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镇江市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几点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化;形式化;简单化;有效使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4-0027-02
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自2005年全面实施至今已经7年有余,该项目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为教学目标。这是新时期振兴教育计划和“十二五”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落实,初步实现了以网络为主流载体、多媒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区域现代化,硬件的基础建设和应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目前,江苏省的资源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但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各级培训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化”。所谓“计算机化”是指参培人员绝大多数是计算机教师,他们技术能力强,但缺乏对专业课程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主讲教师大多仅仅在技术层面对其他教师进行介绍,造成目前不少地区和学校的教师将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和先进设备误认为就是在实施现代教育技术。
二是各级各类检查验收形式化。看信息化外延的多,看内涵的少。造成学校虽然普遍配置了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并大面积地使用,却只是将课本的内容翻版到多媒体上。
三是部分学校教学研究简单化。只重视集体备课,而忽视了教师个体的二次和三次备课。教师将校园网上的“集备”教案移植使用的现象不在少数。
这些问题,使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不仅网络是个“双刃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点”上的应用,体现出其不可替代性,而不单单停留在“面”上。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中问题设计的若干思考将另作阐述,本文仅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研究作一抛砖引玉的探讨。
一、课件的有效使用
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课件的首要特点是交互功能,没有交互的课件相当于在现代化教学设备上表现传统幻灯片的功能。交互的特點大凡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文本内部的交互,即书签式的超链接
大多课件采用PPT文本编辑,演示文稿以直观、互动、便于制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由于PPT代替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和挂图,容易被广大教师认可和使用,可以选择多种模板,使界面风格友好,合理选择可减轻学生的视觉疲劳。
但PPT的使用,在形式上不宜采用“一竿到底”的方式编辑,使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显得冗长而又杂乱。必须根据课程知识点首先建立有限的主干幻灯片,每个知识点内的内容在主干幻灯片上逐一创建书签式超链接跳转切入,使课程显得层次分明。分支内的幻灯片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向主幻灯片的链接,便于课程连贯地延续下去,同时也便于重点和难点内容的重复讲解。
2 课堂延伸和拓展,即文件和网页的超链接
仍以PPT演示文稿为例。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素材、积件、其他软件编辑的软件和软件片段、相关内容网站的支持,均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的链接,这两种链接大多在课程开始和结束。或分支幻灯片所需要提供支撑的部分。用以说明和佐证相关部分的知识,并将其升华为能力和情感目标。但不宜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以免本末倒置,削弱教学主体(研究课除外)。
3 练习和思考问题的交互
此类交互的出现,大多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先出现问题,然后给出正确答案。但在一些情况下,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先给出想要得到的结果,再给出可能实现的方法,这样更符合认知规律。
二、多媒体设备的有效使用
多媒体设备是用来表现多媒体课件或积件的设备,以其高清晰、大容量、形象直观等特点被广泛使用。如果将课本或练习册的内容翻版到屏幕上就毫无意义,这也是不少人不主张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原因之一,
多媒体设备不一定要整堂课连续使用,一般在课程开始的引入部分和课程结束前的小结部分使用比较合理。合理的板书设计还是必要的。至于练习,例题部分可以板书,以掌控课堂的节奏,根据具体情况作详略、增减的处理,举一反三的练习可以使用多媒体列举出不同难度和层次的课堂作业,以便于分层次教学。在展示练习期间,教师可以巡视完成情况,对学生全面了解,
多媒体在展示如物质微粒、太空海洋等微观世界、未知世界和模拟实验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以模拟实验为例: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理想状态,再用实际实验证实,同时分析造成实际试验误差的原因和因素。这样做,效果会更好。模拟实验往往以在课堂复习中没有误差、没有突发因素的影响、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使用。当然,多媒体实物投影在有如金属钠与水反应等演示实验反应现象的放大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对模拟实验和真实实验孰优孰劣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教学需求,有的放矢地使用多媒体,
对于一些容量大、知识面广或图形变化较多、或需多种软件平台支持的课程,使用目前较为先进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可达到意象不到的效果,
三、网络教室的有效使用
基于网络的教学在网络教室(电子教室)中进行,通过网络课件体现其功能,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快捷的交互特点。因为网页的结构明晰,所有内容基本采用超链接的方式呈现,所以可以比较容易地表现大容量的课程内容,也可以很方便地得到所要查找的学习资源,其通常用来实施完整章节的或探究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网络课件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解决课程重点、难点等问题,更要思考如何利用网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中问题设计的若干问题,可以事先放在网页中给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问题,对问题思考的结果也可以让学生及时事先放在相应的空间里,分组讨论环节就是交流、总结的过程。这样,又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因为网络交流既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点对点的,这就给那些羞于提出简单问题的学生有大胆对教师说不懂的机会,使教师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状况。由于网络具有不受时空制约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问题,亦即“两极”学生的问题的解决可以及时有效地延续下去。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上述因素,才能使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更有意义。
网络课程的教学既要有课堂的完整性,又要考虑到课堂的延续;既要有一节课的独立性,又要考虑各节课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考虑知识层面的教学,又要给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总结学习方法、感悟人生哲理的空间。一般说来,为一节课兴师动众编写的网络课件除应付评课外,意义不大。
以上是对如何实施以课堂为主体、以课程问题设计为主线、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方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状况的几点思考。现代教育技术是以实现高效课堂为最终目的,不是概念的迭加,也不是技术的垒砌。如何让信息技术使现代教学如虎添翼?使我们既不是仅仅看到传统成功教学下的虎,又不是仅仅看到信息化手段下的翼。虎有多大,翼要多宽?什么时候虎要踞、要走、要跑?什么时候虎要飞?这些都是一线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而且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提高,仍将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思考的主题,
