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水稻全身宝》调查中,幼儿发现大米可以做成各种食物、榨油,稻草也是有用的,可以做很多的东西。大班的幼儿可以选择适合的工具和材料,运用多种物体进行建造。设计制作稻草工艺品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也是可行的。兮颜、天天设计了一个稻草绿巨人,明确了需要的材料、制作的步骤。
1.为什么手要断?
11.17
兮颜用一根绿色的PVC管,当做绿巨人的身体。各用一根稻草衔接成四肢。用圆形的木块画上五官,用稻草做了一点头发,用双面胶粘在绿PVC管上。他开心地说:我的绿巨人完成了。
11.19
绿巨人的手掉了三次,他都用双面胶粘上。头也掉了,粘上后,一举起就掉了。他开始漫无目的地左看右看。
我感觉到他有点不知该怎么办。为了让他感受到他的行为正在被关注,激起他继续尝试的信心。
我描述他现在的情况:手掉了。
兮颜回答:一根稻草容易断。
师:头掉了。
兮颜:可以用绳子连起来。
在这个阶段,兮颜选择材料,在尝试制作绿巨人。但是由于对稻草的特性了解不清楚,导致四肢反复多次断掉。在探究的过程中,他逐步感知到稻草细、脆的特性。在探究的初期,幼儿一般会最先遇到材料的问题。活动中提供充足、多样化的、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前提。这些材料可以是老师预设投放的,也可以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补充的,还可以是幼儿自己提供的。开放的材料,能够支持幼儿运用多感官参与,用多种方式操作,有助于扩展经验。
2.怎样连在一起?
11.23
绿巨人用双面胶粘着的头掉了。
兮颜拿着绿巨人的头,仔细看了看,用毛笔戳了戳,说:老师,太硬了,可以帮我打个洞吗?
如果给兮颜提供工具的话,他正好可以体验钉这个工作。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危险是在可控范围内。
我说:你希望有个什么工具打洞?
兮颜:给我颗钉子吧。
兮颜用石头将钉子钉下去,打成了一个洞。
他找来一根绳子,想穿过洞,没穿过。把绳子泯细了,想穿过去,还是穿不过。
萱萱在旁边对他说:把洞弄大一点。
11.25
兮颜用木棍穿过木头洞,把洞弄大。第一次用绳子穿,没穿过。第二次用铁丝穿,没穿过。第三次把绳子分细,穿过成功。他把绳子再穿过绿色PVC管,高兴地笑了。绳子太细,我猜想可能要断。但是我忍住没提醒他,有时幼儿的问题要让幼儿自己去发现。
兮颜在给木头打洞后用绳子、铁丝等尝试将头和身体连接起来。他一直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他发现了穿的技巧:要把绳子泯细,要选用硬一点的东西穿,穿过物体与洞大小之间的匹配关系。衔接问题解决之后,各个部分才能连接成整体。有时我们会急于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上,只要幼儿自己仍然在运用不同的方法在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就没有理由介入。幼儿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幼儿会有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幼儿反复操作,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3.怎样立起来?
12.1
他给绿巨人用两束稻草做了两条腿,但是发现绿巨人不能立起来,会倒。
他用手扶住绿巨人,然后松开,绿巨人倒下。反复多次。
他把脸转向我,用眼神向我求救。
我看着他的眼睛,微笑。
我试着不给与直接的解决办法,只是提供协助。
师:你看看他们有什么方法呢?
他找来2个奶粉桶,用剪刀在盖子上戳出一个洞,将腿分别放在桶里。但是在绿管子与两条稻草腿相连接的地方还是倒了。
他让朋友扶住,选择双面胶将接头的地方粘住。依然倒了。我蹲在他的旁边,认真地看他尝试,露出赞赏表情,以期鼓励他继续尝试。
12.2
他用毛条、绳子将接头的地方紧紧缠住。但是因为有一条稻草腿已经弯折,从稻草腿那里又倒了。
12.3
兮颜先给绿巨人用稻草和纸做了一个头。
反复扶起绿巨人,深深挫败地说:老师,为什么它一直要倒?
我想我可以帮助他发现绿巨人是从什么位置倒的,有利于他想办法解决。
师:你看看它是从哪里倒掉的?
