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和&陈淑霞 自然生发的艺术与爱情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o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 庆和与陈淑霞夫妇是艺术圈出名的模范夫妻。从80年代在中央美院民间艺术系读书时开始相恋到现在,近30年来,用琴瑟相合形容这对艺术夫妻的关系并不为过。除了如凡常夫妻在生活上的相互照应外,精神相随是维持刘陈夫妇和谐共生的重要因素。虽然创作媒介不同,刘庆和的创作以水墨为主,而陈淑霞的创作以油画为主,但他们共同欣赏并追求的是自然地由心而发的艺术,真诚而纯粹。
  
  刘庆和与陈淑霞的创作是相互独立的,但毫无疑问他们是彼此最好的知音。刘庆和十分欣赏陈淑霞对艺术的判断力,陈淑霞往往能在三言两语之间直达刘庆和的内心,看出他想在作品中表达的意涵。而陈淑霞很感激刘庆和对于自己在各种状态下创作作品的尊重与包容。能够与一个艺术家相伴一生,让艺术整个地浸透于生活中,是他们各自都格外感恩的事情。
  
  刘庆和&陈淑霞 日本直岛 2008(上)
  刘庆和和陈淑霞近期在工作室(下)
  
  以下访谈《东方艺术·大家》简称 MASTER
  
  刘老师,您怎样看待两个艺术家结合的婚姻?你们有过在艺术上的合作吗?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其实画画作为艺术创造,本是个很个人的事。但是一扯到夫妻啊爱情什么的,就坠入到故事情节里了。记得80年代末开始,我们最为成功的合作,大概应该是连环画创作的合作了。那时,我勾线她填色,高效率地养家糊口,挣钱的动力让我们通力合作。最长的一套连环画大概有上千幅吧,画到最后都恶心得要吐了。除了连环画合作我们再没有什么创作上的合作。在创作的空间里,另一个人的侵入是让这个创作空间最为敏感的了。甚至在陈淑霞的工作状态面前我都不能有何表情,我觉得夫妻艺术家之间的所谓合作,能是这个样子已经算是很深的沟通了。因为,从另个角度来看,是在意才对别人的表情产生敏感,夫妻之间赤裸裸没得虚情假意, 朴素真实的表情才会牵扯影响。
  
  你们怎样看待对方的艺术创作?
  
  其实,夸奖自己的老婆很不好意思,如同夸奖自己一样。摘录“远离时尚的真实”一文中的两段话:——事实上,到今天我也无法用一句话来概括陈淑霞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比如,在生活中满不在乎,缺乏精品意识的她,在画画这件事上却近乎苛刻。在与人交往言谈话语中,懒于较真儿的她,却可以为一个艺术问题固执己见,横加断言。久而久之,一种性格在她身上就有了两种体现,那就是对于生活中的人和事的宽容大度和对艺术行为中品位的苛求的反差。——陈淑霞好像并没打算弥补什么,相反越发执意地体现着自身所长。凭着她的直觉和天赋及对色彩表达自由地驾驭和无尽的爱,已然超出了其钟爱的艺术本身和生活。而所要议论的艺术话题和生活话题又被她用饱满的色彩回答了。对于她,生活和艺术本是如此简单。
  
  刘庆和这个人怎么说呢,他看上去不是很有条理,人比较随意,爱开玩笑,在饭桌上,总能听到他在调侃什么。对于他自己的那摊子事,我觉得他真的不够努力,整天在浪费时光,可是一段时间过来,他还是出了很多作品,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事情保持长久的新感觉是很不容易的,恰恰,刘庆和在这方面是很难得也是出类拔萃的。人嘛,有时很随意有时又很仔细,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又很固执己见——他那些敏感细腻的感觉有些来自生活,有些来自他的母亲那里,反应机敏、脆弱、较真等多重性格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
  我觉得这辈子跟这么个人过挺知足的,生活了大半辈子了,也没什么跌宕的生活起伏,对物质的所求也不是那么急迫,彼此之间的默契有时都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说到底,我们俩还是很庆幸自己这辈子从事艺术创作这个行当。因为创作,生活中才充满了惊喜和期待,才过的有意思。
  
  陈淑霞 三杯 布面油画 140×220cm 2010(上)
  陈淑霞 情投 布面油画 260×160cm  2009(下)
其他文献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阅读者的个性化活动,比如“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感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自己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这里强调的都是学生自己,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
【背景介绍】  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知识的运用也可能是机械的,唯情感的升华是能动的、持久的。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教学中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下面我就围绕七年级下册《挫折面前也从容》这一课题,对这堂课中的活动设计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以供广大同仁借鉴。  【案例描述】  本课是新课改
马烽从1952年春第一次来到汾阳贾家庄,到2004年1月逝世,几十年来一直与贾家庄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贾家庄是马烽的第二故乡、主要的农村文学创作基地。马烽在贾家庄,亲身经历了贾家庄的合作化过程,亲眼见证了贾家庄的发展和变化,并以自己在贾家庄的工作和生活为背景,创作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与贾家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不解之缘。  一、1956年春,马烽从北京回到山西,贾家庄成了他长期生活创作的基地
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和提高,是全体教师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挖掘教材,研究所教对象———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充
期刊
女儿是个活泼的孩子,有她在的屋里总是萦绕着快乐的笑声,同样女儿也是个调皮的孩子,总有时候让你忍不住说她两句。每每此时她的态度就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开始低头不语表示抗议,要是你再多说几句,她就会大声哭泣,但是行动上一点也不肯承认错误。她的哭泣不是表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表示抗议。这时候对她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如果用严厉的批评则会让她哭得更厉害。该怎样让她学会接受批评,并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