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yuan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科学的、能动的、革新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的分析、综合、理性批判和反思,给人以准确预示、果敢决策、远景规划。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越来越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结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服务的联盟。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作用
  Abstract: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s scientific, dynamic, innovative worldview and methodology,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alysis, rational criticism and reflec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give people an accurate indication, bold decisions, long-term planning.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natural sciences trends show increasing integration in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a Dream".
  Keyword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ocial role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新的战略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一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明确提了出来,使我国的文明建设由原来的“四位一体”转变为现在的“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不仅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也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二、哲学社会科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关注的前沿问题是:“自然—人—社会”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并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和理性的批判反思,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起着先导性、引导性、主导性作用,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引领、深化、支撑、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哲学社会科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自觉、自为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思想保证。哲学社会科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注的前沿问题,分析和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文明形态的发展规律。它所提供的科研成果,不断为人们认识完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这一真理开辟道路,为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所提供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给人以准确预示、果敢决策、远景规划,进而正确建立富有时代感的完整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二,哲学社会科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是现代国家的一种战略资源,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以当今中国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面向现实、立足国情,推动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回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充分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中国化、大众化、民族化的文明建设体系。[1]
  第三,哲学社会科学规定生态文明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体现在如下三个维度上:其一,生态文明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理念目标之一;其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积极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群众[2];其三,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深刻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的各方面,更是要全面贯穿到四大建设的全过程之中。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体现在它的科学发展观念:“新活力、新动力、新体系、新优势”的四个着力点和由“拉动、带动、驱动、推动、互动”等五个“更多依靠”组成的合力效应;更体现在它的新的思维理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实现新的发展方式为主线,追求天人合一、天人互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无论是科学发展观念或思维理念的建设,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 。它规定和保证科学发展观念或思维理念的科学性、革新性、务实性、超越性;为人们确立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提供理性规范。   第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引领国家、民族、群众文明思想意识的革新与主导。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什么世界上第一次工人罢工运动、第一个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尝试都发生在欧洲的法国?正是由于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涌现出诸多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启蒙思想家,诸如:梅叶、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孟德斯鸠、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他们广泛著书立说、宣传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并把这一思想广泛注入于法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之中,使法国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远远领先、超越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水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以前瞻性的眼光于数年前提出并阐述生态文明理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执政决策确定下来,那么,这一决策对于引领整个中华民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生态文明建设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贯通的趋势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正在结成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需要的新的联盟,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越来越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方面,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辉映。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往往需要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内的多学科协同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对于国家决策层,起着准确预示、果敢决策、远景规划的功能;对于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在引领思想意识方面起着先导性、引导性、主导性作用。自然科学则为生态文明建设终极目标的实现起着支撑性、引领性、跨越性、创新性的保障功能。
  第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方面,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借鉴与吸收。自然科学中常用的数学方法、系统论方法等研究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确立的“解释学方法”已为自然科学所采用,自然科学正在经历“解释学转向”。[3]这些表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的趋同和一致性。
  第三,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指导方面,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融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已经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趋势,生态文明作为当代中国的先进文明形式更应该体现时代特点、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实现高科技精神与社会主义新人文精神的高度融通。“高、精、尖、新”的科学技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大,无数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在继续丰富着科学精神的内涵,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高科技精神,这种精神突出表现为创新、协作、跨越、支撑、引领和人性化。[4]随着实践,特别是人文文化实践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人文精神的本质内涵就是妥善处理个人、群体、民族、国家、人类、自然界之间的种种矛盾,不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它是构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我们今天所要建设的生态文明,应该是高科技精神和社会主义新人文精神的高度融通。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高科技精神,实施科技强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进步,使之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与此同时,我们又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人类发展进步中的一切问题,尤其是精神领域的问题;我们还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社会塑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人文精神,并把这两者自觉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吴树青,陈占安,田克勤,肖贵清,秦宣.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65页.
  [2] 张剑. 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J]. 探索,2010年第1期,第159页.
  [3] 王彦辰. 试论哲学社会科学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 扬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5页.
  [4] 郭国祥.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当代融通[J]. 学术论坛,2005年第1期,第158页.
  作者简介:
  韩中敏(1976-),男,河南商丘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部教师,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明确水稻eui基因对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若干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长穗颈温敏核不育系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对长选3S与培矮64S的包穗、育性、对
摘 要:本文主要对某导弹发射过程中的冲击信号进行了冲击响应谱计算。计算程序采用较为先进的改进递归滤波器法,文章介绍了冲击响应谱的计算原理、程序验证和试验数据处理验证。  关键词:振动冲击;冲击响应谱  1 引言  导弹在发射过程中要经受瞬态振动。这些瞬态振动都会产生量级很高的冲击,这些冲击构成了对导弹发射过程的瞬态激励。冲击响应谱分析在结构方面的用途主要用来衡量冲击作用的效果,估计冲击对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索来自辣椒寄主和土壤的辣椒疫霉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通过利用12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4个不同地理区域的22个辣椒疫霉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RAPD分析。[结果]受
摘 要: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电磁设备,它能否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对其装设继电保护装置将大大减小因变压器故障而引起的电力系统不稳定性。本文主要讨论了变压器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配置,通过算例计算了其保护的整定值以及进行了灵敏度校验,最后给出了变压器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二次接线原理图,为工程中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设计  1 概述
【摘 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它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技术和就业率等多方面得到了快速的提高。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从中归纳和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总体而言,只有通过借鉴外国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体系,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范围,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融资担保;贷款;中小企业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