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校简况
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沿海校区地处椒江北岸前所街道六联村,辖区六联、新殿、王礁、妥桥、胡东5个村。在编教师59人,70后5人,80后16人,90后35人。学校占地37亩,办学规模为24个教学班,现有学生1148人,其中外来随迁人员子女占53%。
两年多来,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各项荣誉从无到有,被评为“全国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学校”,椒江区绿色学校,区文明单位,区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区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学校工会考核连续2年获得优秀;教师发展培训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学校食堂被评为省A级单位;学生参加区大课间活动连续获得区一等奖;学校承办了区教学研讨会、市体育与健康教学研讨会。
二、教育教學质量的“思”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却也一直是学校的痛点,经过两年的观察分析,存在以下几大原因:
原因一:生源问题
一是流动人口多,班额过大;二是外来随迁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监管不力,家校没有形成教育合力;三是由于私企用工需求不稳定,随迁人员流动性较大;四是本地生多为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弊端很严重。
原因二:学校问题
学校留不住好老师。一是学校所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造成教师上下班非常不方便;二是成长空间不大,很多年轻教师在这里待上三五年后就蠢蠢欲动,教坛新秀、骨干教师、评上职称的教师时机一到就想离开。也有一些老师觉得沿海生源不好,教不出成绩,希望能出去给自己一个更大平台。
原因三:教师问题
我校教师80、90后居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沟通能力弱:在育人方面,有些年轻老师无法有效地和家长进行沟通,未能形成家校合力;二是缺乏团队引领。每个学科都缺乏学科领军人,没有引领年轻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三是生育问题严重。每年一胎、二胎的产假人数较多,使得学校的人力非常紧张。四是课堂效率差。年轻教师在课堂组织和课堂纪律管理上仍须加强,使得教学上费时多,但实效差。课后辅差策略少,教师自身原因有,家长不配合的也有。
原因四:管理原因
一是管理队伍比较年轻,进步空间大。这两年行政人员变化大,新手很多,缺乏经验,而且都兼主课教学。二是精力分配不当;由于学校一直搞工程建设,分散了学校领导的精力。平时发现问题,只停留在口头提醒上,没有落实与跟踪。
三、提升教育质量的“行”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结合以上四方面原因,两年多来,我们做了如下努力:
行动一:留住老师
解决教师的生活问题。学校教师有来自省外、市外、区外等地,有四分之一的教师为了工作方便要求住校,前几年学校在没有宿舍的情况下租民房解决教师住宿问题,同时也解决老师吃饭问题。学校请来厨师,从最简单的白米粥、馒头、面条做起,到现在学校食堂的早餐越来越丰富,深得老师好评。解决老师的饮食起居,意在让老师能安心教书。
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三年来,学校从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入手,开展一系列培训,每年至少六次邀请市、区教研员、特级教师等来学校为青年教师把脉课堂、培训讲座等。外派教师出去听课学习,推荐老师参加各级课堂教学展示,3名教师参加区名师工作室培养等。
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学校工会努力为老师创造幸福生活,开展一系列活动丰富教师的生活,愉悦身心,而且也促进老师之间的交流,增进教师之间的感情,让老师体会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行动二:和谐家校
增加互相看见的可能。为了取得与家长的配合,我校让教师先主动起来,平时通过家长微信群、短信等方式向家长推送一些校园大事、安全提醒、节日问候等。邀请家长参与校园活动,创造家校沟通的机会,比如:趣味运动会、元旦美食节活动、一年级游考活动、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六一表彰活动。打通经脉,让彼此看得见,提高信任度。
提升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学校组织班主任教育论坛、教师读书会,交流探讨家校关系的处理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促进年轻教师相互探讨学习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
行动三:改善环境
校园建设工程全面竣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至今年年初,学校工程全面竣工,结束长达10年的“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校园生活,一所崭新的、花园式、现代化学校屹立于农村。教学楼、科技楼、综合楼、食堂大楼、教师公寓、标准化的操场,给老师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对学生则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硬件设施提升,能改善目前因场地带来的种种限制,也能吸引外来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让优秀的教师留下来,更能提升学校、老师在家长心中的地位,让家长敬畏学校和老师,支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
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为激励学校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学校与前所乡贤会取得联系并达成协议,在沿海校区设教育教学奖励基金,每年2万元,用于奖励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希望通过社会的关心与支持,鼓励勤奋踏实,认真教育学习的师生,并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四、今后工作的“思”与“行”
为着力提高教学成绩,下一阶段我校将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是强化学校管理。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实行推门听课,走进课堂进行问诊把脉,找到问题的根源。实行年级段长负责制,具体落实各年级教学工作监督与管理,传达学校相关政策,落实工作制度,向学校反馈问题。重点做好辅差工作,让工作落地。
二是充分借力共同体总校管理和教研员的引领。积极主动联系共同体总校,学习与探讨教育教学工作,尤其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学校各部门负责人要主动与总校对应的部门负责人联系,多学多问多思,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要联系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员,取得专业指导,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沿海校区地处椒江北岸前所街道六联村,辖区六联、新殿、王礁、妥桥、胡东5个村。在编教师59人,70后5人,80后16人,90后35人。学校占地37亩,办学规模为24个教学班,现有学生1148人,其中外来随迁人员子女占53%。
