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胰术后出血采用介入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共选取20例肝胆胰术后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普外科收治,均采用介入方案治疗,回顾临床资料。
结果:造影结果显示,造影剂外溢滞留12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和胃十二指肠分支各6例;单纯假动脉瘤形成6例,其中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2例,胆囊动脉及肝右动脉4例,未见明显出血部位2例。患者均成功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无相关并发症,出血停止,行1个月随访无再出血发生。
结论:依据肝胆胰术后出血特点,行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预后,且具较高安全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肝胆胰术 术后出血 介入治疗 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4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19-02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医疗科技迅猛增强,普外科手术操作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肝胆胰手术成功率逐年提高,明显提高了肝胆胰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但就围术期出血问题而言,术中出血发现及时,常可有效处理,但术后出血大而迅速,定位困难,短时间内即可引发休克,导致死亡事件发生[1]。介入治疗为有效救治方案之一,效果显著。本次共选取20例肝胆胰术后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普外科收治,均采用介入方案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共选取研究对象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5-68岁,平均(56.2±2.1)岁。其中胰腺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6例,胆囊结石行腹腔镜切除术后2例,肝破裂术后2例。术后1-4d早期出血17例子,术后>5d延迟出血3例。临床以失血性休克和血便为主要表现,经止血、输液、补液等保守方案处理后未有效止血,均自愿签署手术及本次试验知情同意书后,行介入治疗。
1.2 方法。手术操作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右股动脉应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并取5F血管鞘置入,将造影管沿导丝引入行包括胰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的腹腔动脉造影,并依据手术方式及部位,行超选择至肝右动脉、胃左动脉等进行造影。其中胰十二指肠术后病例超选至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及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出血病例选择胃左动脉,肝胆术后病理选择肝右动脉。消化道出血经血管造影显示为阳性表现时,超选至病变动脉附近,应用3-5mm弹簧圈对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右动脉栓塞各4例,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肠系膜上动脉分支6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4例,行栓塞操作时,栓塞治疗在出血血管主干与出血部位距离2-3cm处进行,均取止血类药物2-4kU在栓塞前推注,无明显出血部位的2例患者行灌注立止血处理。
1.3 效果评定。动脉栓塞成功:治疗后对病变部位即刻再次造影无对比剂溢出,动静脉畸形不再显影及无动脉瘤腔等。效果评定:有效:术后无活动性出血,持续1个月观察无再次出血现象,生命体征平稳;复发:术后1周内未发现活动性出血,但在1周至1月内有相关现象发生;无效:术后1周内再出血或仍有活动性出血现象。
2 结果
造影结果显示,造影剂外溢滞留12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和胃十二指肠分支各6例;单纯假动脉瘤形成6例,其中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2例,胆囊动脉及肝右动脉4例,未见明显出血部位2例(见表1)。患者均成功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无相关并发症,出血停止,行1个月随访无再出血发生。
3 讨论
临床普外科肝胆胰术常见并发症中,术后出血占有一定比例,血管造影检查可对出血部位做出早期诊断,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采用造影检查的同时,取止血药物灌注,或对出血动脉实施栓塞治疗,除可发挥诊断效果外,还可立即止血[2,3]。本次研究中,术后早期出血的患者可能由动脉血管结扎不当或术中血管损伤所致;延迟出血的原因可能为胰瘘或吻合口瘘诱导的血管侵蚀破溃所致。
术后出血的患者机体情况多较差,缺乏耐受性,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以往救治中多应用急诊胃镜止血或再次手术方式,但均有不足存在,前者因患者胃肠道大量积血且耐受性差,胃镜对出血部位较难定位,达不到有效止血的效果;后者受术后炎症反应及解剖结构改变的影响,在出血部位的寻找上也存在一定难度[4]。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术后出血采用介入治疗,预后较为理想。介入治疗包括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无需全麻,创伤小,所需手术时间较短,可获得确切的止血效果,渐成为术后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案[5,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均成功治疗,总有效率100%,无相关并发症,出血停止,行1个月随访无再出血发生。临床实际操作中,部分患者在动脉栓塞止血后,易有发热、腹痛的栓塞后反应,采取有效方案对症处理后即可缓解。同时需重视术前造影的运用,对出血部位加以明确,并开展术前介入治疗,为患者赢得手术机会和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和死亡率。
综上,依据肝胆胰术后出血特点,行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预后,且具较高安全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何明基,陈德基,练辉,等.胆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J].血栓与止血学,2006,12(5):210-212
[2] Heiss P.Bachthaler M,Hamer OW,et al.Delayed visceral arterial hemorrhage following Whipple,s procedure: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with covered stens.Ann Surg Oncol,2008,15:824-832
[3] 周力学,易为民,刘初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26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4):3565-3566
[4] 陈明浩.胆道手术出血原因及诊治[J].健康必读,2012,11(5):171
[5] Eum JB,Bang SJ,Hwang jc,et al.process citation.Korean JGas-trocnteml,2007,50:265-270
