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养成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落实理论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习者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便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和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进而使之受益终身。当然,幼儿时期是开展养成教育活动的最佳阶段,所以幼师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制定整体培养计划,并从小处着手,通过针对性指导和反复训练来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最终不断推动他们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行为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07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该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之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性发展,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此时,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同时借助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并将习惯培养渗透于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还要注重家园合作,确保幼儿时刻处于良好的氛围中,能够受到各种正面的感染和熏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幼儿得以健康、健全的发展。
一、制定明确的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明确的规则能够对幼儿的言行举止进行指导,督促他们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逐渐将各种良好的习惯保持下去,进而实现培养其行为习惯的目标。针对于此,幼儿教师可以从生活习惯入手来设计规则,如要求幼儿每天洗脸、勤洗手,并在早上到校时进行检查,还要在课间、放学前检查,表现好的孩子可以发一朵小红花,且积攒到一定数量之后可以兑换小礼品,以此来鼓舞幼儿遵守规则,或是在课堂上制定规则,要求幼儿回答问题之前先举手、不随意串座位等,从而利用明确的规则来指导和约束幼儿的行为,使其树立规则意识,并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有趣的游戏,提高良好习惯培养的成效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活动模式,而教师也常常会利用游戏来为幼儿传授知识,并在此期间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一个“为小朋友穿衣、梳头”的比赛,先准备几个布娃娃,然后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以计时比赛的方式让男孩子为布娃娃穿衣服,让女孩子为把娃娃梳头发,用时最短且做得最好的小组获胜,以此既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也能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同时幼儿教师可以借机进行点评;“小朋友为布娃娃梳的头发和穿的衣服真好看,那么能不能开始不让妈妈帮助,试着自己早起穿衣服呢?”由此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讲解生动的故事,渗透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渗透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便起到良好的教育引导效果。例如,幼儿老师可以为幼儿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培养他们谦让、关爱他人的意识和习惯,或是利用多媒体设备,用生动的语音和精彩的画面为幼儿讲解《小邋遢》的故事,引导他们明白讲卫生的重要性,然后对照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反思,学着去整理自己的文具、书包等,有助于在故事性氛围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四、了解幼儿的差异,采取针对性策略进行引导
由于成长背景不同,幼儿本身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也各不相同,因而幼儿教师在落实养成教育目标时,应当关注他们的差异性,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来开展教育活动。比如,针对班级中的獨生子女,幼儿教师需要在常规教学活动中鼓励他们学会分享,并借助表扬性语言和小奖励使之感受到分享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乐于分享的习惯,或是面对班级中不喜欢用礼貌用语的孩子时,幼儿老师需要在常规教学中加强对他们的引导,用儿歌、童谣来对其进行强化训练,以便使其学会说“谢谢、对不起、请”等文明用语。
五、和家长做好沟通,全方位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同等重要的,所以幼师应当和家长做好沟通,并将每一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分享给家长,以便从全方位对幼儿进行引导。如,幼师可以在园内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并提前告知家长,然后家长可以在家中适当地为幼儿制造一些做家务的机会,让他们尝试打扫房间的卫生、叠被子等,并给予他们一些奖励,从而在家园共育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外在体现,因此在幼儿阶段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幼儿教师付出更多努力,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找到有效的方案和方法,然后通过实践检验来取长补短,形成完善的教育思路,以便在日常训练和家园合作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通过反复强调和强化使之将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而提高养成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彭佩琴.亲近好习惯远离坏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浅思考[J].考试周刊,2018(08).
[2]邵媛.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策[J].中华少年,2019(18).
[3]马晓燕.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12).
关键词:幼儿园;行为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07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该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之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性发展,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此时,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同时借助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并将习惯培养渗透于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还要注重家园合作,确保幼儿时刻处于良好的氛围中,能够受到各种正面的感染和熏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幼儿得以健康、健全的发展。
一、制定明确的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明确的规则能够对幼儿的言行举止进行指导,督促他们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逐渐将各种良好的习惯保持下去,进而实现培养其行为习惯的目标。针对于此,幼儿教师可以从生活习惯入手来设计规则,如要求幼儿每天洗脸、勤洗手,并在早上到校时进行检查,还要在课间、放学前检查,表现好的孩子可以发一朵小红花,且积攒到一定数量之后可以兑换小礼品,以此来鼓舞幼儿遵守规则,或是在课堂上制定规则,要求幼儿回答问题之前先举手、不随意串座位等,从而利用明确的规则来指导和约束幼儿的行为,使其树立规则意识,并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有趣的游戏,提高良好习惯培养的成效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活动模式,而教师也常常会利用游戏来为幼儿传授知识,并在此期间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一个“为小朋友穿衣、梳头”的比赛,先准备几个布娃娃,然后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以计时比赛的方式让男孩子为布娃娃穿衣服,让女孩子为把娃娃梳头发,用时最短且做得最好的小组获胜,以此既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也能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同时幼儿教师可以借机进行点评;“小朋友为布娃娃梳的头发和穿的衣服真好看,那么能不能开始不让妈妈帮助,试着自己早起穿衣服呢?”由此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讲解生动的故事,渗透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渗透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便起到良好的教育引导效果。例如,幼儿老师可以为幼儿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培养他们谦让、关爱他人的意识和习惯,或是利用多媒体设备,用生动的语音和精彩的画面为幼儿讲解《小邋遢》的故事,引导他们明白讲卫生的重要性,然后对照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反思,学着去整理自己的文具、书包等,有助于在故事性氛围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四、了解幼儿的差异,采取针对性策略进行引导
由于成长背景不同,幼儿本身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也各不相同,因而幼儿教师在落实养成教育目标时,应当关注他们的差异性,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来开展教育活动。比如,针对班级中的獨生子女,幼儿教师需要在常规教学活动中鼓励他们学会分享,并借助表扬性语言和小奖励使之感受到分享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乐于分享的习惯,或是面对班级中不喜欢用礼貌用语的孩子时,幼儿老师需要在常规教学中加强对他们的引导,用儿歌、童谣来对其进行强化训练,以便使其学会说“谢谢、对不起、请”等文明用语。
五、和家长做好沟通,全方位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同等重要的,所以幼师应当和家长做好沟通,并将每一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分享给家长,以便从全方位对幼儿进行引导。如,幼师可以在园内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并提前告知家长,然后家长可以在家中适当地为幼儿制造一些做家务的机会,让他们尝试打扫房间的卫生、叠被子等,并给予他们一些奖励,从而在家园共育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外在体现,因此在幼儿阶段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幼儿教师付出更多努力,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找到有效的方案和方法,然后通过实践检验来取长补短,形成完善的教育思路,以便在日常训练和家园合作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通过反复强调和强化使之将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而提高养成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彭佩琴.亲近好习惯远离坏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浅思考[J].考试周刊,2018(08).
[2]邵媛.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策[J].中华少年,2019(18).
[3]马晓燕.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