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刑事和解制度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刑事案件处理机制发端于欧美国家,近年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逐渐借鉴和适用,刑事和解尚不是一种被法律所确认的刑事法律制度,但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实践尝试都将其定位为一种制度来对待。关于刑事和解的定义,绝大多数学者都采用了在其他国家比较通行的表达方式,即认为所谓刑事和解制度,又称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一般是指在犯罪后,经由调停人的帮助,使加害者和被害者直接相谈、协商,解决纠纷或冲突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其目的是修复因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而破坏的加害人和被害者原本具有的和睦关系,并使罪犯因此而改过自新,复归社会。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有学者认为,刑事和解是一种以协商合作形式恢复原有秩序的纠纷解决方式,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加害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形式与被害人达成谅解后,国家专门机关不再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或者对其从轻处罚的一种制度。作者认为,在我国所谓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得到被害人的谅解,被害人要求或者同意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而达成的协议。实现刑事和解的,检察机关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批准逮捕、或者不起诉,或者起诉后建议人民法院从轻、减轻判处。例如,今年,该院在审查批捕王某某涉嫌交通肇事一案时,犯罪嫌疑人亲属主动要求赔偿被害方的经济损失14万元,被害人亲属对此也十分理解,提出对犯罪嫌疑人从轻处理的要求。通过进一步对此案调查核实认为,双方的经济条件都相当困难,肇事方凑足14万元也非常不容易,如果不从轻处理肇事者,被害方及时拿不到赔偿费,给被害人家属造成第二次伤害,于是做出对犯罪嫌疑人不予批捕的决定,使被害人的权利及早得到实现,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现就刑事和解方面的做法作者浅议一下:
  一、刑事和解应具有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一)是性质上与民间存在的刑事案件“私了”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和解的范围要限定,程序有要求,且在国家权力控制与监督下进行,并非完全由双方自由自主、无拘无束的“私了”。
  (二)是同样具有犯罪一般预防的目的与意义,不是所有刑事案件都可以进行和解处理,只有那些危害性小的具有被害自然人的轻微犯罪案件才在和解范围内。
  (三)是犯罪嫌疑人真诚认错道歉,赔偿侵害损失是化解被害人怨恨、获得被害人谅解的基础,被害人的谅解必须真实自愿;和解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愿表示,同时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四)是纠纷双方是刑事和解的当然主体,协议应是双方意志的自由表达,合理意愿应该得到各方包括公权力机关的尊重,但必须接受公权力机关监督与审查。
  二、刑事和解适用的范围。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还局限于轻罪,但也有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已经突破了轻罪的范围,将刑事和解运用于严重犯罪中。作者认为,依照罪行轻重来划分有其不足,因为轻罪和重罪的范围各国有不同的理解,其标准在世界范围内是难以统一的。在一国范围内,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究竟是应当局限于轻罪,还是可以扩展到包括重罪的所有案件中,并不完全取决于制度设置,也与一国的文化、民族心理和国民观念密切相关,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因案件的千差万别而异常复杂。例如欧某某故意伤害案中,虽然该案属于重伤害案且被害人达到八级伤残,但被告人表示痛改前非,被害人又能因此获得经济上的补偿,以判处缓刑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对国家、社会和当事人都有利的选择。因此,对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不能依据案件罪行轻重来决定,还应当根据案件种类和具体情节综合考量。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
  (一)刑事和解应该适用于:一是有被害人的轻微刑事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成年人犯罪中的初犯、偶犯、过失犯;二是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但具有法定的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三是刑事和解在熟人犯罪案件(例如亲属、同事、朋友间犯罪)中广阔的适用。
  (二)刑事和解不应该适用于:一是犯罪情节恶劣、重罪、累犯及应当数罪并罚的案件;二是侵犯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例如危害国家安全罪等。且应将绝对不允许使用刑事和解的案件种类排除,其他案件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情斟酌决定是否适用刑事和解。
  三、刑事和解适用的诉讼阶段
  笔者认为在侦查、起诉、审判三大阶段都可以进行,但要严格把握适用的力度。首先,在侦查阶段,一般要控制适用刑事和解。要在保证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抓获犯罪分子,使未暴露的犯罪事实最大限度地“还原”的基础上,由侦查机关提出刑事和解的方案与意见,报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审查同意后进行,未经检察机关审查不得擅自适用。其次,要在审查起诉阶段积极适用。在这个阶段,已具备将诉讼中的各种信息给予双方相互传递的条件,诉讼双方能够直接、充分、平等地听取对方的意见,为刑事和解创造了调解的条件和协商对话的平台。因此,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审查案件中发现案件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要积极适用。例如,该院在审查杨某涉嫌故意伤害一案时,犯罪嫌疑人杨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行為给对方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且被害人家属生活比较困难,提出委托其家属积极筹款给被害人补偿。经过了解,被害人家属是残疾人,生活难以自理,两小孩未成年,还需要人照顾,生活来源主要靠被害人打工维持,被害人出事后,家庭生活确实比较困难,认为此案做刑事和解更有利于被害人家庭生活,遂安排被害人家属和犯罪嫌疑人家属见面,商量赔偿事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赔偿意见,一次性赔偿被害人家属各种费用10万元。最后,在审判阶段的适用仅限于自诉案件。这也是符合我国《刑诉法》规定的。
  四、刑事和解的运作程序
  刑事和解的运作程序,可以采取类似于听证的方式,由检察人员主持,加害人及其代理人、监护人和亲属,受害人及其代理人或监护人、亲属,加害人生活社区或就读学校人员以及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人员参与,通过听取被害人陈述和加害人认错与道歉以及侦查部门的相关意见,然后进行协商,并制作和解协议书,其内容包括:1、向被害人道歉;2、向被害人支付相当数额的财产或非财产上的损害赔偿;3、保护被害人安全的义务;4、预防再犯的义务;5、终止对加害人刑事追究等等。