[6] 柴新群,陈俊华,冯贤松,等.再次胆道手术胆道出血的诊治[J].腹部外科,2008,21(2):78
方法:本次共选取20例肝胆胰术后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普外科收治,均采用介入方案治疗,回顾临床资料。
结果:造影结果显示,造影剂外溢滞留12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和胃十二指肠分支各6例;单纯假动脉瘤形成6例,其中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2例,胆囊动脉及肝右动脉4例,未见明显出血部位2例。患者均成功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无相关并发症,出血停止,行1个月随访无再出血发生。
结论:依据肝胆胰术后出血特点,行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预后,且具较高安全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肝胆胰术 术后出血 介入治疗 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4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19-02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医疗科技迅猛增强,普外科手术操作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肝胆胰手术成功率逐年提高,明显提高了肝胆胰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但就围术期出血问题而言,术中出血发现及时,常可有效处理,但术后出血大而迅速,定位困难,短时间内即可引发休克,导致死亡事件发生[1]。介入治疗为有效救治方案之一,效果显著。本次共选取20例肝胆胰术后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普外科收治,均采用介入方案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共选取研究对象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5-68岁,平均(56.2±2.1)岁。其中胰腺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6例,胆囊结石行腹腔镜切除术后2例,肝破裂术后2例。术后1-4d早期出血17例子,术后>5d延迟出血3例。临床以失血性休克和血便为主要表现,经止血、输液、补液等保守方案处理后未有效止血,均自愿签署手术及本次试验知情同意书后,行介入治疗。
1.2 方法。手术操作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右股动脉应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并取5F血管鞘置入,将造影管沿导丝引入行包括胰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的腹腔动脉造影,并依据手术方式及部位,行超选择至肝右动脉、胃左动脉等进行造影。其中胰十二指肠术后病例超选至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及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出血病例选择胃左动脉,肝胆术后病理选择肝右动脉。消化道出血经血管造影显示为阳性表现时,超选至病变动脉附近,应用3-5mm弹簧圈对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右动脉栓塞各4例,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肠系膜上动脉分支6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4例,行栓塞操作时,栓塞治疗在出血血管主干与出血部位距离2-3cm处进行,均取止血类药物2-4kU在栓塞前推注,无明显出血部位的2例患者行灌注立止血处理。
1.3 效果评定。动脉栓塞成功:治疗后对病变部位即刻再次造影无对比剂溢出,动静脉畸形不再显影及无动脉瘤腔等。效果评定:有效:术后无活动性出血,持续1个月观察无再次出血现象,生命体征平稳;复发:术后1周内未发现活动性出血,但在1周至1月内有相关现象发生;无效:术后1周内再出血或仍有活动性出血现象。
2 结果
造影结果显示,造影剂外溢滞留12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和胃十二指肠分支各6例;单纯假动脉瘤形成6例,其中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2例,胆囊动脉及肝右动脉4例,未见明显出血部位2例(见表1)。患者均成功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无相关并发症,出血停止,行1个月随访无再出血发生。
3 讨论
临床普外科肝胆胰术常见并发症中,术后出血占有一定比例,血管造影检查可对出血部位做出早期诊断,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采用造影检查的同时,取止血药物灌注,或对出血动脉实施栓塞治疗,除可发挥诊断效果外,还可立即止血[2,3]。本次研究中,术后早期出血的患者可能由动脉血管结扎不当或术中血管损伤所致;延迟出血的原因可能为胰瘘或吻合口瘘诱导的血管侵蚀破溃所致。
术后出血的患者机体情况多较差,缺乏耐受性,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以往救治中多应用急诊胃镜止血或再次手术方式,但均有不足存在,前者因患者胃肠道大量积血且耐受性差,胃镜对出血部位较难定位,达不到有效止血的效果;后者受术后炎症反应及解剖结构改变的影响,在出血部位的寻找上也存在一定难度[4]。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术后出血采用介入治疗,预后较为理想。介入治疗包括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无需全麻,创伤小,所需手术时间较短,可获得确切的止血效果,渐成为术后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案[5,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均成功治疗,总有效率100%,无相关并发症,出血停止,行1个月随访无再出血发生。临床实际操作中,部分患者在动脉栓塞止血后,易有发热、腹痛的栓塞后反应,采取有效方案对症处理后即可缓解。同时需重视术前造影的运用,对出血部位加以明确,并开展术前介入治疗,为患者赢得手术机会和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和死亡率。
综上,依据肝胆胰术后出血特点,行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预后,且具较高安全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何明基,陈德基,练辉,等.胆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J].血栓与止血学,2006,12(5):210-212
[2] Heiss P.Bachthaler M,Hamer OW,et al.Delayed visceral arterial hemorrhage following Whipple,s procedure: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with covered stens.Ann Surg Oncol,2008,15:824-832
[3] 周力学,易为民,刘初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26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4):3565-3566
[4] 陈明浩.胆道手术出血原因及诊治[J].健康必读,2012,11(5):171
[5] Eum JB,Bang SJ,Hwang jc,et al.process citation.Korean JGas-trocnteml,2007,50:265-270
[6] 柴新群,陈俊华,冯贤松,等.再次胆道手术胆道出血的诊治[J].腹部外科,2008,2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