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考取证书会起到帮助作用,通过课程考核改革可以强化这种作用,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介绍了金融学专业基础课程考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以《国际金融》课程的考核改革实践为例,从改革的总体情况、考试资格的审核、成绩评定和改革成效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金融学基础课程考核改革的具体途径。最后,对考核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考核改革如何配套课程及专业的其他方面的改革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金融学 国际金融 阶段性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18-02
金融学专业是我国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目前,除一些实力较强的重点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外,大多二本院校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意味着大多二本院校培养的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后将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如何调整课程教学以达到培养金融机构需要的基层工作者,并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工作等成为了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下,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获取一些专业证书以备就业之需,同时还应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实务技能。相对而言,基础课程更加重要。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考取证书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基础课程的学习又在为后续实务性较强的课程打基础,因此为基础课设计更为科学的考核制度会对实现整体的培养目标起到较大的作用。本文将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展开论述。
一、改革前金融专业基础课考核概况
西北民族大学金融学专业开设在经济学院,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总目标。目前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有《金融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课程。根据学校的规定,各学院基础课程期末时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使用计算机组卷。所谓计算机组卷,即由每门课的任课教师组成题库建设团队,设计多种考试题型和题目,题目总数量达600道左右,将拟好的题目导入到专门的题库系统,每次期末考试由教师确定考核的知识点及考试范围,具体的题目由题库系统自动抽取并组合成试卷。考试结束后,试卷由相关任课教师共同批改,并根据每个班的成绩分布作为试卷分析,如果班级的卷面成绩及格率低于50%,教师应深入分析原因。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占比为60%——70%,期中考试可以选择作业、小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展开,期中考试成绩占比为20%——10%,平时成绩为10%——20%。
在这种模式下,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学生需要在期末考试的准备上花较大的时间和精力。以往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考前复习获得关于考试的一些信息,是复习准备有明确的方向。在计算机组卷的模式下,学生只能全面复习,教师也无法为其提供考试信息。对学生来说,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了学生的学习,给学生施加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学习的效果也比较容易体现出来。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需要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考试紧密结合。因为题库的题目量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大小知识点都给学生提示到,有些重点内容需要在课堂上详解,有些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课外自学,或是以作业的形式安排给学生。与以往相比,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加大,而且对整体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也更高。可以说,自从实行该考核模式以来,对于金融学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还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服务于培养目标的效果来看,这种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充分掌握课程知识。本来学生就习惯于考前突击复习,而一次性的期末计算机组卷考试更促使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期末考试前。短期的快速复习可以使学生通过考试,但并没有使学生真正掌握多少知识,很多的知识点在考试结束后,学生很快就全忘记了。
其次,现有的考核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多门基础课程会在同一学期考试,而这些课程全都使用计算机组卷考试,学生的复习压力很大。再加上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比又高,如果期末复习稍有放松,可能就会考试不及格。虽然,平时的学习基础也很重要,但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学生平时所付出的努力,并不能在期末考试环节得到很好地区分。
三、改革实践情况
(一)改革的总体情况
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该课程面向金融学、国贸、经济学、保险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该课程使用计算机组卷考试,题库总题量是720道。考核改革时间是在2014年后半年,这学期开设这门课程的班级共6个,为了体现改革效果,本次改革选择了金融两个班作为改革对象。该课程分三个阶段组织教学,每阶段教学结束后进行一次考试,其中最后一次考试为各专业同步开展的期末考试,通过最后一次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来区分考核改革的效果。前两次考试采用计算机组卷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小时,试卷题目总数为50道题,题型不超过6种,以客观题为主。
(二)考试资格审核
本学期学习《国际金融》课程的班级中,金融班的同学必须参加阶段性考试,其他班级的同学可在第一阶段考试前一周内向任课教师提出书面申请,经任课教师、教研室、学院领导批准后,也可参加阶段性考试。
金融专业的同学第一次考试卷面成绩低于50分者、考试作弊者,将被取消参加第二次考试的资格;第二次考试卷面成绩低于50分者、考试作弊者,将被取消参加第三次考试的资格。未获得第二次考试资格者,不得参加第三次考试。
被取消第二或第三次考试资格的同学,第二或第三次考试成绩以零分计入总成绩,总成绩由三次考试的成绩构成,详见成绩评定部分。
(三)成绩评定
每次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在考试结束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试卷评阅和成绩公布,以便于学生根据成绩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三次阶段性考试的成绩计算办法是: 总成绩=第一次考试卷面成绩?鄢25%+第二次考试卷面成绩 ?鄢25%+第三次考试卷面成绩?鄢40%+考勤成绩?鄢10%。考勤成绩总分为100分,缺勤一次扣2分。
根据新考核方案,每次考试结束后的3个工作日向教务处和学院报送成绩,并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录入成绩。除第一次考试外,另外两次考试的资格审核,可由系统自动按上一次成绩筛选确定。
(四)改革成效
