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外固定后悬吊消除上肢创伤后肿胀的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hen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石膏外固定后悬吊消除上肢创伤后肿胀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上肢创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给予石膏外固定后悬吊处理)和对照组27例(给予三七伤药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肿胀消失时间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胀消失时间没有对照组长,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通过石膏外固定后悬吊消除上肢创伤后肿胀,不仅起效快而且治疗效果好,因此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石膏外固定后悬吊上肢创伤后肿胀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240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53-01
  上肢受到创伤并在手术后,因为出血以及反应性炎症,极易出现肿胀现象,这就为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进而对手部在早期阶段的功能活动以及康复产生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导致手部血循环出现障碍,并进一步恶化为上肢骨筋膜间隙综合征,如果不能给予适当处理,则极易造成手部残废。为防止上肢创伤后肿胀现象,现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7例上肢创伤病人行石膏外固定后悬吊措施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54例,均为我院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上肢创伤病人,男29例、女25例,年龄15~72岁,平均46.2±8.3岁。全部患者都是单侧上肢创伤,其中30例左侧上肢创伤、24例右侧上肢创伤,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给予石膏外固定后悬吊处理)和对照组27例(给予三七伤药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肿胀消失时间进行对比观察。两组间在年龄、性别以及病史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三七伤药片进行治疗,口服,3片/次,3次/d;观察组给予石膏外固定后悬吊处理,其中如果为闭合性创伤患者,则可将手部以及前臂通过石膏于功能部位进行外固定,绷带呈u形状绕过肘后,和前臂石膏紧贴托桡尺侧,外通过绷带缠绕加以固定后于骨科床上悬吊;如果为上臂有创伤患者,则可通过石膏夹板长托对上肢进行外固定,前臂处在旋后位,通过绷带把上肢整个于骨科床上悬吊,应让手指背外露以对肿胀情况以及血循环情况进行观察。如果为开放性创伤伴随神经断裂、骨折以及肌腱患者,则应首先全面彻底的清洗创面,并给予手术清创,然后将骨折复位并进行内固定,同时对损伤肌腱、软组织以及神经进行修复,要注意认真止血,当确保没有张力时即可将伤口关闭,若为张力大者,则应减张缝合伤口,同时应尽可能防止肌腱、骨质以及神经外露。最后可通过棉垫进行适当的加压以及包扎,并结合伤情通过石膏托外同定于舒适合理的体位,采用同样的方法缠绕绷带后悬吊将患肢太高。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前后肢体差值未超过0.2cm,同时消肿时间在3d以下;有效:治疗前后肢体差值处于0.4~0.8cm范围内,同时消肿时间位于3~6d之间;无效:治疗前后肢体差值未超过0.9cm,同时消肿时间在6d以上。
  关于肿胀程度,可通过龙胆紫对肢体测量处进行标记,时间为每天早上8:00和下午14:00,并分2次对检测健以及患铡肢肿胀情况进行对比,要注意做好相关记录[2]。此外还应对服药后肝肾功能、局部皮肤以及血常规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即为P<0.05。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7%,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胀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病人出院后通过对其进行15~30d随访并于门诊进行复查后,结果显示患肢功能恢复状况良好,没有并发症出现。
  3讨论
  上肢骨折后出现肿胀属于一种常见症状,肿胀发病机理通常都因为骨折和骨折手术结束后筋膜间隙中肌肉出血肿胀,导致间隙中容物体积变大,静脉压上升,渗出数量变大,内容物不断增加,最终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如果肿胀严重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可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比如骨OFCs等。所以,在骨折早期阶段的治疗中应快速消除肿胀,以尽可能减少早期阶段的并发症[2]。
  患肢抬高属于一种经常会用到的治疗方法,通过石膏外固悬吊将患肢抬高以使其比心脏平面高,将重力变成动力性因素,即能促使静脉回流,帮助消除肿胀。悬吊过程中作用力会非常均匀的于石膏上亦或是肘后进行分布,同时还能灵活对高度以及幅度进行调整,直到病人感觉舒适为止,通过此法进行处理后,能避免亦或是减少手部水肿以及深部组织渗血,适当合理的外固定还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减少组织反应,帮助修复的组织快速愈合。
  由本组资料可知,针对上肢创伤患者通过给予石膏外固定后悬吊进行处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7%,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胀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1例病人服药后出现呕吐以及恶心症状,通过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未见其他不适症状。病人出院后通过对其进行15~30d随访并于门诊进行复查后,结果显示患肢功能恢复状况良好,没有并发症出现。由此可见,通过石膏外固定后悬吊消除上肢创伤后肿胀,不仅起效快而且治疗效果好,因此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钟巧艺,陈坤嫦,何惠兰等.上肢骨折病人石膏托外固定后肿胀的观察及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2006,12(19):87-88
