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土地资源辽阔,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中,其文化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个地区都有着自身辉煌的民族民间艺术,而音乐艺术作为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体现着地域性文化特征,其相关的艺术形式、艺术传承等内容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将传统文化内容和传统艺术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这样的教学行为可以进一步促進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将音乐课堂德育进一步深化落实。本文就“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作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统艺术文化渗透
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有很多的传统文化有所流失,进而导致学生没办法系统性地接受、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而传统文化需要传承,需要细细地去体会,正因这一系列的特殊性和相关传承要求,必须从细节角度出发,提升传承的有效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积极有效地渗透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十分关键。为了避免传统艺术的进一步流失,确保新时代所培育出来的人才可以较好地发扬和保护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文化渗透,培养学生对于该类内容的兴趣、对地域性传统音乐艺术的热爱,以激发学生对于自己家乡文化、家乡传统音乐艺术的热爱,对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和文化渗透,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拓展自身的知识范围,打开知识面,其价值和意义是非常明显的。为此,教师们要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且进一步围绕着相关工作,开展有效的传统艺术文化教学实践。教师们应将传统音乐艺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传承音乐背后的相关文化,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让音乐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感受具备地域性文化特征音乐的同时,提升其自身对于传统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架起传承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桥梁。
例如,在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关东风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本单元歌曲《光荣灯》、民族器乐曲《风雪爬犁》描写的内容都是一个具体地域的具体场景,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工具伴随播放相应的资料,或者引导学生观看以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介绍为主题的视频,体会具备地域特征的东北民歌音乐风格。通过该类课程的欣赏与感受,将民歌的特点与地域特征联系在一起,学生能够通过歌曲了解民生,通过历史了解地域,通过地域了解人文。这样的联系可以促使学生深刻了解民歌背后的内涵和故事,进一步提升自身对于地域文化的了解,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以及良好的文化观念和行为习惯,进一步将音乐课堂德育进行深化落实。
此外,教师可以围绕着音乐发展的历史背景、人文背景和社会背景开展有效的赏析教学,并利用音乐对这段历史进行一定的阐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引发学生的爱乡之情,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这段历史、民间传统音乐艺术进行学习和赏析的兴趣,唤醒学生对于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提升对家乡民族传统民间音乐的保护意识、关注意识。由此可见,对于该类部分的教学,教师们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围绕着地域性文化特征,将教学工作以及德育工作进行精准有效的落实。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与发展民间传统音乐的落实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都孕育出了自己的文化,民间传统音乐艺术作为极其重要的一种文化形式,进行积极有效的传承十分重要。而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辽阔,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其自身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孕育了独树一帜的传统民间音乐。这样的音乐艺术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意义非凡,而且通过音乐艺术表达的地域文化特征也是十分考究的。从实际角度来说,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十分多,具备代表性的如东北二人转、朝鲜族民谣、农乐舞、象帽舞等,这些都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积极在音乐教学中传承这些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同时,通过音乐教学来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更是对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活态保护手段。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材,利用教材内容,围绕着文化的传承和提高进行积极有效的拓展,加强学生对于该类文化的赏析和了解,培养学生自身的地域自豪感,促进多民族、多元化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提升该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性。由于身处东北地区的学生对于这样的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对于相关历史要有一定的知识拓展,这样才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了解多民族文化,更好地接纳和吸收多元化知识,辅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此一来,通过灵活的教学实践,学生对于民族艺术的赏析能力、保护意识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艺术博物馆,唤醒青年学生对于这些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十分重要,让艺术停留在每一名学生的心间,让学生们都能够有意识地保护和发扬传统艺术是教师不可推诿的职责所在。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着传统二人转的欣赏,进一步开展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如在课堂中欣赏《佘太君要彩礼》《四郎探母》《小拜年》等传统二人转戏曲曲目,进一步围绕着戏曲故事讲解二人转自身的特点,根据相关内容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在具体的音乐赏析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播放音乐的方法在课堂上进行音乐的赏析和讲解,师生还可以在课前共同搜集和整理这类音乐作品的视频资料,借助多媒体工具在课堂中进行互动,对这类风格的音乐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深入、完整的赏析,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和直观地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浓厚的人文气息以及浓郁的民族特色。此外,由于《小拜年》这类二人转作品具有很强的表演艺术性,因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学习和模仿这种文艺表现形式,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另一方面,当今的中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对于民族音乐艺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较好的关注,让学生接受这些内容往往具备着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将历史和生活中与文化艺术有关的内容进行导入,激起学生对传统音乐艺术的赏析兴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系统性地认识传统民间音乐艺术,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民间音乐艺术的关注和重视。同时,教师还应结合该类音乐艺术的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现今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窘境,辅助学生生成正确有效的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意识。