本次改革的结果主要是将金融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班级使用同一份计算机组卷的期末考试试卷同步进行闭卷考试,考试的内容涉及一学期所讲的所有章节。从考试结果来看,金融学专业的卷面成绩普遍较高,该专业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比其他未进行考核改革的班级都高出近10分左右,其教学改革的效果显而易见。考虑到专业的差异,将本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与往届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课程的期末成绩相比,其平均分也高出近8分左右。将本次期末考试成绩与前两次阶段性考试成绩比较,可以发现其平均分只相差3分左右,期末考试的平均分稍低于前两次。可见,本次考核改革是比较成功的。通过本次考核改革,一方面有效的督促了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扎实的学习,另一方面降低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还可以减少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更好的区分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改革总结
本次考核改革的核心点在于将以往的期末考试改为分阶段考试,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考核制度的设计上,有三个优点:第一,以前一次阶段性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学生是否具备下一阶段考试的考试资格,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刻也不懈怠。第二,不同阶段的考试成绩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第三,阶段性考试的成绩可以使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在实施阶段性考试后,教师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对试题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在改卷过程中将出错率较高的题目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通过分析得分分布,找出学生在哪些章节或知识点上还有薄弱环节,以便将来在课堂上进一步讲解。另外,对于成绩过低的学生,在未取消考试资格的情况下,应针对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再进行一次课外辅导,并给与课程预警提示,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预警提示可以使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五、带来的启示
一方面,学生的成绩往往和学位的获取、评奖、评优甚至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是围绕考试展开的,而非围绕课程知识的获取。如果对考核方式、成绩评定等做合理的调整,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成效的评判,设计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有效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教师通过考核结果对教学做改进。
从金融学专业的基础课考核改革来看,国际金融的考核改革模式使用于多门课程,考核改革的成功还可以带动课程其他方面的改革。以国际金融为例,在支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上,该课程的教学应着力在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CFA(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中与外汇和汇率相关的内容。借助考核改革取得的成绩,该课程还应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供学生自由选择。其中,借助BLACK BOARD平台使用翻转教学法,将来使学生可自行选择采用翻转教学法或是传统讲授的教师学习课程。
第二,调整教学内容,加入与CFA考试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这部分改革的重点在汇率理论、外汇市场计算等相关章节上。另外,使用翻转教学法之后,应增加课程内容,在原有的教学大纲里加入更多的小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2012,(4).
作者简介:
杨黎琼(1981.9-),女,甘肃金昌人,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金融。
【关键词】金融学 国际金融 阶段性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18-02
金融学专业是我国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目前,除一些实力较强的重点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外,大多二本院校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意味着大多二本院校培养的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后将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如何调整课程教学以达到培养金融机构需要的基层工作者,并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工作等成为了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下,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获取一些专业证书以备就业之需,同时还应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实务技能。相对而言,基础课程更加重要。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考取证书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基础课程的学习又在为后续实务性较强的课程打基础,因此为基础课设计更为科学的考核制度会对实现整体的培养目标起到较大的作用。本文将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展开论述。
一、改革前金融专业基础课考核概况
西北民族大学金融学专业开设在经济学院,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总目标。目前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有《金融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课程。根据学校的规定,各学院基础课程期末时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使用计算机组卷。所谓计算机组卷,即由每门课的任课教师组成题库建设团队,设计多种考试题型和题目,题目总数量达600道左右,将拟好的题目导入到专门的题库系统,每次期末考试由教师确定考核的知识点及考试范围,具体的题目由题库系统自动抽取并组合成试卷。考试结束后,试卷由相关任课教师共同批改,并根据每个班的成绩分布作为试卷分析,如果班级的卷面成绩及格率低于50%,教师应深入分析原因。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占比为60%——70%,期中考试可以选择作业、小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展开,期中考试成绩占比为20%——10%,平时成绩为10%——20%。