  [2]张国强,丁尔勤,蔡宇等.延迟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下端AO-C型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74-7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供参考。  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85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下降,Lysholm膝关节评分明显上升,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诊治牙周与牙髓联合病变的措施。  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80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2组,以牙周病系统治疗为基础,I组40例行根管手术治疗,II组40例行炎症控制治疗,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总结临床诊治措施,观察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I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II组为72.50%,两组相比,I组明显更高,
期刊
摘要:目的:对巴氯芬治疗脊椎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2013年6月~2013年9月,收集了接诊的80例脊椎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全体病患均有中、重度肌张力增高情况。对照组病患入院后,接受常规性综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入院后,接受常规性综合康复训练,同时给予巴氯芬片辅助治疗。  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为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肝功能检查对治疗肝硬化的临床价值。  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的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常规的肝功能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论:通常对人体肝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其肝脏功能是否受损,从而能够为肝硬化患者的正确病况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肝功能检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儿童龋病发生的综合原因及防治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20例儿童体格检查的临床资料。  结果:该组患儿牙齿的龋齿发病率为12.13%(148/1220),其中以1岁儿童的发病率最低,6岁儿童的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经混合喂养的儿童龋齿发病率较高,吃甜食诱发龋齿的发病率较高,早晚不刷牙的龋齿发病率较高,选择横刷牙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了不同年龄段成年人胃肠动力不足的患者100例以及200例使用胃肠电检测的胃肠疾病患者,其目的是探究胃肠动力异常症状与年龄的关系和胃肠电变化与胃肠疾病的关系。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胃肠动力的异常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胃肠疾病的病变程度与FP值大小无关。研究表明,胃肠动力的异常症状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变多,所以加强对中老年人胃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FP值是不受胃肠疾病的影响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运用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临床效果。  方法: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掌指骨骨折65例(82指),其中男35例(43指),女30例(39指),年龄17-72岁(平均34.5岁);重物压伤44指,切割伤15指,碰撞伤23指;单发性骨折53例,多发骨折性12例;开放伤49指,闭合伤33指;掌骨骨折37指,指骨骨折45指;骨干部骨折35指,远近端骨折47指(其中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可口可乐治疗植物性胃石的疗效。  方法:将2011.02以前的患者21例应用碳酸氢钠+质子泵抑制剂作为对照组,2011.02之后23例的可口可乐+碳酸氢钠+质子泵抑制剂作为治疗组。两组均于治疗一周及2周后复查胃镜,观察结石有无消失,并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第一周后,对照组7例痊愈,治疗组14例痊愈,两组比较,疗效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二周,两组各5例胃石消失,疗效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100例,均行常规治疗,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10mg/次,1次/晚;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10mg/次,1次/晚,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以及治疗后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Hcy(同型半胱氨酸)、IMT(颈动脉内膜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癫痫采取丙戊酸钠结合拉莫三嗪共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抽取2011年9月-2013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癫痫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对病人实施丙戊酸钠结合拉莫三嗪共同治疗,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卡马西平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  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