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而异,要根据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而异。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21-01
创造性思维是指富有创见的思维。它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的分析综合,联想组合,阐发新见解,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是想象的放飞,智慧的畅发,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与激活的产物。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可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凭空捏造,任意想象,它必须靠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基础,对初学写作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困难的。
如果我们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积累,一味地要求学生创新,就会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切不可一味地急于求成。
一、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而异
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作文教学中发挥其创造力也具有可变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采取恰当的措施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发挥其创造力。众所周知,学生学习语文,要先学字母,再学字、词、句、段、篇、章。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每一门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如此,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要求,也要根据年龄特征而异。
初学作文的学生应先品评模仿优秀之作。教师应向学生及时介绍好文章,并引导学生分析它的特点,长文章可以选其佳段,加以品评,使学生从范文中受到如何立意与构思,如何布局谋篇及遣词造句的启示,然后加以模仿。学生从范文中得到教益,再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仿写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如一位学生仿写《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句子,描写吃西瓜时写到:“一刀下去,青皮、红瓤、黑籽的大西瓜一分为二,我啃了一口,觉得又凉、又甜、又脆”。作文中写出了三种颜色,三种味道,明显受到范文的启发。
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还要以课本为基础。课本是教和学的依据。其所选的篇目均为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这些课文既是作文训练的依据,又是指导学生作文的范文。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注重思想教育外,还应注重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生的相似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这也是指导学生作文的关键所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写作经验的积累,这时才可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如果对初学作文的学生不顾年龄特征盲目地大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这种片面的作文教学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也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根据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而异
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切不可脱离生活。
叶老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样的作文。”所以作文教学也要根据学生深入生活的程度去进行,切不可盲目大力发挥学生作文中的创造力。
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我们应当调动学生观察生活的积极性,使其动用全部感官,通过现象抓本质,找到许许多多的“典型”。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发现这种独特的感受,作文才能避免雷同,富有新意。比如,学生对校园生活比较熟悉,就要引导他们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学校的变化,去感受身边的点滴变化。学生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最为敏感,要让他们跳出圈子,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去切实感受。这一进一出,使他们深深体会到其中滋味,并把这些感触写成富有创意的作文。如以《爱》为题,常见的是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老师对自己的爱。而经过关注社会,体察生活后,有的同学写出了自己对他人的一片赤诚,有的同学写出了自然万物的缕缕情思。这些作文,观察细腻,感情真挚,真正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发挥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还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我们常说写文章要“言之有物”,否则空言无实,不免于浮华。文化知识包罗万象,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语言知识、文学艺术知识乃至宗教知识等。针对学生而言,要注重对平常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片段、警句、写作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有关社会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只有在大量丰富的认知经验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具有可行性,才能让学生的写作脱离空谈、空想,真正做到创新。
荀子《劝学》中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当学生有了生活中的素材以及知识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从而在写作中真正发挥其创造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千万要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地教学。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中迸发创新的激情,在丰富的知识中展开创新的翅膀,就一定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21-01
创造性思维是指富有创见的思维。它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的分析综合,联想组合,阐发新见解,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是想象的放飞,智慧的畅发,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与激活的产物。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可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凭空捏造,任意想象,它必须靠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基础,对初学写作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困难的。
如果我们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积累,一味地要求学生创新,就会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切不可一味地急于求成。
一、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而异
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作文教学中发挥其创造力也具有可变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采取恰当的措施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发挥其创造力。众所周知,学生学习语文,要先学字母,再学字、词、句、段、篇、章。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每一门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如此,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要求,也要根据年龄特征而异。
初学作文的学生应先品评模仿优秀之作。教师应向学生及时介绍好文章,并引导学生分析它的特点,长文章可以选其佳段,加以品评,使学生从范文中受到如何立意与构思,如何布局谋篇及遣词造句的启示,然后加以模仿。学生从范文中得到教益,再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仿写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如一位学生仿写《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句子,描写吃西瓜时写到:“一刀下去,青皮、红瓤、黑籽的大西瓜一分为二,我啃了一口,觉得又凉、又甜、又脆”。作文中写出了三种颜色,三种味道,明显受到范文的启发。
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还要以课本为基础。课本是教和学的依据。其所选的篇目均为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这些课文既是作文训练的依据,又是指导学生作文的范文。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注重思想教育外,还应注重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生的相似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这也是指导学生作文的关键所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写作经验的积累,这时才可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如果对初学作文的学生不顾年龄特征盲目地大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这种片面的作文教学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也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根据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而异
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切不可脱离生活。
叶老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样的作文。”所以作文教学也要根据学生深入生活的程度去进行,切不可盲目大力发挥学生作文中的创造力。
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我们应当调动学生观察生活的积极性,使其动用全部感官,通过现象抓本质,找到许许多多的“典型”。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发现这种独特的感受,作文才能避免雷同,富有新意。比如,学生对校园生活比较熟悉,就要引导他们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学校的变化,去感受身边的点滴变化。学生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最为敏感,要让他们跳出圈子,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去切实感受。这一进一出,使他们深深体会到其中滋味,并把这些感触写成富有创意的作文。如以《爱》为题,常见的是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老师对自己的爱。而经过关注社会,体察生活后,有的同学写出了自己对他人的一片赤诚,有的同学写出了自然万物的缕缕情思。这些作文,观察细腻,感情真挚,真正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发挥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还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我们常说写文章要“言之有物”,否则空言无实,不免于浮华。文化知识包罗万象,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语言知识、文学艺术知识乃至宗教知识等。针对学生而言,要注重对平常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片段、警句、写作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有关社会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只有在大量丰富的认知经验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具有可行性,才能让学生的写作脱离空谈、空想,真正做到创新。
荀子《劝学》中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当学生有了生活中的素材以及知识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从而在写作中真正发挥其创造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千万要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地教学。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中迸发创新的激情,在丰富的知识中展开创新的翅膀,就一定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