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开设《管理沟通》课程是基于学生岗位技能需要而确定的课程。通过系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符合职场发展的素质要求。本文是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最具实用性的沟通方式,以达到促进学生沟通能力提升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沟通;沟通能力
一、大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沟通能力不能仅仅直观地理解为人与人的交流能力,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很多层面,如:自我认知;情商提升;组织沟通能力;与其他人合作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只有二者兼备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学校内的人际关系相对于社会环境而言虽然相对简单,但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学生更容易形成融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大学生毕竟在心理上尚未成熟,当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如果较强的沟通能力,会与同学、老师之间有更好的交流,从而能及时解决问题。这样的氛围,不但有利于身心的发展,更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校风。
第二,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通过研究国内外优秀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可以发现,这些企业家在员工的管理过程中,特别重视与员工的沟通,尤其是要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其职业发展必然面对的就是沟通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在学校期间最大的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尽管专业课成绩非常优秀,若沟通能力较差,必然还是会被企业淘汰。
二、高职院校开设《管理沟通》课程的必要性
《管理沟通》这门课程的开展时间并不久远,在我国,这门课程起初只是作为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随着其影响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针对管理类专业开设了该课程,这也同时推动了高职院校对《管理沟通》课程的重视程度。
现阶段各高职院校均设立了《管理沟通》这门课程,其课程设置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和其他专业的必修课,这样的课程设置是由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以及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而决定的。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是专业技能型人才,尤其针对从事服务行业、营销行业和管理一线的人员来说,沟通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通过笔者对所在学校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管理沟通》课程对于已就业的毕业生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其沟通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顺利开展就业和择业中。
三、《管理沟通》课程对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实用性
(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
我国教育部于2006年11月16日提出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可以从该意见中发现,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要针对职业技能开设课程,且课程内容要具有实用性,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目标。
笔者根据该文件精神的要求,在《管理沟通》课程中不断地研究与探索。《管理沟通》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而且更是协助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上,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注重学生倾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
在《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笔者摒弃了传统的按书上章节顺序逐一教学的形式,而是将书中内容重新整合归类,最终将该书中内容划分为理论模块以及实践模块。理论模块是运用沟通基础理论和管理沟通内涵的介绍,夯实学生对有效沟通的理论认知。在实践模块中以:即:沟通技巧(倾听、批评、赞美)、组织沟通、冲突管理、演讲技巧、求职应聘。
(三)重视教学实践,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巩固教学效果
情景模拟教学法普遍应用于各阶段的教学活动中,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结合《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特点,加上笔者多年教学活动的经验积累,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最适合该门课程知识的学习的。通过模拟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情景,具体到每位同学的角色扮演、背景介绍、剧本的设定等方面,结合每一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还原真实工作情景。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该参与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为其做个别指导。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工作中沟通能力、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并在模拟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到的内容,真正的实现学为所用,为此,笔者展示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专业岗位背景情况,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公司背景资料,让学生在岗位素质能力需求中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展开学习,以此较为真实立体的让学生体会到行业能力素质的状况,进而强化学生的岗位素质实践技能,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具体而言,先要为学生讲解出该情景模拟的意义,教师针对每组打分的侧重点在哪里。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具体如下:
第一,情境模拟的设计。作为课程的导入,通过对情景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对后面可能发生的情景做假设,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分组,推选出组长,并让组长与组员协商,安排角色。
第二,沟通技能的模拟设计。开展各个小组的讨论与情景的模拟分析,这包括剧本的设计,语言的组织,肢体表达等方面。教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参与到每个组的讨论中,解决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与疑惑。
第三,模拟过程中的点評。通过每一组进行情景模拟展示,其他组的成员与老师都要对该组整体表现打分,分别加以评价。其实评价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是通过评价,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每一组的表演中来。
第四,每小组总结该组的表现。通过这部分的内容设计,主要想达到学生反思的效果,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书梅.管理沟通技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南志珍.管理沟通[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作者信息:
王春燕(1984) 女 汉族 四川省成都人 助教 工商管理硕士 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周丽梅(1981-),女,汉族,四川省成都人,讲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