在这种模式下,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学生需要在期末考试的准备上花较大的时间和精力。以往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考前复习获得关于考试的一些信息,是复习准备有明确的方向。在计算机组卷的模式下,学生只能全面复习,教师也无法为其提供考试信息。对学生来说,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了学生的学习,给学生施加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学习的效果也比较容易体现出来。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需要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考试紧密结合。因为题库的题目量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大小知识点都给学生提示到,有些重点内容需要在课堂上详解,有些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课外自学,或是以作业的形式安排给学生。与以往相比,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加大,而且对整体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也更高。可以说,自从实行该考核模式以来,对于金融学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还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服务于培养目标的效果来看,这种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充分掌握课程知识。本来学生就习惯于考前突击复习,而一次性的期末计算机组卷考试更促使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期末考试前。短期的快速复习可以使学生通过考试,但并没有使学生真正掌握多少知识,很多的知识点在考试结束后,学生很快就全忘记了。
其次,现有的考核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多门基础课程会在同一学期考试,而这些课程全都使用计算机组卷考试,学生的复习压力很大。再加上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比又高,如果期末复习稍有放松,可能就会考试不及格。虽然,平时的学习基础也很重要,但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学生平时所付出的努力,并不能在期末考试环节得到很好地区分。
三、改革实践情况
(一)改革的总体情况
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该课程面向金融学、国贸、经济学、保险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该课程使用计算机组卷考试,题库总题量是720道。考核改革时间是在2014年后半年,这学期开设这门课程的班级共6个,为了体现改革效果,本次改革选择了金融两个班作为改革对象。该课程分三个阶段组织教学,每阶段教学结束后进行一次考试,其中最后一次考试为各专业同步开展的期末考试,通过最后一次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来区分考核改革的效果。前两次考试采用计算机组卷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小时,试卷题目总数为50道题,题型不超过6种,以客观题为主。
(二)考试资格审核
本学期学习《国际金融》课程的班级中,金融班的同学必须参加阶段性考试,其他班级的同学可在第一阶段考试前一周内向任课教师提出书面申请,经任课教师、教研室、学院领导批准后,也可参加阶段性考试。
金融专业的同学第一次考试卷面成绩低于50分者、考试作弊者,将被取消参加第二次考试的资格;第二次考试卷面成绩低于50分者、考试作弊者,将被取消参加第三次考试的资格。未获得第二次考试资格者,不得参加第三次考试。
被取消第二或第三次考试资格的同学,第二或第三次考试成绩以零分计入总成绩,总成绩由三次考试的成绩构成,详见成绩评定部分。
(三)成绩评定
每次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在考试结束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试卷评阅和成绩公布,以便于学生根据成绩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三次阶段性考试的成绩计算办法是: 总成绩=第一次考试卷面成绩?鄢25%+第二次考试卷面成绩 ?鄢25%+第三次考试卷面成绩?鄢40%+考勤成绩?鄢10%。考勤成绩总分为100分,缺勤一次扣2分。
根据新考核方案,每次考试结束后的3个工作日向教务处和学院报送成绩,并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录入成绩。除第一次考试外,另外两次考试的资格审核,可由系统自动按上一次成绩筛选确定。
(四)改革成效
本次改革的结果主要是将金融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班级使用同一份计算机组卷的期末考试试卷同步进行闭卷考试,考试的内容涉及一学期所讲的所有章节。从考试结果来看,金融学专业的卷面成绩普遍较高,该专业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比其他未进行考核改革的班级都高出近10分左右,其教学改革的效果显而易见。考虑到专业的差异,将本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与往届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课程的期末成绩相比,其平均分也高出近8分左右。将本次期末考试成绩与前两次阶段性考试成绩比较,可以发现其平均分只相差3分左右,期末考试的平均分稍低于前两次。可见,本次考核改革是比较成功的。通过本次考核改革,一方面有效的督促了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扎实的学习,另一方面降低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还可以减少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更好的区分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改革总结
本次考核改革的核心点在于将以往的期末考试改为分阶段考试,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考核制度的设计上,有三个优点:第一,以前一次阶段性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学生是否具备下一阶段考试的考试资格,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刻也不懈怠。第二,不同阶段的考试成绩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第三,阶段性考试的成绩可以使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在实施阶段性考试后,教师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对试题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在改卷过程中将出错率较高的题目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通过分析得分分布,找出学生在哪些章节或知识点上还有薄弱环节,以便将来在课堂上进一步讲解。另外,对于成绩过低的学生,在未取消考试资格的情况下,应针对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再进行一次课外辅导,并给与课程预警提示,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预警提示可以使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五、带来的启示
一方面,学生的成绩往往和学位的获取、评奖、评优甚至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是围绕考试展开的,而非围绕课程知识的获取。如果对考核方式、成绩评定等做合理的调整,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成效的评判,设计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有效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教师通过考核结果对教学做改进。
从金融学专业的基础课考核改革来看,国际金融的考核改革模式使用于多门课程,考核改革的成功还可以带动课程其他方面的改革。以国际金融为例,在支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上,该课程的教学应着力在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CFA(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中与外汇和汇率相关的内容。借助考核改革取得的成绩,该课程还应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供学生自由选择。其中,借助BLACK BOARD平台使用翻转教学法,将来使学生可自行选择采用翻转教学法或是传统讲授的教师学习课程。
第二,调整教学内容,加入与CFA考试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这部分改革的重点在汇率理论、外汇市场计算等相关章节上。另外,使用翻转教学法之后,应增加课程内容,在原有的教学大纲里加入更多的小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2012,(4).
作者简介:
杨黎琼(1981.9-),女,甘肃金昌人,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