兮颜发现是在稻草腿的中部,他拿出双面胶和毛条,把断掉的地方缠住。很遗憾,绿巨人依然倒了。这一次他看了看另一只稻草腿,猜想另一条腿也要绑一绑,他也这样做了。可是,绿巨人还是倒了。他拉着绿巨人的手,一脸愁容。
他再一次找到我,“绿巨人又倒了!”
对幼儿的呼喊求助立即給予回应,给他创造精神上安全的环境,有利于他持续地探究。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努力,而不是结果。所以我没有直接告诉他,稻草很软,支撑不起重量。
我看到一凡的木头腿,说:你去看看一凡的稻草人的腿跟你的绿巨人的腿的有什么不一样?
我的本意是希望他想办法把腿变得强壮些,比如:把稻草腿加粗或者给稻草腿加一根棍子等方法。但是他跟我预想的不一样:我看到他找到一根木棍,开始锯起来。然后把木棍一端插在绿巨人的头里,另一端插在身体的管子里,把头立起来了。
12.4
有了用木棍立起头的经验,这一次,他扯掉了两条稻草腿,选择了一根长木棍,把木棍一端插在奶粉桶里,一端插在身体的管子里。很幸运的是,这一次他选的木棍有一端有3CM长的碎块,刚好插在身体管子里。绿巨人终于立起来了,虽然有点歪。他高兴地把绿巨人的头加多了稻草,并重新捆了一遍。把倾斜的手臂按其他组的交叉绑带法,绑正了一些。
12.7
今天是值得庆贺的一天。兮颜把腿部接头的地方用树叶和双面胶缠了,让它的身子更直;他用树叶做了五官,带上树叶帽。终于完成了绿巨人的制作。
在解决绿巨人支撑的过程中,兮颜一共进行了9次策略调整。
兮颜在不需要老师鼓励的情况下就持续地解决支撑问题,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主动性、专注性和超强的克服困难的勇气,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品质。绿巨人成功的时候,我问兮颜: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他说:这个感觉简直不要太好。正如皮亚杰描述的那样,这是“有缘由的快乐”。幼儿的天性决定了他需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摆弄、探究、组合和转化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教师要观察、分析幼儿,并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
在《水稻全身宝》调查中,幼儿发现大米可以做成各种食物、榨油,稻草也是有用的,可以做很多的东西。大班的幼儿可以选择适合的工具和材料,运用多种物体进行建造。设计制作稻草工艺品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也是可行的。兮颜、天天设计了一个稻草绿巨人,明确了需要的材料、制作的步骤。
1.为什么手要断?
11.17
兮颜用一根绿色的PVC管,当做绿巨人的身体。各用一根稻草衔接成四肢。用圆形的木块画上五官,用稻草做了一点头发,用双面胶粘在绿PVC管上。他开心地说:我的绿巨人完成了。
11.19
绿巨人的手掉了三次,他都用双面胶粘上。头也掉了,粘上后,一举起就掉了。他开始漫无目的地左看右看。
我感觉到他有点不知该怎么办。为了让他感受到他的行为正在被关注,激起他继续尝试的信心。
我描述他现在的情况:手掉了。
兮颜回答:一根稻草容易断。
师:头掉了。
兮颜:可以用绳子连起来。
在这个阶段,兮颜选择材料,在尝试制作绿巨人。但是由于对稻草的特性了解不清楚,导致四肢反复多次断掉。在探究的过程中,他逐步感知到稻草细、脆的特性。在探究的初期,幼儿一般会最先遇到材料的问题。活动中提供充足、多样化的、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前提。这些材料可以是老师预设投放的,也可以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补充的,还可以是幼儿自己提供的。开放的材料,能够支持幼儿运用多感官参与,用多种方式操作,有助于扩展经验。
2.怎样连在一起?
11.23
绿巨人用双面胶粘着的头掉了。
兮颜拿着绿巨人的头,仔细看了看,用毛笔戳了戳,说:老师,太硬了,可以帮我打个洞吗?
如果给兮颜提供工具的话,他正好可以体验钉这个工作。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危险是在可控范围内。
我说:你希望有个什么工具打洞?