两年多来,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各项荣誉从无到有,被评为“全国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学校”,椒江区绿色学校,区文明单位,区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区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学校工会考核连续2年获得优秀;教师发展培训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学校食堂被评为省A级单位;学生参加区大课间活动连续获得区一等奖;学校承办了区教学研讨会、市体育与健康教学研讨会。
二、教育教學质量的“思”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却也一直是学校的痛点,经过两年的观察分析,存在以下几大原因:
原因一:生源问题
一是流动人口多,班额过大;二是外来随迁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监管不力,家校没有形成教育合力;三是由于私企用工需求不稳定,随迁人员流动性较大;四是本地生多为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弊端很严重。
原因二:学校问题
学校留不住好老师。一是学校所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造成教师上下班非常不方便;二是成长空间不大,很多年轻教师在这里待上三五年后就蠢蠢欲动,教坛新秀、骨干教师、评上职称的教师时机一到就想离开。也有一些老师觉得沿海生源不好,教不出成绩,希望能出去给自己一个更大平台。
原因三:教师问题
我校教师80、90后居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沟通能力弱:在育人方面,有些年轻老师无法有效地和家长进行沟通,未能形成家校合力;二是缺乏团队引领。每个学科都缺乏学科领军人,没有引领年轻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三是生育问题严重。每年一胎、二胎的产假人数较多,使得学校的人力非常紧张。四是课堂效率差。年轻教师在课堂组织和课堂纪律管理上仍须加强,使得教学上费时多,但实效差。课后辅差策略少,教师自身原因有,家长不配合的也有。
原因四:管理原因
一是管理队伍比较年轻,进步空间大。这两年行政人员变化大,新手很多,缺乏经验,而且都兼主课教学。二是精力分配不当;由于学校一直搞工程建设,分散了学校领导的精力。平时发现问题,只停留在口头提醒上,没有落实与跟踪。
三、提升教育质量的“行”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结合以上四方面原因,两年多来,我们做了如下努力:
行动一:留住老师
解决教师的生活问题。学校教师有来自省外、市外、区外等地,有四分之一的教师为了工作方便要求住校,前几年学校在没有宿舍的情况下租民房解决教师住宿问题,同时也解决老师吃饭问题。学校请来厨师,从最简单的白米粥、馒头、面条做起,到现在学校食堂的早餐越来越丰富,深得老师好评。解决老师的饮食起居,意在让老师能安心教书。
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三年来,学校从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入手,开展一系列培训,每年至少六次邀请市、区教研员、特级教师等来学校为青年教师把脉课堂、培训讲座等。外派教师出去听课学习,推荐老师参加各级课堂教学展示,3名教师参加区名师工作室培养等。
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学校工会努力为老师创造幸福生活,开展一系列活动丰富教师的生活,愉悦身心,而且也促进老师之间的交流,增进教师之间的感情,让老师体会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行动二:和谐家校
增加互相看见的可能。为了取得与家长的配合,我校让教师先主动起来,平时通过家长微信群、短信等方式向家长推送一些校园大事、安全提醒、节日问候等。邀请家长参与校园活动,创造家校沟通的机会,比如:趣味运动会、元旦美食节活动、一年级游考活动、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六一表彰活动。打通经脉,让彼此看得见,提高信任度。
提升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学校组织班主任教育论坛、教师读书会,交流探讨家校关系的处理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促进年轻教师相互探讨学习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
行动三:改善环境
校园建设工程全面竣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至今年年初,学校工程全面竣工,结束长达10年的“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校园生活,一所崭新的、花园式、现代化学校屹立于农村。教学楼、科技楼、综合楼、食堂大楼、教师公寓、标准化的操场,给老师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对学生则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硬件设施提升,能改善目前因场地带来的种种限制,也能吸引外来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让优秀的教师留下来,更能提升学校、老师在家长心中的地位,让家长敬畏学校和老师,支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
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为激励学校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学校与前所乡贤会取得联系并达成协议,在沿海校区设教育教学奖励基金,每年2万元,用于奖励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希望通过社会的关心与支持,鼓励勤奋踏实,认真教育学习的师生,并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四、今后工作的“思”与“行”
为着力提高教学成绩,下一阶段我校将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是强化学校管理。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实行推门听课,走进课堂进行问诊把脉,找到问题的根源。实行年级段长负责制,具体落实各年级教学工作监督与管理,传达学校相关政策,落实工作制度,向学校反馈问题。重点做好辅差工作,让工作落地。
二是充分借力共同体总校管理和教研员的引领。积极主动联系共同体总校,学习与探讨教育教学工作,尤其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学校各部门负责人要主动与总校对应的部门负责人联系,多学多问多思,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要联系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员,取得专业指导,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