总之,这样的教学落实具备着较强的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关键,有助于较好地提升学生自身综合能力,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充分了解传统音乐艺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生动灵活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体验、充分了解,只有通过这样的形式和方法,才可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民间民族音乐艺术,灵活化、丰富化学生的生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立足地域性文化特征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十分重要,教师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从而通过这样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统艺术文化渗透
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有很多的传统文化有所流失,进而导致学生没办法系统性地接受、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而传统文化需要传承,需要细细地去体会,正因这一系列的特殊性和相关传承要求,必须从细节角度出发,提升传承的有效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积极有效地渗透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十分关键。为了避免传统艺术的进一步流失,确保新时代所培育出来的人才可以较好地发扬和保护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文化渗透,培养学生对于该类内容的兴趣、对地域性传统音乐艺术的热爱,以激发学生对于自己家乡文化、家乡传统音乐艺术的热爱,对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和文化渗透,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拓展自身的知识范围,打开知识面,其价值和意义是非常明显的。为此,教师们要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且进一步围绕着相关工作,开展有效的传统艺术文化教学实践。教师们应将传统音乐艺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传承音乐背后的相关文化,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让音乐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感受具备地域性文化特征音乐的同时,提升其自身对于传统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架起传承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桥梁。
例如,在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关东风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本单元歌曲《光荣灯》、民族器乐曲《风雪爬犁》描写的内容都是一个具体地域的具体场景,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工具伴随播放相应的资料,或者引导学生观看以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介绍为主题的视频,体会具备地域特征的东北民歌音乐风格。通过该类课程的欣赏与感受,将民歌的特点与地域特征联系在一起,学生能够通过歌曲了解民生,通过历史了解地域,通过地域了解人文。这样的联系可以促使学生深刻了解民歌背后的内涵和故事,进一步提升自身对于地域文化的了解,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以及良好的文化观念和行为习惯,进一步将音乐课堂德育进行深化落实。
此外,教师可以围绕着音乐发展的历史背景、人文背景和社会背景开展有效的赏析教学,并利用音乐对这段历史进行一定的阐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引发学生的爱乡之情,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这段历史、民间传统音乐艺术进行学习和赏析的兴趣,唤醒学生对于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提升对家乡民族传统民间音乐的保护意识、关注意识。由此可见,对于该类部分的教学,教师们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围绕着地域性文化特征,将教学工作以及德育工作进行精准有效的落实。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与发展民间传统音乐的落实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都孕育出了自己的文化,民间传统音乐艺术作为极其重要的一种文化形式,进行积极有效的传承十分重要。而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辽阔,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其自身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孕育了独树一帜的传统民间音乐。这样的音乐艺术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意义非凡,而且通过音乐艺术表达的地域文化特征也是十分考究的。从实际角度来说,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十分多,具备代表性的如东北二人转、朝鲜族民谣、农乐舞、象帽舞等,这些都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积极在音乐教学中传承这些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同时,通过音乐教学来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更是对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活态保护手段。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材,利用教材内容,围绕着文化的传承和提高进行积极有效的拓展,加强学生对于该类文化的赏析和了解,培养学生自身的地域自豪感,促进多民族、多元化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提升该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性。由于身处东北地区的学生对于这样的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对于相关历史要有一定的知识拓展,这样才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了解多民族文化,更好地接纳和吸收多元化知识,辅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此一来,通过灵活的教学实践,学生对于民族艺术的赏析能力、保护意识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艺术博物馆,唤醒青年学生对于这些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十分重要,让艺术停留在每一名学生的心间,让学生们都能够有意识地保护和发扬传统艺术是教师不可推诿的职责所在。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着传统二人转的欣赏,进一步开展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如在课堂中欣赏《佘太君要彩礼》《四郎探母》《小拜年》等传统二人转戏曲曲目,进一步围绕着戏曲故事讲解二人转自身的特点,根据相关内容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在具体的音乐赏析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播放音乐的方法在课堂上进行音乐的赏析和讲解,师生还可以在课前共同搜集和整理这类音乐作品的视频资料,借助多媒体工具在课堂中进行互动,对这类风格的音乐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深入、完整的赏析,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和直观地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浓厚的人文气息以及浓郁的民族特色。此外,由于《小拜年》这类二人转作品具有很强的表演艺术性,因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学习和模仿这种文艺表现形式,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另一方面,当今的中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对于民族音乐艺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较好的关注,让学生接受这些内容往往具备着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将历史和生活中与文化艺术有关的内容进行导入,激起学生对传统音乐艺术的赏析兴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系统性地认识传统民间音乐艺术,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民间音乐艺术的关注和重视。同时,教师还应结合该类音乐艺术的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现今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窘境,辅助学生生成正确有效的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意识。
总之,这样的教学落实具备着较强的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关键,有助于较好地提升学生自身综合能力,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充分了解传统音乐艺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生动灵活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体验、充分了解,只有通过这样的形式和方法,才可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民间民族音乐艺术,灵活化、丰富化学生的生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立足地域性文化特征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十分重要,教师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从而通过这样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