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视角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ue_h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课改在很多省市已展开,其根基在学校,而关键在校长。校长是课改的研究者、领导者和行动者,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保证新一轮课改在学校层面的顺利实施。然而,校长能否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普遍存在哪些难题?以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角色的应然状态为突破口,设计了一份关于F市高中校长的调查问卷。重点阐述了校长们面临的困惑、难题及不足。
   关键词:新一轮课改;高中校长;问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F市6所高中,5所属于城区学校,4所为示范性高中。受调查校长80%年限在5年以下,年轻校长、新校长居多,多数锐意改革、年富力强。受访校长100%本科学历以上,奠定了其学术基础和领导能力。
   二、校长眼中的新课改
   为了了解校长们眼中的新课改,本问卷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问题,并做统计分析如下:
   (一)校长、教师与新一轮课程改革
   1.校长视角下的教师态度
   80%的校长认为老师能积极参与到新课改实践中,说明老师是十分期盼和承认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改革精神的教师队伍将成为推动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动力。
   2.校长视角下的教师负担
   在改革和负担的矛盾关系上,仅60%的校长认为新课改未加深教师的教学负担。说明教师在认识新旧课程关系时,在教学任务、课时安排和教材取舍之间存在困惑。因此,加深教师对课改的理解,转变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二)校长与科研
   1.关于科研氛围
   调查中,对学校教科研氛围的评价,只有20%的校长认为“氛围浓厚”。一线教科研氛围不够,使课改成为“专家的事”,容易形成上下脱节的局面,甚至有应付检查、敷衍塞责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另一份关于教师素养的调查报告中,被问及“您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是什么”时,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教学理念陈旧(68.81%)、缺乏专业技能(62.5%)、学生难适应(61.7%)、缺少课程资源(59.2%)、缺乏针对性指导(48%)、知识体系不完善(47.3%)。说明目前学校和教师仍然存在着教学理念陈旧、专业素养不够、工作热情不高等问题。
   在“校长是否参加一线课改研究”这一问题上,仅40%的校长“偶尔参加”。校长们没有担负起科研领头的重担,不利于课改在地区的推行。同时,校长要了解教师对新课程的落实情况,就必须深入课堂,听课是重要环节。调研发现:40%的校长一学期听课在10节左右,20%的校长听课在20节以上,40%的校长听课在30节左右。可见,在忙于行政事务的过程中,校长们与一线课堂的联系、交流、指导凸显不够,值得深思。
   2.关于课题立项
   在课改的课题立项方面,只有40%的校长正在进行或“有过”立项。可见,校长在课改的科研方面,投入不够,无法形成高屋建瓴和契合实际的一线研究,对于推动新一轮课改在地区的展开和深入不利。
   3.关于课程资源开发
   只有20%的校长对本校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持自信态度,而其他的认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不系统。说明F市的特色办学、课程资源开发存在很大的空白,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办特色学校、特色教育,落实课改的精神实质。
   4.关于综合性学习
   仅60%的校长表示有系统展开,显示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彻底性。
   (三)校长的课改理念
   1.学生培养目标
   新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校长和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是保障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校长在回答“您觉得新课程更注重学生的什么”时,校长们选择“能力”“终身发展”的分别为60%和40%,无人关注“个性发展”“创新性”。在回答“实施新课程主要给学生带来什么”时,校长们只回答学习方式方法的变化,没有人关注学生的“个性、创新、发展空间”。校长是教育改革的领头人,应有全方位、系统、科学的育人目标。但部分校长认为理解与执行并不同步。
   2.评价模式
   课改的瓶颈在评价模式的改革。这方面,只有20%的校长表示“大力改革”,其他认为改革的力度很小。多数校长表示:高考是风向标,“一切服务于考试”。
   (四)校长的信心
   1.评价
   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课改,只有20%的校长认为会是成功的,表现出信心不足。
   2.困难
   调查中发现,80%的校长认为新一轮课改“最大的困难”来自师资力量的匮乏,20%的校长将其归结为地区生源的素质差异。说明在师资力量和学生素质双重压力下,老师们适应改革的努力,显得力不从心。新课程改革是对传统课程理念和课程体系的深刻变革,这一目标能否落实到位,关键取决于师资力量。而“师资”包含两个基本的内容:一是教师的数量是否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匹配,二是教师的素质是否能适应要求。
   3.调整
   在问到“有没有老师对新课改持反对意见”时,大部分校长认为存在,而采取的方法,几乎都是“交流探讨”。没有校长“鼓励教师形成文字进行研究”。反映出校長们对推动改革的过程趋向平庸,缺乏创新、动力与活力。
   三、结论
   校长是学校工作的统领者,更是课改的推进者。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应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以“学”促“研”,以“研”促“学”,成为“新课改”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校长在推进课改中,应坚持走科研兴教的内涵发展之路,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激励和保障机制;做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身体力行,更好地带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校长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应组织主持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立足实践,提升质量,形成特色,发掘资源,形成一校一品。
   然而,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单靠校长力量难达预期目标,还需教育主管部门、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协助,共同完成新课程改革这一历史使命。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微作文具有字数少,写作方式、方法和时间灵活,完成起来比较容易的特点。它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让他们有事便写,有情便抒,文章长短不拘,格式不限。让学生进行微作文创作,就是让他们关注身边的点滴小事,用微作文收集点滴生活,在课堂上呈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况。   关键词:微作文;生活;表达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而写出来的作文又很少是自己的真实感
摘 要: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法,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实验的内容三个方面展开探究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与问题,导致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学习效果不理想。在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对实验教学工作中的演示性实验改进为探究性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能力,强化教学效果。因而针对
摘 要:社团活动发展完善为校本课程,不仅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个性,同时还能够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并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文化,进一步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现代教育理念相契合,推进学校文化传承的发展,这让特色办学成为落脚点,助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彰显个人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多元化成长。   关键词:小学社团活动;针对性;科学性   小学阶段所组织的社团活动是兴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单位,在落实素质教育以及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班级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及优势,老师必须要着眼于班级管理的实质条件,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不断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充分体现班级管理的作用及价值,保障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班级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班主任需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格外重要,而高中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涵盖知识点较多且具备较高系统性的学科,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运用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不难看出,对学生语文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内容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复习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措施来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满足高考的实际需要。以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为研究对象,对有效
摘 要:以深度学习为视角,开展主题教学的设计活动。主要从理论层面就深度学习的中学历史主题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加以阐述,然后就深度学习下中学历史主题教学设计的措施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为实际历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学历史;深度学习;主题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面对的是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所以在课堂中要创新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的良好
摘 要:在当今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授任务,在教学中持敷衍态度,这使得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往往偏离了教学目标。若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出发,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展开教学。其中,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手段,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因此,对课堂提问进行研究,有效优化课堂提问,增进师生互动,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堂提问;有效性;反思   在当今初中数
摘 要:“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己育己的故乡。故乡的一切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挥之不去的血脉之情。所有行走在他乡的異乡人,背上都背着一个故乡。俗语说“金窝银窝,不如家中的狗窝”,但依旧有很多人年少气盛,心一横,手一扬,去闯荡世界。他们告别家乡,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开
摘 要:合作学习是21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广泛应用于世界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教学,其实效性令人瞩目。合作学习教学形式多样,以“切块拼接法”在“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聋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谈谈实践体会。   关键词:合作学习;拼切学习;聋生   一、理论依据   切块拼接学习法简称为拼切学习。拼切学习法的设计是
摘 要:数学学科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要充分遵循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介绍以学定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全面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初中数学;教学效率