还手,现在的人不能太善,否则将来长大了会吃亏的;第二,告诉老师,让老师来解决。
可我觉得孩子之间的矛盾大多是无意引发的,很少是有目的、有预谋的,可能刚才两个孩子还为一件物品而争吵不休,现在已经亲亲热热在一起做游戏了,所以我们不能将孩子间的争斗等同于成人间的矛盾,不能用成人的心态来引导孩子。
如果用第一种方法来引导孩子,那么孩子会逐渐学会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再让他有了成功体验的话,他会习惯于用这种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显然不妥。
如果用第二种方法“告诉老师”来解决问题,当时孩子已经受到了侵害,这只是一个被动的、并不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仅仅是事情发生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一种弱势的、被动的心态,而当他长大成人,需要自己来应对各种状况时,往往就显得畏手畏脚,无所适从了。
分析:当孩子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教孩子一些积极的方法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中大班的孩子)。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总是处于被动的弱势的地位。而是应该主动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1、自我保护:自我保护的方法是需要孩子反复积累经验的。在此过程中,可以带孩子进行一些情境练习,并鼓励孩子尽量用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同伴。
2、自我维权:我还告诉儿子,如果躲闪不及,已经被别人打到了、撞到了则应该告诉他:“你刚才打到我了,请你向我说对不起!”
3、有效求助:当以上两种方法都不是很奏效,孩子处于明显的弱势时,就应该向老师和同伴求助了。
烦恼三:西西影响了我!
下午我去接孩子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今天淼淼上课不认真,和旁边的孩子讲话。由于儿子在班里属于较认真的孩子,而西西在班里是自制力比较弱的孩子,所以老师前两天刚刚把他的座位调到儿子旁边。
妈妈:今天老师告诉我的事我想听听你的说法。
儿子:都是西西影响了我,他把坏样子传染给我了!(孩子气呼呼地说)
妈妈:那老师让西西坐在你旁边是想让他把坏样子传染给你的吗?
儿子:不是。
妈妈:我想老师一定是因为你很棒,想让西西跟你学才这么决定的对吗?
儿子:是的!
妈妈:老师让西西坐在你身边,是希望你用好样子来帮助他的,如果你受了他的影响,说明你不强,如果他受了你的影响,说明你很强,你想做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儿子:我想把我的好样子传染给他。
接着我又和儿子一起进行了情境练习,由我未扮演“西西”,和儿子一起模拟上课的状况,帮助儿子学会应对一些小的干扰。
我的想法:平时总是有家长对我们老师提这样的要求:“原来我们孩子不骂人的,现在跟着××也学会骂人了,老师把他们的座位调开吧!”“跟着××同学学坏了,请老师让他远离那个孩子!”许多家长都认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总是希望孩子和最好的孩子在一起。可事实上在同一班级里,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是学习好的孩子,也不可能具备所有的优秀品质。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孩子本身的自制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积累的经验。
儿子平时在班级里很乖,是因为周围环境比较好,当这次真正让他面对“考验”的时候,他却无法控制局面,说明他的自制力并不是很强,这次恰好是个给他锻炼的好机会!
分析:现在的小孩子自制力很差的原因有二:一是被家长溺爱娇宠,很少受到限制,养成任性、专横的性格:二是他们的成长经历太顺,生活、学习的事都由父母安排,依赖性太强。通过环境创设和精心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是可以增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