兮颜:给我颗钉子吧。
兮颜用石头将钉子钉下去,打成了一个洞。
他找来一根绳子,想穿过洞,没穿过。把绳子泯细了,想穿过去,还是穿不过。
萱萱在旁边对他说:把洞弄大一点。
11.25
兮颜用木棍穿过木头洞,把洞弄大。第一次用绳子穿,没穿过。第二次用铁丝穿,没穿过。第三次把绳子分细,穿过成功。他把绳子再穿过绿色PVC管,高兴地笑了。绳子太细,我猜想可能要断。但是我忍住没提醒他,有时幼儿的问题要让幼儿自己去发现。
兮颜在给木头打洞后用绳子、铁丝等尝试将头和身体连接起来。他一直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他发现了穿的技巧:要把绳子泯细,要选用硬一点的东西穿,穿过物体与洞大小之间的匹配关系。衔接问题解决之后,各个部分才能连接成整体。有时我们会急于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上,只要幼儿自己仍然在运用不同的方法在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就没有理由介入。幼儿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幼儿会有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幼儿反复操作,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3.怎样立起来?
12.1
他给绿巨人用两束稻草做了两条腿,但是发现绿巨人不能立起来,会倒。
他用手扶住绿巨人,然后松开,绿巨人倒下。反复多次。
他把脸转向我,用眼神向我求救。
我看着他的眼睛,微笑。
我试着不给与直接的解决办法,只是提供协助。
师:你看看他们有什么方法呢?
他找来2个奶粉桶,用剪刀在盖子上戳出一个洞,将腿分别放在桶里。但是在绿管子与两条稻草腿相连接的地方还是倒了。
他让朋友扶住,选择双面胶将接头的地方粘住。依然倒了。我蹲在他的旁边,认真地看他尝试,露出赞赏表情,以期鼓励他继续尝试。
12.2
他用毛条、绳子将接头的地方紧紧缠住。但是因为有一条稻草腿已经弯折,从稻草腿那里又倒了。
12.3
兮颜先给绿巨人用稻草和纸做了一个头。
反复扶起绿巨人,深深挫败地说:老师,为什么它一直要倒?
我想我可以帮助他发现绿巨人是从什么位置倒的,有利于他想办法解决。
师:你看看它是从哪里倒掉的?
兮颜发现是在稻草腿的中部,他拿出双面胶和毛条,把断掉的地方缠住。很遗憾,绿巨人依然倒了。这一次他看了看另一只稻草腿,猜想另一条腿也要绑一绑,他也这样做了。可是,绿巨人还是倒了。他拉着绿巨人的手,一脸愁容。
他再一次找到我,“绿巨人又倒了!”
对幼儿的呼喊求助立即給予回应,给他创造精神上安全的环境,有利于他持续地探究。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努力,而不是结果。所以我没有直接告诉他,稻草很软,支撑不起重量。
我看到一凡的木头腿,说:你去看看一凡的稻草人的腿跟你的绿巨人的腿的有什么不一样?
我的本意是希望他想办法把腿变得强壮些,比如:把稻草腿加粗或者给稻草腿加一根棍子等方法。但是他跟我预想的不一样:我看到他找到一根木棍,开始锯起来。然后把木棍一端插在绿巨人的头里,另一端插在身体的管子里,把头立起来了。
12.4
有了用木棍立起头的经验,这一次,他扯掉了两条稻草腿,选择了一根长木棍,把木棍一端插在奶粉桶里,一端插在身体的管子里。很幸运的是,这一次他选的木棍有一端有3CM长的碎块,刚好插在身体管子里。绿巨人终于立起来了,虽然有点歪。他高兴地把绿巨人的头加多了稻草,并重新捆了一遍。把倾斜的手臂按其他组的交叉绑带法,绑正了一些。
12.7
今天是值得庆贺的一天。兮颜把腿部接头的地方用树叶和双面胶缠了,让它的身子更直;他用树叶做了五官,带上树叶帽。终于完成了绿巨人的制作。
在解决绿巨人支撑的过程中,兮颜一共进行了9次策略调整。
兮颜在不需要老师鼓励的情况下就持续地解决支撑问题,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主动性、专注性和超强的克服困难的勇气,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品质。绿巨人成功的时候,我问兮颜: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他说:这个感觉简直不要太好。正如皮亚杰描述的那样,这是“有缘由的快乐”。幼儿的天性决定了他需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摆弄、探究、组合和转化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教师要观察、分析幼儿,并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