  五、刑事和解的价值体现
  1、刑事和解制度试图在刑罚制度之外探讨有回旋余地的纠纷解决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刑法的命令性、工具性,有助于软化刑法的强制性。
  2、刑事和解制度的推行,可以通过被害人和犯罪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平服被害人的情绪,使被害人及时得到赔偿,从而实现纠纷的终局性解决,使司法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3、刑事和解是对社会冲突的及时、有效回应,它不是与社会冲突相对抗,而是与之达成妥协,强调了刑法宽容性。有利于更好地维护被害人的权益;有利于矫正犯罪,实现犯罪人的再社会化;是改善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刑事和解是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的需要。
  (作者通讯地址:甘肃省靖远县人民检察院,甘肃靖远730600)
其他文献
2001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二)》),将第342条修改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1]2002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期刊
单位是市场主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单位行贿的危害范围、严重程度、腐蚀能力势必超过自然人行贿,单位在经济往来中给付、收受回扣的行为比比皆是,且屡禁不止,单位行贿刑事司法实践与犯罪现实情况出现脱节。立法机关精心设计的单位行贿罪没有予以高效适用,没有起到刑法规范预防性、警示性、实用性效果,立法成本的高度投入并未经由刑事司法实现“基础性的刑法规范收益”。行贿犯罪刑法理论亟须基于刑法解释设置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
期刊
建国后法院书记员一直沿用由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再到审判员的晋升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的不发展进步,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书记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其晋升法官后进而影响了法官的整体素质。二、法官与书记员比例严重失调,法官队伍膨胀,书记员则严重不足,影响了审判工作的进行。为了消除这些弊端,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针对书记员制度进行改革,颁布《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根
期刊
2009年,沛县院立案侦查了民政系统两起职务犯罪案件。一是民政局军干所所长蔡捷(男,42岁,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主持安置办工作)在负责复员军人安置工作中的受贿案,另一件是优抚股副股长马有真(男,46岁,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利用管理优抚事项的职务之便,采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的手段,非法占有国家优抚资金的贪污案。两起案件的发生,反映出民政系统在为民执政、廉洁从政方面存在一些漏洞,为遏制民政
期刊
摘要:合议庭是人民法院的基本审判组织,合议制是人民法院的基本审判方式。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议庭职责的若干规定》是一次承上启下、较为全面系统的合议制改革。笔者把该《若干规定》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着重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提出民事审判权在合议庭中公正高效运行的相关见解,以期建立更为完善的民事审判权运行机制。    一、司法实践中影响民事审判权在合议庭中公正高效运行的因素
期刊
摘要:容隐制度源远流长,其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而正式入律是在汉代。其在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都有所继承与发展,在法律的近代化过程中也仍然被有所保留,而我国现行刑法却摒弃了此项制度。论者认为容隐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与人性基础。容隐制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性的要求,符合刑法的价值要求,我们呼唤容隐制度。  关键词:容隐;人性;价值    容隐制度又称“亲亲得相首匿”
期刊
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已成为职务犯罪高发的重点领域,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不仅严重扰乱了工程建设市场秩序,腐蚀了一批党员领导干部,而且给国家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工程建设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工程领域职务犯罪发案环节相对集中,大案居多,窝、串案现象突出,作案手段狡猾,具有极大的隐蔽性。案件的被告人和证人往往社会地位较高,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
期刊
近年来,检察机关查处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的渎职犯罪立案数越来越多,其中涉及药品刑事案件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如果涉及药品刑事案件得不到及时查处,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为了使各级药品监督管理局更好地行使药品行政执法权,杜绝以罚代刑和相互推诿现象发生,现对基层查处药品行政执法案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促使涉及药品刑事案件及时移送并得到查处,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期刊
摘要:宪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实践中主要表现在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大诉讼及刑事执行程序的监督。但由于立法和实践中的一些原因,在刑事立案、刑事侦查活动、民事行政检察等方面还存在法律监督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在当今中国,确立和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仍是必要和适当的。建立科学的、独立的法律监督制度,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条件之一,是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检察机关;
期刊
2009年底,中国网民达到了3.8亿,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当今生活最为重要的话语之一。网络是虚拟社会,但它的放大效应,却使得一些微小案件在网民聚光灯下无限放大,再加上部分虚假的、过激的舆论夹杂在舆情大潮中,使得网络舆情的风险更为加大,这其中,就有针对检察机关的涉检网络舆情。检察机关如何在网络时代把握舆情制高点,提升舆论公信力,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检察机关必须把握舆情制高点,提升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