关键词:计算机化;形式化;简单化;有效使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4-0027-02
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自2005年全面实施至今已经7年有余,该项目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为教学目标。这是新时期振兴教育计划和“十二五”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落实,初步实现了以网络为主流载体、多媒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区域现代化,硬件的基础建设和应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目前,江苏省的资源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但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各级培训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化”。所谓“计算机化”是指参培人员绝大多数是计算机教师,他们技术能力强,但缺乏对专业课程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主讲教师大多仅仅在技术层面对其他教师进行介绍,造成目前不少地区和学校的教师将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和先进设备误认为就是在实施现代教育技术。
二是各级各类检查验收形式化。看信息化外延的多,看内涵的少。造成学校虽然普遍配置了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并大面积地使用,却只是将课本的内容翻版到多媒体上。
三是部分学校教学研究简单化。只重视集体备课,而忽视了教师个体的二次和三次备课。教师将校园网上的“集备”教案移植使用的现象不在少数。
这些问题,使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不仅网络是个“双刃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点”上的应用,体现出其不可替代性,而不单单停留在“面”上。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中问题设计的若干思考将另作阐述,本文仅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研究作一抛砖引玉的探讨。
一、课件的有效使用
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课件的首要特点是交互功能,没有交互的课件相当于在现代化教学设备上表现传统幻灯片的功能。交互的特點大凡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文本内部的交互,即书签式的超链接
大多课件采用PPT文本编辑,演示文稿以直观、互动、便于制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由于PPT代替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和挂图,容易被广大教师认可和使用,可以选择多种模板,使界面风格友好,合理选择可减轻学生的视觉疲劳。
但PPT的使用,在形式上不宜采用“一竿到底”的方式编辑,使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显得冗长而又杂乱。必须根据课程知识点首先建立有限的主干幻灯片,每个知识点内的内容在主干幻灯片上逐一创建书签式超链接跳转切入,使课程显得层次分明。分支内的幻灯片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向主幻灯片的链接,便于课程连贯地延续下去,同时也便于重点和难点内容的重复讲解。
2 课堂延伸和拓展,即文件和网页的超链接
仍以PPT演示文稿为例。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素材、积件、其他软件编辑的软件和软件片段、相关内容网站的支持,均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的链接,这两种链接大多在课程开始和结束。或分支幻灯片所需要提供支撑的部分。用以说明和佐证相关部分的知识,并将其升华为能力和情感目标。但不宜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以免本末倒置,削弱教学主体(研究课除外)。
3 练习和思考问题的交互
此类交互的出现,大多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先出现问题,然后给出正确答案。但在一些情况下,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先给出想要得到的结果,再给出可能实现的方法,这样更符合认知规律。
二、多媒体设备的有效使用
多媒体设备是用来表现多媒体课件或积件的设备,以其高清晰、大容量、形象直观等特点被广泛使用。如果将课本或练习册的内容翻版到屏幕上就毫无意义,这也是不少人不主张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原因之一,
多媒体设备不一定要整堂课连续使用,一般在课程开始的引入部分和课程结束前的小结部分使用比较合理。合理的板书设计还是必要的。至于练习,例题部分可以板书,以掌控课堂的节奏,根据具体情况作详略、增减的处理,举一反三的练习可以使用多媒体列举出不同难度和层次的课堂作业,以便于分层次教学。在展示练习期间,教师可以巡视完成情况,对学生全面了解,
多媒体在展示如物质微粒、太空海洋等微观世界、未知世界和模拟实验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以模拟实验为例: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理想状态,再用实际实验证实,同时分析造成实际试验误差的原因和因素。这样做,效果会更好。模拟实验往往以在课堂复习中没有误差、没有突发因素的影响、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使用。当然,多媒体实物投影在有如金属钠与水反应等演示实验反应现象的放大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对模拟实验和真实实验孰优孰劣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教学需求,有的放矢地使用多媒体,
对于一些容量大、知识面广或图形变化较多、或需多种软件平台支持的课程,使用目前较为先进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可达到意象不到的效果,
三、网络教室的有效使用
基于网络的教学在网络教室(电子教室)中进行,通过网络课件体现其功能,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快捷的交互特点。因为网页的结构明晰,所有内容基本采用超链接的方式呈现,所以可以比较容易地表现大容量的课程内容,也可以很方便地得到所要查找的学习资源,其通常用来实施完整章节的或探究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网络课件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解决课程重点、难点等问题,更要思考如何利用网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中问题设计的若干问题,可以事先放在网页中给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问题,对问题思考的结果也可以让学生及时事先放在相应的空间里,分组讨论环节就是交流、总结的过程。这样,又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因为网络交流既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点对点的,这就给那些羞于提出简单问题的学生有大胆对教师说不懂的机会,使教师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状况。由于网络具有不受时空制约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问题,亦即“两极”学生的问题的解决可以及时有效地延续下去。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上述因素,才能使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更有意义。
网络课程的教学既要有课堂的完整性,又要考虑到课堂的延续;既要有一节课的独立性,又要考虑各节课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考虑知识层面的教学,又要给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总结学习方法、感悟人生哲理的空间。一般说来,为一节课兴师动众编写的网络课件除应付评课外,意义不大。
以上是对如何实施以课堂为主体、以课程问题设计为主线、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方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状况的几点思考。现代教育技术是以实现高效课堂为最终目的,不是概念的迭加,也不是技术的垒砌。如何让信息技术使现代教学如虎添翼?使我们既不是仅仅看到传统成功教学下的虎,又不是仅仅看到信息化手段下的翼。虎有多大,翼要多宽?什么时候虎要踞、要走、要跑?什么时候虎要飞?这些都是一线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而且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提高,仍将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思考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