(作者单位:1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2四川天一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沟通;沟通能力
一、大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沟通能力不能仅仅直观地理解为人与人的交流能力,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很多层面,如:自我认知;情商提升;组织沟通能力;与其他人合作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只有二者兼备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学校内的人际关系相对于社会环境而言虽然相对简单,但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学生更容易形成融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大学生毕竟在心理上尚未成熟,当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如果较强的沟通能力,会与同学、老师之间有更好的交流,从而能及时解决问题。这样的氛围,不但有利于身心的发展,更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校风。
第二,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通过研究国内外优秀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可以发现,这些企业家在员工的管理过程中,特别重视与员工的沟通,尤其是要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其职业发展必然面对的就是沟通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在学校期间最大的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尽管专业课成绩非常优秀,若沟通能力较差,必然还是会被企业淘汰。
二、高职院校开设《管理沟通》课程的必要性
《管理沟通》这门课程的开展时间并不久远,在我国,这门课程起初只是作为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随着其影响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针对管理类专业开设了该课程,这也同时推动了高职院校对《管理沟通》课程的重视程度。
现阶段各高职院校均设立了《管理沟通》这门课程,其课程设置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和其他专业的必修课,这样的课程设置是由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以及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而决定的。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是专业技能型人才,尤其针对从事服务行业、营销行业和管理一线的人员来说,沟通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通过笔者对所在学校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管理沟通》课程对于已就业的毕业生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其沟通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顺利开展就业和择业中。
三、《管理沟通》课程对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实用性
(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
我国教育部于2006年11月16日提出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可以从该意见中发现,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要针对职业技能开设课程,且课程内容要具有实用性,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目标。
笔者根据该文件精神的要求,在《管理沟通》课程中不断地研究与探索。《管理沟通》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而且更是协助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上,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注重学生倾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
在《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笔者摒弃了传统的按书上章节顺序逐一教学的形式,而是将书中内容重新整合归类,最终将该书中内容划分为理论模块以及实践模块。理论模块是运用沟通基础理论和管理沟通内涵的介绍,夯实学生对有效沟通的理论认知。在实践模块中以:即:沟通技巧(倾听、批评、赞美)、组织沟通、冲突管理、演讲技巧、求职应聘。
(三)重视教学实践,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巩固教学效果
情景模拟教学法普遍应用于各阶段的教学活动中,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结合《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特点,加上笔者多年教学活动的经验积累,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最适合该门课程知识的学习的。通过模拟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情景,具体到每位同学的角色扮演、背景介绍、剧本的设定等方面,结合每一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还原真实工作情景。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该参与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为其做个别指导。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工作中沟通能力、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并在模拟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到的内容,真正的实现学为所用,为此,笔者展示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专业岗位背景情况,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公司背景资料,让学生在岗位素质能力需求中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展开学习,以此较为真实立体的让学生体会到行业能力素质的状况,进而强化学生的岗位素质实践技能,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具体而言,先要为学生讲解出该情景模拟的意义,教师针对每组打分的侧重点在哪里。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具体如下:
第一,情境模拟的设计。作为课程的导入,通过对情景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对后面可能发生的情景做假设,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分组,推选出组长,并让组长与组员协商,安排角色。
第二,沟通技能的模拟设计。开展各个小组的讨论与情景的模拟分析,这包括剧本的设计,语言的组织,肢体表达等方面。教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参与到每个组的讨论中,解决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与疑惑。
第三,模拟过程中的点評。通过每一组进行情景模拟展示,其他组的成员与老师都要对该组整体表现打分,分别加以评价。其实评价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是通过评价,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每一组的表演中来。
第四,每小组总结该组的表现。通过这部分的内容设计,主要想达到学生反思的效果,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书梅.管理沟通技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南志珍.管理沟通[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作者信息:
王春燕(1984) 女 汉族 四川省成都人 助教 工商管理硕士 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周丽梅(1981-),女,汉族,四川省成都人,讲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
(作者单位:1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2四川天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