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对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6ur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武术教学作为一种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活动,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身心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本文通过武术教学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深入开展武术活动,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科学成长,提供有利的依据。
  关键词:武术教学;初中生;身心健康;影响
  1前言
  初中阶段正是形成强健体魄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阶段,而武术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完善学生人格与健全身心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德育、美育、等方面良好的陶冶,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发展。2武术教学对初中生生理(身体素质)方面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后,暴饮暴食、滥用补品及食欲亢进等引起肥胖和营养不良,进而导致青少年的生理机能(肺活量)、体能素质(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下降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
  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让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身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未成熟,运动系统具有软骨组织较多,骨的硬度小,弹性和可塑性狠大,不易骨折;关节活动范围较大且稳定性差;韧带薄而松弛。伸长性较好;肌肉力量弱而富有弹性;呼吸肌发育未成熟且胸廓窄、肺泡小,鼻腔短直,呼吸频率快及呼吸表浅,肺活量小。在发展中学生灵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等时,不能偏重于某个方面发展,要全面发展中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
  武术的伸臂、下腰、踢腿等动作对柔韧性的要求都非常高,武术还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协调配合,讲究形体美观,讲究形体规范,这可以充分提高中学生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弹性,促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中枢系统的协调活动能力,从而增强中学生的体质。
  3武术教学对初中生心理方面的影响
  3.1武术教学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现如今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考试焦虑、青春期发育闭锁心理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武术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利用身体运动的媒介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身体运动缓解学习过程中紧张的压力,宣泄自己的情感。运动中人是主体,运动可使人的情绪摆脱纯理论与技术的隶属物,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需要。通过创设的快乐教育,成功体育,挫折心理、宽恕心理、进取心理、创设心理、创造心理和善于动脑筋外。还需要意志去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和障碍,这样就磨练人的意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2武术教学可以增强学生自信,改善情绪状态
  由于学生练习武术时难免会有恐惧心理,而且武术运动本身的技击性也会引起学生的过度紧张,进而导致情绪波动,所以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把心理健康和身体练习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加强武德的教育,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武术运动改善情绪的效能,逐步提高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让学生通过經常性的攻防技击练习,提高心理适应能力,逐渐消除害怕和紧张等心理,消除对动作的恐惧感,并使烦恼、不安、自卑等不良情绪得以解除,增强完成动作的自信,更好更快地掌握动作。
  3.3武术教学可以帮助改善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武术教学在课堂中进行,容易使人与人之间发生交往联系和亲近感,尤其初中生处于心理尚不成熟且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教师必须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角度,根据教学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常在练习中交流,相互鼓励,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对同学的动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展,克服一些不良的心理,如畏缩、羞涩、懦弱等。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3.4武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建立成就感
  在练习武术过程中,有些学生目标达不到时,特别是肥胖者练习腾空飞脚动作飞不起来时,就容易产生失败的精神压力,也就是挫折感,而挫折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为攻击、不安、逃避和推诿等。针对这些表现,采用一些松弛,转移的武术教学游戏,使那些受挫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压抑情绪得以彻底发泄,这样学生的心理会慢慢恢复正常。还发现许多受到挫折的学生通过武术教学游戏心理教育后能更加投入地学习,并坚持锻炼身体,使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逐渐增强,同时也掌握了武术练习的技巧。当取得这些成绩后,学生脸上的笑容增多了,产生了愉快、振奋的幸福感。可见,长期练习武术会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还能使那些有忧郁情绪的学生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消除忧郁。
  3.5把心理健康融于武术教学中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通过武术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身体健康是其它两个方面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同时,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保健的方法,使学生能及时而恰当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并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寻求快乐,陶冶情操。
  4结论
  通过武术教学对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等素质的提高,有效地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弹性,促进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活动能力,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可见,武术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武术教学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改善情绪状态、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竞争意识、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建立成就感、培养道德情操。武术教学还能够端正学生的体育练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实践做好心理准备。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此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部分,是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的新理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重
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课,而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同时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  一、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实际活动为载体。学科“综合”为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期刊
摘要:在社区发展中,社区成人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推动社区以及这个社会的发展,一定要加强社区发展和社区成人教育之间的认识,尤其是加强两者之间的互动双向关系的理解,建立以社区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终身教育体系。本文就社区发展和社区成人教育的含义进行阐述,并对社区发展与社区成人教育的良性互动进行探究,旨在为促进我国社区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社区发展;社区成人教育;良性互动  社区成人教育是终身教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作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的改革刻不容缓,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展现语文课的魅力。我们语文教师要摒弃以往那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极致。“活”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大门的钥匙。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  一、给学生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学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日趋频繁,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人才必备素质。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社会的需要,而且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培养
摘要: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展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进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数学学习中也离不开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基本学习能力。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